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随笔) ——唐晓玲“苏州女子三部曲”《轻解罗衣》略论


作者:姜广平 秀才,1483.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1发表时间:2018-08-09 09:34:14
摘要:在这里,苏州不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词,它是此在,也是当下,是背景,也是形象,是小说元素,也是小说情节的参与者与介入者,书中人物所有的人生行为,都是这座姹紫嫣红的花园所哺育出的多姿多彩的花朵。他们与苏州相偎相依,同气连枝,同声相应,共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大戏。从这个角度看,在大众文化甚至无厘头文化浸入我们骨髓的今天,唐晓玲这样的写作,可谓是一种高难度的文化挑战!

苏州是一座富丽堂皇、蕴籍风流的文化名城,然而,苏州文化很长时间以来,并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余秋雨先生在《白发苏州》里,也曾作这样的感叹:“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定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然而这座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这里幽静的园林、清泠的流水、红艳的桃花、撩人的苏州评弹、俏丽的苏州女子,在寒雨连江、吴侬软语和吴门烟霭的背景下却铸造了一个历史悠久气度雍容的大都市,使得苏州文化绵绵密密意味深长,一直延续到当今物质大潮涌动的新世纪。
   一种文化,如果光是有悠久的历史,并不足以值得仰慕与认同,苏州文化的意义在于,在葆有一种特色的江南文化时,又在新的时代赋予了苏州文化以新的内涵与质地。当代苏州,正在一种新的文化起点上,创造着一种新的文化。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的苏州文化,在苏州在文学上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的,特别是以范小青、唐晓玲、朱文颖、叶弥等小说名家为代表,她们以其新深细密的创作,构筑起苏州女作家群的小说大观,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在这些名家之中,范小青的苏味小说,承接陆文夫的小巷文学,写出了真正属于苏州的文化小说。至于唐晓玲的创作,特别是近年不啻是一幅描摹世来推出的“苏州女子”三部曲,则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文学的版图上,唐晓玲似乎想以一种接续五四前后以周瘦鹃等苏州老派作家为代表的文学精神,还原苏州千年以还的文化生态,再造新时代苏州文化的女性特点,使苏州新文化的特点,跃然于纸上,为当代苏州新文化的形成保存一份鲜活的档案。
   唐晓玲笔下的苏州女子天生有着一种吹气如兰的柔媚之美,仿佛是从宋版线装书里飘逸而出的。在《轻解罗衣》中,唐晓玲似乎雄心更壮。这本书,女子爱情的工笔画,细腻精致的着笔既道出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不同的爱情观,也绘出了同一年龄层的人们对于爱情的不同态度。在无奈的感情面前,书中新式、老派的苏州女子们选择了各式各样的活法:备受感情伤害的女主人公叶蓓非常固执近乎偏激,要在有妇之夫的杨教授身上寻求到满足与慰籍,但终因绝望,选择了与对方同归于尽;才貌双全的含笑因得不到所爱之人楚地的真心远走异国他乡,几年之后虽家财万贯、挥金如土,却只能守着一个貌合神离的婚姻;叶蓓母亲从小养尊处优,心高气傲的态度,将自己的丈夫推向了另一个女人的怀抱,结果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而精神失常;至于“云和花儿”的老板婕因经历了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情,看破红尘,入了“竹喧庵”,心如止水地做了一名法为“清泉”的尼姑;同是出生名门望族的盛贻芳与楚地的爷爷楚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因为时势,终于分手,多年之后再次相逢,但甜美的笑中难免有酸楚的回忆;庄梦蝶的祖母是一个美了一生,平和了一生的女人,她明净的笑容里掩藏着太多的秘密。像坊间的流传那样,她的爱情比《梁祝》更让人扼腕叹息……
   整部《轻解罗衣》,如同一座姹紫嫣红的春日花园,良辰美景同在,赏心乐事俱全,当然也仍然隐藏了一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的浩叹!流年似水,起承转合,喜怒哀乐,这人生的悲喜剧,似乎在苏州这样一个既有丰厚的文化背景又同为经济繁盛的现代都市里演绎得更为酣畅淋漓。
   余秋雨所向往的“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定一定情怀”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苏州也不再那样甘愿宁谧地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后院。现实中的苏州,就像《轻解罗衣》中的苏州,既有绵延数千年江南文化的古风余韵,又有着物质大潮中的光怪陆离。在这样的苏州城里,人们也终于开始“心志烦乱”了。
   人是被欲望所绑缚的。在一个清新的苏州,人的欲望有着纯净之美,在另一个物质化了的苏州里,人的欲望又不由自主地被裹挟着向前。就像苏州现在的城市,一体两翼,人的精神世界也正好对应了这三种层面——精神的、肉欲的、精神的和肉欲的。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现实世界的三种状况:精神的、物质的、精神的和物质的。你无法分清这三个世界的高下,也更不能讲哪个层面的世界更美好。人,不经一番生死涅槃,怎能堪破这其中的三昧?
   这一切,又是多么天衣无缝地契合了“苏州女子”三部曲的神韵?
   所以,主人公杨教授既有着被欲望所挟持的一面,但也有着想要挣破欲望的苦苦挣扎;既有着对精神世界美丽的向往,也同样有着这种向往至为难臻的痛苦与悲伤。
   这是一个大问题,同样也是文学的大问题。贺绍俊先生在《典雅的通俗文化的言情》一文里,谓《轻解罗衣》“自然不乏这些流行旋律,但它丝毫没有一点龌龊感,却是声声入耳,让人心动神移。轻解罗衣,恰是这部小说的姿态,它远离粗俗、野蛮和鲁莽,传达出一种优雅的礼节和风度。所以我把唐晓玲的‘苏州女子’三部曲称为典雅的通俗小说、文化的言情小说”。我觉得这样定位,显然是低估了这部长篇的文化意义。
   正如贺绍俊先生所讲的,唐晓玲在这部书里,将“苏州”与“女子”这两个最基本元素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女子自然是情爱的策源地,唐晓玲的笔下的女子,差不多涵盖了民国以来的所有年代,其爱情的悲喜,也都折射了各个时代的悲欢。你可以在她的女性形象后,看到更多的历史与时代的感喟与沧桑。她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一面。而苏州,或谓之苏州文化,则直接是从这些女子的外部世界与情感世界折射出来的。她们无论是妩媚妖娆的,还是端庄含蓄的,都一个个情感丰富细腻,像水一样地温柔滋润,充分显示出江南文化背景中的氤氲之气,至于她们的装扮,都被作者巧施匠心,穿上苏州文化的服装,透着一股苏州文化的清香。继而又通过物化的方式把柔和雅致精细富丽的文化品质定格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道具和每一个细节上,昆曲、苏剧、评弹、丝绸、刺绣、雕刻,再有回廊园林和黄酒绿茶,都成了苏州这个独特世界中的文化符号,承载着苏州的悠悠岁月与沧桑。小说中具有浓郁苏州文化气息的“春船载绮罗”,是主人公经营的服装店,又未尝不是主人公灵魂的栖息地和盛装情感的空间?
   《轻解罗衣》最终仍然是一个爱情的悲剧。这样一来,“春船载绮罗”则又成了杨教授与叶蓓的恋情的舞台,成了叶蓓欢时的歌舞之地,悲时的舔伤之所。更重要的是,由于服饰文化的介入,这样的场景,自然又具备了文化的内涵。这样一来,这一文化场景便同样与爱难拆难分。这也就足可窥见唐晓玲的企图:展示爱情的悲与喜固然是其所着力的,然而,其着力点也同样在于文化。这一点,贺绍俊先生可谓独具眼光,看出了唐晓玲的企图与努力:“因为唐晓玲心目中的‘苏州女子’都是纯真透明的。这场悲剧带给我们的不是恐怖,而是凄美,哪怕结尾的情杀,作者也用一种优美的叙述化解了本来的残忍,让死去的杨教授和叶蓓‘像一对甜蜜的爱侣’,以这样一种方式传达出对现实的不满,这多少吻合了苏州文化的柔和糯软。”
   唐晓玲作品在文化上的自觉,于此可以说得到了完全的呈现。正像张恨水、周瘦鹃等老前辈的“鸳鸯蝴蝶派”,可能他们当时都没有意思识到,他们写作已经具有了文化的意义。那么现在看唐晓玲的创作,是否在生成一种新的文化意义,当然也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唐晓玲在作品里透示出了新苏州的新的文化努力。在这本书里,新苏州的信息扑面而来,从作品一开始的全国第一贪落马,到书中的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无不透露出一个城市和一部作品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作者在努力以文化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的同时,也着意将新苏州的新文化气息透析出来。
   当然,从作家的文学意识与文化自觉出发,苏州美人也好,苏州女子也好,也确实应该有作家来展现了。然而,想不到的是,这种文化自觉,并未来自于纯粹苏州人出身的作家笔下,而是来自一个从安徽宣城落户苏州的女作家唐晓玲笔下,这让人很为震惊,也让人猝然惊醒:唐晓玲来自另一文化大都——安徽宣城!同为文化大省的安徽,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现今孕育出唐晓玲这样的作家,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两种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必然在唐晓玲的精神世界里发生质的反应。
   因而,唐晓玲在这部大书里的另一个宏大企图也便不难发现了,在很多作家将上海、北京、南京、成都、深圳等大都市搬进文学后,苏州作家唐晓玲似乎着意将元明之世在冯梦龙等人的白话小说里大红大紫的苏州,接续到当代文学史中,唐晓玲、范小青等人的创作,让更多的人省悟过来:苏州本应在当代文学里有着重要的位置。
   应该说,范小青的苏味小说,突破了陆文夫的小巷文学,使苏州文学具备了更为恢弘的文化气质与内涵。然而,要看到,“范小青的‘苏州’,仅仅源于她的想象和经验,所谓‘苏州’的原型已经被一再改写。对‘苏州’这个词语而言,它仅代表了作品里一种语言现实。……从本质上说,范小青看上去绝对不像一个阅世颇深的人,她从不凌驾于这个世界之上,因此她对生活从来没有那种洞彻秘密后的藐视和不敬,她只是走近日常生活,用自然而平静的目光打量现实中一切,然后将一个‘物语’的世界说给我们听,让我们从中体会世界的真相。”在范氏作品里,诸如《杨湾故事》、《瑞云》、《栀子花开六瓣头》,以及其后的《百日阳光》和更其令人瞩目的长篇巨制《女同志》,苏州只作为背景,活跃在前台的是人性。这样,苏州毕竟是模糊了些。而到了唐晓玲笔下,苏州成了一个重要的符号,五光十色,如一座春日花园般姹紫嫣红。苏州甚至也成了唐晓玲书中的一个流动的形象,驱策着人物在物欲中沉浮,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同时也催生着人物形象渐次饱满。苏州,一个欲望之城,一个女性之城,甚至一个人性之城,便这样在唐晓玲的笔下以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位作家的方式诞生了。
   在这里,苏州不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词,它是此在,也是当下,是背景,也是形象,是小说元素,也是小说情节的参与者与介入者,书中人物所有的人生行为,都是这座姹紫嫣红的花园所哺育出的多姿多彩的花朵。他们与苏州相偎相依,同气连枝,同声相应,共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大戏。从这个角度看,在大众文化甚至无厘头文化浸入我们骨髓的今天,唐晓玲这样的写作,可谓是一种高难度的文化挑战!

共 41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反复读这篇文章的开篇,对作者的观点反复琢磨,实在难以苟同。文化是民族之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化是名片,是城市发展与存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苏州这座城市同样如此,那里的幽静、流水的清冷、红艳的桃花、撩人的评弹、俏丽的苏州女子,或吴侬软语,或吴门烟霭,构成的都是一个地方特有文化,还有生活习惯、传统习俗等。当然这样的文化也许是一切“外来泊”带来的,虽然带有外来地方的特色,有些是当地多年积淀而成的,混合而成,久而久之,便有可能形成了“本土”特色。而文化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不同的时期发展与进化,文化精髓的东西会传承与提升。江南山水如画,江南女子姣容妩媚,足以吸引更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那美丽的地方,这并不影响那里的文化,反而会让本土文化增色绚丽。进而形成特有的江南文化。简略几句,仅是个见。文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主要的观点与认识,主流的东西,是要肯定和认可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对反映苏州文化的唐晓玲《轻解罗衣》评析,写范小青这些作家写苏州,从而有了反映苏州文化的著作。一个地方的文化,需要一些文学家们的文字记载,作者对唐晓玲、范小青给予了充分肯定。期待作者更多精彩,荷塘欢迎你。【编辑:言 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8-09 10:02:42
  感谢老师赐稿荷塘!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言农        2018-08-09 10:53:05
  作者对唐晓玲作品《轻解罗衣》进行了评析,这些反映苏州文化的作品,倍受作者关注,也反映了作者对苏州文化的重视和关切。
3 楼        文友:言农        2018-08-09 10:59:33
  苏州是江南好风光,也是文人诗人吟诗作赋的最美地方,很多大家,在那里留下的墨宝,成为一道文化风景。
4 楼        文友:姜广平        2018-08-09 13:42:33
  这是我的一篇旧稿。也许,如果现在让我再写唐晓玲的评论,我会从语言、体式、格局诸方面再进行一次新的梳理与界定。谢谢言农先生的高评与高论。
一念浅喜,一念深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