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医生黄爷爷(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医生黄爷爷(散文)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7发表时间:2018-08-31 20:21:15


   上周八十五岁的黄爷爷生病住院了,许多人到医院看他。本来他的病不重,来的人多了,倒是把他吓着了。他问我:“我是不是得了癌症啊?”我哈哈大笑告诉他:“就是肺部感染,但年纪大了要重视,乡亲们来看您,说明过去您做了许多好事,来还情的。”
   黄爷爷是我老乡,当医生几十年,经常走乡串户的,镇里、村里没有几个人不认识他。黄爷爷一家可以说是中医世家,爷爷、父亲都是医生,解放前家里就开诊所,他的医学也是跟爷爷父亲学的,在当地很有名气。这次他住院我才知道,在抗美援朝时他还当了几年兵,见证了那炮火连天的岁月。因为他是学医的,一到部队就分到卫生队。抗美援朝结束后,他留在部队医院工作了几年才复员回到家乡,先到卫生室工作,后来到卫生所,最后才到卫生院,还当了几年院长。
   我曾问他,像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兵,回家后应该安排一个好单位啊。为什么开始就到卫生室呢?他说:“那个年代分配工作不兴讲价钱,我也没想那么多,有饭吃就行呗。想起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我能活到现在,算是幸运的。”这也让我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时,在卫生所工作的许多医生是大学本科毕业,能做许多事情,一些常见多发病都不需要上正规大医院。
   赤脚医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卫生室医生的特殊称号,就是拿起听诊器可给当地百姓治病,挥起锄头可挖田种地,靠挣工分过日子的人。尽管那时候都叫赤脚医生,或许是他们太忙,我从来没有看见黄爷爷打过赤脚,也没人见他下田种过地。
   赤脚医生队伍大多是由当地老中医、或经过三到六个月医学知识培训的年青农民组成。因长阳是农村合作医疗的发源地,省市领导都非常重视,在老家不远的地方还办了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每年省市医学专家都会来义诊、开办培训班,培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不过有的则是什么也不知道就糊里糊涂当上了赤脚医生。有一同事就有这样的经历,他头一天还在家种地,第二天就背着保健箱跟着师傅走乡串户看病了。师傅指示他给病人打一支退烧针,他不知应打在什么地方,也没问,就在病人的肚子上打了一针。老师傅见了就是几巴掌打在他头上,当时的他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那时我们村卫生室是在小学旁边,那儿有大队部、小卖铺、粮食加工厂、还有可供五百人开大会的会议室,是当时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当时卫生室十分简陋,有三间房子,几个药柜,都已很破旧,柜子里放着不多的药品,一张诊断床,白色的床布都有些泛黄了,皱巴巴的。诊疗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三件,走到卫生室附近就可以闻到浓浓的中药味道。
   在我的记忆里,卫生室里除了黄爷爷,还有一位年轻姓王的男医生坐诊。夏天穿着长袖的白衬衣,黑裤子,裤脚挽起老高的,他人个子不高,瘦瘦的,一天到晚忙过不停。和来看病的村人说说笑笑,似乎是一家人一样,年纪大点乡亲他们几乎都叫得出名字来。
   黄爷爷告诉我,那时和王医生轮流座诊、出诊,在家坐诊的除了看病还要打针、输液、器械消毒。没事时就是在卫生室加工自己采的中药材,我想那时的医生才算得上全科医生。出诊大多是定期复诊,少数是急诊,那时交通、通讯十分不方便,有时老乡带一个信也会去的,上山下山一天要走十几路,因此黄爷爷他们也就成了吃百家饭的客。如果没有出诊就是上山采药,家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二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传染病发病率高,说的让现代人肯定会惊讶,那时就连蛔虫病就有导致死人的事件发生。每到传染病防治的季节,黄爷爷他们会到学校讲卫生知识,弄一些中草药煎了给学生喝,或打预防针。据黄爷爷说,那年代农村百分之八十有关预防保健的具体工作是由赤脚医生完成的。或许就是他们那一代人出色的工作,才有了后来绝大部分传染病被控制或被消灭的局面。
   赤脚医生大多没念过多少书,大字识不得几个,是边学边干。可黄爷爷不一样,从小读过几年私熟,平时跟爷爷父亲认药、采药、学看病,后来在部队还学了不少西医知识。加上平时爱学习,医术就高得多,不仅有土方,还有洋法,在当地名气大。那时针灸、中药是主要疗法,西药用得很少,更难看到打吊针的了,像青霉素类药物在当时是比较珍贵的,一般农民也用不起。黄爷爷他们尽可能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治疗一些常见病,现在还记得有几个顺口溜: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多喝开水,少吃辣椒。就是现在,对普通感冒也有效的。
   当年,赤脚医生使用的许多稀奇古怪的方法,不少现在仍在沿用,有的是祖辈传的,有的是他们在工作发现的,经济实惠,好多年后专家才发现这些土法子治病的部分原理。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在村里看电影,弟弟突然出现肚子痛、呕吐。就请正看电影的黄爷爷看了一下,没吃什么药,在弟弟前臂上扎了几针就好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年轻女孩面部出现皮疹,在大医院用了几百元也没治好,黄爷爷就用一味中药的小单方给他治疗,花了几角钱,不几天就皮疹就消了,家人还上门感谢了他。黄爷爷感到好笑,这小病有什么值得谢谢的。
   记得我在读小学、初中时,每到中草药收获的季节,学校会放几个半天假,到山上采收中草药。如金银花、追骨风、陈皮、蜈蚣等等,等到了毛爷爷“五七”指示发表的纪念日,会一起送到卫生室。
   有一年的腊月二十八下午,婆婆准备了两斤苞谷酒让我和弟弟给黄爷爷送去,以感谢他平时的关照。黄爷爷见了我们兄弟俩(记得我还读小学)到来非常高兴,弄了一大桌子菜,请我们吃了晚饭才回家。通过这次接触,才知道黄爷爷并不是古板的爷爷,那天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惹得我们哈哈大笑。难怪有一些怕打针的娃娃,经他逗一逗就不哭了呢。
   我上初中时,黄爷爷调到卫生所工作。我上高中时,黄爷爷又调到公社卫生院工作。退休后,被医院返聘,值到八十岁才回家休息。黄爷爷家族好像都有学医的天分,儿子孙子都是医生,其曾孙大学毕业后又在村里开起了卫生室,只是条件更好,更有现代气息。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赤脚医生还健在的已是七十多岁了。偶尔下乡发现,不少仍在坚守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守候当村医的清贫。我曾问黄爷爷,您从医一辈子有人找您扯皮吗?黄爷爷想了想说,只要你做事用心,尽职尽责,谁找你扯皮啊!

共 24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一位老人黄爷爷来讲述关于他的故事。如今黄爷爷八十五岁高龄了 与作者是老乡。黄爷爷出生在中医世家,祖辈几代人都是医生,因此黄爷爷也学得了一手精湛的医术,他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分配在卫生队。黄爷爷复员回到家乡,先到卫生室工作,后来到卫生所,最后才到卫生院,还当了几年院长。黄爷爷一生扎根在农村基层,用他的医学知识服务乡亲,作者娓娓道来关于他的那些事迹触动人心。如今,黄爷爷年事已高,但是他的儿子孙子都是医生,其曾孙大学毕业后又在村里开起了卫生室,只是条件更好,更有现代气息。文章文章叙述细致生动,推荐阅读。【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8-31 20:24:12
  医生救死扶伤,黄爷爷一家人世代为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令人钦佩。欣赏拜读老师新作,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8-31 20:39:19
  谢谢叶老师编辑、点评、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