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觅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觅秋(散文)


作者:巴蜀中人 秀才,135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60发表时间:2018-08-28 21:55:41
摘要:觅秋两则:秋来谁染大地金 再登女儿寨记


   (一)秋来谁染大地金
   双桠村位于白河县西营镇西北,从集镇东“小沟口”进约5里地,依次与西营镇的新建村、土泉村、白果村、高桥村毗连。给村拥有众多且古老的景观,观音庵遗址、梅家寨遗址、白石迷魂阵、梅家坪人家和黄泥坪庄稼等都值得观赏。
   踏进双垭,双垭人侍弄出的农家花园给游人以深刻印象。之所以说她是“农家花园”,是因为这个花园中的“花”为各种庄稼,花生、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和玉米相间,高矮不同,颜色不同,散发的气息也不同,参差错落,了然成趣。
   踏进双桠,属于双桠村界的河岸都得到了艺术的治理,水渠凌空飞架,人造水田参差错落,小龙虾养殖水池梯次排列。
   踏进双桠,土墙石板屋的屋檐砭上,门前晒场里,晾晒着染着秋色果实。金黄的玉米棒子毫无遮拦地沐浴着阳光,或堆、或躺、或砌、或铺,尽情让阳光增加成色。
   墙上挂着串好的红辣椒,一束束地立着,有种居高临下的气派,但并不趾高气扬,它们歪着脑袋,显摆着红艳艳的光彩。
   院墙外,是一棵棵果木树,苹果红了已半边脸,石榴已裂开嘴,山楂开始变黄……树叶开始稀疏,阳光毫不费力地穿透了枝丫和秋果,在墙上写意出斑斑驳驳的光影。
   气泡豆架胡乱地绑着树梢,披着紫红的叶子,继续攀爬到墙头上,藤的顶端,一骨朵一骨朵的花高高地翘着,紫红的花心衬着洁白的花边,像一朵朵玲珑的酒杯。花朵下,豆角脱去了夏日的倦容,在阳光下紫鲜紫鲜的。架下的老叶早已落尽,露出干树枝,正好支成一个窝棚,供鸡们栖息。
   这秋天的农家院,白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夜晚是一首农家清凉的洗衣曲。它不在唐诗宋词的闲情雅致里,也不在文人的离愁别恨里——它在农家的喜悦里,丝毫没有《诗经》里的落叶、《乐府》中的凉风、杜甫的无边落木、李清照的满地黄花那样伤感,相反能染红《诗经》里的蒹葭,能温暖《乐府》里的寒霜,消除李清照的孤独——让城里的人能闻到秋色馨香,能望见炊烟升起,能抚摸得到爹娘的脸颊。
   双垭人如今还有人来种地,的确弥足珍贵,并把土地种成花园一般,实堪称奇!
   双垭人没有把自己名下的“一亩三分地”撂荒,反而精耕细作,挥洒辛勤的汗水,种出神圣的粮食,土法养出家禽和牲畜,于是一个个绿色、自然、环保的农家花园依着山势和水势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双垭人甩掉往日的浮躁,摈弃藏在衣衫里的急功近利,选择了“留守”,替祖宗守候对土地的深情,替晚辈守护家园的根——守望者即农家花园的主人真乃善莫大焉!
   通村水泥路从农家花园中穿过,虽然打破了花园中的宁静,但是,也大大地增添了活力——我突然觉得,徜徉在农家花园中,身子骨轻了许多,啤酒肚也小了许多!
   双垭村的留守者,一改过去靠天收粮食局面,变被动为主动,修好堰渠,让沟渠中的水走进田间地头,农家花园中的“花”变得旱涝保收。
   双垭人没有刻意去跟风打造什么“生态农业示范园”,而是“好大的脚就穿好大的鞋”因地制宜地种庄稼,种出具有自己特色且自己喜欢的田园。漫步其中,农家气息萦绕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孔孔都觉得自然舒适,真想与双垭人一起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谁染金色双桠?毫无疑问,白河农家用勤劳的双手把生活染成幸福的颜色!
   城里人,到乡下来吧!改一下长期吃大棚蔬菜的口味,来品尝“纯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水果。因为农家田园种植坚持用传统的授粉方式,“依天时而动,应时而生”——摘下一朵雄花,让他轻吻雌花,遵循自然的规律,蕴育一颗仁爱的种子,随风自由生长,尽享四季阳光和风雨……
   城里人,到乡下来吧!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着山村淳朴的民俗文化,观赏土屋、篱笆、老井还有那汪汪叫的看家狗……
   (二)再登女儿寨记
   记不清我这是第几次登临女儿寨了!
   女儿寨亦称“仙姑寨”,传说是女娲丢弃了一块没有选中的补天石而幻化成的。她屹立于西营镇高桥村和双丰镇闫家村交界处,海拔1300米,傲视着在她身边的苍茫起伏的“五条岭”。
   从白河西营镇“鲇鱼套”出发,自西而东有三条路可登女儿寨:西路经双丰镇闫家村“四合店”,可驱车25公里而达柯家院,稍作调整再步行约1公里便可在脊背登顶;中路要从西营镇土泉村的“寨沟”到达,寨沟,无车道,仅有像从天上扔下的绳子似的毛毛路,崎岖盘旋于丛林之间约5公里;东路可走西营镇栗园村的李四沟,仅有十余公里的水泥路可供驱车,然后翻山越岭到达。
   走西路感受不到女儿寨的“险”,走东路领悟不出女儿寨的“奇”,取中路虽既“险”又“奇”但无路可走!
   但是,“寨沟”贵在无路,路在脚下,体验自己探路的乐趣;“寨沟”野果多,“八月炸”、“九月开”、毛栗子、猕猴桃、野核桃、五味子……可是岔沟多,金盆沟、唐家沟、打鹿沟,走错一个方向都上不了女儿寨。
   寨沟少人走,所以寨沟的“门”是以树为“门”以“藤”为“锁”,若一个人钻进去,则心里老想着野猪、胡蜂、毒蛇……手心出汗,心跳加速。
   算啦!今天正好是我一个人,我的驴友昌勇先生怕晒——从西路双丰镇闫家村新修的旅游大道走。
   摩托车在这盘山旅游大道上奔驰,宽阔的水泥路在丛林中曲折、盘旋、升腾——好一个秋风得意!
   旅游大道在柯家院戛然而止。院前古老的清明树下停靠着好几辆小车。原来是白河县公平实业公司总经理吴宗春一行——终于有了同路人。
   俗话说,山路一里,累死黄麂,从柯家院到寨顶号称一公里,却把我们的衣服都汗湿了。
   终于来到女儿寨的真正的脚下,仰望觉高不可攀,沿途的石壁已被先行者的手脚磨得光滑。向上攀爬时万不可三心二意,视力要集中在眼前的石壁,若不小心向山下望一眼,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尖叫声——让人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舍身崖,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像空气中的一粒微尘!突然,有一条长约五尺的白蛇挡道,把我前面的一位同游者惊得差点掉下山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蛇皮——此蛇与我们一样,在寻找风景的道路上,只要勇敢攀登,往往会在险要之处获得新生!
   我们手脚并用终于登上了顶峰,登顶四望,眼界阔远,心旷神怡,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峰上生长纯一色的铁匠树,虬枝苍劲,根扎石缝,凌空飞枝,险象环生。人立顶峰,虽烈日当空,但秋风萧瑟,汗湿了的衣服不一会儿就干了,感觉周身清爽。
   女儿寨四围起伏连绵的群山让我们一饱眼福,登山路上顺手摘的八月炸、五味子、猕猴桃让我们一饱口福——我们恋恋不舍、小心翼翼地从南坡下来,歪斜的寨墙表明了这里有人曾经占山为王抑或落草为寇。南坡拐角处,有好佛之人在损毁的观音庙的遗址上建了一座观音娘娘庙,引来了虔诚的众生焚香祈福。
   有人说,登女儿寨没有去坐将军椅等于没去!在寨西登顶必经之路的隘口处,有一排石椅,人称将军椅。人坐其上,隐隐有一股英雄之气直冲脑门,顿有“力拔山兮气盖世”气魄!
   吴总说,此寨还是原生态,将来大有开发价值——政府都把旅游大道先行修通,我们搞实业修个步行道,开发建个蜂业农家乐什么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登女儿寨是一个享受自然和“野性”的过程:体验山高路远,峰倾崖覆,沟深壑幽,林茂木秀,飞禽掠末,走兽坏本,举手投足,披荆斩棘的生命灵动;感受山野,水野,路野,飞鸟野,走兽野的天然野性。白河县古韵诗人刘明龙先生作诗为证:
   七律•登女儿寨
   憩身髙处便生奇,云淡风轻总相宜
   碧透群山收眼底,情燃旷古阅今期
   每从险峻寻思路,常在巅峰看问题
   眼界拓宽心去垢,胸襟流静意成诗
   同游者我、冷水镇水坪村的李柏财、李松志、李朝贵、养蜂人小梅和白河县公平实业老总吴宗春。
  

共 30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觅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秋来谁染大地金。这个章节作者视觉切入的角度是白河县西营镇西北的双桠村。双垭村的留守者们用勤劳将这片土地打造得尽显世外桃源之美,作者详细讲述了双垭村优雅的风景和丰收的景象,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意境,氤氲出山村淳朴的民俗文化,令人痴迷和沉醉。而在第二章节再登女儿寨记里,作者以游历为序,感受到了它的险和奇,徜徉在春意里,一切都是那么眼界阔远,心旷神怡!两则短文简洁流畅,朴实生动,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8-28 21:59:41
  老师的两则短文清新流畅简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一份心境,大自然和人类就是这样和谐,如此千娇百媚,令人惊叹和折服。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8-28 22:01:38
  “憩身髙处便生奇,云淡风轻总相宜
   碧透群山收眼底,情燃旷古阅今期
   每从险峻寻思路,常在巅峰看问题
   眼界拓宽心去垢,胸襟流静意成诗”
   这首七律很有内涵和诗意!问好老师,感谢赐稿,创作辛苦了。感谢老师对晓荷社团的大力支持,祝创作愉快文笔丰硕,期待更多的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