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家国天下】古代中国军人武德的典范——飞将军李广(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家国天下】古代中国军人武德的典范——飞将军李广(随笔) ——读《史记---李广列传》有感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00发表时间:2018-09-04 13:55:08
摘要:司马迁写人物寥寥几笔,栩栩如生;《李广列传》成为经典;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唐朝边塞诗中最豪迈最英武最鼓舞士气的一首诗。诗人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诗中的飞将军即西汉名将李广。王勃在著名的《腾王阁序》中长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可见李广在汉唐时的英武形象和强烈感染力。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从古到今许多爱国名将崇尚武德。这是中国爱国军人的优良传统。武德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包括三个主要内涵:智勇双全;爱兵爱民;身正廉洁。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以生动感人的故事,精炼传神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刻画,为后人树立了一位军人武德的不朽的崇高典范。
  
   一、英勇无畏智勇双全
   李广与匈奴作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司马迁没有选用李广大获全胜的战列,却选了三个遭遇挫折的惊险战役:第一次是上郡遭遇战。李广率百名骑兵追杀敌人,却与几千名匈奴骑兵遭遇。士兵恐慌。李广下令下马,解鞍,就地躺下休息,直到天黑。匈奴以为诱兵之计,不敢进攻。天亮时,李广带兵从容离去。匈奴不敢追击。
   第二个是李广奉命出雁门,击匈奴,带病出征,受伤被俘。在解押路上,李广从网兜中突然跳出来,飞身夺马和弓箭,射杀追兵,安全回到营地。
   第三个战列是李广的四千骑兵被匈奴的四万骑兵团团包围,士兵都很恐慌。李广镇定自如,先叫儿子李敢带数十人冲入敌阵,再分两路冲出来,表明敌人并不可怕,鼓舞了士气。接着,他把部队摆成圆阵,人人面对敌人。箭快用完时,他下令士兵引弓搭箭而不发,自己用强弓远距离连续射杀敌副将,如同今天狙击手定点清除,极大震慑敌人,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援军赶到解围。
   司马迁记述这三个战列完全用白描手法,重在细节,不形容,不夸张,精炼朴实,把一个大智大勇,临危不惧,料敌如神,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千年之后读之,犹闻箭飞镝鸣,犹见飞将英武。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指者,唯太史公能之。司马迁不愧是一个用凝练笔墨,用生动故事,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文学大师。他开启了中国散文用白描手法,用生动细节,刻画人物,记述事物的优良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绘画有个行话“留白”,即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司马迁的“留白”是:李广打的这几仗,都没有获得全胜,表面原因是敌我实力相差太大,深层原因是朝廷一直不重用他,不让他指挥更多的军队。在司马迁看似不动神色,平铺直叙的记述中,蕴藏着对朝廷压制人才,任人唯亲等弊端的有力揭露和无声控诉。也正是这种扭曲的历史环境,使后人更加佩服李广的忍辱负重,胸怀大局,忠于使命的高尚品德。
  
   二、身正廉洁不令而从
   司马迁不但善于记述大场面,大事件,而且特别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细节,一言一行,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往往一句话一个细节,就把人物心理,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这是中国散文,小说的一大特色。
   李广的高超军事才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书本上学来的。司马迁只写了寥寥数语“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竞死。”行军休息,画地研究军阵;饮酒游戏,切磋骑射武艺,一个痴迷军事,酷爱武功的职业军人形象跃然纸上。
   李广带兵之道,爱兵之情是一系列金子般闪光的生动故事来体现的:
   如何对待金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如何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如何与士兵同生死共患难?在被十倍于己的敌军包围的绝地之战,李广首先派出儿子李敢率几十个骑兵冲击,分两路返回。恐慌的士兵一下子坚定了信心:敌人虽多但不可怕。最终军心稳定,固守待援,取得了胜利。
   如何对待功过奖罚?在李广六十多岁的最后一战,因为迷路“失道”,贻误战机,导致战役失败。主帅卫青下令军法问责。李广没有诿过于部下,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大义凛然对通知他去军事法庭受审的长吏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薄至莫府。”宁愿代士兵受过,最后以死谢世。
   军魂武德,千古一人;《三国》“武圣”,差之霄壤。
  
   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我们在司马迁的留白处读李广——
   首先,他的长相很一般,没有堂堂仪表,凛凛一躯的将帅气质,司马迁说他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即长相似老农民,而且嘴笨不善于巧言令色,讨好上级,也不会拉小圈子。
   其次,他家无余财,没有钱为仕途铺路子。卫青,霍去病是皇亲国戚,家族显赫,他与皇族一点不沾边。更要命的是在面临军法审判的关键时刻,上级领导班子里没有人替他说话!没有人提他“大小七十余战”,胜多败少,反而抓住他最后一战失败,严肃问责!
   再次,他把军人的荣誉,军人的尊严看得比生命重要,宁可横刀自刎,不可丧失尊严。他最后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我是一个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将军,让我接受一个没有尺寸之功,级别很低的书吏的审讯,是对军人尊严的亵渎!于是宁死不接受!换言之,如果当时主帅卫青主审,李广也许不会自杀。
   由此想到两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司马迁对李广充满崇敬,仰慕,还有深深的同情甚至对其不幸结局的愤慨。但他不愧文学大师,没有直叙胸臆,没有形容夸张,而是把心中不平淡淡的蕴藏于故事中:同为边境太守的程不识,带兵打仗远不如李广,但职务“太中大夫”远高于李广。还有李蔡,是李广的从弟。战绩远不如李广,却被封为列候,位居李广之上。再有,李广下属或与之平级,或位居其上。
   李广视功名利禄如无物,他图的是什麽?在临死前一场讨伐匈奴大战之时,六十岁的他向主帅卫青请战:“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杀敌报国,战死沙场是军人的崇高荣誉——这就是他的追求!个人的荣辱得失何足道哉!卫青拒绝了他的请求;司马迁记载了他的请求!这段请求与他的一生挫折,遭遇不公相比较,其伟大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武德,英雄的形象,一直昂然屹立于青史两千年!
   李广愤然自刎而死,司马迁只用了看似平淡实则深沉的两句话: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垂泪。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花李花盛开时,无须炫耀,无须召唤,人们自然会去欣赏之,赞美之,树下原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一种主义,一种信仰,或是一个人的高尚品格,不都是这样吗?……
   2017.10.10乌市掩卷随笔

共 26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生活的叙述,厚重的文字,作者读《史记-李广列传》有感,认为飞将军李广是古代中国军人武德的典范,文中引经据典进行了阐述。飞将军李广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李广才气无双,不阿权贵,不营私财,爱护士卒,作战勇敢当先。他不愧为职业军人的典范。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9-04 13:57:07
  这篇随笔,生活的叙述,厚重的文字,作者认为飞将军李广是古代中国军人武德的典范,文中引经据典进行了阐述。飞将军李广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司马迁《史记.李广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