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社屋·社场(散文)

精品 【晓荷·遇见】社屋·社场(散文)


作者:幸福千里 秀才,2827.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5发表时间:2018-08-06 20:05:31

【晓荷·遇见】社屋·社场(散文) 说起社屋社场,像是拿起的一个很老的物件,那些枝枝节节向下掉着土渣。
   社屋社场,六零、七零、八零后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九零和零零后估计也只是从大人的嘴中听说过,社屋和社场是大集体时候的产物,随着包干到户的兴起,这些老物件依然存在,社屋成了村上一些五保户的居所,社场按块划分到各家各户。
   那个特定的时期,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经济放开,农民种地工人上班,大家各司其职很专业也很敬业。没有种完地再去打个零工贴补家用,更没有工人上完班再去夜市摆个小摊挣个外块。
   那年月日子穷,穷得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穷人怕过夏天,也怕过冬天,相比冬天而言,夏天还好,一条大裤衩就可以过个夏天,头天晚上洗一洗,天亮就干了,又可以穿在身上。冬天就不同了,冷就要添衣裳,在那个靠布票的年代,做件衣服好真的不那么容易,即便是有了布票,钱又从哪里来?
   凭力气挣工分,一个公分五毛钱不到,一年能做一件新衣服,已经是不错了。遇到人口多,壮劳力少的人家,衣服基本上是大改小,实在不能改才扔掉,大家都是这样,也没有谁笑话谁。
  
   『社屋』
   村上人家都是纯土墙那种,唯有社屋,是村庄里最好的房子,一排排整齐的砖瓦墙。
   对于小时候的孩子来讲,这个地方最充满神秘感。
   神秘的是这一排排房子里,不仅仅装满了全村人的口粮,还有村里的一些最好的细粮,像花生呀,黄豆呀,葵花籽之类的好东西。花生和葵花籽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太具有诱惑力了,只要是经过社屋,总要顺着门缝看上一眼,看一眼码在袋子里的花生和葵花籽,也觉得解馋。这些,只会在年关的时候,生产队才会按照人头,挨家挨户分上一些,只有那个时候,我们才能吃上炒花生和炒葵花籽。
   有社屋,当然就有保管员。负责社屋里的粮食保管,防止粮食霉烂,再或者防止耗子。
   一人为私二人为公,社屋有四把锁,生产队长,生产队会计,记工员,保管员,不管是私还是公,需要打开社屋的大门,必须四个人都到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社屋仓库里的粮食流失。说明我们生产队的队长大公无私,一心为着群众所想,群众自是没有话可说。
   生产队会计,他们家和我们家是邻居,中间只隔了一家,他家五个小孩,最小也跟我差不多大小,大的自然也大不了哪里去,况且都上着学,自然是不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按说这样没劳力的人家,在生产队算是闹饥荒最严重的人家。可是,跟我们想象的恰恰相反,他们家经常上顿白米饭,下顿白面条,跟村上的人家相比,那真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小时候,大家都会和他们家的孩子一块割猪草,他们家小孩拿出来的都是白面馒头或者是透着香气的白面烙饼,再看看我们带去充饥的东西,要么是菜饼,要么是玉米饼,有的更穷,直接饿着肚子到田里割猪草。那时候,我就在想一座门四把铁锁,他们家咋还那么多粮食吃,结果没有想通,若干年以后的今天,在苦思冥想,已经失去当初那份心境。
   社屋最热闹的时候,要属两季农忙以后,这个时候是大家最开心的日子,生产队要分粮了。大人眉开眼笑,小孩子跟在后面凑热闹,那一张张欢颜的背后,预示着短期内不用挨饿肚子了。粮食是根据人口分,社屋保管员和记工员会根据一家一户的人口,把粮食分成若干份。那时候,生产队没有称,一般按斗进行分粮,拿斗的人一般会是社屋仓库的保管员。
   于是,社屋仓库保管员就成了红人。
   斗,这玩意与称不同,称,可以称出人心。斗,不行。斗里粮食是否实在,斗中的粮食是平的还是稍稍冒尖,这个要社屋仓库保管员说了算。所以,每次分粮的时候,村上上的人谁都可以得罪,唯有社屋仓库保管员不能得罪。不仅不能得罪,与社屋仓库保管员说话,一般都是满面的笑容,笑容里带着几分献媚与巴结。都希望社屋保管员分自家粮食的时候,能尽量按实一点,斗上面能稍稍冒点尖,哪怕是一点点,也心满意足了。
   会计蹲在社屋的最高处漫不经心地记着账,轮到谁家了,会计会高呼一声,像饭店里唱喏的店小二,不过这个店小二可不像饭店里的店小二,尽量陪着笑脸,一脸是迎来送往的卑微和小心。如果你让这个店小二不开心了,他随随便便让你家年底出现个负数,忙乎一年落个透支,那自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也意味着来年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所以,这个店小二,非同寻常。
   生产队长最威风了,从始至终掐着腰站在那里不言不语,看着社员排着队等着分粮,那应该是生产队长自信心最爆棚的时候。轮到他家分粮,不用他动手,自有喜欢好事者,把他家的粮食装好袋,然后送到他的家中,至于分粮的斗是否公平,他则不用去关心它了,家里少不了粮食吃,他还关心它干啥?装装样子已经是一件不错的事了。对于好事者,自然也会捞到不少的好处。
   每年进入了冬天,社屋也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农闲,日子平淡得就像村上白开水煮白菜,一点都了无生趣。生产队长总会弄一些节目,给村上的人娯乐,当然也是生产队长家改善伙食的最佳时间。生产队长喜欢柳琴戏和评书,一年总要搞上几次。联系好卖艺的人,生产队长便安排人挨家挨户的通知,通知的人自然是那些分粮食的时候帮生产队长好事的人,这样轻松地就挣到了一天的工分。
   晚上,柳琴戏或者评书还没有开始,社屋里已经挤满了一屋的听众,大人带着孩子,儿子扶着老人,有点像过年的感觉。等了一会,说书的艺人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油乎乎的嘴唇上,带着酒饱饭足的满足感,偶尔还忍不住打了一个饱嗝,我想那个时候,在场的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这个说书的人,晚饭一定有猪肉,鱼那就不用说了,甚至还有羊肉,因为空气中传递着一股淡淡的羊膻的味道。即便是说书人咀嚼以后,从胃子里翻腾出来的气味,也觉得特别的香。猪肉,那年代,没有逢年过节,想吃上猪肉可不是那么容易,更别提羊肉了。
   说书人的内容很多,有三国演义,也有瓦岗寨英雄传,在我的记忆里,对瓦岗寨八爷罗成与小姐颠倒鸾凤那一段最有印象,那时节男女之事不像如今这般随便,说书人也很幽默诙谐,把男女之事说成了打梦锤。所以,当说书人说到这一段的时候,全场的成年人在笑,笑里面有几丝暧昧与期许,年轻小伙子在笑,笑个新鲜笑个刺激;小姑娘们也在笑,笑得内容很含蓄。
   社屋,一共翻拆翻盖了三次,那都是生产队长换届以后的事,至于为什么翻拆翻盖,这里面文章就大了。当然,也许是我们多虑了,新人新气象,大抵生产队队长都喜欢新的社屋。
   后来,社屋里面放进了一口棺材,暗紫色的漆,漆的锃亮。听说是村上一个中年的男人,因为得了肺结核病,一天比一天重,家里看实在不行了,就给他打了一口棺材。棺材打好以后,放在家里晦气,所以就放进了社屋里。这一放就是上十年,直到生产队搞包干到户。
   因为这个得了肺结核的中年男人好了,他的儿子做了生产队的队长以后,他的病就一天天好了起来,说来也是神奇了。因为我胆小,自从社屋放进了棺材,我就再也没有去过,总感觉那玩意不怕人,但是有点瘆人。
  
   『社场』
   社场,每个生产队都有。那时候没有收割机,社场就成了必须要有的配置。
   社场,一年两季农忙最热闹,村上人把地里的庄稼收割上来,然后把庄稼摊在社场上,用牛拉着石质的碾子在庄稼上碾压,一般情况下庄稼需要碾压两遍,第一遍结束后,村上的男女劳力便会拿着铁叉把碾过的庄稼倒腾一遍,然后再碾上第二遍。
   这个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干的,碾场的老把式会根据第一遍碾压的程度,判定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翻场,第二遍碾道什么程度就可以起场了。我二叔就是一个使牛的老把式,每回农忙,只要我在家,我就会到社场上看二叔碾场。
   二叔有一个习惯,喜欢把麦秆或者稻杆叼在嘴里,一声葱脆的‘驾’,牛儿在他的号子里开始碾场了,一根缰绳牵在二叔的手里,悠哉悠哉地转起圈来。有时候,牛儿也有不听话的时候,二叔就会扯起挂在肩胛上的牛鞭,会在空中扯出‘啪’的一声音,声音清脆响亮,牛儿便开始拉起碾子卖命地转。
   最喜欢听二叔哼着小调,调声悠扬,如泣如诉,让人听来不禁动容。二叔说牛虽然是个畜生,但是它也有累和烦躁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给它哼上一段小调,牛儿会变得特别的老实,特别的肯卖力气。二叔使了一辈子牛,他最懂牛。生产队原来有一个花肩牤牛,这牛的性子烈,一般人使不了它,见谁便用尖厉的牛角去砍人家,村上人见人怕。唯有二叔不怕,他把花肩牤牛拴在树上,扯开牛鞭一阵猛打,直打到这个畜生趴在那里不再动弹。
   二叔说,牛这玩意跟人一样,欺软怕硬。可不像他说的一样,自此,这头花肩牤牛只服二叔使,在二叔手底老老实实,换了别人,根本没戏。
   七月流火,燥热难耐,树头纹丝不动,纳凉就成了家家户户每天晚上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纳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不仅时尚,而且绿色环保低碳。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提升,纳凉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最终只能淡出我们的生活,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社场东面是学校,北面是社屋和村庄,西面和南面是村里的田地,紧靠社场有一条灌溉用的排水渠。夏日,北风少南风多,老社场是夜晚纳凉一块绝佳的地方,自然而然成了村上乡亲门的聚集地。
   洗过澡,换上干净的短衫短裤,回家便拖着一条凉席,拿着一把蒲扇早早地来到了老社场,挑一块最好的地方,席子一放蒲扇一丢,便邀上几个要好的伙伴,在社场上疯了一样追着捉迷藏。等疯狗了玩累了,大人也过来。有大人在场,自然就老实多了,不然的话,屁股上又少不了结结实实的几鞋底。
   别小看纳凉这件小事,也提现出大学问。一般处得来的人总会聚集在一起,没完没了地讲一些东家长西家短,说的时候,会可以留意一下周边的环境,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声音会越来越小,小到最后,也只有他们几个人知道内容了。
   社场纳凉,一般情况下,男女是分开的,偶尔有新娶的新娘子,小两口也会离得大家远远的,两个人在那里独享二人世界,至于那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是别人永远也看不见的。
   社场上有女人纳凉,那才算完美。
   她们永远叽叽喳喳,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时不时会传来一阵莫名其妙的笑声,估计这时候,一定又会说到谁家高兴的事了。偶有不良企图的男人侵入,一些厉害的农村小娘们就凸显出来,三五个人,把男人按到架起来对着地面打夯,直夯得男人满嘴喊着求饶,这才作罢。更有厉害的小娘们,逮住侵入的男人,便要扒下他的裤子,吓得侵入者当场就尿了裤子,不得不哭喊着姑奶奶饶命。我估计,这也只是吓唬而已,总不能真把男人裤子扒下来吧。
   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故事永远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炎炎的夏夜,很多时候我们是伴着牛郎织女的故事进入了梦乡。
   纳凉虽是一件小事,拍拍蚊子,摇扇赏风,看起来云淡风轻,实际上却是关乎整个夏天的大事。因为纳凉,纳的是一身清凉,更是一心清凉,是在俗世喧嚣里,找到一种属于你的惬意与静默。
   社屋和社场,这两样老古董,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在一场征地中,终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可是,我总会时不时地想起,想起那个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年代。社屋和社场,对于我们这辈人听起来永远是那么亲切,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也许真的就终止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遥不可及,却真实存在过。

共 45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谁公平,谁廉政,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生产队库房一四个人管,一个人不到场就不能开锁,可是,生产队会计一家五个小孩,人多,却吃着白面馍馍,其他人家缺吃少喝。社屋仓库保管员有实权,不能得罪,一个斗分粮食,高一点低一点差别就很大。社屋,一共翻拆翻盖了三次,为什么都是生产队长换届时才做的?拆拆修修就是一种权术。作品深度揭露了人性的两面性和多面性的险恶。文字深沉中带着幽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欣赏,拜读,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08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8-08-06 20:05:53
  很精彩,学习了。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幸福千里        2018-08-09 12:17:11
  感谢老师精彩的编按,让千里小文生色添香,千里敬茶!
2 楼        文友:你猜        2018-08-06 20:06:07
  期待老师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幸福千里        2018-08-09 12:17:48
  与老师共同努力,期待晓荷越办越好!
3 楼        文友:何叶        2018-08-07 11:05:22
  一篇很有时代感的文,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过去的虽然遥远但很亲切,社屋社场还真没听说过,在幸福老哥笔下是那样新鲜。老师文笔真好!细细品读,很有看头。给赞!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幸福千里        2018-08-09 12:18:46
  社长,看起来我们真的是老了,快成古董了,而且往下掉着渣。(偷笑……)
4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8-08 17:54:03
  一篇颇接地气的乡村题材佳作!一部颇有农业文明风味的上品!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回复4 楼        文友:幸福千里        2018-08-09 12:20:11
  感谢老师精彩留言,那个年代虽然越来越遥远,却时不时提醒我,不要忘掉过去。再次感谢老师,千里敬茶!
5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8-11 15:52:33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幸福千里        2018-08-11 20:40:26
  谢谢老师的留评,千里遥祝安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