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岁末话春节

编辑推荐 岁末话春节


作者:江河月 童生,73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26发表时间:2009-12-29 10:19:18
摘要:话话春节,谈谈习俗。

梅开南岭望元朔,冬至阳春又一年。
   看看日子,总是平平常常地过。回头数来,眨眼又到了岁末。春节临近了,抽点空隙,翻翻历史,话话春节这习俗吧。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已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中国的农历,古时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也叫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春节与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物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的圆缺为月,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到了,就意味着新一年的春天又已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了。此时,人们虽然还生活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天,但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很快会到来。当新春开始到来之际,人们的盼望就预示着很快会变为现实,自然就会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隆重的节日。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年俗庆祝活动,经过无数代人的传承、演变,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把卫生打扫干净,准备过年。家家户户忙于采购物品,准备年货。富足一点的家庭,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服,准备过年时穿。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上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糊在窗上,门前挂起大红灯笼,贴个福字或财神。倒贴的福字让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预示着“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对于春节,古老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时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动灵感,使他发明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又启迪他的思维,发明了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还观察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名叫祖乙,也正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并抽皇帝讲清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祖乙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创造历法的功臣。
   还有一种这样的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巨角,凶猛异常。这种动物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是一种给人类带来灾难、厄运的动物。“年”一来。草木凋零,万物腐败;“年”一过,百草皆生,鲜花遍地。“年”怎样才能过去呢?人们经过多种尝试,最后认为效果最好的就是用鞭炮齐轰,这样就可以赶走此兽。于是每到年关就沿用这燃放鞭爆的习俗。其实,这完全是烘托热闹场面的一种方式,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春节本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人因工作生活奔波了一年的欢聚之日。离家在外的晚辈到过春节时都要回家团圆,年三十吃团年饭,给孩子们压戏钱。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在除夕吃饺子,南方则吃年糕,都是吉祥的象征,用此来预示新一年的生活将会交(饺)好运、甜蜜蜜,步步高(糕)。
   第一声鸡鸣或新年的钟声敲过,家家户户鞭炮齐鸣,我们这里叫“出天皇”,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从正月初一开始,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祝福,说些吉利话。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花灯流行于城乡,游人充满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盛况空前。这样的活动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算结束。
   欢庆春节的花样挺多,写对联,装年画、贴门神,挂桃符,扫扬尘、剪窗花、缀福字、守岁、拜年等等,一种做法都有一种传说、一个典故。仅仅凭一篇短文是写不尽的。
   我在这里“蜻蜓点水”式地简略介绍了一下,让我们来欣赏古代著名诗人有关春节的几首诗歌吧: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是这样写的:“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我以为此诗虽有丰富的感慨,可还没有范成大的《卖痴呆词》那么幽默:“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但来鹄的《除夜》诗意却更浓:“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宋朝王安石的《元日》最著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关过年的诗词曲赋都有许多,不可能一一陈列。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过年”的谚语。过去的说法是:“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伢子望过年,老人怕过年”。当今国泰民安,祖国大地充满喜庆,过年更得到了人们的空前重视。在这里,我送几幅春联给网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吧:祝朋友们“一帆风顺年年好,四季财来步步新。横批:吉星高照”;“年年顺景钱财富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万事胜意”;“辞旧岁,春雨丝丝润万物;迎新年,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满人间”;“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祥云滚滚来。横批:天天鸿运”;“丹凤呈祥龙护福,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吉祥如意”。
   春节一过,新的一年就开始了。人们就以一种新的姿态,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循序渐进地走进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共 28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是一年新春到。这个时候看到这篇文字,别有意味。文字里洋溢着的激情十分感染人。春节莅临,就意味着新一年又将开始,“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了”。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祝福天下所有勤劳的人!【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09-12-29 10:21:53
  新春到,新面貌。一篇洋溢着浓浓春意的文字。对春节作了相关绍介。问候祝福!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江河月        2009-12-29 16:38:49
  谢谢夏冰编辑品读精评!
爱好文学,喜欢写写诗歌、散文,曾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学作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