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刑女(小说)

精品 【菊韵】刑女(小说)


作者:古城布衣 布衣,34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3201发表时间:2018-08-14 08:27:30
摘要:清朝末年,北石头村王财主强拉佃户女儿黄凤儿抵债并逼其与儿子成婚。黄凤儿为报父母之仇刺死财主儿子而获刑,巧遇知县夫人搭救。


   清末年间,一个干冷干冷的冬天,天上没有一丝云彩,西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寒风卷起的树叶草屑在山谷里、村庄上空上下翻飞,光光的树枝发出咴儿咴儿的尖叫声,山岗上、田野里,早已枯萎的杂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太阳在东山顶上升起老高了,北石头村的大街上依然没有人影。
   突然,村中央王财主家传出一片哭声。村里家家户户的院门打开了,人们跑出了家门,三五成群涌向了王财主家。原来,王财主家刚刚结婚三个月的独根独苗儿子王文,早晨起来上吊身亡。村里的人们都闻讯赶来了,看热闹的人们挤满了王家大院。
   王财主王家老爷子王仁义和妻子刘氏,抚摸着刚刚放下吊来、直挺挺躺在地上尚未僵硬的独生儿子,哭天抢地、捶胸顿足,只哭的死去活来。儿媳妇黄凤儿头发凌乱、神情呆滞,身着重孝,跪在地上低声哭泣。丫鬟婆子们低头垂目,跪倒了一大片。围观的人们,有的上来劝解,搀起王财主和刘氏;有的低声窃窃私语,猜测着王文的死因。王财主心生疑虑,他望了一眼黄凤儿,心里已经猜出了几分。这时管家李东来走到跟前,和王财主低声耳语了半天,二人来到了客厅,拿出纸笔,写下了诉状。黄凤儿谋害亲夫,王财主一纸诉状,将儿媳黄凤儿告到了县衙。
   知县郭庆明陕西汉中人氏,为官清廉。这天正在大堂议事,接到报案和诉状,立即差仵作和衙役们一干人等赶往北石头村王财主家验尸,并传唤王财主和儿媳黄凤儿到县衙大堂问话。
   仵作们来到北石头村王财主家,王文的尸体早已成殓入棺。仵作门打开棺木,将王文的尸体翻过来倒过去查验了几十遍,查验结果:只是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并无他伤。可是勒痕的周围又没有黑紫色的淤血,这分明是被他人杀害,先将人杀死之后再将人吊起来,制造的自杀假象。仵作们立即回到县衙,将勘验结果报与知县郭庆明。
   知县郭庆明首先传唤了王财主。王财主一五一十,详细讲了早晨的情况。他说:“我们老两口住在上房,儿子媳妇住西厢房,我起得早,起来后走出房门朝西厢房儿子的住处看了一眼,房门紧闭,没有什么异样,也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儿媳往日早起床了,今天怎么还没有呢?当时心里也没有多想,结果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那可曾有外人来过?”郭知县问道。
   王财主回道:“没有,我问过了管家和丫鬟、婆子。”
   “儿媳和你儿子感情怎样?”郭知县又问道。
   王财主楞了一下,“唉——”轻轻叹了一口气,答非所问地说:“青天大老爷,你可要为小民做主哇。我儿昨晚上还好好的,怎么会自寻短见呢?一定是这个小贱人在外有了野男人,才对我儿下了毒手。”
   问到这里,郭知县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吩咐王财主退下堂去,吩咐衙役们,把黄凤儿带上堂来。
   黄凤儿来到大堂跪下,高昂着头,虽然头发蓬松散乱,面色略显憔悴,却遇事波澜不惊,异常平静。郭知县面对眼前这位女子,开门见山,问道:“黄凤儿,你丈夫因何而死?”
   黄凤儿从容答道:“上吊而死。”
   “因何上吊?”郭知县追问道。
   “我哪知道?我昨晚失眠,黎明时分我才睡着,我一觉醒来,发现他吊在南间房里的织布机上,等我把他放下来,早已气绝身亡。”
   黄凤儿异常镇定,对答如流,丝丝入扣,毫无破绽。
   以后任凭郭知县再怎么审问,黄凤儿只是闭口不答。郭知县是个急性子人,见黄凤儿闭口不答,心想这女子又倔又硬,定然是她所为。顿时火冒三丈,大吼一声:“动刑!”衙役们立刻把黄凤儿带下了大堂。
   到了堂下,先是打了四十大板,把个黄凤儿打的皮开肉绽。打完衙役们又把黄凤儿带回大堂上,郭知县问道:“说是不说?”黄凤儿一声不吭,两眼怒视郭知县。郭知县怒不可遏,“啪!”将惊堂木狠狠一拍,吼道:“给我拶起来!”拶指板夹在黄凤儿的双手上,如狼似虎的两班衙役猛地用力拉,十指连心那!黄凤儿顿时疼的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从头上滚落下来,两眼一黑,昏死过去。“哗!”一大瓢凉水泼在黄凤儿的头上,黄凤儿醒了过来。醒来的黄凤儿依然那么倔强,她两眼冒火,咬牙切齿地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打死我也是不知道!”
   郭知县实在是没了办法,气急败坏,怒吼道:“上火砖!”要说这火砖,也是最厉害的刑具之一。就是地上放许多烧红的砖块,两个衙役架着光脚的犯人在烧红的砖块上面来回的走。不一会儿功夫,大堂上放满了烧红的砖块,两个衙役架着黄凤儿在火砖上面走来走去,黄凤儿每走一步,脚下就会冒起一缕带着刺鼻呛味儿的青烟,霎时间,焦糊人肉味儿的青烟弥漫了整个大堂,呛得郭知县和众衙役不停地咳嗽。黄凤儿头上身上的汗水如潮水般涌了出来,浑身早已被汗水湿透,顺着两腿一直流到脚跟,流到火砖上,火砖吱吱作响,立刻腾起一团团乳白色的雾气。郭庆明,半生清廉,对犯人从来不轻易动刑。今天听了王财主一番谗言,认为黄凤儿大逆不道,罪不可赦。可一番折腾下来,却也是劳而无获。黄凤儿始终是紧咬牙关,一语不发。郭知县长叹一声“看来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啊!”只好作罢,将黄凤儿收回南监,自己回后衙去了。
   回到后堂的郭知县,像是霜刚刚打过的茄子,没有一点儿精气神儿,耷拉着脑袋,坐在那里长吁短叹。是啊,自他上任以来,民间案子倒也审理的不少,可是没有一件破不了的。为此,他曾多次受到皇上的嘉奖,他也自诩为一心为民的好父母官。而今,一个弱小女子,用尽了各种酷刑,竟然一句口供都没有问出来,人命关天大事,怎样向上司呈报?莫非黄凤儿真的另有隐情?郭知县思来想去,真的犯难了。
   郭知县夫人柳氏,在一旁看得真切,走上前来安慰愁眉不展的丈夫说:“这案子你就别管了,我来给你办吧。”
   “你?一个妇道人家,你怎么审案?”郭知县迷惑不解。
   柳氏笑了笑说:“这你就不要管了,你把她交给我,我定会让她开口说出实情。”然后又在郭知县耳边低声嘀咕了一阵儿。郭知县半信半疑,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依从了夫人。
   一个月后,黄凤儿莫名其妙地走出了南监,来到了后衙柳夫人的房间里。柳夫人笑脸相迎,拉着黄凤儿的手,左看右看,心疼地说:“孩子,你受苦了。从今后哪里也别去了,就住在我这里。我膝下也没有一男半女,你就做我的女儿吧。”几句话,说的黄凤儿眼泪扑簌簌掉下来,跪在地上,脆生生叫了句“干娘!”
   黄凤儿在郭知县家,天天陪伴柳氏夫人。一开始并不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谈话总是心存芥蒂。日子长了,凤儿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说话做事也不再那么拘谨。柳夫人对待凤儿就像对待自己的亲闺女,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无比亲切。凤儿侍奉郭知县和柳夫人如同亲生父母,每天嘘寒问暖,端茶倒水,百般孝敬。凤儿完全融入了这个官宦家庭。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黄凤儿自从出监狱来到郭知县家里一晃一年多过去了。柳夫人看时机成熟了,一天,趁凤儿在自己房中闲聊的功夫,故意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道:“闺女,你和你男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凤儿听干娘问起这件往事,先是心头一惊,继而又一细想,该来的迟早要来,躲是躲不过的。常言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暴露那是迟早的事。想到这里,凤儿的心里反倒平静了下来。她含情脉脉地望着干娘,长叹了一口气,说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
   原来,黄凤儿家是王仁义财主家的佃户,那一年大旱无雨,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颗粒无收。秋后的一个傍晚,王财主带着家丁们来收租子。地里没有收成,黄家交不上租子,凤儿的父母跪在地上恳求王财主再宽限一年,等明年收成好了一并交上。王财主哪里听得进去,恶狠狠地说:“交不上租子用人命顶!”指挥狗腿子们一顿拳打脚踢,黄凤儿的父母本来体弱多病,哪经得起如此毒打,当场气绝身亡。王财主一见黄凤儿的父母已死,又指挥狗腿子们拉起正在哭的死去活来的凤儿,大声喊道:“父债子还,你就去顶债吧!”黄凤儿来到王财主家,当起了使唤丫头,每天早起晚睡,稍不随意非打即骂。王财主的独生子王文,看凤儿长得俊俏,非要娶凤儿为妻不可,王财主老两口拗不过,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并择日为他们操办了婚事。
   黄凤儿恨死了王财主,自从来到他家,一直寻找机会为爹妈报仇。这天早上起来,王文缠着要黄凤儿给他梳辫子。黄凤儿一想机会来了,爽快地答应了。梳头的时候趁王文不注意,左手里攥着一根纺线的铁锭子,右手攥着王文的辫子,用力向后拽,王文不得不头向后仰,嘴巴张得大大的,凤儿左手抬起,把铁锭子用力插进王文的嗓子眼里,一直插到看不见为止。王文喊不出声,两条腿蹬了几下就断了气。黄凤儿看王文已死,定了定神,赶紧找来一根绳子,把王文吊在了织布机子上。
   黄凤儿一口气说完,如释重负,心里感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她深深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扑通一声跪在柳夫人面前,泪眼低垂,慢声细语说道“干娘,一年多来你们二老对凤儿天高地厚,凤儿无以为报,只有来生做牛做马报答二老。女儿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个理儿。真情我已说明,二老秉公办案凤儿不怪你们,凤儿到了阴曹地府也忘不了二老的大恩大德。”说吧“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柳夫人本来心慈面善,听到凤儿说到动情之处,她早已哭成了泪人儿。她一把扶起跪在地上的风儿,紧紧抱在怀里……
   当夜,郭知县带领衙役们赶到王财主坟地,扒开王文的坟头,打开棺木验尸,虽然尸体已经腐烂,可插在颈部的那根铁锭子清楚可见。口供和物证一应俱全了,郭知县松了口气,终于可以结案了,可是他和夫人却高兴不起来。他们对凤儿的悲惨遭遇十分同情,一年多的相处,她们更加喜欢凤儿这个孩子了。又何况他们膝下无有儿女呢!郭知县思前想后,决定救下凤儿。
   又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郭知县派心腹家人护送凤儿赶往远在千里之外的汉中老家,从此隐姓埋名。不久,柳氏夫人也以回家探亲为由,离开后堂,赶赴老家和女儿凤儿团聚去了。
   这时,王财主老两口因为日夜思念儿子忧郁成疾,不久先后都离开了人世,与儿子团聚去了。这真是“名叫仁义不仁义,多行不义必自毙。”从此再也没有人催促这桩案子了。郭知县一纸呈文,呈报刑部,呈文中写道:罪犯黄凤儿狱中暴病身亡,就此结案。

共 40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篇幅不长,人物众多,叙述条理清晰,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古往今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已是定律。黄凤儿为了替父母报仇,新婚不久杀死财主的儿子,郭知县一审再审,终难结案。于是知县夫人想出一计,收黄凤儿为干女儿,为的是等待时机成熟,再让黄凤儿说出真相,帮助老爷破案。谁知日久生情,黄凤儿在郭家的表现,令二老舍不得将她正法,于是设计免了黄凤儿的死罪。古之官场,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相比较那些贪官收受贿赂诬陷好人而言,郭知县的做法,虽有违国法,但善待亲情,可叹可敬也!多谢赐稿,推荐共赏!【逝者如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17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8-08-14 08:43:13
  古之传奇,今读新意!
爱好文学,坚持写作,广交朋友
回复1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18-08-14 12:37:23
  感谢老师精彩编按和雅评,问好夏怡!
2 楼        文友:陌上如烟        2018-08-14 12:30:41
  如此说来还是情大于法……赏学古城布衣老师佳作,顺祝笔耕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18-08-14 12:41:50
  非也,财主连伤二命,无人问津。此乃笔者疏漏,致歉!
3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8-14 14:27:33
  传奇故事,惩恶扬善,拍案之言,警醒世人,而法不容情,慎之,善哉!
回复3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18-08-14 17:24:50
  谢谢老师指导,顺祝秋安。
4 楼        文友:远近        2018-08-14 21:56:17
  虽然小说写的很精彩,但情大于法的宣传并不起到好的作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18-08-15 05:58:42
  谢谢老师指点迷津。
热爱生活,热衷文字
6 楼        文友:雨后咖啡        2018-08-15 06:43:56
  或许现实中法律是不讲人情的,虽然有点残忍,但是却能够管束社会。起到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不过文章写的确实精彩,问好老师,期待精彩继续。
回复6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18-08-15 12:22:52
  谢谢老师赐教,问好秋祺!
7 楼        文友:叶雨        2018-08-15 08:05:19
  我不认为这是情大于法,为何凤儿父母被打死就不能惩罚王财主呢?而他儿子死了就惩罚凤儿?时代不同,结果不同。应该先把王财主绳之以法,再处罚凤儿。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7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18-08-15 12:23:50
  谢谢老师赐教鼓励,遥祝秋祺!
8 楼        文友:青涩治愈        2018-08-21 11:35:07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大于情方是正道,唯有法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倘若事事以情处之 ,社会必乱之......欣赏老师佳作,问好秋怡。
文风
回复8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18-09-12 10:37:14
  谢谢老师造访,敬茶!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