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此心光明”刘春烺(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此心光明”刘春烺(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9发表时间:2018-08-12 22:33:22
摘要:辽东大儒刘春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一生

唐诗人高适有一首诗《东平路中遇大水》: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农夫无倚著,野老生殷忧。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在辽河流域,有诗一首,单道刘春烺:仗义济友胜宋江,学禹治水品高尚。忧国忧民平生事,一代英才刘春烺。
   辽河水,浩浩荡荡,千年奔流;辽河水,养育了无数辽河儿女,孕育了无比灿烂辽河文化。
   有雄文一篇,为我们的母亲河的新生,奠定了坚实基础。雄文的作者就是刘春烺。
   刘春烺《请赐筹经费开通减河呈文》:
   委办堤工绅董举人刘春琅谨禀,为河患关乎国计民生,敬陈管见(1)。仰恳宪恩赐筹经费,试开减河,以保农田,以杀水怒,以省履赈,而谋富强至计事:
   窃维辽东天府之国,太祖、太宗得之以取天下,幅员千里,朊朊周原。地之隶河东者,开、铁、承、辽、牛、海凡为城者六;而隶辽西者,新民、广宁凡为厅县者二。北起柳边,南薄于海。皇路之所经行,宗人之所移驻,兵防之所分布,八旗万民之所生聚,咸萃于斯(2)。一水安危,食货之盈虚立判。盖辽河一溃,所以通尾闾阎而达血脉也。东西官坝初设于康熙,再修于嘉庆,至今松文清公遗爱故老,尤能道之。然河势变迁,今已非昔,愈防愈决,日决日西。至咸丰末年,西岸由屯界冷家口门溃开,顺广界双台子潮沟入海,下游减去四成之水,而河不为患盖十年(3)。至同治十二年,春旱断流,误被土人堵合,水势不得再分,遂二十年决东决西,河患永无平靖之日。朝廷顾念根本,散粥散赈,蠲赋蠲粮,正供所入之亏,尤倍于所施数,流亡相继,公私俱伤。向使早悉河情,略施补救,固不至凋弊如今日也。
   光绪二十一年,南绅严作霖出关放赈,目睹河防圮坏,慨然捐金两万两,堵口修堤,更且上烦宪廑,派员督视(4)。卒于去年七月,水至如前,而新旧堤仍不免于崩决。现查河东决口十六段,为数阔至一千八百余丈,河西决口十九段,为数阔至二千三百丈,此皆盛涨时必不能容之水。若另筹疏泄,即令连年屡堵,亦必连年屡开。所以然者,道光以前,河运未开,远水之来,其势悠缓。及近年船运节节上驶,河底刷深,水行迅疾,十日徐消之水,并于五日全消。三汊河既未加宽,焉得不上游多溃,此盛满则溢之理也。
   为今之计,拟恳宪恩为全辽大局起见,不必专顾一隅,拣派熟悉地方、通晓工程、不避劳怨之贤员,前赴新民下游冷家口门一带,下抵广界双台子潮沟上游圈河等处为止,就土人所塞故河,详细勘测,仍因当日天然水道两面,略加堤障,遮护农田。查此段东西不过三十里,约六千丈,计见丈取土二十方,北堤约需土十二万方,南岸尚有旧堤,略加培益,估土八万方,共土二十万方。每方约估一钱二、三分,计共需一万五千两。专就河心取土,抛岸成堤,其他本系故河,与附近庐墓田园均无妨碍。
   诚能火速兴办,于伏汛前竣工,择日祭坝启水,西入减河,非惟上游工程皆稳,即省南浑、太诸水亦不受挤迫,咸得安澜,千里膏腴免再沉于泽国(5)。民生苟利国,何不利之有焉。大凡榷政捐章,非地方富庶宏开,均无所施其展布。若民生日蹙,岁不古丰,即种、蠡复生,亦不能催流亡之科,急石田之税也。奉省一民尺土,皆宪天血战所留贻,既蒙肉白骨而使之生,必当谋田畴而使之养。开未然之田畴在垦荒,保已然之田畴在治水。减一分之水,即多留一分之田,较诸已荒施赈,亦轻利博重利之术也。
   春烺卧疾家山,本年四月接奉厅檄,转录宪谕,饬为南绅代理堤工。报国心殷,上下河干必欲穷其致之本。倘知而缄默,致令河防终溃,则误民生;因溃防而仍劳赈济,则并误国。计不揣冒昧,竞以管见所及,条呈宪鉴,维大帅采择,批示施行。
   此文载于《盘山县志》(伪康德版)。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辽河泛滥,刘春烺受盛京将军依克唐珂委派治理辽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李龙石协助刘春烺起草此呈文,陈述开浚减河,对解决辽河水患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施工方案和所需经费。此呈文很快被批准,委派刘春烺和盘山县知事马俊显共同承办。经过一年的努力,开浚冷家口至圈河长30华里的河道,使辽河水经双台子潮沟分流入海,境内水灾得以缓解。整个工程使用白银1.4万两,动用土方20万立方米。后在冷家口立碑以赞颂刘春烺的功绩。此文是了解盘锦水利建设的重要资料之一。
   具体经过为:清咸丰末年(1861年)猛涨的辽河水在辽中县冷家屯瓜茄岗子下游(北至今台安县富家镇何家村,南至盘山县沙岭镇六间房村段)的右岸(盘山一侧)决口溃堤,河水顺落到圈河(今属坝墙子镇),冲入那里一条自然生成的充满海咸水的潮沟,亦称大海岔子内,经过烟里、孤家子、吴家、狼窝、碱堡、双台子、夹信子,奔向大海,临时形成一条辽河分流入海河道。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春早,当地数百民夫在地主乡绅等既得利益阶级势力驱使下,又将已经形成的河道出口堵死。结果,辽河此后经常决口漫堤。
   当年,因辽河水势浩大,辽河下游又因泥沙淤积而连年泛滥。这段堤坝左右两岸接连多处决口,水漫四野,房屋倒塌,广大劳苦群众因频遭水灾而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看到百姓连年遭受水害,啼饥号寒,刘春烺对此惨状深为同情。为拯救灾民,消除水患,刘春烺倡议开疏浚碱河(今双台子河)。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发大水,决口数十处,冷家口门东西两岸决口三十五处。盛京将军依克唐珂,向民间征求治策,派刘春烺携李龙石查看碱河(双台子河)。他们于1896年正月初七,根据民意亲笔上书清政府,提出了“挑河治水”的积极倡议。他认为辽河本流的累岁淤积,与年俱增,而下游的三岔河并未加宽,这就形成了“上游之屡决,势所必至;旋溃旋堵,即旋堵旋决”,恶性循环,往复不止。“莫若循冷家口门故道,别浚碱河”,以使辽河之水由此分流经盘山入海,以减少辽河主流之水势。
   一八九六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疏浚辽河。那时辽河上游水道较宽,当流至三岔河时,又有浑河相交于此,而三岔河河道很窄,汛期里上游的水难以下泻,造成上游水位不断上升,两岸河堤常被河水冲毁。刘春烺熟知当地的地理特点,十分了解水患的原因所在,便产生了在辽河上游挖一条疏通洪水河道的想法。刘春烺有举人身份,是清末辽沈地区名宿,曾在盛京萃升院主讲,名望极高;再有此人一身正气,同情百姓疾苦,深得八角台百姓敬仰;现在又有亲家李龙石辅佐,在八角台地界说话办事更有力度。他把自己的想法与李龙石商量,提议“修堤而不挑河,难于根治水患”。他上书盛京,提出“挑河治水”方案,建议“循冷家口故道,别浚碱河”分流辽河水经盘山入海,减弱辽河主流水势。李龙石认为此事可行,因为辽河上游的水分流到双台子河后,双台子河离海近,洪水可直接入海,大大地减轻了下游的压力。若不是遇到特大洪水,可保河堤安全。于是俩人共同起草了《为治辽河水害倡议》呈报盛京,得到盛京将军批准。
   是年五月,李龙石为刘春烺执笔呈政府《请赐筹经费开通碱河呈文》呈文阐明辽河上游的水分流到双台子潮沟后,洪水可直接入海的道理,获得清政府盛京将军的嘉示。此后李龙石携刘春烺整治碱河,此文载于《盘山县志》。同时拨付库银1.4万两,委刘春烺为“治河会董”主持疏浚碱河工程事宜。经实地考察,确定“以‘勾股’测量绘图,命役就河心取土,抛岸成堤”的施工方案。于是动员40余村,2万余人,动土20余万立方米。朝廷中的国子监助教严作霖是位大慈善家,1895年曾经为广宁县双台子,高坪镇水灾区征募集银团10万两,这次他募集白银2万两用于修筑堤防。整个分流工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开工,历经一年多,于次年(1897年)七月竣工,从此,辽河水便一分为二,一半照旧南流,途中照旧纳浑河、太子河后走营口入海,一半西流经新河入海,即由冷家口浚碱河一道,使辽河水流经双台子入海。这样即解决了辽河本流二狼洞至三岔河一段因多年淤塞而成灾的问题,又使碱河两岸变成沃壤。一百一十九年过去了,刘春烺疏浚碱河,为两岸人民带来了长远的福祉。
   刘春烺,字东阁,号丹崖,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台安南桑林子齐家窝堡人。他幼年刻苦读书,擅长文学与书法,通晓天文、地理、数学,尤为水利学。刘春烺是近代对辽河中下游历史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继承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优良传统,使辽河沿岸的“黄潦之区”成为沃壤。根治辽河后,刘春烺于1905年其应聘赴沈绘制沿河图,寓居沈阳,后因昼夜劳瘁,疾发而逝,盘山乡民自发为刘春烺勒石记功。
   习总书记在两会讨论时还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这已经不是习近平首次讲解王阳明了,早在2011年,习近平视察贵州大学和学生们交流的时候就表露过对王阳明历史作用的肯定。
   纵观刘春烺的一生,可谓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杰出表率,“此心光明,夫复何言”,可谓刘老先生的盖棺论定之评价。

共 37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举人刘春琅为一方百姓谋福利,直言上书,忧国忧民,提出“挑河治水”方案,建议“循冷家口故道,别浚碱河”分流辽河水经盘山入海,减弱辽河主流水势,一身正气深得百姓和后人的敬仰,为辽河两岸人民带来了长远的福祉,此忠臣重臣,国之幸,民之幸。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老笨熊李春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18-08-12 22:34:25
  引经据典,很有说服力!
李春胜,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08-14 10:17:00
  谢谢文友评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