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1997年的暴雪,它没有落下(赏析)

编辑推荐 【荷塘】1997年的暴雪,它没有落下(赏析) ——影片《暴雪将至》主人公余国伟命运赏析


作者:八桂秀才 秀才,10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18发表时间:2018-08-21 13:56:35
摘要:在经历了无数次徒劳地奋斗和挣扎后,他终究悲哀地认识到,自己只是这个社会的多余者。很不幸,这多余的人的悲哀,也正弥散于影像之外的真实的日常。

影片《暴雪将至》,借力于一场真凶缺席的谋杀案,讲述了动荡的大时代里小人物余国伟们的选择。影片中的暴雪,是带有多重隐喻的。它是风云突变的自然气象,也是带给人们巨变的时代风潮,更是被历史裹挟着的人们内心深处的灵魂风暴。暴雪和凛冬将至,宏大的历史叙事、壮阔的英雄事迹固然值得关注,但真正能触动我们内心的,还是像余国伟一样的普通人的生存故事。
   影片《暴雪将至》故事讲述的是1997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加寒冷一些。这一年,香港回归的自豪和喜悦还没有完全散去,国企改革的阵痛又在人们心头投下一丝沉重的阴影。大批国企职工下岗分流,许多家庭顿失金饭碗的保障,时代风潮裹挟之下,无论是那些后来从体制内成功突围致富的少数幸运者,抑或是将长久限于生活困顿的大多数,彼时都是迷茫、焦虑与无助的,整个社会都似乎隐隐有一种巨变来临前的压抑和不安。
   这一年南方的一座小城连发命案,几家大型国企的厂区治安环境也日益恶化。对此钢铁厂保卫科职工余国伟却感到莫名的兴奋。他是个不甘于平庸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有野心的,尽管他常常刻意隐忍和压制着这种野心的膨胀。自认为颇有些刑侦天分的他,一直渴望能破格进入公安局一展抱负,他还一直幻想着并作为劳模代表站上演讲台,当着全厂职工的面,慷慨陈词一番——这也大概是90年代多数国企职工所奢求的最高政治荣誉了。如今,连环凶案未破,凶手又很可能藏在几大工厂的职工里,余国伟频频找借口帮忙,与办案民警搭讪,还主动展开个人调查,他隐隐地感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为了破案,他不管风雨,笨拙而执拗地守候在有可能发现嫌疑人的每一个角落;为了破案,他在厂区奋勇直追形迹可疑之人,甚至把意外坠落受伤的徒弟晾在一边;为了破案,他不惜利用感情,把女友燕子作为诱饵,吸引凶犯出现……
   余国伟像一名落水的囚徒,试图死死抓住命运可能给予的这个转机。很遗憾,他的这根救命稻草终究还是滑落了。随他一起缉凶的徒弟,因抢救不及时,死亡了;得知感情被欺骗后,心理崩溃的燕子,自杀了;而余国伟自己,则成了国企改革下岗分流队伍中的一员。
   命运给余国伟以致命的重击,也激起了他蛰伏已久的野性。他把所有的不幸与痛苦,都偏执地归结于凶案的嫌犯。在暴雪将至的南方冻雨里,他将心目中那个锁定已久的凶手拖到了案发地狂打一顿,在血肉模糊的飞溅里,发泄和呼啸着积郁太久的狂躁。
   就这样,国企下岗职工余国伟,在1997年的寒冬里,末路狂奔般的走向了命运的深渊。曾经的缉凶者,成了罪恶施暴的狂徒;体制内最坚定的捍卫者,在被体制抛弃之后,竟以个人之名,在体制外寻求所谓的正义。
   更诡吊的的是,十年后,刑满释放的余国伟突然发现,当年这桩彻底改写他人生轨迹的凶案,竟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局。凶手并不是余国伟所认定的那个人。我们甚至不知道真凶的姓名与任何个人信息,只知道在一个同样大雨滂沱的日子,他披着黑色雨衣,意外倒在一场车祸的现场。第一次,他被车撞断了腿,当他从血泊里站起,试图再次穿过马路时,很快又被另一场飞驰而来的货车重撞而死。随后,警方根据无名死者的血液信息比对,将他锁定为1997连环杀人案的真凶。
   可以想象,当余国伟从肇事司机口中得知这颇为荒诞的事情真相时,内心会是多么诧异。他诧异的是,十年间世相的沧桑巨变。拥有半个多世纪的钢铁厂在轰然之间化为平地,旧址之上,将兴建新的商业中心。而泪别历史性一幕的,是众多当年下岗的老职工。大厦已倾,而老职工们仍迟迟不愿散去,满目皆是大时代的苍凉。
   得知老厂拆迁前,余国伟特意回到了大礼堂访旧。座无虚席的大礼堂,奋进高昂的进行曲,还有挥舞的红旗、巨幅的标语……这令余国伟激动神往了半辈子的圣地,如今,只剩下一片胡乱倒放的废弃桌椅。留守老人的一席话,更残忍地点破了余国伟人生的梦境。原来,1997年,这里并没有举办什么劳模表彰大会,那站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真的只是自己虚荣的幻想而已。
   梦醒了,余国伟却依旧无路可走。他茫然地坐在公车上,大雪终于纷纷扬扬。只不过,十年一梦,这真实的雪来自2008,这一年的暴雪,又将影响和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余国伟的人生,底色当然是悲剧的。他个人的悲剧里,也折射着转型期中国的真实与残酷。勤敏、肯干、富有高度体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余国伟们,曾是当代工人阶级的主力,他们的整个青春,是与国有工厂的大家庭绑定在一起的。从宏大历史的角度看,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其代价也是社会转型必须承担之重。但当这样的代价分摊到每一个具体的职工,每一个职工背后的普通家庭,期间的艰辛与酸涩,却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正确所能囊括的。我们相信,像余国伟这样在这改革的巨变里走向毁灭的,可能只是个案,正如那些被描述得无比辉煌的成功人士,也只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一样。但我们更相信,多数亲历过那场改革阵痛的人们,与余国伟的内心一样,曾经历了炼狱版的痛苦,有的,甚至和余国伟类似,至今,仍无法完全挣脱出历史的阴影。
   而这些小人物的挣扎与苦痛,这些真实的肩负重荷的血肉,却一直游离于当代历史的叙述之外。除了借助电影这一虚构艺术而发声的余国伟,多的数普通人都只是众声喧哗里苍白而沉默的声部,是被遮蔽的失语者。就像电影开头的一幕,余国伟在办理户籍手续时颇为郑重地报出自己的姓名,窗口的办事员却敷衍着说没听清。无奈之下,余国伟只好重复一遍自己的名字,这一次他意味深长地解释道:“我姓余,多余的余。”
   在经历了无数次徒劳地奋斗和挣扎后,他终究悲哀地认识到,自己只是这个社会的多余者。很不幸,这多余的人的悲哀,也正弥散于影像之外的真实的日常。

共 22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997年香港回归的同时,我国各大国企开始大规模改制,大批工人纷纷下岗,社会出现动荡不安,不法分子趁机作案。怀揣国企劳模梦的余国伟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机遇已到,想通过帮助公安破案以寻找到自己实现梦想的最佳途径,结果在破案过程中,随他一起缉凶的徒弟被凶所杀;以女友燕子为诱饵却感情被欺骗,燕子心理崩溃自杀;而余国伟自己则成了国企改革下岗分流队伍中的一员。他把所有的不幸与痛苦,都偏执地归结于凶案的嫌犯,在追捕凶犯中误伤嫌疑犯他又落入狱中。余国伟十年徒刑期满释放后,却发现真凶仍未被缉拿,而他所在的钢铁厂已经成为新建的商贸中心。在经历了无数次徒劳地奋斗和挣扎后,余国伟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多余。整篇赏析,对以余国伟为代表的底层民众的命运极度关心和痛心和悲悯。整篇赏析,令人深思,推荐赏读!【编辑:大地琴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8-21 14:03:10
  同情以余国伟为代表的底层民众在改革国企中的命运走向,揭示社会大变革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回复1 楼        文友:八桂秀才        2018-08-21 19:38:29
  谢谢,多交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