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我家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我家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62发表时间:2018-08-09 11:29:05

【看点】我家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散文) “来来来,坐坐坐!”
   “二爷,你坐这儿!”
   这是我爹和我娘在热情地招呼四邻。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邻居们陆陆续续来我到家。他们来,是为了看电视。
   那大概是1982年左右。
   我爸爸大概是1980年恢复了工作。1982年二哥也接了他的班儿,去供销社上班。我呢,在县一中当老师。我媳妇,接她姑姑的班儿,也在供销社上班。一家里,有四个人有了正式工作,有了固定工资。我二嫂,虽说还是农民身份,也没闲着,先是和别人一起,给别人家吊房顶,刷油漆,后来,与别人合开小门市,做着买卖。这样一来,家里的经济条件自然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爹去上海出差时,从那里背回一台黑白电视机,很小,十二英寸,牌子,记不太准了,大概是“上海”牌的。
   别看小,那时候,在我们育英巷,我们家的那台黑白电视机,可是唯一的稀罕物件。邻居们,特别是我们的几位本家爷们儿,知道了,就纷纷跑来看电视。
   那时候,老百姓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电视之前,吃过晚饭,就喜欢串串门儿,很多人围坐一起,天南海北,东扯葫芦西扯瓢,侃到半夜,才各自回家睡觉。在育英巷南头,我们家就是这么一个人场。我们的近邻,不是我们姓李的本家长辈,就是原来在东门里也搬到东关外的本就很要好的邻居,再加上我爹娘人缘好,喜欢人多,所以,四邻们就喜欢到我家来坐坐。
   一有了这台黑白电视机,更增加了吸引力。吃过晚饭,大人小孩儿,就颠颠儿地跑过来了。冬天,就在我爹娘住的三间房子里的那两间外厅里,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我家所有大大小小的凳子都坐满了,有些邻居还自己捎带着凳子。大家都兴致勃勃,仰着头,看电视里面人影幢幢,打打闹闹,哭哭笑笑,只看到一部电视剧暂告结束,晚上十点多了,才依依不舍得离开。
   春夏秋季节,就把电视搬到院子里,更宽敞,来看电视的人也更多。特别是热天,没有围墙的院子,通风;周围树木又多,阴凉;晚风吹来,凉意习习,特别爽快。
   我家里置备了两三个暖水瓶,为了让来看电视的邻居口渴了能喝上热水,我娘早早把它们灌满热水,谁想喝,倒上一杯或一碗,尽情喝就是。菜园子里的黄瓜熟了,不管我家的还是邻居家的,谁想吃,摘一根,“咔嚓咔嚓”啃,又爽又解渴。有时候,我们的本家爷们儿也会带来一些他们家摘下来的西红柿,当水果儿,让大家看电视的时候吃。我爹爱喝茶,总是泡上一壶热茶,让我们李家的长辈和大年纪的人——连升老爷、金锁老爷、金书老爷、根群老爷、铁山叔等——和他一起品茶。他们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评说着电视剧情节,拉着闲呱儿,轻松,悠闲,且娱乐。
   其中,被我爹娘喊做“二爷”的,叫根堂,是根群老爷的二弟,论年龄,比我大概要大五六岁,已经三十多岁,但是论我们李家的辈分儿,我爹娘得喊他“二爷”,当然,我就得喊他“老二爷”。
   他弟兄仨都没文化,纯农民,除了会干庄稼活儿,其它都不会,所以,家里很穷。那时候,都还没找到媳妇儿,上面有一个多年守寡的老娘。三个光棍,一个老娘,都挤在两间又低又矮的破草屋里。白天,忙着干活,一到晚上,就没地方去,我家有了电视,他们弟兄仨就成了我家里的常客,特别是“老二爷”根堂,几乎每晚必到。坐在那里,静静看电视,很少言语,偶尔啜几口茶,回应我爹几句话,然后,仍然静静地看电视。他往往是看到电视最后结束的那一个。那台黑白电视,给根堂弟兄仨的无聊时光带来些许快乐。
   大概是因为我们家辈份儿低,也许跟我爹娘的热情好客有关,根堂老二爷在我家里没拘束,不但看电视的时候,后来很长时间,他都是我们家里的常客。一直到我爹娘都去世,他没什么事儿,依然经常去我家坐坐;我们家里有了事儿,他总是不言不语凑过来,悄悄帮着干活儿。这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情感,就是那台黑白电视机搭建的啊。
   到我家里看电视的,还有一个特殊家庭。是我的老师兼同事王老师。
   他的二儿子小明得了不治之症,无法上学,整天窝在家里,很是无聊。那时候,王老师家里也没有电视,为了给小明带来些生活的快乐,王老师两口有几次就背着小明到我家里来看电视。我们给小明留下最好的位置,家里唯一的一对儿竹沙发,是我们家当时最好的坐具,也让他坐上其中一个,以便坐得舒服些。
   那时候,常演一些日本的电视剧,例如《聪明的一休》、《排球女将》、《血疑》。小明看见小一休和尚在电视上一露面,马上笑意盈盈,碰见逗笑的情节,止不住,就哈哈大笑,有时候,还乐得直拍巴掌,他的病痛似乎被驱赶得无影无踪。王老师两口在一旁看见小明的快乐劲儿,受了他的传染,也都跟着乐呵呵。
   隔了两三年,我哥在供销社当了业务员,又从上海弄来一批彩色电视机,应该是日本产的,买到我们家一台。换了彩色电视机,来我家里串门儿看电视的,倒越来越少了,因为,买电视机的人家越来越多,大家不用再串门儿蹭电视了。
   后来,各家都买了电视,一到晚上,各人坐在各人家看电视;再到后来,各家都拉起高高的院墙,邻居之间的交往更少,人与人也越来越淡薄。
   所以,那段时光里,许多人凑在我家里,挤在一台电视机前,兴致勃勃看电视,邻居与邻居显得十分融洽,人与人也显得非常亲近。那段时光,怎能不令人怀念?

共 20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该篇散文讲述的是一台旧电视机凝聚的邻里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1982年,那时生产力低下,经济相对落后,到了晚上,人们除了东家串西家聊天,再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我家成员基本都有工作,因此经济条件相对好些的我家最先买了一台电视机,同住在一个巷子里的街坊四邻每晚来我家看电视,爹娘热情招呼街坊邻居,大家其乐融融看电视的情景。该散文描写极具画面感,描写细腻温情,展现了那个时候邻居之间的和睦友好融洽的邻里关系。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家各户经济条件都好了,一个个也买上了电视,都不聚在一起看电视,而是坐在自己家里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慢慢生疏。文章不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也说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繁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冷漠。就像我们现在同住在一个小区的人,见了没几个认识的,就是同一单元的住户,见了面也未必打招呼,对此不能不说是一种憾事。见证昔时的文字,很有珍藏意义,值得阅读鉴赏,倾力推荐赏阅!【编辑:欣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月        2018-08-09 11:32:20
  有感于老师的勤奋,俯首皆拾,信手拈来,笔耕不辍,可见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期待更多佳作,也祝体建笔丰!
静守流年,文字开花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8-09 15:52:19
  谢谢您精彩的编者按语,辛苦了1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8-09 15:51:43
  感谢欣月编辑的编审和精彩的编者按语,对散文主题的挖掘很到位。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