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豆腐的故乡(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豆腐的故乡(散文)


作者:雪胎梅骨 童生,67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27发表时间:2018-08-09 10:54:22
摘要:豆腐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普通菜肴,司空见惯,稀松平常。但你知道豆腐的故乡在哪里?你吃过豆腐宴吗?你了解豆腐文化的深刻内涵吗?请跟随着我的脚步,走进豆腐文化的多彩世界。

【柳岸】豆腐的故乡(散文) 地处淮河之滨,号称江淮明珠,这里是淮南王刘安的故国,这里是《淮南子》诞生的圣地,这里供奉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这里记载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这片肥沃的江淮平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千古神话。
   西方人曾以为豆腐是日本的发明,其实这片古老的土地才是豆腐的发祥地,豆腐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他喜文好道,门下召集了上千贤士,每日在附近的山上吟诗作赋,把酒临风,其中最有名的八个老者,被称为“八公”,八公山也因此得名。八公山上有个泉眼,被当地人称为“珍珠泉”,泉水清澈丰富,山下的平原盛产大豆。刘安为了安命百岁,长生不老,不惜重金招纳方术之士,谈仙论道,著书炼丹,他们以大豆和泉水为原料,每天煮药炼丹,最终仙丹没有炼成,却无意中发明了豆腐。正是这无心插柳的妙手偶得,世上才多了一道健康的美食。
   还有一个关于豆腐起源的传说:八公山上有一个三口之家,住着一对夫妻和他的母亲,婆婆对待媳妇很刻薄,平时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意让她饮用。有一次,婆婆出远门去了,婆婆前脚一走,媳妇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地要舀装时,院子里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看见会挨骂,便赶忙端起整锅刚烧好的豆浆往灶边的坛子里倒,出门一看,才知道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又喜滋滋地拉着丈夫进屋喝豆浆,哪知打开坛盖一看,豆浆竟成了雪白的凝固剂。原来坛子以前泡过酸菜,里面还有些酸汤底,豆浆倒上去便凝固了,小夫妻勉强一尝,味道居然还不错,就把它取名“逗夫”,而豆腐也由此而来。不管豆腐是由这开始的,还是由刘安所创,都应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的聪明才智造就了今天富含营养的健康食品。
   八公山的泉水澄清甘甜,终年不竭。天然的泉水制作出来的豆腐洁白如玉,细若凝脂,柔嫩绵滑。其最妙之处是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水中久煮而不沉碎,在平凡中透着高贵,在清淡中藏着鲜美,历史上曾一直作为宫廷御宴中的贡品。八公山上至今还遗有千年的豆腐制作村,村里那千年流传的精湛技艺曾彻底征服了《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这独具特色、久盛不衰的八公山豆腐制作出来的豆腐宴饮誉海外,名扬天下,据说一场完整的豆腐宴总共有108道菜,让人禁不住拍案叫绝。
   八公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2006年入选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8年的传承发展,2014年11月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公山豆腐之所以能成功入选,最重要的就是其工艺的独特性。一是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当地产淮河黄豆;二是以八公山泉水酿造,富含微量矿物质元素;三是采用紫砂石石墨磨浆;四是根据季节、温度不同而决定浸泡时间,并拥有独家去酸技术;五是过滤采用细沙棉布做“晃单”,滤出的浆细腻无渣;六是煮浆用土灶铁锅,严控火候,点浆则采用精心加工的半熟石膏。
   在八公山豆腐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泡豆去酸、紫砂石墨、细沙晃单、煮浆火候、半熟石膏点浆的加工方法,压制力度、温湿度控制等工艺,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讲究。加之采用当地产土黄豆作原料,配比八公山优质泉水,才能制作出口味纯正的“八公山豆腐”。
   在八公山豆腐传统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八公山豆制品厂进一步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开办豆腐学校、豆腐研究所,从而保护“八公山豆腐”的制作工艺,促进八公山豆腐的产业化和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把八公山豆腐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五年前的那一次在豆腐文化节现场,品尝豆腐宴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不必说隆重热烈、场面壮观的开幕式,不必说群英聚会、百家争鸣的研讨会,不必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烹饪赛,单是淮上豆府内那五彩缤纷的菜单,千奇百怪的菜名,就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百鸟归巢、淮王献宝、千丝万缕、爆竹声声、刘安点灯……那“五彩豆腐”妙就妙在居然能把白嫩的豆腐切成细细的丝,再与金黄的鸡蛋卷、碧绿的青椒丝和晶莹的皮蛋丝拌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绚丽的图案;“爆竹声声”是用白嫩的豆腐裹着滑嫩的凤尾虾,再挂上糊,炸成金黄色,凤尾虾尾红身黄,形如爆竹,一口咬入,鲜香满唇,那中间的豆腐竟然比虾肉还要鲜嫩。“鸡浆豆腐”从外观看就像被油炸过的枇杷,外焦里嫩,香脆可口,味似鸡茸,初尝你一定吃不出到底用的什么原料,只感到鲜鲜的,软软的,滑滑的,鲜嫩可口,弹性十足,好像是新鲜的鸡肉内加了嫩滑的生粉,后来问了厨师长,才知道是豆腐加入生粉制成的。
   “刘安点灯”别出心裁,风味独具。只见一位红色的“旗袍”少女,笑吟吟地向我们走来,给我们每人送上一个造型古朴、黝黑闪亮的油灯盅,一盆五颜六色的蘸料放在桌子的中央,每个油灯盅里都有少许的一点白色粉末,正在惊讶不知如何吃法,另一位“旗袍”少女手提古色古香的玲珑壶,在我们的油灯盅里倒上一些乳白色的豆浆,在大家的一片惊叹声中,那豆浆竟像被施了魔法,奇迹般地凝成了清鲜绝嫩的豆腐。我不得不佩服厨艺大师的精巧构思,不但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点浆为腐”的点化神奇,还借此表达了对豆腐的祖师爷淮南王刘安的缅怀之情。最后上来的豆腐水饺则更为奇特,馅心用的是鲜肉,饺皮竟然用豆腐拌生粉擀制而成。饺子经水煮后,不破不散不烂,口感如同豆腐花……
   这看似平常的豆腐,在烹饪大师们的手里俨然成了可观、可食、可赏的艺术品,处处撒发着历史的温情和现代人的追求。让我们在享受民族美食的同时,又深刻地感受到了豆腐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在感叹时光悄然流逝的同时,有一种文化在沉淀,在积聚,在歌唱。

共 23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一次看见这样纵情为“豆腐”立传的,一眼就觉得俗食里也有了不俗的美妙。在沉淀着古老文化的江淮,有一座“八公山”,山上有珍珠泉,正是泉水成全了中华美食“豆腐”。豆腐的本名“逗夫”更是带着考古的韵味,风趣地描述了一个农家女人的无意之举,把中华大地古老的饮食文化推到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高地。泉才是豆腐的灵魂,于是有了108道豆腐菜。欣佩作者仔细考究八公山豆腐的美妙和制作工艺。如今,政府力推地方饮食文化,才使得八公山豆腐入选了“非遗”。那场豆腐群英会,更是将豆腐文化推向了巅峰,作者不忘口福,旗袍少女,给豆腐施一个魔法,甚至更为惊奇的是,豆腐做饺子皮……文化沉淀在江淮,美食在作者的家乡,满腔的热情会让这家乡的豆腐再度热起来!作者追古抚今,笔力纵横,给文章增加了厚重的底蕴。架构自然顺畅,行文丰满,人情典故,俯拾皆是,显示了作者对江淮豆腐文化的把握与深度。语言精美质感,简约不冗,富于表现力。浓浓的家乡情,尽管一字不说,却都注满了字里行间。感谢投稿柳岸,邀文友共赏佳作,问候作者笔锋意暖!【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09 10:56:24
  一盘好豆腐,没有西施……快来品尝吧!感谢作者投稿柳岸,奉献精彩。问候作者夏祺,若有可能快递一方八公山豆腐,好么?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8-08-10 05:31:48
  是怀才老师的《黄河宴》给了梅骨启发,又是在怀才老师的鼓励下,才有了这篇小文。感谢老师的精心编辑,有机会到我的家乡吃豆腐宴。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8-08-09 11:26:45
  拜读精彩!学习点赞!感悟豆腐文化,问候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8-08-10 05:25:36
  谢谢安平老师的欣赏鼓励。
3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8-09 13:57:25
  作者的这篇散文,让人了解了豆腐的故乡和相关的典故。
回复3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8-08-10 05:21:18
  谢谢寒梅老师的到访和点评。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8-10 06:38:27
  再读文章,细腻可感,严谨不苟。非常好!继续精彩,梅骨老师!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8-08-10 07:14:49
  再次感谢怀才老师的鼓励,梅骨继续努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