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炒米黄米泡香(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炒米黄米泡香(征文·散文)


作者:三角形 白丁,6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68发表时间:2018-09-01 15:43:06
摘要:以物喻情,记述国家的变迁

秦时有明月,晋地东菊梦桃源。
   记忆难忘和向往美好,是光辉岁月与风雨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譬如一些平凡物事,因其时间上的特地独行,所以就有春华秋实、炎夏冬雪的萦绕在心。
   这样的平凡,它勾连过去,感受现在,愿景将来。
   老家湘东北就有这么一种平凡而特色独具的风味果子(食品),名为炒米泡,是既可作小孩零食,亦可登“大雅之堂”招朋待客的,可谓雅俗共赏。
   儿时的记忆里,炒米泡是个貌似平凡,实为珍稀的所在,它的到来往往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那个年代,生活的清贫是个共同特色,不象现时的小孩,零食五颜六色,种类花样翻新,那时一顿零食是一种难得的奢求。
   为什么它会与意料之中关联呢?
   在不知冰箱为何物的贫苦岁月,天热了剩饭易馊或者不小心摔碎饭碗了,勤俭的母亲会把剩饭或落地弄脏了的米饭收拾好,细心洗干净,太阳下晒干,然后铁锅里炒黄,或者加上炒熟的从居家常备菜南瓜里掏洗出的南瓜籽,炒干的米饭与瓜籽混合,焦黄粗糙的所谓炒米泡就成了,匀分给我们哥姐弟几个,够我们如获至宝地一粒一小撮吃上大半天。
   又怎么会意料之外呢?
   孩童时的年代物资匮乏,大米凭米证限量供应,量少难求,吃饱都成问题,就很难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有剩饭,什么时候又会摔落饭碗啊!
   初识炒米泡就这般模样,但没想到的是炒米泡居然还有另一副模样!
   年幼时哥姐弟几个,几张嘴每天要吃,靠工作在外父亲的微薄工资,自然就拮据难堪。母亲是聪慧的,勤劳自强,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十三岁就当童养媳的她,借着给人帮忙,勤问多看、自练自悟,居然自学成才学会了做裁缝,做出的衣服传统特色浓厚,谁家收亲嫁女什么的,名声在外的母亲就被人请去做嫁妆新衣,师傅上了门,主家当然尽心接待,做工回来,母亲带回一个用干净手帕对角打结包严实的果子包,那是人家款待母亲的,母亲舍不得吃,都带回家来了。
   打开母亲带回的手巾包,眼前的那个炒米泡啊,米粒金黄,粒粒可数,不但有南瓜籽,还有青皮小豆,黑色的芝麻,青、黑、金黄的颜色,清晰分明,吃在嘴里,炒米泡被牙轻轻咬着咯嗞咯嗞地响着裂碎,满嘴的米香、南瓜子香、芝麻子香、青豆子香,让你隔上好几米都能闻得到,咀嚼起来,脆实爽口,津津有味地吃着,唇齿生香,满房飘香。
   炒米泡就是在这样意想不到时突然地呈现在面前,既解一时馋欲,又饱肚充饥,更在心里种下了时时的念想。用现时的语境讲,也知晓了母亲那时做作的炒米泡是清苦生活下“迫于生计”而“减料不减工”的“精简版”。
   炒米泡更是就这样铭心地走进了脑海里。
   未曾想到的是,我居然会有与炒米泡“亲密接触”的机会。
   那是母亲到离家不是很远的农家去做衣服,母亲带上了我,去了之后从大人们的闲聊中隐隐得知,要过年了,各家合计着给自家的大人小孩添置衣服,由于经济的窘迫,合伙请了母亲,见我跟去了,很是热情,张罗着做炒米泡,在农家的灶房(橱房),大土灶上一口大铁锅,灶里柴火旺,锅里放着沙子,那种粒粒粗粗的洁净河沙子,倒入一小盆米后,女主人手拿锅铲不停地将米与沙子翻转,慢慢地米香飘起,刚才还白白的米,颜色逐渐地变浅黄再渐深,这时只见女主人麻利地将米与沙子一并铲出放入盆里再倒进后搁在锅中的一个筛子,双手端着筛子摆动,沙子悉数落入锅中,筛里仅留颜色如一的金黄米粒,干净无杂质,接着又依次地将青豆,南瓜子如法炮制,只是麻子(芝麻)的做法稍有不同,将沙子从锅里铲出后,用水洗净锅,再拿干净的抹布将锅揩干净,锅底文火,倒入芝麻翻炒,芝麻香味溢出时,将其铲出,最后才将炒好的大米、青豆、南瓜子、芝麻倒入熄了火的锅里,撒点盐,混合搅匀,金黄、香味飘逸的炒米泡大功告成。
   当然此时你可不能急着吃,要待热烫的炒米泡冷却后方可,要不然就会吃着烫嘴生泡上火了。
   儿时好奇,看到女主人如此这般轻车熟路地做作炒米泡,自然免不了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听得知,除大米是生产队分的口粮外,其余均为各家在自家不多的自留地挤种出来的,青豆和南瓜子,早二天就清冼干净,米在冷开水中浸泡一晚,再分别凉干。至于为什么要用河沙子?这样做是令米粒、青豆、南瓜子在锅里与沙子一起翻炒时受热均匀、不至于与热锅底接触产生焦黑结团,炒出来的炒米泡颜色匀一脆爽,不会坚硬磕牙,米粒还会在膨胀成熟中生出形如虫草那样隐隐可见的细细“结纹”,像极了一只只“米虫草”,美观悦目。
   还得知,炒米泡最好的米是糯米,做出来的米泡,整洁金黄,匀称修长,看相精致。
   如此这般地一番打听,做好的炒米泡也热散自然凉了,盛满一碟,白色的瓷碟衬着金黄修长的米粒、蛋圆身的青豆、椭形扁身的南瓜子、黑黑的细小芝麻点缀其间,一碟精美的风味特产映入眼眸,洁净清爽,色泽清晰,你可以娴雅淑静、气定神闲地轻拈几粒入口品嚼,也可以撮一小撮慢慢咀嚼,更可以豪放地抓一把旁若无人地咕嗞有声地“使劲”咬着吃,惬意自在就是,随意满足就是。如果放到现在,那脆实芳香的炒米泡,确实是可口解油腻、助兴“孤朋狗友”“海阔天空”的上乘佳品。
   多年后回想起来,那种吃炒米泡的场景历历在目,香鼻沁脾的炒米泡香,仍然清晰可闻。
   现在生活变化了,老家的大小商店里随处都能购买到包装漂亮的炒米泡,吃炒米泡方便随意了,但不知为何?遂心遂意久了,吃起来却再难找到那种心灵共鸣的感觉,也寻不到记忆中的熟悉模样,有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心里面也莫名地一种失落,弥久不散。
   我很讶异于自己怎么会横生出这么一种纠结,直到某天的茅塞顿开,心里才一下透亮清澈了。
   原来国家欣欣向荣的变化,潜移默化中带给我们从里到外的心理、心态、物质条件的变化,我们没有了像儿时岁月那样一天到晚地盼着、扳着指头地算着、心里默默地念着过节过年的到来,好以此来满足自己心满意足地饱吃一顿的欲望企盼,我们现在可以想吃就吃,想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用再受昔日那样的时间、物质条件的束缚,往日日思夜想着的盼望,已然都实实在在地变成了眼前习以为常地享受着的现实。
   至于陡生出的似曾相识的陌生,那是发展中带来的变化,是记忆与现在,来不及匹配的落差,而更深层的企求呢?是生活的观念变了,生活品质要求高了,先前那种朝思暮想着的吃饱仅成了年长人的记忆,现在是不愁饥、不愁没有的吃好,讲究天然绿色,如对炒米泡舒目贵气的自然金黄颜色模样的怀念,对现时炒米泡失去原生态的没有回甘味的失望,以及对品尝不到传统做作味道的失落,就是这种需要的体现,虽然炒米泡的名字仍在,但工艺传承的瑕疵使形状与神韵各分东西,有了量失了质,留了形没了魂,彼此相生了。这种情感需求上对形状与神韵合二为一的回归,于无声处中一种更高美好生活已蕴藏其中,花香已溢,果结秋实还会远吗?
   发生在平常传统小食品上的变迁,不知不觉间浓缩了时代发展的身影。
   由是感慨万千,传统与传承,传统与发展,不可逐末,如果以遗失优秀传统的传承换取所谓的发展,如同种子、土地、阳光和水,一粒缺乏土地和水的滋养、阳光照耀的种子,又能花开几何?果结几秋?
   又如人生,如果忘了昨日的来处,又怎能认清明天的去向?
   再如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果仅有个“因地制宜”的规划,却没有一个接力执行的科学发展机制,一时的昙花一现,又有何益?
   还有我们倡导的“创新”灵魂,如果不能沉下心来扎实好基础研究这个根基,一味的漂浮浮躁,急功近利,怎能取得“后发先至”的“超车”辉煌?一时的耀目刺眼,与寻求虚幻的“海市蜃楼”何异?
   正如习总书记的高瞻远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秀的传承、昨日的来处、规划与执行、夯实的基础研究与创新等,不正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这座“金山银山”的“绿水青山”吗?
   一种地方风味小食品的记忆回味,见微知著,折射出传统与传承、传承与发展、发展与创新的思索……,昭示着已迈出新的起跑线、踏上新征程的国家发展时代的正劲扬帆。

共 32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一种地方小吃,都具有它的地域特色,又有它的深远历史。炒米泡是湘东北的一种小吃,这种小吃的食材,是由大米、青豆、芝麻等组成,用文火与细沙一起炒熟,香脆可口,有嚼头,特别能激发人的味蕾,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专用来招待客人的。而穷人家的炒米泡,所用的食材是剩米饭以及掉地的米粒,清洗干净后,再放上南瓜子一起炒熟,即使这样,也是孩子们的美味小吃,也是孩子们所期盼的,时至今日,还让人回味无穷。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炒米泡也随处可见,可吃到嘴里,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炒米泡的兴衰,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此篇美文,意蕴厚重,主题鲜明,描写细腻,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903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9-01 15:56:11
  欣赏美文,感谢作者分享!
   问好,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9-05 11:43:44
  恭喜老师又获精品!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