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云】走进张杨(散文)
第一次走进张杨,是在十年之前。
那时的张杨交通闭塞,道路泥泞,房屋破旧,垃圾成山。七八岁的小孩衣服褴褛,脸脏兮兮的,在校门口张望。二十出头的少年,在村头排着长队期待美丽的姑娘闪过。生病老人,常卧床不起,咳嗽声接连不断。农家小院里尘土飞扬,鸡鸭粪遍地,老牛哞哞直叫着,驴子拍打着苍蝇。妇女穿针引线,一双双布鞋摆在土炕上;男人奔波在田间地头,守望麦田……
昨天,跟随文联采风,又一次走进了张杨。
蓝天白云下,山路蜿蜒,树木茂盛,绿意浓浓;水泥路像一条白带子,散发着热气;公路两旁的格桑花随风舞动,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山坡上,洁白的羊群你追我赶,构成一幅幅花地毯。见有一老人骑着毛驴,挥动着皮鞭,高吼着,那山山洼洼里都是秦腔。
带着震撼,带着期待,坐车一路疾驰。很快到达张杨,我被眼前的变化所震惊,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人间美景就是张杨?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十年前的张杨。今非昔比啊,党的政策真个好,精准扶贫给农村带来了多大的变化呀!
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四处张望。一座座布局整齐的砖房,白墙红瓦,还有农家小二楼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道路宽敞干净,绿树掩映,农田环绕。新农村广场,花红柳绿,一簇簇黄菊花笑脸盈盈,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点头问好;一个石雕矗立在广场中央,周围是红花绿草,香气飘飘。右边是村委会的展示台,设计美观,处处蕴涵着一种人文气息。
学校的两层教学楼窗明几净,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运动场干净整洁,两排绿柳梳理着卷发,守护着寂静的校园。教学楼前面的两个花园里,各种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花园中间有一根旗杆,上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校门高大宏伟,字迹漂亮,是文化建设的象征。
摄影家们的咔嚓声惊醒了我。抬头一看,一位母亲蹲在大门口的水泥台阶上,给小孩喂奶。她轻轻拍着孩子入睡,丈夫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母子俩,在黄菊花的陪衬下,显得温馨和谐,暖意融融。经过片刻的闲聊,得知孩子母亲是河南人,跟随丈夫来此结婚生子。我不由地深叹:张杨村的变化真是“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的真实写照。
我们又走进一农户家,门口的水泥台阶棱角分明,白墙红瓦格外鲜艳。水泥院子干净整洁,院子下方有一间洗澡间,摆放着各种日用品。院子中间有一大片五颜六色的花,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花园中辣椒、茄子、黄瓜爬满枝架,颜色各异,形状不一。田园式的生活是那样惬意、舒适。跨进屋子,纯手工的香醋扑鼻而来,使我想起妈妈的味道。阿姨的热情款待,又使我们看到父辈们的纯朴、善良。
与阿姨的亲切交谈中,我得知她们的院子都是精准扶贫的,是县委刘书记带领村民新修水泥路,硬化小巷道,改造危房,新建卫生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路灯。他还利用召开群众会、广播会、办宣传栏等形式给村民讲法律知识,提高村民意识,使张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姨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刘书记!”
随后,我们在村委会召开座谈会,听取了驻村干部的讲解。张杨村辖7个自然村,核桃园4978亩,新建养殖小区4个,6个产业基地,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村委会对垃圾实行“一箱两桶一袋”分类处理,对全村人口划分为:“基本小康、生活宽裕户、巩固提升户、精准扶贫户、政策保障会”五种类型的精准扶贫“张杨模式”,采取“一户一策”的帮扶办法,建立“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四级帮带责任体系,有力改变了基础差、村庄乱、产业弱、发展慢、脱贫难的旧状,基本实现了“修通水泥路,建成核桃园,住上安全房,吃上放心水,走上康庄道”的目标。
如今的张杨,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示范新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被省先锋引领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命名为“陇原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13年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18年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杨村的变化,是全体领导智慧的结晶,是全体村民努力的结果。带着惊叹和期待,我们走进了产业基地。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一台阶一台阶的土地里全是枝繁叶茂的核桃树,正有轻风拂来,发出沙沙的声响。瞧!在阳光的烤晒下它们更加绿浪翻涌,摆动着宽大的叶子,向行人展示自己强健的身躯。地边上,一群群老黄牛摇头摆尾,悠闲地吃着野草,苍蝇蚊子紧跟不前,它们的铃铛不时作响,是在驱赶毒蛇呢。老牛也很乖巧,它们小心翼翼的,唯恐撞坏了核桃树。沐浴在炎阳微风里,我一直在想,这蓝天白云,这老牛核桃树岂不是张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我们又来到苹果园区和洋芋种植区,简直走进了人间仙境。一片白茫茫的洋芋花洒满山坡,蜜蜂蝴蝶争相展示自己华丽的衣裳,时而舞动,时而停留。我静静地观察着它们的一举一动,浮想联翩。我忍不住刨开洋芋苗,小小的洋芋颗粒滚动出来,我眼前中浮现出母亲的手擀粉,美味可口……
你看,圆圆的苹果挂满枝头,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枝。绿色的,泛红色的,它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饱尝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充足的阳光,享受着和煦的清风。苹果园区,吸引了许多同行者,那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瞬间让人们放松了心情。
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啊,张杨人的田园生活,给我们新的启迪。他们利用自然,发展农业产业,增产增收;发展畜牧业,建立养殖大户,发展经济;太阳能路灯,节省资源;光伏发电,精准扶贫;垃圾分类处理,保护环境。
一个村庄除了发展经济,还要重视文化建设。张杨每年坚持开展“好人榜”“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善行义举”评选的活动,并进行表彰奖励,弘扬正能量。每年春节,村上组织群众开展社火表演、秦腔演出、篮球比赛、法制讲座等形式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文联组织文艺助推了精准扶贫活动,给张杨注入了精神动力。
张杨的变化告诉人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应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感谢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感谢村书记的英明决策。
张杨的采风工作接近尾声,摄影家们翻看着捕捉到的美丽瞬间,每一处动人的风景;画家们欣赏着手中笔墨勾勒出的生活色彩和线条;作家们心里推敲着好词好句来描绘张杨的变化,歌颂美好生活,赞扬党的好政策。
期待再次走进张杨,享受不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