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我们为何会成为如此焦虑的父母?(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我们为何会成为如此焦虑的父母?(随笔)


作者:车成彧 童生,77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4发表时间:2018-07-30 15:05:25
摘要:作为父母,“我们集体无意识地选择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集体无意识地钻进了一条欲罢不能的死胡同,集体无意识地钻进了一个人为设定的迷局。”这便是我们焦虑的真正原因。

七月,注定是一个炎热而焦虑的月份。每到这个时季,一种焦灼焦虑的情绪总是在周围弥漫。小区门前的写字楼,被某知名培训学校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占得满满当当。每到周末,接送孩子的小车把小区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年轻或不再年轻的家长或坐或躺在车子的后座,等待从培训机构出来的孩子们。这些不知道在为什么考试或考级做着准备的孩子们,每个周末成群结队地在这栋大楼里进进出出。他们一个个没精打采,脸色蜡黄,很少见到本该出现的天真灿烂的笑容,清澈的眸子变得浑浊空洞,看人的眼神飘忽不定。几年间,我看着他们一个个由虎头虎脑的孩童,一天天变成现在这个弱不禁风的样子。他们在辅导班或者培优班里接受强化训练,父母为他们缴纳了少则上千元多则数万元的培训(优)费。你可以轻易地辨别出那些是路人,那些是家长。因为,家长们眼里写满了期待与惶惑,更多的是一种焦灼与焦虑。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则报导:《小学入学面试,上千家长带板凳连夜排队》。这条新闻图文并茂地报道: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重庆江北区某小学的大门口被排队报名的家长“攻陷”。学校围墙外已经挤满了前来排队报名的家长,大家“全副武装”,带着小板凳,打着遮阳伞在烈日下排起了长队,每个小板凳上无一例外地写上了家长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为了维护排队秩序,部分家长还自发地组织起了排号工作。据称,当天下午,已经排到了300多号。排队的某家长介绍:白天他们自己排队,晚上则请附近的棒棒来帮忙占位置和维持秩序,每晚付给5块钱。不少孩子家住几十公里之外,也要报读这所学校,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报名资格,彻夜排队十几天家长们也心甘情愿。知情家长介绍说,该小学被外界称为江北区最好的私立小学之一,实施双语教学,由于学校只开设六个班,学额人数有限。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大批家长前来彻夜排队,去年最高峰时达到了500多人。不仅如此,就读该小学仅仅排队还不行,还需要经过严格的面试。部分家长戏称“比面试500强企业还难”,“必须把孩子武装到牙齿才行”。面试在注重孩子仪态仪表时,还要求孩子会讲故事,会表演才艺,会讲英语等等。为了获得一个入学面试的机会,该校门前排队家长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夏天到了,天气燥热,容易着急上火。转眼之间,孩子该上幼儿园了,可是,家附近却找不到合适的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说是就近入学,但,“近”的概念和服务范围则年年有变,变得越来越怪异,越来越搞不懂,反正真理和话语权总在别人手里。“中考”之后,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难熬的高中时段,父母放弃一切业余时间和爱好,全程陪读。等到他们进入考场了,父母还要提心吊胆陪着守在学校大门口,第一时间接到从考场出来的孩子,孩子的脸色就是家庭的晴雨表。等到分数公布了,还要挖空心思打探报考学校,翻着厚厚的招生指南,排位置值选学校,生怕在填报志愿时出现闪失。孩子去大学报到时,还要全程陪同,代办一切入学手续,乃至扫地铺床打开水。至此,陪读陪考才算暂时告一段落。联想到近期一个朋友为儿子上学忙碌与焦虑的近况,不禁感慨万千。
   本文不想过多地评论现行的教育制度,只是想和我一样的父母们共同探讨一下: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为何会沦为如此焦虑的“孩奴”?
   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集体无意识地选择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集体无意识地钻进了一条欲罢不能的死胡同,集体无意识地钻进了一个人为设定的迷局。这些流行的谬误就像一条条绳索把我们捆得死死的,让我们动弹不得,身心疲惫,疲于应付。譬如: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点认为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那肯定是你们当父母的错,谁让你们不重视教育,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呢?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只要你用心去培养,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于是,起跑线被不断地前移,由初教变小教、小教变幼教、幼教变早教、早教变胎教、胎教变优生优育。快,快,快,一切都要早作准备,不然就来不及了;不然,你的孩子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都知道,决定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核心因素不外乎两条,简单地说就是先天的遗传和是后天的环境,二者缺一不可。但是,流传甚广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似乎认为后天的环境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教育教化的功能与作用被无限地放大,遗传基因等先天的因素,要么被无端否定,要么被故意忽略。这一观点的假设前提是幼小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画好最新最美的图画”。于是,父母们全情投入不惜重金按照自己想象的图景在这张白纸上尽情泼墨绘彩。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作为父母我们对自己孩子是一块什么料,其实,心里再清楚明白不过了。只是,有时候,我们故意装作视而不见或者心有不甘罢了。不管你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基因强大的力量就摆在那里。它是内因,环境是外因。我们很多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并非出于自已的意愿,而是下意识的本能表现,它们在不自觉地服从基因的指令。人与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异,至少有一半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把现今流行的“育儿心经”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就能看出它是多么的荒谬。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母最大的职责就是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把他们养育成人。至于怎么去培养教育他们,那不是父母的责任。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语吗?“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要和孩子玩耍,要去别人家串门作客,要学会怎么与人相处,这些社交和为人处世经验的积累,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上一辈在养育我们的时候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这或许是那时很多父母的真实心态。你看老一辈在养育孩子方面的这种淡然超脱的心态和放手放养的态度,比起现代社会的所谓成功的“育儿心经”,是不是显得更加开明开放。从这一点来说,现代社会过于功利的养育观念可能比传统社会更加封闭蒙昧。
   如今,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起,父母就开始了一场望不见尽头的马拉松比赛,直到身心疲惫,才有可能卸下这泰山般的重负。在现有的某些规则面前,父母们就如同一头头尾巴被火点着的斗牛,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紧张而痛苦的狂奔……这浇在尾巴上的燃料,足够烧它十几年、二十几年,直至你身心俱惫,苦不堪言。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一切惟证书是论,把家长和孩子逼入一场永无止境的竞赛。就业,你是985或者211吗?任职,你有本科文凭吗?晋升,你有专业等级证书吗?小学入学,你会讲故事会说英语吗?对文凭证书的这些额外要求,界定了教育培训的某些重要属性……提供就读者或缴费者所需要的标准证书。一个不容置疑且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存的庞大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因为天量的证书需求而办得红红火火。天量的文凭证书让其含金量锐减,各类证书塞满抽屉,专科文凭不值钱,本科文凭贬值,硕士研究生满大街,博士帽随风飘。为了谋取一个好的职位,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全力参与攀岩式的文凭升级格斗中,专升本,本升硕,硕升博……
   惟证书是举,惟文凭是举,看似公平公正,并且成为约定俗成的录取录用的规则。于是,各行各业都设计了一款款异常刺激的争斗游戏,通过不断增加考试或实训难度,不断提高录取门槛,联手操纵游戏规则和进程,让每个人都惶惶不安。因为,担心自己被剔除,从而倾尽全力毫不松懈地参与搏击。在惟考试是论、惟文凭是论的社会认同价值体系面前,家长和孩子沦为只能被动服从的可怜的奴隶,他们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他们成为如同失去了灵魂的提线木偶。
   第三个谬误是“我是为你好”。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天底下那个父母不希望子女过得好,那个父母不希望子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小到大,有几个家庭的孩子没听过这类似的话呢?可是,这样的话和沉重的十字架又有什么区别?话,不需要说透,弦外之音已明……我拼死累活地赚钱供你上学供你培优,你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只有毕业于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到好工作才有机会出人头地;只有出人头地才能光宗耀祖,父母才能沾你的光,过上幸福又有尊严的生活;只有那样,你才算对得起父母……于是,孩子们心领神会了……父母是要求自己在社会这个大赛场上过五关斩六将、夺取金牌和金腰带的。于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成了赛场或拳台。然而,考上名牌大学谈何容易!非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者,岂能轻易得手!通常的规律是“中考决定高考”……如果要考上名牌大学,先得挤进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然而,对于多数家庭的孩子,上重点小学甚至比考入名牌大学还要难。至少,大学录取是有“高分为王”这个规则的,进入重点私立小学是没有明确规则的,并且要交缴纳高额学费,有时候即使你愿意缴费,找不到门路,如果孩子不够“出众”,也只能望“门”兴叹。所以,背负着“望子成龙”沉重十字架的孩子们,只有从小就把时间和灵魂交给培训班和考场,把自己变成善于应对考试的机器。似乎,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我是为你好”的父母。其实,即使考进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终于跃过了龙门,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时,还得托关系找工作。步入社会,父母和孩子发现在龙门那边,孩子也没有成为一条龙,仍然是一条在河底游曳游曳的小鱼。铁的事实摆在那里,父母们也明白大学毕业也没多大用。但,还是决意奋力一搏,将孩子和钱财送进培训产业化那个长长的链条里。口袋空了,孩子疲了,父母累了,这就是现实。于是,父母们倍感失落……
   养育孩子本来是一件开心快乐享受天伦之乐的事情,如今,则却变成了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父母基本上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耗费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结果,却没有一点成就感,养育孩子变成了一件“有乐无趣”的“差事”。孩子是家庭的一员,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要老是想着要去“教育”和“改造”他们。如果不能“教育”“改造”他们,难道我们就不爱他们?内心深处,难道我们真的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而非孩子的本来性情去“改造”心目中的“完美孩子”?“改造”人是艰辛的,被“改造”者是痛苦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走路、什么时候学会说话,上小学之前会不会背乘法口诀表、会不会背诵唐诗宋词,孩子过没过钢琴十级,孩子语文数学是不是考了双百分,孩子考了几次第一名。真的,这一切都不重要。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的生活也需要时间。
   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那一颗焦虑的心轻轻地放下,去体会一下那种只用眼光欣赏不去动手改造,只提供支持鼓励不强加压制重负的父母之爱。我们没有必要费尽心思去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父母,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血脉之情是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都割舍不断的,即使孩子现在没有感觉,它依然存在。况且,孩子只是父母家里暂住的客人,总有一天,他们就会离开我们。趁着他们还在家里,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你在睡觉前给小宝贝讲的那个童话故事,你在晚餐时与子女分享的那些饭后谈资,那只是因为你想要体验这种互相依偎的美妙时光,那只是因为你想要体会亲子之间的那种融洽的亲情氛围,跟他或她的大脑发育或者“改造”他们,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压之下,焦虑是一种很容易患上的常见疾病,每个人都会有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的时候。这,十分正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这种焦虑情绪在不经意间投射到孩子身上,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桎梏和压力;更可怕的是,当父母因为自己的虚荣和攀比不可避免地掉进焦虑的陷阱,一方面表现着沉痛的焦虑,另一方面又成为共同延续制造焦虑的“帮凶”,持续加重和放大了这种焦虑,让每个人有限的人生里充满了无边的焦虑。
   父母们的有意抢跑也好、盲目攀比也好,亦或被迫跟风也罢,所有这些焦虑,都离不开内外两个因素。外因是社会舆论大环境推波助澜所致,内因则主要是家长不能摆正孩子成长与成才的关系。因此,社会管理者要积极反思,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紧迫感,尽快对养育理论本身存在争议或失当的理论进行纠偏,杜绝片面错误教育理念的跟风宣传,避免人云亦云、不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消减错误观念带给家长群体的焦虑和困扰,积极缓解家长们的困惑与焦虑,把他们从迷茫和无所适从解脱出来,让父母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导师和良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有多少焦虑,就会传递给孩子多大的心理压力。说实话,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我们做父母的害怕输。不要教孩子如何赢,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这是白岩松很经典的一句话。在学习与生活的重重压力下,为什么还要给孩子额外的负担呢?有多少拔苗助长的“神童”回归凡人队伍,又有多少快速生长“神童”加入抑郁者的行列?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该醒醒了?是不是该给自己降降温了?不是孩子不够优秀,而是父母太过着急。
   人生苦短,岁月漫长。时间就像一把毫不留情的刻刀,它把岁月风尘的印痕一道道地刻在我们的脸上。不要抱怨活得太累,不要抱怨工作压力大,不要抱怨物价指数高,不要抱怨竞争太激烈,不要奢望得到太多……抛却百无一用的焦虑,一定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父母愿意倾尽所能为他付出,即使父母愿意永远陪伴他。但是,人生那些重要的抉择还是需要他自己做出,父母不可能包办代替,父母只能祈愿灿烂的阳光永远照亮他的前程,愿他永远做生活的强者。人生需要适当的奋斗和努力,还要好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让我们为自己而活,坦然地面对生活,好好地享受生活,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世界。

共 54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又到了酷暑的七月,七月是个炎热而又让人焦虑的月份,作者以此入手,突出了当今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持久战焦灼心理。从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版的突起,到家长们为了一所名校的入学名额的彻夜排队,让本该活泼、阳光的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天性中自己的想法,而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高中的一路成长过程中,总被父母的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所谓励志格言,成为孩子们不得不进入培训机构提升的“杀手锏”,却不知因此扼杀了多少孩子的童心梦想。作者引入朋友孩子的陪读升学经历,发出了“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为何会沦为如此焦虑的‘孩奴’”的感慨,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父母们无限放大教育教化功能、“证书文凭论”和“为孩子好”的错误理念,以及培养“完美孩子”的自私做法。使得那些本不该出现在补课少年脸上的“疲惫式”蜡黄和曾经艰苦岁月父母“放羊式”的放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作者把父母们比喻为“一头头尾巴被火点着的斗牛,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紧张而痛苦的狂奔”的无奈形象,使养育孩子这件开心快乐享受天伦之乐的事情,变成了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让阅读此文的读者和作者一样从内心深处深刻反思“我们为何会成为如此焦虑的父母?”一篇紧扣时代特点的文章,警醒所有的父母,人生的路有千万条,只要足够努力,回归本真,让孩子们活出自我,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才能让父母走出焦虑,走出困境。佳作欣赏,感谢赐稿看点。【编辑:王菊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07-30 15:20:12
  孩奴出现,源于错误认识,源于社会导向,但愿中国父母不要再盲目给自己,给孩子加重,走出困境,享受生活。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1 楼        文友:车成彧        2018-07-30 15:54:41
  想说的观点都在文中,但愿对“孩奴”们有一点点启示,足矣!感谢老师留评!遥握!
2 楼        文友:王菊梅        2018-07-30 15:24:18
  有幸学习了老师的随笔,不当之处,请及时沟通。老师的文章笔误极少,强见功底,感谢老师对文字的认真,值得借鉴和学习!
天上的星星之所以遥远,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的私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车成彧        2018-07-30 15:49:30
  感谢老师在这么炎热的夏日里编辑拙作,并给予精彩的编者按语。真的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者走出养育孩子的误区,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敬茶一杯,祝好!
3 楼        文友:相思        2018-07-30 16:08:35
  孩子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吗?值得怀疑。我想,应该是输在大人的心理之上。一篇针砭时事的佳作,点赞。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回复3 楼        文友:车成彧        2018-07-30 17:18:07
  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输!感谢老师留评!
4 楼        文友:欣月        2018-07-30 16:46:21
  读了这篇文,我的耳边又响起那天一熟人和我聊天,说她孙女六岁,暑假报了四个培训班。她给我说,她每把孙子送到一个培训班,孙子在走进门的那一刻总是无奈地说:“奶奶,你把我从一个班接出来就送到另一个班,你就不能陪陪我!”此文全方位解读了如今的教育之弊,值得每位做家长和教育界权威们反思!
静守流年,文字开花
回复4 楼        文友:车成彧        2018-07-30 17:22:37
  感谢欣月老师留评。那种拔苗助长式的“培优”,就真的能够培出“优”来?
5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7-30 18:08:05
  社会的人才选拔机制如此,家长能如何?一句话,中国人多为患。欣赏老师的作品,欣赏实话实说的勇气。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5 楼        文友:车成彧        2018-07-30 18:49:22
  感谢总编留评!这是与家长们谈心呢!
6 楼        文友:铁禾        2018-07-31 19:47:34
  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这么奇怪,都免学费了,花的钱反而更多了。
铁禾
回复6 楼        文友:车成彧        2018-08-01 20:47:18
  感谢老师留评。祝好,夏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