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妙玉姑娘与茶道(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妙玉姑娘与茶道(散文)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7发表时间:2018-08-27 10:43:23
摘要:妙玉姑娘与茶有缘,但她终归不是茶道中人;就如同她许身佛门,却终归不能成佛一样。


   妙玉姑娘犹如她深爱着的那只绿玉斗一样,盛着半盏用鸟儿的羽毛轻轻扫落梅花瓣儿上的雪水烹制的明前茶,让读者饮后感到九曲回肠都充满了清香,需要在无穷的回味中久久地参悟。那人儿,那茶具,那茶水,浑为一体,自然天成,着实叫人难以分清到底谁是谁。你可以不喜爱妙玉姑娘这个自视甚高的人,也可以不喜爱她的那些过于奢侈的茶具,但你不得不喜爱她用纤纤玉手亲自烹制的那杯美妙的茶水。
   《红楼梦》对茶的描写十分丰富。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熔铸于《红楼梦》的许多篇幅中,其描写茶文化,内容之广博,着墨之精妙,情节之细微,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斓,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然而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饮茶、对茶的认识、对茶的态度,描写了世俗社会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禀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即便是“槛外人”妙玉姑娘,亦不例外。
   妙玉姑娘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算多,最闪亮的一次登场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在这一回中,妙玉姑娘用来献茶的茶具和泡茶的水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果说“文若其人”的话,那么,同样的道理,查看一个人对器物的好恶也是一种识人的方法。在这一回里,贾母携刘姥姥和众人来到栊翠庵,妙玉为贾母献茶,茶具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众人皆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冲茶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这是何等精致的人生,何等上心的生活态度。真是令人赞叹不已,艳羡不已。
   我们看到,众人所用的官窑瓷器在汝钧官哥定中名列第三,想必已经不凡,而成窑五彩则更为稀有,妙玉姑娘拿来给贾母奉茶的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一定是个非常值钱的东西,否则宝玉就不会在她嫌弃刘姥姥用过而决定弃之不要时,建议她将之送给刘姥姥,说它“卖了也可以度日。”小小一个茶杯,换得贫寒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用大概不在话下,倘若这个小茶杯能够保留到今天,进了香港佳士德拍卖行的话,可能会价值连城的。
   妙玉姑娘请黛玉宝钗宝玉一行饮茶,给黛玉姑娘的茶具是点犀,给宝钗姑娘的是瓟斝,而给宝玉的,却是她十分珍爱只限于她自己饮茶的绿玉斗,之后又换成整雕竹根的蟠虬。如果说,妙玉姑娘给钗黛二人用的茶具十分名贵以表示尊重,或许还有些微炫耀的话,那么,让宝玉使用自己才能用的茶具,则有很深的含义了。不必说男女授受不亲的外部环境,单是佛门和红尘的丘壑,就足以让其望而生畏,可是妙玉姑娘也是个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又兼“才华阜比仙,气质美如兰”,身边陪伴的除了青灯古佛,就是一两个老嬷嬷,不用说,她的生活是很寂寞的,心灵是很孤独的。这时身边来了两三个像宝黛钗这样的同龄人,又是人中翘楚,几人说说笑笑,才使得妙玉姑娘情不自禁恢复了青春少女的本来面目。虽然妙玉姑娘用“饮牛饮骡”之语揶揄、讥讽宝玉,但可以肯定的是,妙玉姑娘对宝玉是怀有好感的,不过自己清高孤傲的性格,以及佛门禁规和世俗礼教的禁锢,不允许她表示出压抑在心的好感,只能通过揶揄和讥讽来逆向地对自己心仪的人儿表示罢了。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大家族的生活画卷,风格独特,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仅艺术性极高,也具有很高的生活指导价值。第四十一回仅仅从“茶”字着眼,就让我们欣赏到了这部名著的如茶之美。红楼以茶入诗,数目很多,整部小说描写茶事就有260多处,咏茶的诗歌联句也有十几首。故有人说:“看水浒想大碗喝酒,读红楼思举盏品茶”。
   拢翠庵品茗论道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格外传神,特别是妙玉姑娘的茶品、茶艺、茶饮、茶礼、扫来雪水煮佳茗,描写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与贾母、黛玉、湘云爱茶相映成趣;跟古之名士“汲来江水烹新茗,采来松根煮菜根“有异曲同工之妙。兼之人品如白玉洁白无瑕,品茶诗句更是精妙绝伦,从来佳茗似佳人,人物内心世界和茶艺的刻画,不仅表达了冰清玉洁的个性美,也给读者留下了茶的无比神韵。细细读来,如饮妙玉姑娘亲手烹制的甘露般的茶水,齿口留香,香远益清,如痴如醉,回味无穷!不仅具有卓越的文学价值,生活价值,同时还让后世对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情怀,对贵族小姐们的茶事,有了直观的感受。在金陵十二钗中,品茗论茶最优秀的人物自然非妙玉姑娘莫属。
   如果说黛玉姑娘是作者诗词的代言人,那么妙玉姑娘则是作者茶文化的代言人了。二人在金陵十二钗中的排列分别是一和六,是小说中最为关键的两个人物。因而作者把最美的诗词、楹联由黛玉姑娘脱口秀出,把最喜爱的茶具、茶艺交给了妙玉姑娘去登台亮相,去解说,去演绎。作者笔下的妙玉姑娘,无论是在沏茶、品茶上具有独特的见解,造诣悟性极高,还是对茶具、茶水、以及对当时天下各种名茶茶性的了如指掌,如数家珍,都描写得那么真实感人。而且,在奉茶上能根据不同对象沏不同品种的茶,深受贾母、宝玉以及红楼女子们的喜爱。其茶艺表演精湛无比,用现代的话来说,真是超一流的品茶师和沏茶师!
   茶的本质近乎于道,所以就有了茶道。犹如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法自然,茶的妙处也在于它的自然清新。上好的绿茶刚刚泡入水中时,上下翻滚,犹如初春破苞而出的嫩芽,刹那间又变成为了一片鲜嫩的绿叶,慢慢地安静下来之后,一片片茶叶直立于杯底,让人禁不住不想到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来;而一杯淡淡的浅绿,更是让人想到韩愈笔下的名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茶,实在是悟道时的极佳饮品。然而,对于修佛悟道的妙玉姑娘来说,其对待茶的态度,看似十分高雅,其实也是很难超凡脱俗的。
   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或者说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譬如黛玉与晴雯的相互对应,宝钗与袭人的相互对应,贾宝玉与甄宝玉的相互对应等等。那么,妙玉姑娘这个人物应该与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相互对应呢?大概是惜春姑娘吧?惜春姑娘是身在槛内,心在槛外;妙玉姑娘恰好相反,她是身在槛外,心在槛内。
   身为尼姑,妙玉姑娘从苏州来到都中修行,居然随身携带了那么多玲琅满目的茶具,而且连泡茶的专门用水也一并带来了,看来她家庭也是非富即贵的,她的那些茶具都很名贵,名贵到连贾府也未必找得出来。而且她显然没有把贾母放在眼里,茶具、泡茶水都不是用最好的给贾母,完全没有“寄人篱下”的觉悟,不过是因为与宝玉们性情相投,心有灵犀,宝玉们才有那份福气享用。
   在世俗的生活里,“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七件必备的物事,这是人生最现实的状态,绝大多数的人不能或缺,所以对这些物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与这句话对应的还有一句,叫作“书画琴棋诗酒花”,一听就知道是饱食之人的风花雪夜,浪漫情趣。在现实生活当中,两者孰轻孰重,细想似乎很难评判,如果大家只能喝西北风,那谁也不会去做诗填词;如果都能饱食终日,没有一点琴棋书画的雅致,那也是很遗憾的。
   品味“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你会发现“茶”刚好夹在这两句话的中间。中国文化总是如此微妙,“茶”在中间,大有寓意。对于朴实的生活而言,它是一种解渴的饮品,居家必备;对于奢侈的生活而言,它又可以是一种精致的消遣。残酷的现实也好,浪漫的时光也罢,似乎茶都能融入其中,它上得厅堂,也进得陋室;它能高雅得清水出芙蓉,也能低俗得山药蛋蛋满地滚。
   再品读“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你又会发现,无论是浪漫情趣,还是现实所需,茶都偏向于实实在在的普通人的生活,它自身是中性的,能高成也能低就,所以它最终还是因为人们真实生活的需求而被选在了“柴米油盐”一边。
   “茶”这个字,从结构与字形上来看,都可以解释成“人在草木间”。“茶”是一个会意字,是聪慧的古代先贤在内心深处切实领会了茶这种植物与人的微妙关系之后,而创造出来的。因为先贤希望后来真正懂茶的人,能够望文生义准确地理解这个字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茶是色香味俱全的一种饮品,但是,如果我们喝茶仅仅停留在色香味的表层上,那就还没有领会茶的神韵。茶有“道”,这种“道”并非存在于我们在奢华的茶楼观看茶艺小姐为我们展示泡茶的繁文缛节里,而是指向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典雅、高洁、敬畏与平和,是一种天人合一之道,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真谛。
   《菜根谭》中还有一句名言:“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喝茶其实不在于茶有多名贵,也不在于使用的器皿有多奢侈,只要让你的茶壶不干就行;就如同喝酒一样,酒不一定要多名贵,饮酒的器皿也不在于有多豪华,只要酒杯里有酒就行。
   至于烹制茶叶用什么样的水,倒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它似乎与奢侈或者平淡的生活无关。陆羽在《茶经》的第五章里,专门介绍了“茶之煮”。他将泡茶的水分为了上中下三等。上等水为“山泉”,次之是“江湖水”,最差的是“井水”。陆羽认为茶是吸收天地精气的活物,所以泡茶的水也应该的“活”的。而山泉是水中“活”性最高的,纯天然无污染,它时而涓涓细流,时而湍湍奔腾,时而一泻千里,自然就是“上等水”了。
   《红楼梦》中,妙玉姑娘泡茶用的是什么水,她最为得意的是“梅花上的雪”。书中这样写道: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在妙玉姑娘看来,梅花是孤高清雅的,冬雪是洁白无瑕的,故而也就如同她本人一样高洁无比。然而,我们现代人却知道,雪水其实很脏。突然我们就有了一个联想,一个醒悟,这不就是“欲洁何曾洁”的妙玉姑娘身世的真实写照吗?她自认为是最干净的东西,其实却是最脏的。妙玉姑娘心不自污,洁身自好,但世俗红尘的邪恶势力偏偏不肯放过她,到头来还是让她“终陷淖泥中”,不能自拔。
   《红楼梦》中的妙玉与茶,实在是太讲究了,高雅清洁得令人感到窒息。用来盛茶水的古玩奇珍散发着世俗的珠光宝气,已经深深地掩盖了茶所本来具有的色香味,哪里还谈得上品茗悟道的超然境界。远离了“草木”,也远离了“人”自身,内容被俗化了,只剩下了花里胡哨的形式的外壳。所以在第四十一回里,宝钗、黛玉、宝玉在妙玉姑娘的庵房里喝茶,就变成了由妙玉姑娘在寺院庵堂里组织的一场民间专家茶具鉴宝会,已经失去了品茗悟道的实际意义,也仅仅是几个俗人普通的相聚饮茶了。
   陆羽在《茶经》中的第二章和第九章分别写了“茶之具”和“茶之略”。这两章是相对应的,前者讲述制茶、泡茶过程中需要的设备与器皿;后者讲述当喝茶到了一种境界之后,高贵的器皿以及冗长繁复的泡茶程序都可以省略掉,让人真正在“草木”之间感受自然与天地的恩赐。这也就是诗人郑谷在《峡中尝茶》里所写的:“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当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来,茶汤有了淡淡的颜色,在这种质朴的浅绿色里,你能听到泉水的叮咚,看到茶花的绽放,感受生活的底蕴,那来自于生命的本真,就被清冽的茶汤悄然地唤醒了。对茶深有研究,而且博览群书,自命不俗的妙玉姑娘,不会连陆羽的《茶经》都没有读过吧?凭她的悟性,难道还悟不出饮茶的真谛来么?
   所以说,妙玉姑娘与茶有缘,但她终归不是茶道中人;就如同她许身佛门,却终归不能成佛一样。对不是自己专用的东西都会在意被沾惹不洁,欲弃之而后快,一些俗人的气息污染了栊翠庵,事后也得大肆清洗一番,却将宝钗、黛玉、宝玉带入自己的卧房,用上等茶杯为其沏茶,而单单将自己日常专用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饮用,如此这般,虽然是在礼教和佛法的双重压制之下,这位花儿般初绽的青春少女,其内心深处只有俗人才能显露出来的欲望,终究无法泯失;一只茶具,一杯茶水,泄露了天机,透出了这个佛家女弟子不可磨灭的人之本性。
  

共 48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到《红楼梦》里的妙玉,觉得她矫情、寂寞、冷傲,口不对心, 如今再看,忽然就多了一层欣赏。妙玉除了擅长园艺,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绿手指。打理起花木来,手艺觉不输园丁婆子。怪不得贾母一进栊翠庵小院,首赞就给了妙玉养的葱茏花木:“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毕竟,贵族小姐的审美在那儿摆着呢。这是原著的内容,再看李纨看到栊翠庵的梅花,眼热到想折一枝来插瓶,叫宝玉去讨一枝,妙玉挑了枝姿态极美的给他:“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大家赞赏不已。其实她不止懂茶道,妙玉还是一位现成的诗仙。荆钗布裙却端雅有才的邢岫烟,便是她的关门弟子。话说一个中秋之夜,湘黛联诗联到“冷月葬花魂”时,正在独自赏月的她从暗中走出制止,说“太悲凉”了。邀请这二位去她的庵中喝茶,自己则一气呵成续了半首,一举扭转了前半首的伤感消极,“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声势英气,“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豁达潇洒,根本不像出自一个女子之手。她深深谙悟茶道故让贾母总是特意管她讨好茶喝,她手捧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内放成窑五彩小盖钟,奉上香茶一盏,贾母很挑剔,说:“我不喝六安茶。” 妙玉马上接口:“知道,这是老君眉。”六安茶性偏凉味微苦,适于清热排毒,年老体虚者不宜多喝,妙玉懂茶,于是改奉茶性更温和的老君眉。贾母又问茶用什么水?妙玉说是旧年雨水,贾母方吃了半盏。有问有答,真不愧是行家。正是这样一位又美又干净的姑娘,如果像妙玉那样活着,说难其实也不难。关键是,你能不能不辜负上天给你的才华。欣赏美文,引入原著小说对话,使本文内容更富有张力、耐人细嚼。【责任编辑: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聆雨        2018-08-27 10:57:26
  拜读美文,问君欣然接受一个端庄诗意的妙玉,还是温文儒雅的妙玉?
回复1 楼        文友:老娄        2018-08-27 11:16:36
  哈哈,我喜欢薛宝钗。妙玉会把我当“俗物”的!她喜欢贾宝玉;反之,也可能只有贾宝玉这样的人才喜欢妙玉吧?
2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8-27 19:37:17
  茶的本质近乎于道,所以就有了茶道。犹如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法自然,茶的妙处也在于它的自然清新……欣赏大师佳作!潜心向您学习了!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