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流浪的堂(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流浪的堂(散文)


作者:生活碎碎念 布衣,46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8发表时间:2018-08-02 12:58:04
摘要:堂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叔叔家放羊了,没有人知道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浪的,听父亲说,是因为堂在放羊时弄丢了羊,晚上不敢回家,就一个人睡在山上废弃的破窑洞里,半夜见了鬼,受了惊吓,脑子就不好了,从那时起,堂就不回家了。


   堂是大姑妈家的小儿子,堂的家在丁家坪,丁家坪在半山坡上。堂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大姑妈去世早,姑父便把三个孩子托付给了弟弟——堂的叔叔,去塬上和一个会“伐神”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了。大家都不解姑父怎么会忍心丢下孩子,有人说姑父是想在塬上组成一个家庭,把孩子的户口要到塬上去,处于半山坡上的丁家坪条件太差,一出窑门,便是顶着额头的山坡,到塬上磨个面,跟个集,要爬很久的山路,费老大的劲。
   堂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叔叔家放羊了,没有人知道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浪的,听父亲说,是因为堂在放羊时弄丢了羊,晚上不敢回家,就一个人睡在山上废弃的破窑洞里,半夜见了鬼,受了惊吓,脑子就不好了,从那时起,堂就不回家了。
   我不知道堂的确切年龄,比我大一轮肯定是有的,堂在外面流浪,去的都是亲戚或熟人家,这些亲戚熟人基本分布在两个乡镇,所以堂一生的活动轨迹也就仅仅在这两个乡镇之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见堂经常来我们家,那时候的堂很勤快,干农活也有力气,庄稼人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农活,除了田地里的春种秋收外,给牲口铡草,垫圈,起圈,翻粪,往地里拉粪,都是很累人的活,我们家缺劳力,那时候,我很希望堂来我们家,甚至希望一直可以呆在我们家里。
   堂来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有时候甚至是半夜,他就悄悄摸到爷爷的窑洞前,叫一声外爷,吱扭一声,门开了,堂边爬上炕,和爷爷睡一起。
   时间久了,我们也都知道了,只要半夜有人来,就一定是堂来了,父亲一定会去爷爷住的窑洞前问堂吃过饭没有,如果堂说没吃,父亲就会叫母亲起来弄吃的给堂。
   堂来一次呆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半个月,最短两三天就走,什么时候走?谁也不知道,也没有任何先兆,他更不会提前告诉你他什么时候走,走的时候也不会打招呼,上午还在干活,下午人就不见了,走后父亲会说,到底是个曾三(傻子),吃了饭再走啊。
   堂的饭量很大,吃什么都香,面条至少要吃三碗,有时候母亲做多了饭,我们都吃饱了,锅里还剩一两碗饭,母亲就跟堂说,你要还能吃下,就吃完吧,省的下顿吃剩饭,堂会一声不吭的把锅里的剩饭都吃完,堂吃过的碗哪怕是喝过汤的,也会转着圈的把碗舔得干干净净。
   堂给人家干活也从不要工钱,也很少有人给堂钱,每次来,父亲手边有余钱时,总会给堂几个零花钱,认识堂的人都说堂是背曾子(傻子),干活不知道要钱,没有人知道堂为什么要这样逛饭式的流浪。
   堂来的时候,父亲和爷爷都问东问西,这几天在谁家?干了些啥活?有没有回家?坪里的叔叔好不好?从堂的表情看,堂也是乐意回答这些问题的。其实堂去的人家大都和我们是亲戚,通过问堂,也就知道了亲戚家的事情。
   堂身上的衣服是亲戚给的,里里外外穿了好多层,旧的穿里边,新的穿外边,衣服上有很多口袋,里面装着堂的全部家当,腰里挂着钥匙扣,除了指甲剪、小剪刀还有钥匙,堂都没有家,要钥匙干啥呀,也许堂也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家。
   堂的口袋里有吃烟用的打火机,用塑料袋子装着的旱烟叶,堂吃烟都是用纸卷着吃的,卷烟纸是事先撕好的三指宽的纸条,每次来我都把自己写过字的作业本拿给堂,看着撕成条后,叠成一叠,放进口袋,堂撕纸很有技术,跟刀子裁的一样齐。堂卷烟很有一手,先把卷烟纸折成槽状,三个指头抓一小擢烟叶,均匀的撒在卷烟纸上,右手握住烟纸合拢,左手拧几圈,一只手工烟立刻成型,最后用指甲在牙上刮一点牙垢,粘在烟纸的一角,就算完成。
   堂一辈子没有女人,亲戚们也曾想张罗着给堂找个女人安个家,后来确实说不动堂,只好作罢。
   我去了外地上学之后,就在没看到过堂了,每次回家后,我都要向父亲打听的堂,堂来我们家的次数慢慢地少了,也许是堂的年龄大了,干活没以前勤快了,亲戚们也在考虑堂的养老问题,想给堂找个长期的活路,老了也好有个去处。堂也许意识到了自己快要老了,终有跑不动的一天,堂去了姑妈家给她家放牛,姑妈和表弟的意思一样,只要堂愿意一直在他们家放牛,以后堂就在他们家养老,三年以后,堂还是离开了。
   后来听说堂给人家叫去看玉米,川里人几乎所有的地都种了玉米,每年七八月到玉米上颗的时节,一到晚上,成群结队的野猪就会窜进玉米地里偷吃,玉米棒子长得高,野猪够不到,可野猪有自己的办法,就把整个玉米杆啃倒再踩平,每个棒子咬一口,一头疯狂的野猪据说一夜可以毁掉好几亩玉米,所以川里人会在玉米地头打个草棚,晚上守在里面严防死守。堂据说就是给人看玉米是得了病。
   最后堂还是回到了丁家坪,没人知道堂是靠什么生活,后来知道,在一个冬天,堂死在了他出生的窑洞里,很多天之后才被发现,是堂的叔叔埋了堂。
   后来的堂的哥哥从外地打工回来,来我们家看他的舅舅,也就是我父亲,说起了堂的死,他说,堂到最后越来越懒,也没种地,生活就靠村里发的一点点低保维持,冬季天冷的时候也不烧炕,窑洞边上的地里有大量的玉米杆可以烧炕的,都懒得去弄,也许堂是被冻饿而死的。
  

共 20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有像文中“堂”那样的单身汉。作者对“堂”的生活方方面面的记述是非常细致的,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堂”的一生命运多舛,令人唏嘘感叹。这不得不令人思考,他的命运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文章引申出这样的内涵,像“堂”这样的弱势群体,他的亲人和政府,应该多一些多他们的关爱和帮助,这样世间才更加和谐美好。文章朴实生动细致真情,令人无限触动和深思。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8-02 13:01:51
  作者善于观察社会,能洞察人间百态,作品总能折射社会问题和人性,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和警示。感谢老师赐稿,感谢支持晓荷,祝文笔丰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8-02 16:52:35
  作者创作辛苦,敬茶。祝好!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