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来世做女报亲恩(小说)

编辑推荐 【看点】来世做女报亲恩(小说)


作者:杨门五爷 童生,922.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63发表时间:2018-08-18 09:27:22

一个命运悲惨年仅十六岁的小女孩,这十六年来,一次又一次的病魔降临到她的身上,肆无忌惮地折磨和摧残着她。小女孩的父母数年来为了给女儿治病,含辛茹苦,饱经沧桑,倾家荡产,也没有挽回小女孩的生命。这凄惨感人的舐犊情怀在乡民中传为佳话,诠释着一种人类与生俱来无私的父爱和母爱。
  
   上
   二00二年中秋这天,龙门溪畔斜坡寨的乡亲们都在忙着过中秋节日,寨西头的黄燕家却沉浸在一种苦楚压抑的气氛中,没有心情过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本来,黄燕的父母黄开贵和张冬娥打算把今年的中秋节过得热闹一些,没想到黄燕的眼痛这几天越来越严重了。从早晨到傍晚,黄燕的眼痛已发作好几次了,每次眼痛发作起来,黄燕都疼痛得满地打滚,撕心裂肺,让人目不忍睹,叫黄开贵和张冬娥两口子束手无策。
   在斜坡寨,黄燕可以说是命运最悲苦的一个细妹子,她生于一九八六年,今年才十六岁。黄燕的父母黄开贵张冬娥夫妇在斜坡寨周边都是众口皆碑的忠厚善良之人。一九八二年,黄开贵和张冬娥结为夫妇,婚后四年没有生养,夫妇俩做梦都盼望生养一个孩子。黄燕出生后,给这个家庭里所有的人都带来莫大的欢喜,黄开贵和张冬娥夫妇俩视女儿如掌上明珠。在家里,黄燕虽然养尊处优,但她一点也不娇气。黄燕从小就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女孩子,上山砍柴,下地打猪草,看牛,烧饭洗衣,农忙时节帮父母插秧割禾,这些家里家外的活儿她都不用父母吩咐自觉地去做。在黄燕幼小的心灵里,她觉得父母为了这个家很不容易,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她觉得自己应该帮父母去做一些事。在寨子里,黄燕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乡邻们都说:“善良的人家出了一个善良的女儿啊!”
   但是,斜坡寨的人怎么也想不到,黄燕这个善良的细妹子的命运却是如此的多舛。灾难对于黄燕来说,如果是偶然的不幸降临到她的头上,斜坡寨的相亲们还可以理解。人生在世,天长日久,哪能不有个灾厄疤难的,甚至连黄燕自己和黄开贵张冬娥夫妇也可以理解。可是,命运却偏偏对黄燕不公平,这十六年来,黄燕已经先后三次遭到病魔的侵袭,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一九八九年,黄燕三岁那年,她的大腿内侧长出了一个肉疙瘩,平日一向活泼爱动的黄燕被那肉疙瘩给制住了,使得她的双腿一夜之间就站立不起来了,痛得她整日里苦喊。黄燕在黄开贵和张冬娥的肩背上不知求过多少医,服过多少药,她腿上的那个肉疙瘩仍旧不见好转。最后,黄开贵和张冬娥夫妇带着女儿去县城的中医院,黄燕大腿内侧的那个肉疙瘩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做手术切除了,她的病才得以痊愈。黄燕没有像她的那些同龄伙伴们那样,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从天真烂漫的童年走进梦幻季节的少女时代。在黄燕进入七岁那年,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她又患上了淋巴结核肿大。她的下颚肿起高高的,整个脸浮肿得像一个大冬瓜,扛在脖子上不但不舒服,并且时常疼痛得要命。黄燕在这种疾病的折磨中痛苦地挣扎了将近三年,才驱赶走了病魔。黄燕的淋巴结核肿大痊愈后,好景不长,一九九九年上半年,不到十三岁的黄燕的头部又发生了问题,她时常感到头晕目眩,疼痛难受,不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发病期间,黄燕饮水量特别大,达到一昼夜要饮一大桶水。黄开贵和张冬娥夫妇流着泪赶紧带着黄燕去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经脑外科检查诊断为大脑积水。患上这中病,如果不做手术,把脑瓜里的积水引流到体腔,再随输尿管排出体外,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后来,经市医院脑外科给黄燕做了引流手术,才保住了她的生命。
   黄燕从小到大,遭受了三次重大病魔的侵袭和摧残,大难不死,斜坡寨的乡邻们都说黄燕吉人自有天相,从此也许不会有灾难了。然而,三年过去了,二00二年六月,刚满十六岁的黄燕的左眼睛又出现问题了。开始,黄燕的左眼睛只是隐隐作痛,后来越来越严重。疼痛起来,只痛得黄燕满地打滚。
   黄燕本来在龙门镇中学读初三,因为眼痛时常发作,她只好辍学在家了。
   这天下午时分,黄燕的眼痛又一次发作了,痛得她握左眼满地打滚,撕心裂肺地哭喊。当时,黄开贵和张冬娥两口子捉来一只鸭子正准备宰杀简单地过一个中秋节日,他们见女儿眼痛发作,在地上打滚,撕心裂肺地哭喊,顿时也乱了方寸,抱着女儿束手无策。
   黄燕那只有九岁的妹妹黄芳刚才还要姐姐教她写作业,她见姐姐眼痛一下子发作了,痛得撕心裂肺,满地打滚,也吓得大哭起来,喊着姐姐:“姐……”
   街坊邻居听到黄燕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知道黄燕又是眼痛发作了,纷纷赶到黄燕的家里,抚慰黄燕的同时,又给黄开贵和张冬娥两口子出主意。
   “开贵,冬娥,黄燕的眼痛如此发作不停,而且疼痛得要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邻居尤美珠噙着眼泪说。
   “……”
   黄开贵和张冬娥抱着痛苦不堪的女儿噎住不语。
   从黄开贵和张冬娥的表情里,乡邻们知道他们家多年来为了给黄燕治病,负债累累,如今也是拿不出钱带黄燕去看病。
   邻居付满珍说:“开贵,冬娥,黄燕的眼痛这么严重,你们应该想办法带她去医院看看呢。”
   “……”
   黄开贵和张冬娥夫妇嘴角只是翕动了一下,仍旧没有言语,他们的神情充满愁苦,显得多么的无奈。自从黄燕发生眼痛以来,他们几次三番都要送女儿去医院,却都被黄燕给制止了。黄燕不愿意去医院,她也是考虑到家里多年来为了给她治病已是负债累累,她不能因为发生一点点眼痛再给家里增添负担了。再说,黄燕也只是左眼睛痛起来很痛苦,眼痛不发作她又是一个好人,可以做事和学习。因此,黄燕每次眼痛发作,她不愿意去医院,黄开贵和张冬娥考虑到家里拿不出钱送女儿去医院,他们也就只好顺着女儿了。
   “黄燕的眼痛发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开贵,冬娥,你们是得把她送去医院看看。黄燕这细妹子的命也真苦,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好身体,大家也知道这么多年来你们为了给黄燕治病被折腾得不成个家样。这样吧,我们街坊邻居再给你们帮凑点钱,你们两口子明天赶紧带女儿去医院看看。孩子的身体要紧。”尤美珠说。
   这时,黄开贵说话了:“这怎么好呢?上次我们家燕子患大脑积水,拿了大家的钱都还不出来呢。这次又要大家帮凑,我和燕子她妈确实不好意思。”
   “是的。总是要街坊邻居帮凑,我们确实过意不去。”张冬娥点点头说,也觉得有些难为情。
   “还说这些做什么。孩子的病要紧。”付满珍说罢,她把头又转向前来看望黄燕的街坊邻居,征求乡亲们说:“大家看黄燕这细妹子好遭孽(方言:可怜),大家愿不愿意再多多少少给他们家帮凑一点?”
   “没问题。人生于世,哪个能断定自己不会有个灾厄疤难的。”
   街坊邻居都表示愿意给黄燕家再帮凑一点钱,让她去医院看看。
   见乡邻们又主动给他们家帮凑,黄开贵和张冬娥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谢谢街坊邻居啦!”
   “开贵,冬娥,你们两口子先抚慰好燕子。钱,回头我们给你们送过来。”尤寡妈说。
   黄燕的左眼痛了一阵子,又慢慢止住了疼痛。
   因为黄燕眼痛的折腾,这个四口之家也就过不成中秋节了,随便吃了一顿,算是过中秋节日了。
   晚上,眼痛不发作的黄燕又像正常人一样,妹妹黄芳做功课,她在旁边辅导。
   黄开贵和张冬娥见女儿此刻又跟正常人没有两样,但他们还是不开心。下午,街坊邻居们纷纷把钱送来了,又帮凑了一千多元。黄开贵和张冬娥揣着这一千多元钱,心情都十分的沉重。明天带女儿去医院看病,他们不知道女儿的病情该是什么样的结果。
   黄开贵和张冬娥想,不管燕子的病情是什么样的结果,也一定要带她去医院看看,这次不能依着她了。
   小女儿黄芳做完功课后,黄开贵和张冬娥把黄燕叫过来。黄开贵心疼地问女儿:“燕子,现在眼睛还痛吗?”
   “爸,妈。不痛了呢。”黄燕开心地说。
   “下午街坊邻居又给我们家帮凑了一些钱,明天妈和你爸带你去医院看看。”张冬娥说,她的心里苦涩涩的。
   “爸,妈。明天您们把这些钱退还给街坊邻居吧。我的眼睛不痛了,不用去医院啦。”黄燕又撒起了性子。
   “燕子,爸妈知道你是在为这个家着想,心痛再花钱去看病,可你的眼痛时刻要发作呀,不去看不行的。你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万一……”黄开贵说不下去了。
   张冬娥酸涩地说:“燕子,这次妈和你爸不能再依着你了,明天一定要带你去医院看看。”
   “爸,妈。这么多年来,我接连生病,这个家已为我负债累累,我不能再拖累家里啦。”黄燕见爸妈的态度是那么的认真,这时候她也不由得流着泪说出了心里话。
   黄开贵说:“燕子,有病就要医治。钱是人找的,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呀。燕子,你什么也不要说了,明天跟爸和你妈去医院看病。”
   黄燕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噙着泪点点头:“爸,妈……”
   其实黄燕又怎么不想去医院看病呢?她是一个知冷知暖的女孩子,她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接连生病,家里为了给她治病,已经家徒四壁,她不能再拖累家里了。
   为了能准确地诊断出病因,黄开贵和张冬娥两口子商量,还是带女儿直接去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
   这两天又是赶上国庆节假期,黄开贵和张冬娥的小女儿黄芳没有上学。第二天一早,他们把黄芳托付给邻居尤美珠照看,就带着黄燕从斜坡寨坐慢慢游到五里之外的龙门镇,再转乘龙门镇到市里的班车。
   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开贵让妻子陪护着黄燕,自己先去挂了号,然后和妻子带着女儿到五官科门诊室外候珍。
   “黄燕。”
   轮到黄燕就珍了,黄开贵和张冬娥带着黄燕走进门诊室。这时,黄开贵和张冬娥两口子的心里都打着鼓。他们都希望医生能够对他们说黄燕的问题不大。
   医生让黄燕坐下来后,问黄燕:“黄燕,你是哪里不舒服?”
   黄开贵怕女儿说不明确,忙代替黄燕回答说:“医生,我女儿是左眼睛出了问题。”
   医生看着黄燕的左眼睛,问:“是吗?”
   “嗯。”黄燕点点头。
   “多久时间了?”医生问。
   张冬娥说:“差不多有两个月时间了。我女儿说,开始只是隐隐作痛,后来疼痛越来越严重,最近每天都要疼痛几次,疼痛的时候,她受不住,就满地打滚。”
   “哦。这么严重,怎么不早点来医院看病?”医生为之惊愕。
   “……”
   黄开贵和张冬娥噎住了。
   停顿片刻,黄开贵只好红着脸说:“家里困难,拿不出钱来医院看病。再说,我女儿也拗着不肯来医院看病,她是一个非常懂事的细妹子。体惜家里没钱。”
   “家里再没钱,孩子的身体要紧,不医治怎么行?”医生说。
   张冬娥看一眼被病痛折磨得有些憔悴的女儿,忍不住落下泪来,说:“我这女儿也不知道前世做错了什么,她刚满十六岁,这十六年来,她已生过三次大病,每次都是从死边经过,家里为了给她治病,已是负债累累。这次,她是第四次发病了,也不知道病情如何。”
   “哦。”医生书写好病历,说:“这么说来,黄燕的病情不容乐观,得照片检查。”
   经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照片检查,黄燕的左眼疼痛症状被诊断为左眼内肿瘤。
   屋漏偏遭连夜雨,越冷越吹风。黄开贵和张冬娥不希望听到女儿左眼疼痛症状的不好结果,可这种症状的不好结果还是出现在女儿的身体里,他们夫妇二人的心儿一下子悬浮到肝儿上。黄开贵和张冬娥问医生女儿左眼内的肿瘤是良性或恶性。
   医生说黄燕左眼内的肿瘤是长在左眼瞳仁后面,为良性或恶性,得做手术,先把左眼瞳仁取下来,再切除肿瘤化验,才能确定。
   黄开贵和张冬娥听医生说女儿左眼内的肿瘤得做手术先把眼珠子取下来,再切除肿瘤化验才能确定是良性或是恶性,他们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小手术,所需手术费用一定很高。他们麻着心问医生给女儿做手术需要多少费用。
   医生说做这样的手术难度很大,所需医疗费用大概六万元左右。
   黄开贵和张冬娥顿时被震懵了。
   这时,医生又嘱咐二个大人说:“孩子的病要紧,你们快去办理住院手续,我们医院好安排时间给孩子做手术。”
   “……”
   黄开贵和张冬娥回过神来,支支吾吾回应着医生。
   医生忙去后,黄开贵和张冬娥带着黄燕走到一边。张冬娥流着泪对丈夫说:“她爸,这次燕子又得了大病,该怎么办啊。”
   黄开贵强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说:“有病就得治。街坊邻居帮凑的这些钱检查没花去多少,她妈,你留下来陪燕子先住院治疗,手术费我回家去想办法。”
   “嗯。”张冬娥点点头。
   “爸,妈。我们还是回家吧,我没事的。”这时,黄燕却笑着对父母说出不住院回家去。
   黄燕从斜坡寨家里到医院一直少言寡语,当她得知自己患上了眼内肿瘤,需要那么多钱做手术,她没有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过度的悲伤,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流着泪。黄燕想她前三次身患重症,已经给家里带来极大的不幸,这次竟然又患上了重病。她对这个家,真是充满愧疚。她想这个由父母支撑着的四口之家再也经受不起折腾了。所以,这个时候的黄燕,她想自己的身心再痛苦,也要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坚强。

共 1173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感人至深的悲情小说,让人读后扼腕叹息、掩卷沉思。命运多舛的花季少女黄燕,历经三次病魔打击之后又患了眼珠肿瘤。为了给女儿筹齐六万元高额手术费,黄开贵和张冬娥不顾因历年给女儿治病而负债累累、家徒四壁,绞尽脑汁,四处奔波。他们虽然接受村邻帮扶、寒冬腊月挖黄鳝、出门乞讨、甚至买血……但所获对于医疗费依然杯水车薪。在无奈情况下,夫妻俩向民政部门以及县教委伸出援手,却遭碰壁与冷落。从小懂事、体量父母的黄燕终于在有希望救治却无条件救治的情形下,遗憾地走完了短暂的生命之路。这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沉重故事不会重演,“合作医疗”政策如春风般抚慰大江南北!我们欣慰的同时,依然为一些存在社会问题(如文中提到的“关系网”表示担忧。文章中的描述细腻感人。为这篇现实意义较强的小说赞一个。推荐欣赏。谢谢赐稿!【编辑:花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保        2018-08-18 09:32:58
  欣赏杨老师的佳作,很受感动,情不自禁为人间的大爱而落泪。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历经磨难铸就非凡人生,矢志不移方见英雄本色!
回复1 楼        文友:杨门五爷        2018-08-18 20:42:39
  谢谢老师的精彩编按和点评!
   是啊,那时候国家还没有推行低保和医保政策,加上社会又存在着阴暗的一面。小说主人公黄燕命运悲苦,多次身患疾病,最后一次身患重症,因为家贫和多种原因,无钱医治,带着对人生的无限眷恋和对生命的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