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柴门小院(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柴门小院(随笔) ——陈年旧事


作者:程元合 白丁,1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1发表时间:2018-08-28 11:37:24
摘要:童年趣事

《柴门小院》
  
   陈年旧事
  
   引子《乡愁》外一首
  
  
   乡愁
   是村后
   那条泥泞的小路
   坎坎坷坷
   弯弯曲曲
   追寻着父辈的脚印
   当年的童谣
   与远山的声声鹧鸪
   一同响起
  
  
   乡愁
   是黑夜
   老屋里一盏昏黄的油灯
   灯下
   母亲踩着纺车
   一双粗糙而皱裂的手
   牵着缕缕纱线
   牵着
   远方游子的心
  
   记忆的深处,始终有一个农家小院。小院不大,也就五六十平方米;院墙不高,由碎石和黄泥垒成;院门简陋,由几根木条钉制而成,俗称“柴门”“篱门”“荆门”,与“朱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严格地说,柴门算不上一扇真正意义的门。它只是一个符号,表明这是一户农家。和当今厚重冰冷的防盗门相比,柴门显得那么轻盈和温情。客至,一提一推,门就被打开,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极了一首热情绵长的迎客歌。
   柴门相伴的岁月,邻里从不设防。柴门虚掩,从它被打开的吱呀声,主人就能猜到来访者的身份。轻微的,那是爷爷奶奶辈的;不轻不重的,那是叔叔阿姨辈的;急促的,那是孩子们。如果挠声不断,那一定又是那条调皮的小狗进不了院门了。
   柴门虽简陋,但门内却充满生活气息。墙根,靠着农具;墙角,堆着柴火;墙上,挂着蓑衣。院墙的角落,通常会有几棵果树。树荫下,老母鸡正领着一群小鸡仔在松散的土上刨食。有时,还会看见女主人在择菜,旁边有几个孩子在玩跳房子游戏。更多的时候,你会看到衣着简朴的老人,坐在竹椅上,一边缝缝补补,一边负暄打着瞌睡。
   柴门外,是一帧帧天然美景。春日,杏红梨白,菖蒲浅芽,麦苗剪剪,绿畴如画;夏日,满塘荷叶,挨挨挤挤,翠如玉盘,散发出阵阵清香;荷花粉红扑扑,半阖半放,映红了半个村庄;秋天,院墙上爬满了扁豆、丝瓜、葫芦,柿子如一盏盏灯笼,高悬在枝头,喜庆着村庄;冬日,大雪飘飞,孩子们堆个雪人,打个雪仗,整个院落便变得温暖起来了。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农村比比皆是。千百年来,一代代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个个农家子弟从这里告别家乡,远走高飞,各奔前程。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特殊的情感,无论走到哪里,心里总怀着割舍不断的牵挂。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柴门小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精致、坚固的铁门以及高墙遮掩的院落。可是,面对这些冰冷的铁门,谁还能有兴致去“轻叩”?谁还能写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和“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这样优美的诗句呢?
   学校里,我们三五成群,尽情地弹玻璃球、扔沙包、蹦钱、滚铁环、投飞镖、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相比而言,我们的童年物资生活是极其匮乏的,不像当下如此丰富,如今的孩子跟我们比起来知识面广、也多才多艺,他们也有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快乐,但他们不具备我们那个时代特有的东西。我不想提多么深刻的话题,试想着靠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借力现在越来越好的条件,把两代人的童年生活优势互补,孩子们定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童年放学后的记忆,令我难忘,值得思考。
  
  

共 12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随笔,以诗歌开头,切入很好。文章详细地陈述了中国上世纪柴门的情景,勾起了多少人或苦涩或美好的回忆。作者文笔优美,感情饱满。好文!【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8-08-28 11:40:33
  感谢赐稿!祝福夏安!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