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关于爱(随笔)
一
你听过女人说“我不爱老公,只爱儿子和妈妈”的吗?我听小同事说了,并且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她只是实话实说,有许多人口是心非,有想法不说出来。小城里前几天纷纷扬扬的出轨事件,在人们的好奇心疲惫之后便偃旗息鼓。最新消息说,在一个快递取货点儿上,几个人正在议论那个女主。没想到应了“说曹操曹操就到”的老话。一个面容姣好的取件者说:我就是你们说的XXX。你们说那么多有什么用?看,我现在取的就是老公给我买的各种好东西。老公不嫌弃我,还宠着我呢。别人议论她一点儿也没生气,似乎在听他人的事情一样。她的嚣张也是挑对象的。男人陪着去的时候,她显得温文尔雅,完全没了上次得意的劲头。她说不怕出事,是背着老公才敢的。当然,据说这个女人很厉害,在被对方捉奸报案之后,坦然大方交待得让单位调查不下去。各种原因,就不必赘述了。
所以爱这个事情,真没法说得清。老公老婆,彼此应当是最爱的人。但爱若不能保鲜,也就谈不上了。那位直截了当讲不爱老公的,是认为老公情商太差。情商到底是怎样的,或者说她到底需要老公怎样做才算有情商或者觉得情商够了,是没有办法定性定量的东西。要比喻的话,只能把它比做人的口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口味。男人女人之间,只有亲人之间才较多地知道她或他需要什么,而他或她愿意不愿意给他需要的东西,就看双方是不是真的够爱。
谁相信男女之间口头讲的情啊爱的有多牢靠,谁就会被现在我们听到看到的一些故事吓倒。比如上述那位出轨门的女人。不得不肯定,她有幻惑老公的本事,能把告到男人那里有关帽子绿了的事情一一摆平,能让有关部门调查工作搞不下去,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就这样,咋啦?”她的故事在印证“无知无畏”与人只要没了廉耻之心,就可以“无敌”于天下的话。但她这样的无敌,又能保持多久?当她的姿色改变的时候,还能保持这样的“魅力”?当她终究被谎言淹没的时候,没人相信她还能把戏演下去。
二
爱是用心感受的东西。常言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是说爱是相互给予的,不能只想接受,吝啬给予。尤其是夫妻之间,只有一方的奉献,这种奉献迟早会变得廉价。“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知道珍惜”“越便宜的越不知道重视”,这话用在家庭夫妻关系中,贴切极了。
一般而言,越是被照顾多的、给予关爱多的人,越是不知道付出。他们不知道得到的前提应当是给予付出。我认识的几位家庭悲剧当事人,犯的大体都是这样的错误。一位只要夫妻之间出问题,就找父母哥哥来拉偏架,拉来拉去,老公没了。找父母亲属参与到自己生活中只是外因,内因还是自己没有养成付出与奉献的意识。她把自己在家庭中定位成享受,得不到就不高兴,不舒服就找茬,表面上看,抖了威风,耍了大牌,结果受损伤的还是自己。那人从30多岁离异,其间多次试图重组家庭,都没成功。过于自私的人,哪能得到好啊!
付出当然是得到的先决条件。在那些爱情延续的和睦家庭里,都能看到这种你来我往的付出。付出不是刻意的,而是发自内心“礼让先行”的自觉。爱人之间的付出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是生活细节中的谦让与想到。比如只有一个桃,男人推给女人,女人推给男人,最后男人说我们一人一半。比如走在路上,男人让女人走在内侧,女人想到男人的关心悄悄绕到了外侧;比如一个晚上出门没回来,一个临睡在屋里留下一盏灯,等等。相互想到,这是非常重要的爱的体现。把对方的安危、幸福、满足放在心上,这是爱的根本。
爱,是平行轨道上相互周济基本平衡的两个轮子。略有倾斜,经过调整还会匀速前行;过于倾斜,前途必然不妙。
家庭生活中,如果只有一个人甘心付出,只知道付出,并且从不埋怨,成为家庭习惯,也会埋下家庭危机的隐患。可能你的付出是开心快乐的,但是享受者并不一定是开心快乐的。长途开车不怕拐弯起伏,怕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家庭生活中如果千篇一律地是一个人的施予,也会让人乏味的。乏味自然就不新鲜,新鲜就会趁虚而入走到乏味者心里。前些日子一位女士的爱人出轨,按她自己检讨,就是因为她太爱他,在家里从来都以他为中心,没有顾及过自己。好多事例都说明,爱,没有付出肯定得不到,单靠付出也不牢靠。爱人双方,适度地索取、合理地示弱,让对方有施予爱、给予照料的机会,是保持爱情鲜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
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爱,并不像爱情小说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爱的定义如果只是谈恋爱时的热火劲儿的话,这种爱在生活长河里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偶尔为之。所以高人提出,婚姻家庭中的爱应当延伸为责任,即相互负责、对儿女健康成长负责,对关心自己的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等。
责任比爱表达更清晰的地方,是说出了爱中的契约精神。即,爱一个人,不仅要爱她的美貌如花,也得爱她的苍颜白发;不仅要爱他的强壮康健,也得爱他的羸弱老迈。两个相爱的人既然为了爱走到一起,就得把他(她)的优点缺点一并接受,一起消化,一同经受。
责任好似没有温情,干巴巴的。然而如果大家都能各负其责,各行其职,你就会感受到更多、更牢靠的爱。
爱容易写成受,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爱本身就是接受或者受用。爱得对,是终生受用;即便爱错了,也是自作自受,也得坦然接受。而错爱,多是无心之过。
爱情婚姻中应当包括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等等各种形态,爱则应当是以对方可以接受的、能够让人快乐幸福为目的各种合法行为。
妨碍别人、集体、社会的行为,无论愿望有多好,都不应当叫做爱。
四
恐怕没几个人说我不会爱。但是,到底怎么叫爱,如何爱,对我们许多自诩会爱的人,都是一个毕生学习探索的课题。
我想,还是用爱的典范来说明吧。在我心中,爱的典范既不是李清照与赵明诚,也不是陆游与唐婉,而是钱钟书与杨绛。我认真地读过杨绛的《我们仨》,以及钱钟书的《围城》、杨绛的《洗澡》《洗澡之后》等作品,也读了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等所有关于杨绛钱钟书一家生活的文章材料。杨先生确实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而钱先生也确实是位不可多得的值得敬爱的男人,他们的女儿也是他们得意的“作品”。这一家人相亲相爱,相互勉励,相互体贴关怀,最可贵的是,他们在遭受人生大难的时候表现出的超然与开阔,把逝去者的事业继续下去的意志与毅力,书写了中国家庭爱情的真谛。
虽然家庭爱情有千万种,但从那些好婚姻中,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基本格式,这便是尊重、忠诚、体贴与雪中送炭。爱人是什么?爱人就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那个人,你寒冷时给你一件棉袄、饥渴时给你一口水的人。爱人不应当是什么?爱人就不应当在你最烦恼的时候给你添堵。
有人喜欢拿明星的婚恋来说事。新闻媒体也喜欢拿明星的故事炒作。但我认为,他们不具有代表性。
如果非要拿他们说爱,则应当看到,他们有“敢爱敢恨”的资本。他们有经济资源,有社会资源,养成了他们的爱比较直截了当。而芸芸众生是没有那么多社会资源与他们相比的。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经济形态下,爱是需要资本支撑的。
对我们来说,过好平凡的日子,用爱心看待生活里的人事,用善良化解遇到的难题,用耐心信心解决突如其来的打击,才会把自己的爱字招牌擦得更亮。
五
最有破坏性的事情是,以爱的名义给予的爱。
这种爱轻则尴尬,重则损伤,完全出乎施爱者的初衷。他们很委曲:我是为他好的啊!
这种爱可能正是伤害,这让施爱者接受不了:为什么,原本是让他更好的,为什么伤害到他了呢?
父母多是种种子的。他们为了孩子的好,种下他们认为好的、时下流行的种子,以为可以保全孩子的幸福健康。岂不知,他们认为的好、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他们的孩子,他们带他去求告的神并不灵验,却在孩子心里种下求告可保无虞、拜神可以企及的种子,从而失去了艰苦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
为了他的好做的事情都是爱吗,为了他的好奉献的一切都是爱吗?这可没准头。好心办坏事的人多了去了。爱而不会爱、爱而没爱对、爱得越多坏事越多,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儿子高考那年,我亲自听有的家长讲如何找人“帮忙”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但父母帮着儿女作弊投机,这种爱法,怕是终究要害到儿女的长远发展上。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恶例。然而那些鸡犬们,哪个不是一人之爱之下才升天的?当然,升天与打到十八层地狱仅仅只是一步之遥,爱了害了的事情,委实不算稀奇。
一些个拉人入伙的事情,带有宗教洗脑色彩的传销之类,哪一个不是以爱的、为你好的名义?正是为了健康、为了家人、为了升值、为了活得有尊严等虚妄说教让人心动,才使得善良者落入宣教者暗自拉好的大网里,等发现陷入泥淖想出来的时候,就再也看不到慈眉善目的“好心人”了。
辨别爱与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保险的做法只能是不动心、别贪心、不羡慕投机走捷径,更不要想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不要相信陌生的爱、毫无缘由的承诺。牢记领袖“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话。如果有个减肥项目说,一天能减十几二十斤,你信吗?有人偏信,但我绝对不信。因为这违犯了最基本的人体代谢规律。
爱是很自我的事情,但又是很泛滥、很广博的事情。不要以这是“我的爱”来拒绝别人对爱的甄别,也不要因为有过爱的伤害而拒绝那些带有社会温情的有责任的爱。爱的个性存在于每个胸怀大爱的人之间,它告诉人们,生活中要少些揣测、多些理解,少些妄想、多些理想,少些无知,多些常识。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都要相信,爱是永恒、是比我们的生命走得更远的指引。
2018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