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镜
南下的列车奔驰在京广线上,软卧车厢下铺上坐着近七旬的老王,他手里拿着两副镶金边的眼镜,一会戴着这个看那个,一会又戴上那个看这个,这两幅眼镜都不是变色的也不是墨镜,而是无色透明的,从折射窗外阳光在桌面上的投影可以看出,一副是平光镜,一副是老花镜,老人很想让这两副眼镜合二为一,也就是看近能读书,看远能走路。一是可以解决老花看不清小字问题,而是达到修饰眼睛小的不足,关键是要有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
老王清华大学毕业,山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应该说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可是有些不熟悉的领导硬是把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资料助理员当成总工程师,而把不戴眼镜的老王当成资料助理员呼来唤去。原因就是老王没有佩戴眼镜。
老王从小就对眼镜有很深的印象,他们村上戴眼镜的都是上过学的,读书多了熬成了近视眼,文盲几乎没有戴眼镜的。然而老王自小爱读书,看过书籍无数,就是没有近视,所以与眼镜无缘。为了装饰自己,配一副金边平光镜,也算说得过去。问题是人过六十,不近视的眼睛绝大多数的要变成老花眼,这下麻烦了,不戴眼睛看不清小字,戴上老花镜别说走路,就楼梯都下不去,兜里老揣着这一副老花镜一副平光镜换来换去是挺麻烦的。
这次南下到三亚,不是什么水利专业学术交流,而是去相亲,自从老伴意外离世,老王还一直单着呢。经朋友介绍原海南省省长的独生女儿也是单身,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特别好,但据说长相和气质与地位有些不符,所以也不是多好找合适的对象。
老王为了这个知识分子形象问题,没有少动脑筋,他在苦思冥想怎么才能有一副自动调焦距的远近都能看清的眼镜呢?
“眼镜!眼镜!最新高科技产品,看远看近一副就搞定的智能老花镜,有了它,让你轻松看世界,美观大方,方便学习和生活。”想什么,什么就来,列车服务员推销眼镜来了。
老王一听,打起了精神:“服务员,眼镜拿来我看看。”
“老花度数不限制,从一百度到六百度,全部适应,戴上它可以上下楼梯,可以开车,可以打球……”服务员一边介绍一边把眼镜送到老王手上。老王接过眼镜往眼睛上一戴,果然不错,看远看近都很清楚。
“服务员,这眼镜多少钱?”老王问。
“不贵,现在是宣传推广期,优惠价二十五元。”服务员回答。
老王一听这么便宜,自己就没有戴过二百元以下的眼镜,一下就买了两副。
“天助我也。”老王想这是个好兆头,看来这次相亲一定很顺利。
老王戴着这副眼镜,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人逢喜事精神爽,老王高高兴兴的如期赴约,在三亚见到了八十高龄的未来的老丈人,不愧当过省长,很有气派,省长女儿倒是挺文静,胖胖的,不爱言语,提了三个要求:“一,要跟她一起信基督教;第二,要跟她一起定居美国;第三,必须登记结婚。”
这三条其实不是多难做到的条件,在老王眼里有难度,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早就听说海南人皮肤好,三亚气候好,海边美女多。问题是眼前这位美女的皮肤不敢恭维,汗毛孔那么大,汗毛那么长,皱纹那么多。比起平时相处的山东女人差得太多。老王在想:“我经济上不差钱,地位是也不差权,文化气质也不差,为什么就偏要和这么个自己不中意的人捆绑在一起呢?”
老王做了一次自我,没有唯心答应这三个条件,相亲失败。
老王高兴而来,失望而归。心里盘算着还是老家的女人皮肤细腻,有魅力。回到济南,发现所有平时天天见面的女士们都变了,身边的人几天不见皮肤都粗了,黑了,都老了许多,这是为什么呢?
老王回到家里,看见几岁的孙子也没有以前好看了,他来到卫生间,用大镜子看自己,自己竟然已经老的不像样子了。他很灰心,索性摘下眼镜再看镜子中的自己:“嗨!又年轻了,好看了。”他又戴上眼镜,又是一副老相。
老王突然明白,平时戴着老花镜都是看近处,超过五十公分就看不清楚了,所以不管戴不戴眼镜,看到的人都是模糊的效果,突然戴上这个远近都能看得很清楚的万能眼镜,世界都变了。
老王想来想去,悟出一个道理:人老了看待身边的事物还是模糊点好,不要戴着放大镜看待别人的缺点。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