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新文艺的圣殿(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新文艺的圣殿(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58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2发表时间:2018-08-21 12:06:21


   在距今天延安市城东约5公里一个名叫桥儿沟的地方,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旧址。我在陕北工作时曾去过一次。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快三年了,但每每回想起来,不由得叫人感慨万千,思绪联翩。
   1937年底,在举国抗战的形势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大批电影、喜剧演员,文学和诗歌的作者,开始不断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这让身为共产党主席的毛泽东同志倍感振奋。他认为应该把这些来自国统区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战斗集体,成立一所以培养进步文艺战士为主旨的学校。
   1938年2月的一天傍晚,毛泽东出席了在杨家岭举行的纪念上海一·二八抗战6周年晚会。“抗大”和陕北公学的40多名学员公演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四幕话剧《血祭上海》。这出以上海抗日烈士胡阿毛为真实素材而创作的话剧生动地再现了沪战的壮烈场面。由于剧中有孙维世等一批上海艺术家参与演出,故而震撼人心,盛况空前,把在延安地区近20天的抗战公演活动推向了高潮。毛泽东不仅接连观看了两场演出,而且也从报纸上看到来自抗战前线和延安各机关对《血祭上海》的广泛好评。万众盛赞一部由文艺工作者自编的新戏,在延安还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此剧激起了延安将士主动请缨上阵杀敌和迎击日寇的必胜信心。
   这更坚定了毛泽东创办艺术学校的决心。尤其是在他和周恩来等发起创办鲁艺的《创立缘起》后,又联袂向延安文艺工作者发出了《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的声明,刊登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正式将这所大学命名为“鲁迅艺术学院”。其目的就是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1938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校址就选在延安北门外云梯山下的文庙台上。
   我那一年去文庙台的时候,也正好是四月。延安的天气还是凉飕飕的,半山坡上的几孔土窑洞破败不堪,游人也不是很多,完全没有了当年激昂奋进的热闹景象。听导游说,学院成立那天,窑洞前彩旗飘扬,50多名学员全部坐在山坡前,齐声唱起了由沙可夫作词、吕骥作曲的《鲁迅艺术学院院歌》:“我们是艺术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用艺术做我们的武器,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争取中国解放独立……
   在随后的日子里,鲁迅艺术学院便肩起了培养艺术人才、不断创新优秀作品的重任。刘炽作曲的《三月里刮春风》和张鲁作曲的《七月里石榴花开红似火》等歌曲,已在延河边上到处传唱了。而《拥军花鼓》《桃花篮》《两亲家》等小剧也很受延安军民的欢迎。毛泽东对这些产生在延安的新剧也颇感兴趣。在七一到来前夕,全体鲁艺职演员们紧急排练了五幕话剧《大丹河》、多幕剧《流寇队长》、新编京剧《松花江上》。此外,延安印刷厂为庆祝七一,在其工厂的礼堂内邀请鲁艺的演员们来为工人演出。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鲁迅艺术学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原有的窑洞校舍已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壮大的发展要求。1939年8月“鲁艺”从军事要塞的北围城搬到偏僻安静的桥儿沟,利用教堂及教堂周边设施办起了学校。
   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也是延安唯一的一座石材建筑,“鲁迅艺术学院”搬到这儿后,以天主教堂为教室,其余房屋为师生宿舍、图书馆等。
   我清晰地记得,虽然我们去的时候是阳春四月,但对于黄土高原的陕北来说,万物生息依然处在乍暖还寒的时节:四周的大山还没有返青,树木花草的枝头刚刚吐出了淡淡的嫩芽和花蕾,河水才刚刚开始融化。但不管怎样,春天已经来临。
   教堂前面是一片花岗岩铺设的广场,广场中央有块大圆石,上面刻的是当年毛泽东的题字“鲁迅艺术文学院”。这是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併入延安大学后改的名字。简称“鲁艺”。
   广场朝东一排10间窑洞是“鲁迅艺术文学院简史陈列室”,里面陈列有“鲁艺”历任院长、系主任和教师的姓名及部分照片。
   当时的“鲁艺”集中了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分戏剧、音乐、美术系,后来又增设了文学系。先后担任正副院长的有徐特立、沙可夫、赵毅敏、吴玉章、周扬等。先后担任系主任的,戏剧系有张庚、田方、符律衡;音乐系有吕骥、贺绿汀、冼星海;文学系有周扬、何其芳、严文井;美术系有江丰、王曼硕、钟敬之。另外艾思奇、李卓然、李富春、杨松、华君武等都担任过鲁艺的教员。
   “鲁艺”的教室都设在窑洞里,音乐系和戏剧系在同一排窑洞;文学系和美术系在后面的一排窑洞。在窑洞里面我们看到了当年用过的乐器、画板和学员们住宿的房间,一切都非常俭朴、简陋。学生活动的操场旁边墙壁上挂有当年毛泽东题写的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1945年,延安大学迁往东北办学,“鲁艺”随同前往。中途一段时间,迁校师生曾在张家口待命。1946年9月到达佳木斯,编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至此,“鲁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共培养学生685人,其中文学系197人,戏剧系179人,音乐系192人,美术系147人。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艺”在革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新文艺的圣殿”受到社会各界的注目。
   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带着在延安形成的文艺思想和理念,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领军人物,构建起新中国的艺术殿堂。以他们为坚强领导和艺术骨干,陆续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学艺术院校、剧院等传承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电影学院、延安大学等24家艺术文学社团。
   这些传承机构发扬鲁艺精神,秉承着延安鲁艺“艺术为人民”的信念与情怀,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建设的脊梁,开拓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鲁艺的时代已经远我们而去,可鲁艺的精神却越来越发扬光大。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它是当之无愧的“新文艺圣殿”。
   如果你想了解鲁艺更多的过去,那就请你也去鲁迅艺术学院的旧址看看吧!在那里,你会收获得更多更多。
  
   二0一八年八月二日

共 25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共中央延安时期为培养文艺成立的学校。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共培养学生685人,其中文学系197人,戏剧系179人,音乐系192人,美术系147人。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走访鲁艺,真实记录,生动呈现,耐人品味!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21 12:10:16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走访鲁艺,真实记录,生动呈现,耐人品味!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