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学生袁大头的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班里考最后一名的学生袁立。
监考时,发现很多学生有作弊的动机,包括平日总考前几名的学生,可是他从不作弊,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答卷,即使不会答题干坐。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他这个样子,让跟我带同一个班的几个同事都抱怨了,因为有他拉成绩,班级成绩上不去,成绩上不去,便意味着中考奖金与自己无缘,评优与自己无缘。于是他便成了很多老师的出气筒,常常无端受到责骂。班主任也曾经试过用歧视的办法逼他退学,这办法以前她就用过,挺灵的,可是对他没用。他从不顶撞老师,总是乖乖接受批评,默默忍受侮辱。于是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袁大头”――取其头大且常常被冤之意――冤大头。
当然,也有好心的老师替他担忧,跟我讲起时,说他那样以后怎么在社会上混。我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电影《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笑笑,不置可否。
该他值日时,他总是很用心地去做,你要是发现某天垃圾桶那儿特别干净,不用问,就知道今天是他值日。
他的桌面永远擦得干干净净,书本摆放整整齐齐,看上去非常养眼。与其他同学凌乱得惨不忍睹的桌面相比,用一个美术术语来形容,简直妙极了,这个术语就是“衬托”,全教室的乱衬托得他桌面更加整洁。可是这个优点,班主任不但不表扬,反而讽刺他,说他的桌面干净得像他的英语考卷,更像他的英语成绩。也是的,谁让他英语最差呢?而英语偏偏是班主任带课。有一点他让班主任很恼怒,那就是做选择题,班主任一再强调,不管会不会,都要做完,哪怕乱选,说不定还能碰对,可是他偏偏只做了会的。有一次班主任把他叫到讲桌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了他9分的英语试卷,然后摔到他脸上,骂他白痴,碎片从他脸上滑落到地上,他呆呆地站着,突然攥紧了拳头,同学们紧张地看着他和老师,平日经常被骂的几个甚至希望他的拳头马上砸到班主任头上,班主任也涨红了脸,这时,只见他举起拳头狠狠地砸向自己的头,我这脑子,老师,下次我一定把选择题做完……
他不爱学习,却酷爱画画。当别人趁班主任不在疯狂打闹,班级乱成一锅粥时,那些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静不下心来,他们一边做题,一边时不时抬头看看,偶尔还发表一两句议论,他却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画画,大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
有一次,几个同学在讲桌前面模仿班主任训话,挤来挤去,把黑板一角的钉子挤掉了,那个角立马翘了起来,大家顿时傻了眼,恰好这时有人报告:“嘘,河东狮吼来了!”河东狮吼是他们给班主任起的外号。于是像军队演习一般,他们瞬间回归座位,迅速拿出书,装模作样地埋头学习。班主任一进来就敏锐地发现黑板出了问题,于是如大家预料的那样吼起来,结果有一个淘气鬼说“是袁大头擦黑板时弄掉的”,那几个立马附和,说今天他值日,于是他成了替罪羊,班主任罚他把黑板钉好,写1000字以上的检讨,罚款5元。
我讲课时发现他不听课,一直低头在写什么,这可不合常规。平日他听课很认真,用大家的话讲,他语文成绩在他所有课程里一直最高,有一次差点及格,所以他最爱学语文。讲完课大家自己看书时我在教室巡视,他见我过来慌忙把一张纸压在课本下,难道他也早恋了?我在他跟前停下来,温和地问他听懂了没有,他点点头,我随手拿起他的课本考察,他眼神慌乱极了,盯着桌面看,原来不是情书,是一幅画,我故意不去看它,问了他极其简单的一个问题,他答对了,我表扬了他,然后说,你能不能去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拿一下红油笔,他屁颠屁颠地去了。我拿起那张画,画的是那几个同学模仿班主任训话,这证实我的猜测正确,他们嫁祸于他。
我告诉班主任时她说她也猜不是他干的,可是一想到他拉班里成绩她就来气,我说那咱们班板报被评优加5分你怎么讲,她说板报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只不过画画而已,看她这样,我只好作罢。
我把袁立叫到办公室谈话,问他要不要我替他教训那几个,他说不用老师,他们只是玩玩而已,其实平日关系蛮不错的。
时间过得飞快,中考他果然没有考上高中,上技校了,学厨师。那几个捉弄他的跟他在一个城市上高中。此后我们再没联系。
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去省城开教研会,在高铁上,听邻座几个闲聊,说下车后一定去袁大头饭店美餐一顿。“袁大头饭店”?我忽然想起了袁立,但是想想怎么可能,他家境不好,开饭店可不是一点钱,再说这是省城。下火车后换乘出租车,付钱时司机不收钱,我很奇怪,他转过头看着我叫道:“老师,是我,袁大头。”我仔细辨认,果然是他,“是袁立啊?”我说。“老师还记得我名字!”他显得很高兴。他问我办完事有没有空跟他聊聊,我说我有,上去签个到就可以了,明天才正式开会,就怕他忙。他说这不是他的车,他也刚刚下火车,朋友是去接他的。对了,他又说,是四班的李宁,老师认识吗。我想起来原来有个李宁,每次运动会长跑冠军都是他。就是他,袁立说,他刚刚临时有事,又看见了老师,于是让我开车先送老师,办完事他去我那儿取车。原来如此。于是他说带我去他工作的饭店。
门迎长得非常帅气,他毕恭毕敬地一边问好一边为我们打开门,我觉得他很面熟,但又想不起来是谁。这儿怎么会有熟人呢,我对自己说。
坐下来后,马上有服务员过来招呼,他看上去也面熟,我在心里嘲笑自己怎么看见谁都面熟。我喝着茶,打量周围环境,发现这家饭店布置很特别,四壁全是画,像进了画室。袁立点菜,还要了酒。我说菜太多,两个人怎么吃得完,他笑笑不说话。等菜上齐全了,突然出现三个人,一个穿厨师服两个穿服务员服,那两个就是刚才那个门迎和那个服务员。他们站一排,朝我鞠躬,我受宠若惊,心想,这个饭店办得有特色,厨师员工见顾客。袁立笑着说,老师,您来得巧,正是换班时间,这三位可以陪客人吃饭。我更奇怪了,从未见过哪个饭店如此待客。那饭钱怎么算?我问。“免费”,袁立说,“只要客人当面提意见和建议。”我更加好奇,还想再问时,他们笑了。原来这几个就是模仿班主任训话的学生,怪不得袁立带我到这家饭店吃饭。
吃完饭袁立问我去哪儿,我说去书店,你们快去忙,我自己坐公交过去。袁立又笑笑不语,出门时有另外的门迎开门,并且说:“袁大头饭店欢迎您再次光临!”怎么回事,我来的正是车上那几个客人说的饭店?我这才注意到头上那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袁大头饭店。
那辆出租车还在,司机见我们出去,摁了喇叭,并且下车出来迎我,又是一个立正姿势,一个鞠躬,原来是李宁,他早在车上等了。
坐到车上,李宁问:“老师,菜做得怎样?”“不错不错,这家饭店服务也很有特色。”“名气大着呢,”李宁说,“老师,您学生出息了吧?”“嗯,在这样的饭店工作,他们不优秀进不来。”“老师,这是袁立的饭店,他没告诉您?”我大吃一惊。李宁告诉我,袁立毕业后应聘到这家饭店当炉头,他不光菜做得好,人也实在,后来店老板把独生女儿许给了他,店也让他经营。那三个没考上大学,便来这儿打工。“老师,您知道刚刚我去接袁立,他去哪儿啦?”不等我回答,他又说,“老师,他去北京参加画展了。”
原来如此!
――作于2018年9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