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祝福江山】张老汉买药(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祝福江山】张老汉买药(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378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1发表时间:2018-08-31 07:02:39
摘要: 医院开的那几样治“结肠炎”的药他了如指掌,不过是厂家变相地变换着手法,只是厂家不同,药名不同而已,治疗效果一个样。他这个“结肠炎”多年了,把他折腾得够呛,现在骄傲地说,久病成大夫,他也可以算做一个半拉子医生,特别是治结肠炎方面。  以后张老汉的药吃完了,张老汉自己去买,有时老伴去买,有了上次老三的教训,老两口谁也不再求了。

张老汉得了个慢性病“结肠炎”,用农村话说叫“鸡鸣泻”,也就是说在黎明鸡叫时,肚子痛疼,就赶快要上茅房。
   这个病说重不重,说轻不轻,每天上二、三次,最少也是三次茅房。记得大前年张老汉在县医院住了二十多天院,也没有多大效果,老婆一直在医院管护,遵照医生的吩咐,这是慢性病,让张老汉回去慢慢吃药疗养。
   一天,儿子老三从他的商店回来看张老汉,张老汉正拿着长长的烟锅,饱饱装了一锅烟,贪婪地吸了一口。儿子在屋里转了一圈,从烟盒中抽出一支香烟,又掏出高档拨轮防风打火机,点燃了香烟,吐出一圈圈烟雾,他连张老汉让都没让,然后两只手向后一背,抬头挺胸,好像领导视察工作一样,那神态,真是难描难画。
   老三临走时,连爸、妈也没叫一声,面无表情开门见山地问张老汉:"有啥事没?没事我走呀。"
   张老汉老伴听说儿子要走,忙赶出来,把儿子叫到厨房,揭起衣服的下襟,从衣服兜兜掏出一张折得绉巴巴的五十元钱,给儿子说“妈这两天腿疼,上不了街,你把这五十元拿上,妈再没钱了,你添上十块钱,给你爸买上三盒‘结肠炎片’捎回来,你爸昨天就没药了,你添的那十块钱,妈过两天有了,一定还给我娃还上。”
   老三接过钱后,一声不哼,转过身,嘴上叼着烟,吞云吐雾地走了。
   第二天上午,老张的老伴正在给老张做饭,怱听隔壁二娃媳妇喊道,你老三娃给他爸把药买下了,让我捎回来了。他还说“药店只有两盒药,找下钱和发票都在一块儿。”说完隔壁媳妇回去了。
   人老了不知心思多、还是疑心重了,老张老伴接过药,悄悄放到桌子上,她边擀面边擦眼泪,她想到底是药店没药了,还是儿子不愿添那十块钱。她想如果她出门不管向谁借上十块钱,那三盒药也许会轻而易举的捎回来。
   老张的老伴反过来又想,她老三娃负担也重,一儿一女正在上高中和大学,加之现在生意也不好做,这十块钱对老三来说也不易呀。
   她泪又下来了,急忙用围裙擦了擦眼泪,她记起老三两岁多时那年发高烧,咳嗽不止,她吓坏了,抱到医院,被检查为急性肺炎,必须住院治疗,但没钱交住院费,她把家里仅有的八十元钱交了,还不够,她又心疼地卖掉了正下蛋的两只老母鸡,才算搭救了三儿子一条性命。
   三儿子好了,她却病了,再也没钱买药了,她熬了些生姜汤喝了,睡了两天一夜才能下地干活了。
   人常说:“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
   她不敢往下想了,咱活了今日没明日的,想那么多干什么,她把委屈压在心里,一个人承受,她不想让多病的老头再有什么心理负担,包括老三买药的事儿,她压根就没对老头讲。
   张老汉和老伴养育五儿二女,三儿子七岁那年因得了个“大脑炎”,医治无效夭折了,以后四儿两女,老两口吃糠咽菜,养育成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张老汉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该结婚的结婚了,该出嫁的出嫁了,张老汉的子女事业有成,老大当兵提干后转业在市某机关,常年不回来,老二考学后两口在外地,老三脑瓜灵,善做生意,在镇上承包了一家商店,两口子做生意。老四在县上一个部门当办公室主任;张老汉的两个女儿,一个是教师,一个做生意。
   张老汉和老伴守着近一亩大的院,五、六间老房,这老房是六七十年代盖的,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盆碗、塑料纸接着小雨,虽不愁吃穿,但危房时刻威胁着老两口的安全。村、组干部几次和老张儿女协商无果,大前年把两位老人拉入低保,他们不想看到老人被危房损伤,不想让上级说他们村组扶贫不到位。低保上报批下来后,紧跟着是危房改造,村、组帮扶干部,上报资料,危房改造很快批下来了。张老汉兴奋地向儿女们报喜,说终于能住上新房了,没想到大儿子说这样做给他脸上抹黑,一分钱不出,还发了一通牢骚。老二、老四好像商量好的,答应每人拿两千元,五条烟。老三是个“软面蛋”,犟不过媳妇。对老人说,他媳妇说了:“己搬走分家住,家里盖房不盖房与他没有关系,一毛钱不出。”
   老人很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他不想给儿女出任何难题,娃娃们负担重,花费大,他不想让娃跟媳妇为自己盖房而闹气吵架,张老汉替儿子想着,并拿出了自己一生所有积蓄,又凭着老面子东倒西借,还有扶贫干部和村组干部的努力,终于盖起了三间半大房,另加了一间半厨房。
   说实话,张老汉原真不想盖了,老两口都六十多了,有今日没明日的,晚上把鞋脱了,明早能不能穿上,还是另外一回事,无奈扶贫干部隔三差五来到家里,他也不能伤了扶贫干部的心啊。
   房盖起了,张老汉却病倒了,不知是因为他劳累过度还是不注意饮食,记得那年张老汉把匠人送走第五天,他就因泻痢、浑身乏力住进了县医院。这算是张老汉多少年来第一次住院。
   透视、化验、心电图、肝功、B超、小便等都做了,最后确诊为慢性结肠炎,须住院治疗。
   老大听说父亲住院,给父亲打了一千块钱,让看病和买些滋补品。
   老二问候了父亲一下,听说不要紧,汇出了一千伍佰元给父亲。
   老三抽空去医院看看,借口生意忙,脱身离开医院,临走时还不忘带走亲戚朋友看老人的礼品。
   老四还算好,在县城工作,常常看看,帮助一下母亲,老四媳妇偶尔送送饭。
   两个女儿有空常来医院,换换母亲,给张老汉买些零碎吃的。
   张老汉虽说住院,但无大碍,就是肚子不好,说上厕所马上就得去,老婆子也跟着在医院受罪。
   张老汉这病,时轻时重,重了和老婆一起去住院,时间长了,他也懒得给儿女们打个招呼,反正老两口住着,有病扛不动了,老俩口把门一锁,拿上合疗证住院,总之,贫困户药费是百分之百的报销。
   日复一日,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留下的是追忆,是回忆,是过去的时光。
   张老汉和老伴从迷芒中慢慢地清醒了过来。以后,他再也不去医院了,虽然医院全报销,但零花费也不少,他想再积攒些钱,包括老两口的养老金,还有粮食收入的钱,土地直补款、偶尔儿女给的零花钱,他想赶他死前把盖房国家补助后下欠的一万多元还上,他和老婆商量好了,不想给娃留尾巴。
   医院开的那几样治“结肠炎”的药他了如指掌,不过是厂家变相地变换着手法,只是厂家不同,药名不同而已,治疗效果一个样。他这个“结肠炎”多年了,把他折腾得够呛,现在骄傲地说,久病成大夫,他也可以算做一个半拉子医生,特别是治结肠炎方面。
   以后张老汉的药吃完了,张老汉自己去买,有时老伴去买,有了上次老三的教训,老两口谁也不再求了。
   今年不知怎么,张老汉肚子一点也不疼了,也不那么快上厕所了,一切都正常了,不知是药吃好了,还是张老汉心情好了,老两口在新房里安度着自己的晩年。
  
  
  

共 26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是研究、写作孝道文化的,发表了很多有关孝道文化的文章和剧本。因此,我一见到闰土老师的这篇孝道题材文章,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反复研读,认真领会。闰土老师在文中通过“张老汉买药”这个老人们常做的事件深刻挖掘、细致演绎,把“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这句老话用一个个惊人的细节描绘得无以复加、淋漓尽致,让人动容,逼人沉思。“一对老人能够养育一堆儿女,一堆儿女难以赡养一对老人。”这个常见的社会现象理应得到改变,闰土老师用这篇文章为这种改变大声疾呼,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感谢闰土老师赐稿丁香,倾情推荐阅读赏析,期待闰土老师精彩继续,创作丰收!【丁香编辑:孙巨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31 07:06:08
  感谢闰土老师赐稿丁香,祝闰土老师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创作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18-08-31 23:12:24
  谢谢孙老师在百忙之中编辑拙作,孙老师的编按,真是棒极了,语言感人,把文章剖折的十分精确,一对老人能够养一堆儿女,一堆儿女确养不了一对老人,实属可憎。老三儿子还有脸接老母亲五十元钱,却不愿添十元钱买三盒药,确实令人心寒,这实打实的事令人费解。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31 07:35:38
  文中的张老汉是特别幸运的。正因为他的大儿子在市里当官,四儿子在县里当官,所以乡村组三级干部才赶着巴结张老汉,三级干部都一路绿灯,把他这个按照国家政策根本不允许定为贫困户的张老汉定为贫困户,使得他能够得到低保金,看病全报销,由国家掏钱为他翻修住房,挤占了真正穷苦人的国家救济。在文中可以看出这是张老汉的大儿子与四儿子在幕后暗箱操作的结果,实在令人痛恨不已!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有的真正赤贫户得不到任何救济(如若不信,我的房后就有一位69岁的光棍汉,现在的三间住房即将倒塌也没人管);而有些贪官污吏的父母与亲戚朋友却能吃上低保,拿到国家的救济和补助。闰土老师对此丑恶现象做了大胆的揭露,为真正的穷人出了口气,我为闰土老师的正义行动热烈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18-08-31 23:16:44
  人心都是肉长的,但无良心之人,抛弃父母不管的人,还有伸手挖老人养老金的人,良心何在,把一对对老人抛给政府,真乃猪犬不如。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8-31 07:40:29
  闰土老师对于张老汉和其老伴的心理描写非常精彩到位,是文章中的一大亮点,值得我反复揣摩、借鉴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闰土        2018-08-31 23:20:20
  谢孙老师,真事细写,激起我满腔怒火,我恨不能打无心之人两个耳光,以解心头之恨。
4 楼        文友:娇娇        2018-08-31 20:20:13
  又读闰土老师朴实的文字,好喜欢,加油老师!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闰土        2018-08-31 23:21:57
  谢谢社长老师,你的关注与点评,闰土感到十分温暖。
5 楼        文友:娇娇        2018-08-31 20:20:55
  问好老师,祝佳作连连!敬茶!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闰土        2018-08-31 23:23:05
  再此谢谢社长,为丁香而努力奋斗。
6 楼        文友:庄稼        2018-09-01 11:09:52
  有人说“多子多福”,阅读这篇文章,老张的儿子就是在孝道上智入歧途的另类。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他们成家立业,人模狗样的还算计父母,有能力养老敬老,却不负责任地怪罪村委会照顾老人,是辱没他的官品,生养这样的儿子是张家老两口的失败。欣赏老师佳作,问好!敬茶
回复6 楼        文友:闰土        2018-09-01 20:51:01
  这是件真事,确实令人心酸,老三病了,住院没钱,母亲卖掉正在下蛋的两只老母鸡,才凑够了住院费,而老父亲病了,不愿添十块钱买药,这些人狼把心掏去吃了。
7 楼        文友:庄稼        2018-09-01 11:47:12
  在中国,人以子贵,趋炎附势,爱屋及乌一直是民风所向。尽管老人无人赡养以致贫弱难支、卑微可怜,但是他们的子女富贵显赫,值得阿谀奉承。老张成为贫困户,不能不叫人浮想联翩。同样,老张的子女也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唾弃。老张老无所依,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家风使然?还是时代节操?令人深思!!!
回复7 楼        文友:闰土        2018-09-01 20:54:17
  中国人以孝道、文明为先,但有些败类,于孝道文明不顾,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
8 楼        文友:庄稼        2018-09-01 11:52:53
  闰土老师的文笔特棒!深入生活的佳作,使读者读在心里,有看法,有想法,其共鸣发自心底。感谢老师,祝您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回复8 楼        文友:闰土        2018-09-01 20:56:07
  谢谢庄稼老师长期关注与厚爱,向老师虚心学习。
9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9-01 12:31:16
  “父母的心在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这句俗语说出一个让人心酸的社会现象!张老汉患病,六个孩子表现各异,苦了老伴,为了还债,不再住院治疗,在家买药自己治疗,“老三买药”后,再不让别人买药,十元钱,对抽中华烟的三儿子却成了巨款,宁可少买一盒,也不愿添十元,这是自己的老父亲,含辛茹苦培育自己成人的亲生父亲啊!令人心寒。作者说的小事,讲的大道理。写作技巧娴熟,语言朴实,引人入胜,有警戒意义。学习欣赏,祝老师创作愉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9 楼        文友:闰土        2018-09-01 21:00:37
  谢谢晚秋老师的关注与点评,老师点评,句句在理,十元钱都不愿添,何况母亲还说给还,这伤透了老人的心,也伤透了众读者的心。猪狗不如的蠢才。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