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秋之韵”征文】辰溪大酉山古文考谓昆仑山(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秋之韵”征文】辰溪大酉山古文考谓昆仑山(随笔)


作者:松阳云逸 布衣,21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8发表时间:2018-08-20 10:45:18
摘要:古代昆仑山是古人一个最早的生活必须品工业基地,商贸流通,富甲天下,号令八方,因历史变迁而变成远古记忆,成为人们苦苦查寻的昆仑山。

湖南辰溪大酉山有善卷墓、周穆王陵和巫傩文化及仙道传说、“二酉藏书”等丰富的古人文内涵而成天下名山,且是宋真宗敕封的天下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二十六“华妙洞天”。
   但大酉山到底是一座古到什么程度的名山,至今没能溯源究底。只是传说,大酉洞古产朱砂,为历代皇朝专用贡品,历史非常久远;大酉洞是神、仙、道文化发源的地方;大酉山众多摩崖石刻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崇拜,屈原《涉江》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记录屈原来到辰阳,登临大酉山祭拜先贤,流传2200多年,传唱至今。古昆仑山称“昆仑虚”、“昆仑丘”,说明古昆仑山不是高山大川;令人称奇的是,大酉山的地形地貌、特色植物和古人文内涵与古人对昆仑山的描述一致,是史家们苦苦查寻的人文昆仑山。
  
   一、辰溪大酉山的特征
   大酉山属卡斯特地貎,从外形看,大酉山最高峰为海拔350米的钟山,大酉山由九座山丘组成,九座山丘相连,每座山如龟形由西南走向东北方向的沅江,离沅江最近的龟形山,远观如鼓如丹,所以大酉山民间称“九牯垴”、“南岳山”、“天马山”;古籍记载称“钟山”、“钟鼓山”、“丹山”、“丹穴之山”、“丹穴”、“龟山”等;
   从内容上看,大酉山的每座山下都有一个溶洞,且洞洞相通;每个溶洞都有一个进洞口,每个洞内都有源源不断的清澈流水,且通风良好,这里曾是远古人类生活过很长时间的地方;因洞穴宽广,又曾是古代先贤典藏经卷、史籍的地方。
  
   二、辰溪大酉山地名的来历
   大酉山之名源于山向。据史料记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辰溪县治从潭湾的铜山迁至现在的辰阳镇,大酉山位于县治西向,十二地支中西向为酉,与“辰”对应。因其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被尊称为大酉山。大酉山之名始于隋唐之后,与县治迁移时间一致。
   大酉山有“咸池”,这是古人晾晒食盐的地方,至今这个地方称“咸池坳”,与“凤凰浴于咸池”记载一致;大酉山上有天星池,又称“瑶池”,与西王母浴于瑶池记录相符;大酉山顶民间称“天平界”,经过人工挖平的面积约有3亩宽的平地,有古人祭祀的遗迹,与“悬圃”的记载一致。
  
   三、《山海经•海内西经》对昆仑山的基本特征描述与大酉山地名实物的对照
   1、《山海经》是渔猎时代无数个先民部落首领对全国山川地理的记忆,从不同角度对昆仑山有多处记述,其中的《海内西经》篇中主要全面描述了昆仑山。《海内西经》介绍昆仑山的位置为:“海内西南陬以北者”这个记述也说明了写成《山海经》时,对昆仑山是一种大致远古记忆。这个“海内”相当于现在国家领导人讲话经常提到的“海内外同胞”,“海内”指的就是国内,从中原角度看,古昆仑山位于西南方的北边。辰溪位于湘西偏北,大酉山正处祖国大西南方向的北边。
   2、称昆仑山为昆仑虚,虚通假“墟”,墟就是小山丘。昆仑山是小山丘组成,绝不是高山大川,而属于大酉山范围的九座山全部是海拔不足350米高的小山丘。
   3、昆仑山有“洋水”、“赤水”、“黑水”、“河水”。大酉山的南面有一条小溪一直叫“洋溪”,符合古“洋水”的记录;洋溪流入铜山盆地境内称洪河,因为铜山盆地地势低洼,每年辰河涨水,洪水倒灌入铜山盆地,形成“洪河”水面,从潭湾入铜山有一座传说久远的著名的古桥,至今叫“洪河桥”,洪河符合“赤水”的记录;马路坪村从毛棚冲流至汪家桥注入辰河的小溪一直叫黑家溪,符合“黑水”的记录,且黑家溪上有一座至今仍存在的古老的“会仙桥”,传说是远古大酉山仙人聚会的地方;围绕大酉山的东面是辰河;围绕大酉山东北和北面的是沅水。辰河和沅水水面宽阔,符合“河水”记录。
   4、“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昆仑山)传说中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地方,不是郡县管理的。据古文献记录和考古发掘证实,4000多年前的远古时代辰溪以大酉山为中心,产朱砂、陶器、铁、铜、盐、酒、苞茅(古代清酒用),远销全国各地,是国家的经济中心;且在一万多年前辰溪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神文化体系——辰州巫傩文化;早期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一定也是政治中心。所以说,远古时代,辰溪曾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中心。
   尧、舜、禹时代的善卷生活在辰溪,他的墓地就在大酉山,大酉山曾建有善卷祠,宋真宗时敕封善卷墓为天子墓。清《四库全书》载“周穆王陵在辰溪钟鼓山”,周穆王统治时期是西周国力最强盛时期,他不可能孤立的葬于大酉山,而是深有其意,因为古代王陵在他登基后就开始规划设计。周穆王在位50余年,可见周穆王死后墓地选在大酉山是他生前决定的。
   从离大酉山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远麻阳铜矿(1958年从辰溪县地盘中划出的)发现的远古开采遗迹考古发现,麻阳铜矿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进行地下采矿了,而处于同时期的辰溪孝坪镇江东村铁矿渣遗迹也显示出了大规模的铁矿冶炼技能,且麻阳铜矿古遗迹残存的铁錾子的淬火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原大地的熟练冶铁术在2000多年后的东汉时期,这一时期正好与东汉朝庭三征武陵时期吻合。
   4000多年前进行的麻阳铜矿开采正是历史上的尧、舜、禹治理时期。考古发现,古代麻阳铜矿匆忙封存于2700年前,与西周的匆忙结束和平王东迁时间完全一致,从事实上肯定位于辰溪大酉山边的麻阳铜矿是西周王朝的直辖地。因为此后辰溪历属楚、秦、汉管辖,那时的铜也是非常重要稀有的金属,但是麻阳铜矿却没有被在此地统治者中任何人发现,直到1958年地质考查时才重新发现,封存时间长达2650多年。从迹象看,麻阳铜矿历经尧、舜、禹、夏、商、西周王朝的开采管理,于东周初年封闭,此后无人知晓。史料显示,商周时期辰溪属古濮国治理范围,东周时期,濮国依然存在;后辰溪属楚国辖区,但东周时的濮国、楚国并未发现麻阳铜矿和开采铜矿。由此可以肯定,古辰溪曾代表国家的经济命脉,包括大酉山范围内是尧、舜、禹、夏、商、西周等中央王朝的直辖地,不属于濮国或其他诸候国辖地,是周王朝的“海内之郡”。
   “在流沙中”,古代“砂”与“沙”通假。大酉洞内产朱砂,有“崖滴丹砂”的文献记录;古人并没有工具建房屋居住,大酉洞中冬暖夏凉,是古人生活的天然好地方,所以“在流沙中”实际指的就是在“崖滴丹砂”的大酉洞中。
   5、“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百神之所在”。
   “方八百里,高万仞”,这是一种神化夸张的记忆,因为《山海经》中将称昆仑山地形为“昆仑虚”,就是不高的山丘。据民间探险人士、煤矿开采技术员对大酉洞内考证,辰溪县内的溶洞属卡斯特溶洞,大酉洞与县内其他溶洞,洞洞相连且洞洞相通,方圆连通泸溪、沅陵、溆浦、中方数百里,“方八百里”只是形象比喻;大酉洞最高峰的山顶虽只有海拔350米,却自古至今称“天平界”,显然是神化了它的高度。
   “上有木禾”,“木禾”就是板栗树,可见板栗曾是辰溪先民的重要粮食来源。大酉山上现在仍然有野生板栗树;考古发现2700年前就封闭的麻阳铜矿洞内的古巷道支撑的矿柱是板栗树组成,古矿区面积达3300平米,使用了大量的大板栗树。可见古代大酉山及其周围板栗树多且高大。板栗树至今仍是辰溪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
   同时记录昆仑山上可辨识的树为“柏树”、“梧桐”。大酉山上一直生长大量的高大松柏树和梧桐树,1958年大炼钢铁时,全部砍伐,现在仍然有部分野生松柏树和梧桐树。
   “面有九井”,大酉山下的九个洞,每个洞都有一股长流水,清澈甘冽,可以饮用,犹如井水。
   “以玉为槛”,指遍布大酉洞壁的钟乳石五彩斑瓓,形质如玉。
   “面有九门”,大酉山的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洞,每个洞都有一个门,每个洞都曾有古人生存的痕迹和神话传说。
   “百神之所在”,远古时代,辰溪是巫傩文化的发源地,巫傩文化强调万物有神,礼祀神灵;而组成大酉洞的每一个洞是古人类生活的地方,古人肯定在此礼祀百神,自然就会有“百神之所在”,说明了大酉山是古人礼神的中心。
   6、“蛇巫之山……一曰龟山”。大酉山本身又名“龟山”,且沿用至今。
   7、“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说明西王母生活在大酉山。通俗地认为,辰溪自古至今有人训养八哥鸟,八角鸟羽毛是青色的,训养一定阶段后能与人沟通,说人话,懂人语,为人所用,如近距离送信,收藏钥匙等。远古时西王母训养八哥为摘高处的葡萄、板栗等食物是完全可能的。当然,三青鸟取食的神话传说则是上西天为西王母取仙人食品;“在昆仑虚北”,说明西王母生活在昆仑山,也就是现在的大酉山。
   综合上述观点,古大酉山曾是华夏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礼神的中心,山上的地形、植物、地名特征与古昆仑山吻合。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后稷是周王朝的始祖,是古代的农神,他的墓就在大酉山上。《穆天子传•卷二》载:“是惟昆仑鸿鹭之上,以为周室主,是曰留骨之邦”,意思是:在昆仑山鸿鹭栖息之地,曾经是周王先祖生活的领地,也是周王先祖的葬地“留骨之邦”(遗骨留下的地方)。
   《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多次到昆仑山,史学专家认为周穆王到昆仑山就是祭祖的;辰溪民间传说周穆王多次到过大酉山;清《四库全书》记载:周穆王陵在辰溪钟鼓山;《诗经》中的《东山》篇描述的是周天子带士卒祭拜离大酉山80公里的巫傩文化圣山――东山,就是现在的罗子山。《诗经》中《东山》一诗是多次到东山经历后才酝酿写成的,进一步说明东山祭祀是西周王朝承袭先朝的礼制。
   《东山》诗中曰“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意思是在东山祭祀是一种远古礼制,有回归家园的感觉;在西山祭祀周王始祖,联想祖先筚路蓝缕的艰辛,心情悲伤,所以“我心西悲”。东山之名,与西山相对。罗子山在辰溪的东方,大酉山属罗子山西边,相对“东山圣公”而言,大酉山王母称“西王母”,有西天仙母之意。大酉山远古时应称“西山”,是一座仙人会聚的山,在《山海经》中被尊称为昆仑山,昆仑山并不是真名,当时真名实为西山,隋唐后至现在官方称“大酉山”,当地民间始终称“南岳山”(意为仙寿之山)、“九牯垴”、“天马山”。
   大酉山南有洋溪(包括洪河),东有辰河,北有沅水,西有马王溪,四面依山环水。形成了“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历史记忆。
  
   四、《穆天子传》1——4卷对周穆王西游记录
   《穆天子传》的字体,《晋书•束晳传》言为“科斗字”,即蝌蚪文;清代道光版《辰溪县志》载乾隆年间辰溪籍举人刘文确写的《二酉山赋》载:“懿夫岣嵝崔嵬,苍水津梁,灵麓绵亘,蝌蚪琳琅……”“蝌蚪琳琅”指的就是大酉山上有多处蝌蚪文遗迹,解放前,蝌蚪文遗迹大量存在,解放后因发展经济,当时的集体经济组织烧石灰,蝌蚪文遗迹遭到损坏。
   《穆天子传•卷二》记录:“囗山,唯天下之良山也,珤玉之所在。嘉谷生之,草木硕美。”其中“嘉谷”指的是板栗。整段话的意思是:(大酉山)是天下的好山,有宝玉(指遍布洞内的钟乳石)所在,板栗生长在山上,草丰树美;
   “天子于是取嘉禾,以归树于中国”,“嘉禾”指板栗树。意思是周穆王在这里挖取了板栗树移种到中原。也就是说中原的板栗树是周穆王从大酉山引种的。说明周穆王时期人口增长快,粮食生产非常重要。
   “穆天子至于西王母之邦”,意思是周穆王到西王母管理的地方。
   《穆天子传•卷三》记录周穆王与西王母进行了亲密交流,互赠礼物,非常诚恳,周穆王作为一代天子对西王母有虔诚敬畏之心,《穆天子传•卷三》中记述穆天子向西王母赠礼物为“献”,《穆天子传》中记述向其他人赠送礼物为“赐”、“与”。
   《史记》记载随周武王伐纣的只有南方八国,而当时号称天下八百诸候,能够命运联在一起的只有同祖的最亲近的邦国。其中濮国指的就是以辰溪为中心大湘西和贵州部分地区。周武王伐纣是一场殊死战争,远古能够生死与共的只有同宗同族命运与共的亲族人,可以说,周穆王多次巡游游昆仑山(古濮国属地)是祭祖和慰问宗亲,视察辖区,当然也有求神问仙之意。
  
   五、大酉山为什么西周时还会有西王母?
   从松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的龙、虎图腾考证,辰溪在内的大湘西地区在8000年前就进入了父系社会,周穆王治理时期,辰溪大酉山早已进入父系社会,为什么会有女性为主的母系社会特征——西王母?
   大酉山古代是一个重要的物产交流中心,有食盐、朱砂、陶器、酒、苞茅、铜、铁。大酉山的食盐是液态井盐,需要晾晒。晒盐主要是女性劳动,晒盐的地点在咸池坳;朱砂的陶洗、粉碎也是由女性完成,大酉山有洗砂溪,晒药(指朱砂)石;大酉山的制陶业主要在箱子坡,而在麻田下民国时称“杀人溪”的地方,古称陶瓷溪,铜山盆地家家户户的男丁自古至今都会手工制陶、烧砖瓦,男子走南闯北,遍布西南各省,女性主持家政;古代的陶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朝庭官职中设有“陶正”一职管理制陶业。
   古时商品运输主要靠壮劳动力肩挑背扛来完成,留守在家的自然是女性,长期的女性治家,自然会产生女性之邦——王母主政了。大酉山边浦市现属泸溪县管辖,泸溪、沅陵一带至今是女性当家作主,保持女性治家传统习俗。

共 52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古文考珍贵历史随笔散文!作者从湖南辰溪大酉山的地貌特征、古今地名来历、历史传说、《山海经•海内西经》、水系名称、九山名称、九洞名称、文化遗迹、巫傩文化圣山、《穆天子传》1——4卷、蝌蚪文、《史记》记载、清代道光版《辰溪县志》载等,大量史证资料中得出,古代昆仑山实属为今天的湖南辰溪大酉山。史料翔实,描写客观、公正、真实、可信,且论述严谨,结构缜密,逻辑合理。对辰溪大酉山历史文化、远古文化、民俗文化进一步古文考有极强的参考价值,从统篇随笔散文文章中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大酉山范围内古代曾是尧、舜、禹、夏、商、西周等中央王朝的直辖地,曾是古时华夏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礼神的中心。为揭开古昆仑山之谜,提供了强有力的史料考。故,倾情推荐赏读!【编辑:大地琴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8-20 10:59:05
  很有价值的古文考随笔散文,文笔严谨,史料充实,地貌、地名、九山、九洞阐述客观公正。好文!
2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8-20 10:59:52
  问好作者,欢迎到荷塘做客,遥祝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松阳云逸        2018-08-20 17:09:50
  非常谢谢老师的点评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8-25 06:27:36
  文章内容饱满,层次清晰,以史料为依据,描写客观,论述有力,再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厚重感!欣赏学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松阳云逸        2018-08-25 18:52:26
  非常感谢!
6 楼        文友:松阳云逸        2018-08-29 11:14:36
  本文因其他原因,未写出穆天子所游黄帝之宫,待以后再叙。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