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篾匠父亲(散文)

精品 【菊韵】篾匠父亲(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17.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82发表时间:2018-08-03 14:42:13


   我的父亲是乡下民间的一位老中医,可是他还是一个技术超群的好篾匠。
   花甲后,父亲退居回到了老家----赵家梁子。老屋旁边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那是父亲在20岁时亲手栽的。父亲说:他非常相信苏东坡说得“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句话,因此在房子旁边的空地里栽满了斑竹、金竹、水竹、楠竹等。
   一晃几十年过去,父亲的竹林已经是遮天盖地,密密麻麻。
   退居的父亲感到闲着没事做不舒服,再看看茂密的竹林,于是就想来学习做篾匠,利用现成的材料来为家乡的人们编织竹器用品。那时我忙着到学校学习,母亲和家里人都没有阻拦父亲的心思,觉得只要父亲开心就好,随他做什么都可以,没有加以阻拦。
   其实,当个篾匠很不简单,要编出好看实用的背篓、竹筐、撮箕、筛篮等竹器并不容易。父亲几十年都只会把脉、开方、发药,哪里知道做篾匠的艰辛。开头那天,他砍来一棵斑竹,就用柴刀去划破,准备起削篾片,谁知刚动手破竹,手板就被竹签刺出一个血眼,顿时鲜血涌出。父亲赶紧消毒包扎。
   父亲开始感到篾匠不是说当就当好的。他要去向内行的师傅学习。于是他来到团堡镇余篾匠家,不耻下问的讨教技术。
   余木匠本来就很敬重父亲,就把做篾匠的全部诀窍向父亲一一传授。余篾匠说:“首先做篾匠要练习基本功,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十多项。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砍的扁担,要上肩轻松,刚韧恰当;编的筛子,要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的凉席,要光滑细腻,凉爽舒坦。篾匠手艺是一门细致活,要经过多年磨练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父亲像小学生一样的听着,内心里感到:看来不下功夫,还当不好篾匠呢!
   余篾匠说:“篾匠工具看上去不很复杂,但是要有一把将竹子划成细篾的好篾刀,那是必备的工具。再就是要有锋利的小锯、小凿子等,还要有一件特殊的工具就是:“度篾齿”,这玩意儿不大,却有些特别,铁打成像小刀一样,安上一个木柄,有一面有一道特制的小槽,它的独特作用是插在一个地方,却能把柔软结实的篾从小槽中穿过去。”父亲感到很新鲜,心想:做个篾匠还要费一番功夫呢!
   父亲花去二百多元置办了篾匠的刀具。看来他是下定决心来学篾匠了。
   父亲天天上午按时到余篾匠家学习,瞪着眼睛看余篾匠如何破竹划篾,学习余篾匠的各种姿势。下午就回家来自己学习揣摩,一棵竹子拿在手里反反复复的搬弄,常常干到日上东山才歇息。
   余篾匠还向父亲传授了选竹、取竹、划篾、编织竹器的秘诀。余篾匠说:“春竹不如冬竹,春竹嫩,易蛀,冬竹老,但是又要选小年的冬竹,才有韧劲;不管春竹冬竹,必须要鲜竹,才能编篓打筐”。余篾匠说:“当日砍来的鲜竹最好,但最多也不能放过10天,否则剖不出篾来;刚编好的竹器还不能马上放在太阳底下曝晒……竹子劈成较细的篾后,最外面的一层带着竹子的表皮,行话叫“青篾”,这层篾最结实,不带表皮的篾,就叫“黄篾”,黄篾比青篾的结实度就差远了,但它也有用途,像箩筐、晒箕的主要部位,由于需要量大,一般用黄篾,而竹器的受力部位,就要用青篾来做。像经常跟水接受的用具,如篮子、筲箕之类,就不能用黄篾,但它们大多是用本地的小竹子做的,坚牢度也不怎么样,一般用上一年左右,就要换新的了。父亲把余篾匠传授的技艺牢记在心里。
   开始一个月,父亲天天练习破竹和划篾的绝技。父亲把一枝笔挺的班竹剃去枝去叶后,一头斜支在房屋的壁角,一头搁在自己的肩上,只见他用锋利的篾刀,轻轻一勾,在竹竿上端开个小裂口,再用力一拉,大碗般粗的班竹,就被劈开了一道大口子,接着用手一搬,“啪”地一声脆响,竹竿就裂开了好几节。然后,顺着刀势使劲往下推,身子弓下又直起,直起又弓下,竹子节节劈开,“噼啪噼啪”响声象燃放的鞭炮。可是那把刀却被夹在竹子中间动弹不得。此时,父亲就放下刀,用一双铁钳似的手,抓住裂开口子的班竹,用臂力一抖一掰,啪啪啪一串悦耳的爆响,一根班竹訇然中裂成两半,接着父亲又将竹片破成四半、八半、十六半……直到最细。父亲坚持一月多,技术熟练了,破竹就像布店里撕布,潇洒利索。而且姿势有舞蹈般的优美。
   划篾片是篾匠活的精细处,那功夫全在手上。一根长长的竹子,父亲根据师傅的传授,运用不同样式的篾刀,先把竹子劈片削条。再从青篾到黄篾的逐层破解,竟能从一片竹中“起”出八层篾片来。那篾片被剖得像轻薄的纸片,袅袅地挂在树枝上晾着,微风一吹,活像一挂飞瀑……
   父亲将篾片再剖成篾条,篾条的宽度,很均匀的,六条并列,正好一寸。然后就是“拉”,将刮刀固定在长凳上,拇指按住刀口,一根篾子,起码要在刮刀与拇指的中间,拉过四次,这叫“四道”。厚了不匀,薄了不牢,这些全凭手指的感悟与把握。可想,当光洁如绸的篾条,一根一根从手中流出来时,与其说是篾刀的使然,倒不如说是篾匠手上皮肉的砥砺。 
   父亲划篾过关了,他就来学习编织。父亲穿起一条特制的黑色围裙,篾匠活大多在膝盖上做,围裙是必不可少的;身边放着一只方型的竹箱,竹箱内环置一竹圈,插着各式篾刀,底下是竹尺、凿子、钻子,上面有竹编的盖子,晴天盖住挡灰尘,雨天取下当斗笠,方便得很。父亲坐在一个矮矮的方凳上,开始编织。
   开始半个月里,父亲编织的手不灵巧,甚至是呆板。编出的背篼和竹筐都不精巧好看,母亲玩笑父亲说:“你编的篾筐像癞蛤蟆一样的怪丑……”
   父亲没有泄气,锲而不舍的昼夜坚持,把全部心神凝聚在学篾匠上面。这样坚持一年后,父亲的篾匠手艺可以和师傅们相比了。父亲把编出的背篼和竹筐挑到集镇市场上,竟然卖出30元一个的好价钱。母亲服气了,给父亲喊起“篾匠师傅”的雅号!我在学校听说,心里感到:我父亲真是太聪明了。
   父亲学篾匠的第三年,也就2012年秋天,团堡镇为了吸引外地客商和开发旅游事业,推销本地特产,举办大型篾匠竹器竞赛。汇聚全镇56个村的篾匠100人,现场表演破竹和编织技艺。宽大的石龙古镇广场上,有裁判和数千观众游客前来观赏。那阵势犹如“沙场秋点兵。”
   天高云淡,金风徐来。在表演竞赛场上,一百艺人分行排开,
   他们各展技艺,要在4小时内编织出自己最拿手的竹器来。
   “竞赛开始!”口令一发出,百名篾匠师傅们顿时全神贯注,手中竹丝横纵交织,一来一往,有的编成硕大的竹床、有的编成圆圆的竹筛、有的编成尖尖的斗笠、有的编成鼓鼓的箩筐,有的编出方正的竹篮,反正想编什么你就编什么。艺人们的表演,引得观赏者和游客们啧啧称赞。
   父亲显得非常沉着,匀净、精细的篾条在他手里上下穿梭,左右翻飞,那些篾条灵巧得像活蹦乱跳的金鱼。经过三个半小时的编织,父亲编出了一面青色的大竹筛,而竹筛中间却带有金色的一个大“福”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下子吸引住全部观赏者的目光……
   精彩的竞赛揭晓,父亲编织的“福”字竹筛获得特等奖。由镇大赛组委会颁发了大红奖状。父亲的篾匠名声也随即广泛传开,引得四邻和街坊都来家里订购竹器物件。父亲的形象在我心里更加高大起来。
   团堡镇特产站抓住时机,成立竹器营销公司,聘请父亲当顾问,将竹木器具销售到各大都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竹篾制品有了广阔的市场。居家过日子,竹器与人们的生活就是如影随形:竹床、竹席、竹椅、簸箕、筛子、箩筐、提篮、箢箕、笆篓、蒸笼、筲箕、撮箕,斗笠,旧雨伞,乃至热水瓶壳子……土法编织的篾制工艺品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像父亲一样的民间篾匠也就成家家户户离不开的人。社会发展,生活前行。从年头到年尾,凡是旅游来团堡的游客,都要慕名前来找父亲和营销公司订货。父亲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荣耀感。
   如今,临近八旬的父亲,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依旧每天沉醉在他的编织里。父亲在老家的竹林边,坐在小矮凳上编织着他心中的图画,口里还自由的哼起他喜欢的民间小调:“太阳出来喜洋洋……”
    “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我还在学习制作新的竹制品。”父亲自豪地说,“虽然我的双手已日渐粗糙,可是做出来的竹制品越来越光滑。我已经把竹篾当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把我的生活和全部梦想都编在里面了。”
   啊!伟大的父亲,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共 32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金山老师的父亲原来是民间的一位老中医,可是后来又成一位技艺高超的好篾匠。父亲20岁时种了很多竹子,花甲以后,看到茂密的竹林,就想要学做篾匠,开始手生,竟被竹签刺出一个血眼。于是去余篾匠家,讨教技术。余篾匠精心教学,父亲刻苦勤奋,终于学得一手好篾匠活。三年后,团堡镇举办大型篾匠竹器竞赛,父亲在100人参加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他编制的竹筛中间带有一个金色大字“福”,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特等奖。随后,父亲的篾匠名声也广泛传开,团堡镇成立了竹器营销公司,父亲当了顾问,慕名来订货的越来越多。父亲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荣耀感。父亲的执着和锲而不舍给作者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并认为他是终生学习的榜样。此文对于父亲,没有说一些充满感情的空话,而是从他学习做篾匠开始,娓娓道来,是父亲的形象在叙述中不断在读者心中升华,最后归纳是作者的榜样,水到渠成。感谢赐稿菊韵,期待更多精彩!【编辑 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07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8-08-03 14:50:15
  黄老师,看来你家的经济水准在当地还是很不错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医生,父亲还会做篾匠活。你又教书又搞创作的,还有农田耕种,真的不是普通的老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8-03 19:07:06
  谢谢远近大师按语鼓励和高评。我家五代都是靠自己劳动和智慧养活,没有卑躬屈膝,没有要任何人资助,没有想政府讨乞低保……靠经验和知识顽强生活!敬礼!辛苦了!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8-03 19:18:07
  谢谢大诗人的鼓励和高评。我家五代都是靠自己劳动和智慧养活,没有卑躬屈膝,没有要任何人资助,没有向政府讨乞低保……靠经验和知识顽强生活!敬礼!辛苦了!
   19:10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青涩治愈        2018-08-08 09:17:50
  黄老师笔锋圆润,佳作连连,实在可喜可贺,欣赏学习了。
文风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8-21 13:25:50
  谢谢鼓励!敬酒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