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又到苍沟(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又到苍沟(散文)


作者:易帆 布衣,32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32发表时间:2018-08-14 16:00:08


   10月26日下午,有幸陪同甘肃经济报的三名记者和华亭的几位朋友驱车赶往关山脚下的苍沟,这是我时隔两年后,第四次去苍沟了。
   虽然已是深秋,虽然已是下午,但阳光是格外的温暖,从刘店上面的柏油路拐入进山的沙石路,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一种到山里的感觉,一切灰头土脸,除了这条路,所有的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路两旁的山坡上,尽显秋的的萧瑟,草枯黄,树斑驳,黑、黄、白、褐、土黄成了山的主打色,风这时就像一个空心人,在山谷里打转,不时抽落几片树叶,让人有种落地成伤的伤感,真所谓“一片落叶渲染了秋,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
   进山的路虽然不那么平,而且铺满了大小的石头,但显然是刚修过的,宽阔了许多,瓷实了许多,这也是华亭地方政府打造关山旅游名片的一个内容,原以为要弃车步行进山,但看着架势驱车进苍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车子拐过两个弯,便到了苍沟的老庄,老庄本来分为上庄和下庄,以前住着三四十户人家,几年前这里还有一个中药材基地,如今基本已经搬完了,还剩下几间断壁残垣,孤单凄凉的竖在路边,仿佛在追忆往昔的繁华或苦难。而那所曾经的苍沟小学,尚且很完整的存在着,像是在等待那些飞出去的小鸟。在这所小学,曾产生过最美女教师刘霞。也产生了最具山村特色的复式教学方法。
   车又上了两个坡,转了三个弯,便到了大马滩,说是大马滩,应该有历史渊源的有人说这里曾是北宋时的养马场,我总感觉有些牵强,但这里有一股从不干枯的山溪,饮马放羊倒也方便。这里曾是我高中一同学的家,83年高考结束后,我曾来过大马滩,在这里住过一晚上,那时的大马滩,条件十分的艰苦,8月份了,少的可怜的麦子还没打碾,门前的小河的水很清澈,虽然那时我家也很穷,但环境总算过得去,起码做饭烧炕都用煤炭,可我的这位同学家,家里很乱,土锅台和土炕前堆满了柴草,屋里被烟熏成黑釉色,点的还是煤油灯,同学的母亲腿脚也不好,总是跪着干家务做饭,吃的饭也没啥调味品和蔬菜,就是洋芋面片,而且面也很黑,晚上睡在土炕上,眼睛被烧炕的烟熏得直流泪,屁股底下烧的人滚烫,头顶却感觉很冷,一夜碾转反侧,不能成眠。尽管那时我对穷的概念还不是太在意,但感觉这里的生活已经是最穷最艰难的了。看着眼前这仙境般的景色,我就有些纳闷,为啥最美的地方却是最穷的地方。
   在我第二天离开这里时,曾赶上过一场雷阵雨,不由为这山里多变的气候折服,为此我还写下很幼稚的一首诗《阵雨》,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山头滚过一阵雷声
   山下扬起股股烟尘
   放牛娃甩着响鞭
   抽打着压在头顶的黑云
   吆喝声中
   牛群撒开四蹄狂奔
  
   闪电撕开了天的面颊
   暴雨鞭笞着大地的胸膛
   当牛群喘息的钻进牛圈
   万物还没有在突如其来的惊慌里
   缓过神
   太阳又耀眼的挂在天空
  
   时隔三十年后的今天,大马滩已经物是人非,这里住着的七八户人家,早已搬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座破落的农舍还孤零零的保存在路边,同几小块用石头围起来的药田相依为命,那个木桥也变成可以走车的水泥桥,我的那位同学听说前几年害病离世了,不由心底里生起无端的悲凉,一种与生活无关的悲凉,让我我下意识的环视了周围的山坡,或许我的那位老同学瘸腿的母亲就在这附近的山坡上安眠呢,祈祷她老人家安静的休息吧。这里唯一不变的便是沟底这条清澈的小溪,依然无忧无虑地唱着欢快的歌谣,奔跑在山涧。
   过了大马滩,便是我们最终要来的地方,苍沟的小马滩。小马滩,是一块约六十亩见方的谷底平川,三面环山,谷底的阳面错落的分布着一些老房子,老院落,显然已经很久无人住了,一人高的蒿草淹没了院落,好在我的老熟人刘北平还在,他正在园子里栽蒜,我给他打过招呼后,就带领一行人去村后的山坡上,好让这些城里的人,好好欣赏一下关山的秋景,感受一下大山的魅力。
   秋天的夕阳给人一种温柔,散发着爱的力量,让人忍不住去追寻去梦想,刚上山坡,这一群城里人就被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个个像孩子一般,欢欣跳跃,纷纷掏出手机,不停的拍照,把美景定格在自己的记忆的优盘里。这时,西边山顶的阳光斜射下来,山谷里一边灰暗,一边灿烂。金黄的落叶松一道一道的分隔着山脊,让绿的更绿,红得更红,尤其那火白杨树上的叶子,红黄褐斑驳,在蓝天的背景下愈发招人喜爱,长青松在红黄黑白的衬托下,愈发翠绿,尽管这里已经是落过一次雪了,但在这季节交替的时间段,生命却在彰显着顽强和不息,尽情的洋溢着生命最后的美丽。坡下面的房舍、菜园、药田,很诗意的躺在太阳的余晖里,好一派田园风光,不由让我想起杜甫草堂,这位壮志未酬的士兵,在失意和绝望中,隐居山林,写下不朽的诗词,造就了彪炳千秋“诗圣”的英名。在这远离城市喧嚣,远离电脑,远离汽车,远离拥堵,远离功名利禄,远离是非曲直的山野,一切都返璞归真,回归田园,不由让人心里安静、祥和清醒了许多。久居城市的人会被这里的环境和空气吸引,可是要让你在这里住上一周,乃至一个月,恐怕没人耐得住这里的清贫、静穆和寂寞。
   史证波先生在他的《百年苍沟》里,对苍沟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进行了详细解读,让很多人了解了苍沟。是啊,这块几面环山的世外桃园般的地方,竟然曾经杂居着全国五个省的移民,可以想象那些因各种原因来此避难的人,筋疲力尽绝望的时候,又怎样在这里苟延存活下来,并繁衍生息,苍沟的与世隔绝,苍沟的无私包容,苍沟的贫瘠和富有,不就是苍沟的特殊和吸引人所在吗?这里阴湿的自然环境,根本不适合种植粮食,仅凭罂粟、川芎、芍药、大黄、贝母,就养活着几代人。看到竖立在太阳余晖里新修的山地庙,我也体会到走出苍沟的后人,是以怎样感恩的心,捐助并修缮这座他们精神上的地理坐标的。
   虽然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被现代文明抛弃的旮旯,成为人们酒足饭饱后的消遣地,但那些过往的曾经,已经在很多文字里记载着,流传着。
   看着太阳慢慢的掉下山去,我赶忙招呼那些忘记归时的朋友们下山,当我们赶到刘北平的家里时,老刘早已把炉子里的火架着了,并给我们熬出俨俨的罐罐茶,我们一边喝着这用泉水熬出的罐罐茶一边和老刘拉起了家常,听苍沟的过去,老刘不无感叹,说自己离开了这里的土地,浑身上下总感觉到不舒服,待在城里无所事事,一把年纪了,除了种田种药,又没学到其他手艺,心急的食不甘味。每年开春,他都会在这里住上大半年,种药,采药,种菜,虽然一年只能收入一万多元,可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饮用着这里的泉水,吃着这里的蔬菜,才感觉舒坦和惬意。或许这就是一个地道山里人的宿命吧。
   说着说着,本来黑的早的苍沟,已经有些昏暗,我们赶忙告别老刘,上车踏上归程。虽说这次苍沟之行,去时匆匆,归时也匆匆,没有登上苍沟的最高处一揽这里的恢弘,但也让兰州的朋友充满了遗憾,约定在明年的夏天,还来苍沟,好好感受一下这里的美景。

共 27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游历为序,作者讲述了在十月的26日,陪同甘肃经济报的三名记者和华亭的几位朋友驱车第四次前往关山的苍沟观赏。作者对苍沟的一路景观都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苍沟的宁静致远和朴实的民风情怀。叙述中,作者借用诗句典故更是增加了苍沟的文化意味。文章夹叙夹议夹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苍沟质朴的喜欢和赞美。文章清新别致,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8-14 16:02:51
  记忆中小编编过作者好几篇关于苍沟的文章了,一次次加深了对苍沟的了解。钢筋水泥的城市让人倦怠,从老师对苍沟的记叙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那份淳朴情怀,让人触动。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8-14 16:03:40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感谢老师一如既往支持晓荷,创作辛苦了,敬茶。祝老师文笔丰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