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星月】泥塘街陷落(小说)

编辑推荐 【星月】泥塘街陷落(小说)


作者:好人石山 布衣,37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6发表时间:2018-07-29 22:26:59


   一
   春节后人们成批地都外出打工了,泥塘街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年轻人大都去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带沿海地带,他们一年最多回来一次,腊月底才回到家里,过完三天年,正月初四、五就回去,连屁股都没有坐热就走人了。家里人舍不得让他们那么早就走,自己也想多留几天,但假期也就最多只要十五天,如果按时回不到厂里,自己的位置就会被别人顶替,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不好找。初十之后在附近建筑工地打零工的人出动了,他们大多数干一两个月就回来种地,春耕结束后又再去打工。
   看着人们一拨一拨往外走,王半斤也有点心动,他想跟上干瓦工的堂侄春生去省城里打工,但看了一眼走路一瘸一拐的婆娘,又打消了出门的念头,还是在村里打工吧,虽然工资低,家里也能够照顾上。他到泥塘街已经生活了快五十年了,但没出过一次远门,最远去过的是五十公里外的县城,也只有两次,都是给婆娘看病去的,并且也就只在县医院附近转腾了一下,连县政府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听别人讲,县长就住在县政府里。不过县长他倒是见过,还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泥塘街开万人大会的时候县长讲过话,他清楚的记得县长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瘦高个,梳着大背头,那时候不叫县长叫革委会主任,他讲话的时候,每讲几句就要“咳咳咳”一下,因为自己站的位置离主席台很远,只听见“咳咳”声,听不清楚讲什么内容。那时候泥塘街不叫泥塘村,叫金塘大队,解放前叫烂泥塘,人民公社成立的时候,觉得叫烂泥塘太难听,改成了金塘,包产到户后又改回去了,不过把烂字去掉了,叫泥塘村了。解放前这里是个驿站,百十户人家的村庄排列马路的两边,有商铺,有车马店,附近的山里人都来这里买日常用品,出售农副产品时候叫做逛街或者上街,所以人们习惯叫泥塘街。
   “馒头熟了吗?”王半斤边取茶罐茶盅边问正在厨房里蒸馒头的瘸腿婆娘。
   “嗯,熟了。”
   “还有菜吗?”
   “没有了,有咸菜。”
   “拿来。”
   一罐茶两个馒头便是早餐,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没变过。
   吃罢早餐,阳光刚刚照到院子里了。王半斤跳下炕端起鞋磕了磕里面的然土穿上后出门了。“你把东西收拾一下,我上街转一下。”
   “早点回来,母猪就要生了。”
   “嗯。知道了。”心里想,老娘们真是瞎操心,如果连这么点小事就看不出来,不是白活了吗?
   天气还很冷,路上的积雪被人们的脚踩来踩去变成了冰,如果一不留神就会滑倒摔一跤。王半斤刚走出巷子,就遇上老包,“咳,半斤,又要去哪里?不喝一场吗?”
   “昨天刚喝醉过,还难受呢。”其实他从正月初八以后就再没有喝过酒。
   “哈哈哈,真是名符其实的王半斤,超过半斤就抛锚了。”老包挪揄,“那你就喝够半斤就刹车呀!”
   王半斤咧开嘴嘿嘿的笑着。
   “又要去哪里喝吗?”
   “不。随便走一走。”
   老包把呢子大衣往紧裹了裹,“哎呀,还这么冷,谁还来逛街呢……”说着便快步向自己的店里走去。
   除了百货店,其它店铺饭馆大多数都还没有开门,有几家店铺的烟囱里看不到冒烟,看来回家过春节去还没有回来。街道上到处是烟花爆竹的碎纸片,有的粘在雪上,有的踩进泥巴里,也有落在水泥台阶上的。有一只白色的母山羊带着两只小羊羔窜到村委会的院子里啃食花圃里的树枝,被看大门的老李发现了,刚操起一根棍子准备去打,母山羊便“嗖”地一下跳出了花圃,两只小羊也跟着跑出了出来,老李的棍子落空了。
   几家卖猪肉的饭馆都关着门,只有木莎牛肉面馆在营业,店里没有顾客,木莎搬了把小凳子坐在门口晒太阳,和旁边摆小货摊的韩老三聊天。韩老三的眼前放着一个大纸箱,上面摆着一些挂面、冰糖、方便面、香烟、打火机和爆竹之类的东西,在纸箱的右面铺开着一张塑料纸,上面堆着苹果和柑橘。他不时抓起苹果用毛巾擦一下苹果上的灰土。
   “哎呀!半斤来了。”韩老三向老远就向他招手“来!半斤。咱们摸几牌,我们正缺人手呢。”
   “身上没有带钱呀,韩哥。”王半斤在推脱。
   “马老板给你借上。”韩老三用探询的目光盯了马木莎一眼。
   “没问题。要多少我给你拿。”木莎虽然不赌博,但喜欢看。他知道赌博人都很慷慨,赢了也好输了也罢都要上饭馆吃一顿的。
   “那怎么行。”虽然嘴里在推脱着,便坐在了木莎递给他的凳子上。
   “韩哥咱们两个人怎么摸牌呀?”
   “我去叫葛建国。”韩老三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走到马路斜对面老包的商店门口,揭开门帘把头伸进去看了看,见葛建国不在,失望的退了回来。
   “刚才说好要摸牌,怎么不见了,不知道去哪里了。”他递给王半斤一支烟,“先抽烟。有可能去上厕所了,等一会或许就回来了。”
   王半斤半闭着眼睛吸了一口烟,“天气不错,今天好暖和。”
   “是啊,今年立春的早,已经半个月了。”
   “嗯,就是。”
   一辆红色的小面包车,已经停了一个多小时了,尽管使劲的在打着喇叭,仍然不见有人上车。司机是一个高高的小伙子,他把车往前开了一段路,便下了车摇摇晃晃的向木莎的面馆走来,木莎便立即站起来堆着一脸的笑迎接顾客。
   “看来没有人摸牌,我也走了,家里还有点事给忘了。”
   王半斤没有回家,他顺着街道继续往前走。他想向老包赊欠点东西,茶叶和烟都没有了,还有油盐也快完了。走到老包的商店门口又犹豫了。老包的东西不好赊欠,如果一个月之后没钱还账,一见面就会要钱,并且下次就别再想去赊欠东西了。他又向田雨霖的铺子走去,田雨霖不像老包那么苛刻,但以前的旧账还没还清,不知道会不会再赊欠给他,不过他得试一试。
   想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田雨霖的铺子门口。这是一座两年前才修的小二楼,但墙壁已经裂缝了,虽然还不至于坍塌,但住在里面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本来这个地方就不适应修建楼房,谁都知道这个地方四年前还是一个烂泥塘,一到农历三四月间,每到夜里整个泥塘街就被蛤蟆的叫声包裹。夏天的时候小孩子们喜欢下到水里捉蝌蚪,把捉来的蝌蚪养在酒瓶子或盆子里玩。平时泥塘里的水很浅,不到二尺深,如果接连下上几场暴雨,水就涨到超过一米了,这时候大人们就不让孩子去泥塘里玩,怕掉下去淹死。淹死小孩子的事王半斤没听说过,大人被淹死的倒是见过,还是四五岁的时候,王半斤的堂嫂,一个刚结婚不到一年的新媳妇,和婆婆吵了一架,又被丈夫打了,便想不通,半夜里跑出去跳进了泥塘,直到第二天下午人们才把她从泥塘里打捞出来,王半斤记得,被打捞出来放在岸上的时间,肚子鼓得好大,就像快要分娩的女人一样。据老人们说,解放前跳泥塘的人更多,大多都是受不了婆婆折磨的媳妇。
   尽管是个烂泥塘,有些人会把死猪死鸡扔到里面,天气热的时候会发出一股非常难闻的气味,但孩子们却不在乎,那里是他们的乐园,夏天可以捉蝌蚪,冬天可以滑冰。王半斤小的时候泥塘周围还长了许多柳树和胡杨树,男孩子都喜欢爬树掏喜鹊窝。王半斤额头上的那个疤就是小时候爬树时摔下来留的。八十年代后人们开始偷偷的砍树,直到九十年代末树砍光了,变成了田地。自从树被砍掉后泥塘里的水更浑浊了,遇上干旱的一年水就会干涸,雨水多的一年水又会溢出来,把附近的田地也会冲垮。三年前村里搞开发,为了不占用耕地,便把泥塘填平了。两台推土机整整推了两个月才填平,填平后修起了楼房。
   田雨霖的铺子门挂在厚厚的门帘,里面传出来两个男人低声在说话。一个说,“仗着他儿子当官,就欺负人,太霸道了,我怎么得罪他了?”
   另一个说“我听说了。遇到这样的人有什么办法呢,惹不起只得躲呀!”
   “躲也躲不起。你说让我躲到哪里去呀?”
   王半斤侧耳听了听是葛建国的声音。“原来跑到这里了。”
  
   二
   母猪生了十三头小猪,比上一窝多生了五头。但母猪没有奶水,王半斤把兽医请来瞧过了,兽医也说不清楚什么原因。王半斤只好又到田雨霖那里赊欠来十包奶粉,喂了两天就没了,他不敢再赊欠,如果用奶粉喂小猪,不到二十天就几千块钱了,小猪能卖多少钱呢,只好改用面粉糊糊。用面粉糊糊只喂了两天小猪就开始拉稀,到了第三天早上起来猪圈里去看,有一头小猪已经死了。王半斤慌了又去请兽医,这回兽医没有来,说那是没办法的。
   看着小猪一头接一头的死去,王半斤的心就像刀子割一样难受,他蹲在猪圈旁一天没起来,只是一支接一支的抽烟,脚跟前丢了一大堆烟蒂。
   半年了,就指望卖了猪娃买肥料还账,可是……老太爷真是不开眼啊!他真想痛哭一场。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总不能再向女婿开口吧?”他喃喃地给自己说。儿子青山在西安读大学,一半的学费都是从女婿那里拿的。
   “猪娃死了就死了,只要母猪活着,以后还会生的,你叹什么气呀!真不像个爷们。”婆娘走过来劝慰他。“当然不能为这么点小事就向娃们要钱,你又不是老的干不动活了。”
   “眼看就种田了,拿什么买肥料呀,还有欠别人的账……”
   “找二蛋去呀,你们不是经常一块喝酒吗?他前两天刚来了一大车肥料。田种上后村里的工地也就开工了,你仍然去工地干活,总不至于连肥料也挣不来,再说工程他也有股。”
   王半斤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似的,“这倒是个主意。”
   王半斤从柜子里摸出一瓶年前女婿从北京打工带来的二锅头揣在怀里出门了。
   赵二蛋绰号二浑蛋,其实一点都不混,表面看起来是个大大咧咧,吊儿郎当的人,其实非常精明,心细的就像毛发一样,他算过得账,别人用算盘也打不出来。四年前,老主任也就是他父亲卸任后,他被推选为村主任。因为他有两个堂哥,一个在市政府工作,一个是县农行的副行长。他当村主任办事方便,会给泥塘街带来实惠。
   二蛋上任后给泥塘街办了好两件大事,一是把原来凹凸不平的村道修的宽宽展展,另一件就是整村搬迁计划,就是把烂泥塘填平之后,整个村子搬迁过去,腾出的土地卖给开发商。计划三年内完成,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最早搬过去的是泥塘小学,后来是商铺,村民的住宅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了,门窗没有安装好,水电没有接通,大约再有几个月就完全竣工了,村民们就能够住进梦寐以求的新楼房了。
   赵二蛋家在村委会后面的一个高地上,原来是个土地庙,直到解放时,土地庙早已坍塌了,只留下一尺多高的断壁残墙和一些瓦砾,荒芜了几十年之后,在七十年代,大队修了几间房子,一半做铁匠铺一半做木工厂,八十年代后铁匠铺和木工厂解散后卖给了赵二蛋。
   王半斤走到赵二蛋家的大门口,见大门半掩着,他刚要推开门进去,突然门“哐啷”一声开了,把他吓得退了一步。
   赵二蛋陪着一个穿皮夹克戴墨镜的人走了出来。“老王啊,你找我?”
   王半斤怯生生地“嗯”了一声。
   “你先进屋去,我送送李老板。”这时王半斤才看到村委会的院子里停着一辆黑色小轿车。
   王半斤从赵二蛋家出来时已经喝醉了,他一路扶着墙才慢慢走回家。他刚进门就“哇”的吐了出来。他用手把流出来的鼻涕和眼泪擦干净才上炕躺下来,但他仍然兴奋的睡不着觉,回忆赵二蛋说的话。当他向赵二蛋说明来意后,赵二蛋拍着他的肩膀说,“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找我,谁叫咱们是哥们呢?你那点困难算什么呀?放心,尽管放心。”
   “赵二蛋,赵主任……好样的,够朋友……我王半斤算是没认错人,没白交你这个朋友……”渐渐的王半斤进入了梦乡。
  
   三
   春分过后,太阳一出来已经暖融融的,风吹来也不再刺脸。路边上、田埂上、山坡上的小草已经透出嫩绿的新芽,不经意间会发现有一朵蒲公英已经开花了,那金黄的颜色鲜艳的刺目。人们已经开始春耕了,吆喝牲口的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里。
   由于在村里的(其实就赵二蛋负责)工地上干了几天活,王半斤想把耽误的活计赶上,所以起来的特别早,他走到栓骡子的棚下面准备给骡子给料,但骡子不见了,心想,骡子不是自己昨晚亲自栓的吗,怎么就不见了呢?再看大门也开着,心里便有点慌了,他来不及给婆娘说就跑出门去找。他先到村里找,没有,又到村周围的田地里、山沟里找也没有,于是他顺着马路向前走,他一路打听都说没看见,王半斤心里更加慌乱。从清早找到中午还没有找到,他又饿又渴,实在没有力气走了,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这时听见身后一阵熟悉的“咴咴”的嘶鸣,他猛转过头一看见骡子向他狂奔而来,骡子的后面还有一个人在使劲追来。直到跟前才看见是葛建国,他头上冒着热气,半天喘不过起来。
   “妈呀,可追死我了。王哥,你怎么不把骡子栓好?差一点被回民赶走。”
   “啊!原来是回民从家里拉走的?”王半斤非常吃惊,贼从家里把骡子牵走,自己竟然没知道。

共 1145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本篇小说主要围绕主人公王半斤的一些生活琐事,展开关于泥塘村的一些故事情节。王半斤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儿子在读大学,妻子的腿有风湿,家里已经债台高垒。本来指望家里的母猪下崽了可以卖一些钱来还债,可母猪却没有奶水,猪崽全死了,自己的身体又得了肝癌。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村主任赵二蛋,赵二蛋倒是很爽快地答应帮他的忙。王半斤对赵二蛋是感激涕零,可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家的驴不见了,幸好村民葛建国帮他把驴找回,王半斤觉得驴丢的蹊跷,仔细追问,葛建国却含糊其辞,不愿多说,后来在二人的闲聊中得知,赵二蛋的伯父赵耀伟仗势欺人,用一堵墙堵在葛建国的门前,让他的农用三轮车无法进出,葛建国几次上访都被驳回。村主任赵二蛋看似在为村民做好事,给村里修路,修缮新农村,引进开发商,但一场洪水却见证了黑心开发商的豆腐渣工程,刚刚修建的新楼房地基塌陷,就连村里的小学也没有幸免,村民们新房不能住,旧房已经被拆掉了,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至此,所有村民才看清赵二蛋的丑恶嘴脸,赵二蛋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伙同黑心开发商假借给村民致富的名义,公饱私囊,为自己敛财。赵二蛋的不仁不义,激起了民愤,大家决定去找他讨个说法。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揭露了某些村官的贪婪腐败,关注民生疾苦,好文,推荐阅读。【编辑:彩蝶飞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07-29 22:28:04
  感谢老师赐稿星月,问好。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2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07-29 22:29:10
  泥塘村的陷落,到底是谁的过错,值得深思。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07-29 22:29:42
  欢迎继续支持星月,期待您的更多精彩。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4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8-07-30 03:12:11
  作者行文流畅,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情节紧凑,剑指偏锋,寓意深刻!感谢作者赐稿星月,问好夏祺!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5 楼        文友:柏丫        2018-07-30 08:40:49
  泥塘街的陷落,令人掩卷深思,新时代存在的弊端,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不正之风何时可清扫?
6 楼        文友:赵积琦        2018-07-30 14:43:50
  面对拆迁已切身地触到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百亩良田成了工业园,企业单位等,掠夺自然和自然抗衡,比如像这篇泥潭街的陷落,读后令人发指,人的贪欲已不顾自然,不顾老百姓的生活,村民的麻木与世无争和只看见眼面前的利益的思想,使农耕文明离我们越来越远。作者怀着深深的同情心写出像王半斤一样的在贫富差距中挣扎的小人物。
7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04 17:37:19
  好人石山真是好人,敢于大胆地为农村的受压受害的好人老百姓说出心窝里最想说的真心话,我对你敬佩,我为你点赞!
8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04 18:01:12
  咱先不说为建工业园、旅游开发、什么基地等等还算有点理由的强逼农民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拆迁;单说说无事无非的强拆:本来老百姓过得好好的,有的农村被有黑社会背景的村霸掌控政权,这些村霸只是为了自己个人大发横财,就打着“建设新农村”的招牌,勾结“开发商”强逼农民抛弃安居乐业的院子,停电、停水、阻断出路,强迫农民住进他们占用农田建造的高价楼房。结果是不适合农民生存,本来就贫穷的农户为住房背上了一辈子也还不完的沉重债务。好人石山真是好人,像好人彭德怀一样,敢为人民鼓与呼!石山真是好人,我为好人石山热烈点赞!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