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京都古城夕照街(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京都古城夕照街(散文)


作者:松间明月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68发表时间:2018-08-27 10:02:02
摘要:走在这样的胡同小道,感受着傍晚的京城凉爽气候,总觉得有种看不够、看不完、看了还想看的感觉。如果有时间,最好是在这里住个一年半载,体验古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回到古代那种慢慢的日子。

正值初秋时节,京城暑气并未消除,我在位于北京东城美术馆后街小住一周。这里与著名的商业步行街王府井只隔着步行20多分钟的路程,周边还有景山、故宫博物院、五四大道、铜锣古巷等景区,属于北京古城所在地。由于白天忙于工作,沉于文牍,没有时间外出,无法看到阳光下的古京城。只是晚饭后,太阳快到下山的时候,才能出去走一走、转一转。不过,此时的我,正好可以助借此时刻,看看夕阳下的王府井、故宫、景山、护城河等富有京城古城元素的景点。此时,游人相对较好,景色更加别致,有着另一番别样的感受。
   来京城的当天傍晚,河北的同事袁泽华与我一同信步走在美术馆后街,往右一拐就走进了东城区张自忠路,原名叫铁狮子胡同,走着走着,一座王府式的小楼浮现在眼前,墙面上悬挂着两块扁牌,字迹有些模糊,借着黄昏余亮才看清是“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
   这里原为清朝九贝子府,清康熙皇九子胤禟府邸,后改为和亲王府,清雍正第五子弘昼封和亲王之府邸,民国以后改成了北洋政府海军部所在地,1924年直奉战争结束后改为段祺瑞执政府。清代这里有三座府第,分别是:东为和亲王府,中为贝勒斐苏府,西为和敬公主府。解放后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在院里盖起三栋宿舍楼,“老段府”楼内的一部分也成了教工宿舍。解放后一些电影厂摄制组把此地当成了当外景地,拍摄了许多影视片,如《佩剑将军》和《南征北战》在这里取过景,《鄂尔多斯风暴》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里,也有不少的镜头。由王府到执政府,由执政府变成影视基地,这样的变迁让人感觉时间真是一个魔幻镜,再神圣的地方也经不起它的磨砂。
   在段府大门东侧,有一块由共青团东城区委竖起的纪念碑,上面写着:"三一八"惨案发生地。原来,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提及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时光一下子把我拉到1926年3月18日。那天,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北京数千群众为抗议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前往执政府请愿,遭到段祺瑞执政府卫队的血腥屠杀,酿成这一惨案。我的脑子里马上浮现出那血腥的画面,想象着刘和珍君的惨状,如同那正在西下的如血残阳。解放后,原先大门两侧的东西辕门已拆除,门前的马路拓宽,楼房已改为人民大学校舍。当年曾被枪弹打出累累弹痕的大影壁,现在已被京津包子馆遮挡,时间将当年血雨腥风的痕迹冲刷的所剩无已,不过人们依然不会忘记曾经的历史。据当地居民讲,每年的3月18日,总会有人将几朵菊花轻轻摆放在纪念碑前,遥祭当年的英魂。
   第二天傍晚,我一个人走出七十六号小院,左拐后顺着马路直行,不到二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京城著名的王府井商业步行街。黄昏的街道,更是显示出历史的悠久,我想到的词就是传统、古朴,而又不失时尚、前卫。走在人来人往的街上,不时可以碰到各种肤色的人,操着各种方言俚语。看得出,这样的一条街,它包容了古老的商业文明,创立了许多中华老字号,闻名天下。
   这里吸收许多外来的西方文化,聚集了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许多知名品牌;中外国家的领导人、大富豪经常光顾,奢侈消费品常有识货人,平民百姓、外地游客穿梭其间,喜欢逗留,可以买到居家过日子的各种普通商品;那些古老的商品,随着岁月更迭,已日见其沧桑,新潮的,追着时代的速度,愈秀出风采;这辉煌的历史年轮,它有足够的资格自豪;那一身的繁华光环,也让京城人有无限的信心与骄傲。
   其实,在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当时称之丁字街。明代,这里修起了10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其中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就成了现如今的“王府井大街”。
   边走边看,夜幕下的霓虹,把很有历史感的“北京饭店”照得透明。顺着门前往里走,各式商铺彼此相连,既有“瑞蚨祥”那样的百年老店,也有闻名全中国的“北京市百货大楼”。更有历史悠久的东安市场。据载,早在清朝光绪29年,清政府就将附近的商贩聚集在废弃不用的八旗兵练兵场,从而形成东安市场,也是王府井日后成为商业街的起点。现在重建的新东安市场当然不复旧时面貌,但是,在前辈文人的笔下,可以找到很多记忆,依然能看到老东安所汇聚的吉祥戏院、书店、餐馆、小贩的热闹景象。当年在东安市场的商铺如今虽然多半不在,但是仍然有些保留。如位于五楼的东来顺,地下一楼的老北京一条街、中华老字号一条街等。有些遗失了,但聪明的京城文化人,用塑像的形式,在新东安门前塑有唱戏、剃头、拉黄包车等,留下几许过往的底片。
   再往前走,就到了王府井大街的东方广场,这里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筑风格设计,集中了一大批中华老字号名店。内联升、步瀛斋的鞋,盛锡福、马聚源的帽子,瑞蚨祥的丝绸,王麻子的剪刀,戴月轩的湖笔徽墨,汲古阁的古玩玉器,元长厚的茶叶,稻香春、桂香村、祥聚公的糕点,全聚德的烤鸭,六必居的酱菜和天福号的酱肉以及传统小吃和红螺果脯等,让人目不暇接。
   走在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就是首都剧场。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高大。但与它平视,就是一幢平平正正的小楼,与我想像的高大形象差距较大。外面张贴着《玩家》的海报,有许多熟悉的演员名字。只是那六百九十八元一张的演出票价,是不是有人接受?是否有观众?不得而知。
   第三天傍晚,小袁与我一同来到景山公园,天色渐晚。一抹斜阳洒向故宫,点染着景山。站在景山脚下,我想象着这位明朝最后一位崇祯皇帝。他的本名叫朱由检,在明朝末年,面对李自成军队攻破北京城时的情景,他可能有过犹豫,但他又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我不知道当时的朱由检,是迈着怎样的步伐,自故宫后门,走过那长长的皇道,登上景山,将他那金贵的脖颈伸向用自己腰带做成的绳索,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夕阳没有告诉我!我只有沉思。如今,人们把崇祯自缢处设为人文景观。居景山东麓,这里原来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据说就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但究竟是否真的,无从考证。
   穿过马路,走到护城河边,对着斜阳,我与故宫站成四十五度角,举起手机,用逆光对着故宫、城墙、护城河等景物,拍摄了一张故宫夕照,我把它取名为“历史在这里拐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引来不少点赞与评论。当我回到宿舍,回放手机照片时,瞬间就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夕阳下的故宫,经过倒映在护城河水影像衬托,显得高大威严,像是一位历史老人审视着这片曾经辉煌的宫殿,看着这来来往往的人群。
   围绕着护城河,我边走边想,那红墙之内,宫殿之外,曾经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难以言说的故事,又有多少血泪心酸?站在红墙之外,我审视着,望着那高高在红墙,昔日的红墙绿瓦,皇家圣地,成了今人追忆过去的地方,成了今日的旅游胜地。再看看红墙外面的风景,我不禁发出“红墙依旧在,何见帝王影”的感慨。墙上的满目疮痍,仿佛在诉说着明清王朝的衰败;大殿内的金碧辉煌,仿佛在诉说着明清王朝的昔日盛世。
   在京城的最后一个傍晚,我与小袁相约到南锣鼓巷。这是一条古老的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走在南锣鼓巷,人流熙熙攘攘,胡同里穿插有各种形制的府邸,多姿多彩的宅院,显得厚重深邃。从这些古典的建筑可以看出,这里的街街巷巷曾经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这里曾住着很多文化和政治名人。雨儿胡同十三号院曾住着中国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后圆恩寺胡同十三号曾是茅盾故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很普通,不太起眼。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七年的岁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是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fū)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12月到1949年1月,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
   走在这样的胡同小道,感受着傍晚的京城凉爽气候,总觉得有种看不够、看不完、看了还想看的感觉。如果有时间,最好是在这里住个一年半载,体验古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回到古代那种慢慢的日子。
   离开京城是第二天的上午。当我走出小院时,阳光烈照,白晃着眼,看着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行人与车辆,不知道我们的古人是否会想到京城如今这样的模样,就如同我们不知道百年之后的京城一样。

共 36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叙述中夹杂着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具有古老历史故事的北京,北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乡,尽管你没有去过北京,但是北京的十里长街,北京的小糊涂,就在你的梦中,她是我们的灵魂寄存之地。可是近年来,北京的现代化建筑多了,有的北京胡同被拆了,我们不禁会想,再过几百年,北京是什么样子呢?作者的感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感慨,希望北京保持着她在我们心中的模样。留一点儿古迹,留一点中国古代文明的痕迹,我们需要中国古老的文明来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爱国的激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太行飞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8-08-27 10:03:52
  问候作者,感谢赐稿,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古老的北京吧
太行飞剑
回复1 楼        文友:松间明月        2018-08-27 21:08:20
  谢谢你精彩的点评!秋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