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秋之韵”征文】秋的感悟(散文)
一
每逢秋日倍思乡,征雁南飞别故塘。
风褪群山松叶落,霜侵幽径菊花苍。
闲愁莫叹经年浅,痴怨唯添一梦长。
自古离人言不尽,贪杯几盏待何妨。
天穹之上,云水之间。惊鸿一瞥,征雁已南。又是一载离别季,空中那一队鸿雁看上去是那么的悠然、那么的自由。仅仅是一幅简单的画面,却是平常难以见到的,繁华的都市中,我们永远是那么的忙碌、那么的迷茫。当成熟成为了习惯,简单、自然反而成为了一种奢侈。
漫步在郊区的街边,心情说不上好坏,却是稍微有些惆怅。看着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往来,那碧绿的野草也不似早些时候的那么鲜翠了,而是一种衰败的枯黄色取而代之。远处的落叶松也开始褪去外衣,只有那娇艳的菊花依旧沧桑的绽放。看到这些,心中难免有些寂寥。
有人说秋天是一个残忍的季节,成熟的,不成熟的,一并都收割了。那些走远的一切,那些我忘不了的事、放不下的人,终究随风而逝。这就是秋天,是千杯万盏入喉都解不了的闲愁……
二
一帘天水碧空凉,南燕萧萧落院墙。
露漫门庭生玉色,风吹秋叶透金黄。
经年依旧东流水,旧梦何堪此夜长。
些许闲愁同酒饮,途逢苟且也无妨。
秋天大多时候都是给人们一种淡淡的忧伤。文人自古多秋悲,所以才有“北风萧萧霜满地,壮士为愁归无际”,才会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才会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么为什么秋天会带给文人墨客们如此多的伤感呢,或许是因为秋天的萧瑟?或是大雁南飞?或是叶落花残?
感慨归感慨,秋天大多数景色确实是有些萧条、有些颓败,但是这也正符合了大自然的规律。四季轮回,盛极必衰。从春天的万物复苏,到夏季的万物昌盛,再到秋天的万物成熟,那么成熟过后就是冬季万物的落幕了。静静地等待来年的春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这便是自然的规律。
秋天,有我逝去的青春,是一去不返的激流长河。时光,不经意冲淡了些许记忆。回首往事,泪光弥漫了双眼……
在这个秋季里,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疏,静下心来,回味着那渐渐淡忘的青葱痕迹,忘不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人生路上的得与失,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去留无意,得失俱忘。
三
花开年岁一春秋,叶落光阴起又浮。
月照经年尘影远,风侵醉梦旧魂愁。
江湖漫漫千条路,苦海空空几渡舟。
已是生平多苟且,沧桑岂必问根由。
少年时的懵懵懂懂,犹如一棵刚出生的小草一般,那么的弱小却又那么的充满着生机。成年之后呢,则如同夏季一般的郁郁葱葱。犹如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的健壮,充满着力量,是力与美的结合。成年过后的老年,则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了。进入老年,生机开始减少,体力容颜等各方面都开始退化,犹如秋天的垂柳,绿叶尽去,枯叶飘零。然后就是晚年的衰败了,正如冬季那般的死寂,因为生命走到了终点,人的一生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秋天有所悲伤,还有的人满心欢喜,因为秋天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所以也就有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了“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有了“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也有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成熟的秋天,确实充满着魅力,丰硕的果实,金黄的稻穗,以及那忙碌的农民伯伯和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都会给人一种淡淡的温馨。一年的收成就在秋天收获,所以秋天也是检验一年劳动成果的时候。或多或少,或满心喜悦,或略有失望,都在这个秋天完成了。
四
风摇暮雨飘,余路尚迢迢。
酒醉同欢梦,经年老韵韶。
飞花残故里,落叶葬尘嚣。
苟且何为惧,吾心未寂寥。
一个秋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秋似乎不比春富有生机,不比夏热情奔放,不比冬苍茫冷峻。然而,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较之其它季节,秋更加丰富多彩,秋的深沉,秋的苍茫,秋的成熟,秋的稳健,秋的色彩,秋的诗韵,秋的思念。正是因为秋天有如此之多的变化,才给人们带来了如此之多的灵感。渐冷的秋风,萧萧的秋雨,飘落的秋叶,南飞的秋雁,金色的麦田,肥硕的河蟹,还有那团圆的中秋、浪漫的七夕……
人生或许和秋季一样,只有经历繁华与萧瑟之后,才会返璞归真、淡泊宁静。季节的秋天是有形有色的,收获的是色彩缤纷的累累硕果;人生的秋天则是无形的,有道是人到中年而不惑,收获的是成熟与睿智。
我爱这个谜一样的秋天,爱它的成熟,爱它的丰收,爱它的厚重,也爱它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让我细细品味,让我回味无穷!
水逝清欢凭旧梦,风侵浊酒共经年。
余途叶落平常事,彼岸花开万载缘。
岁月怎无低谷处,波澜起落且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