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文学】背旮旯 ——大鞭杆子
1、大鞭杆子
0、
闯关东的路上。
画外音:贺铁栓十八岁那年,闯关东。
有吃的人不出门,饿瘪了肚子出山村。
老爸老妈为了给他攒闯关头的窝窝头,三十多天喝凉水冲饥,躲不开面黄肌瘦的命运,无奈中,瘫倒在炕头上!贺铁栓的父亲,是山东有名的大鞭杆子。这根大鞭子也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料理完老爹老妈的后事,贺铁栓决定闯关东。
年方十八岁的贺铁栓,挑着一面袋子窝窝头,一笸箩大煎饼上路了。一条扁担担在肩。柳木扁担上用绑腿绑着一个大鞭子,这不是一般的扁担。
绝路尽头,闯关东,贺铁栓用大鞭子作自己的精神支柱。走累了,挥起大鞭子抽打一阵,那叭叭作响的鞭哨,每次都少了一公分。一捆的鞭哨,最长的一尺二,最短的六寸;抽秃了再拴上一根。
叭叭的鞭声,响彻山谷!回荡着一种希望和兴奋,这不是一般的鞭响,这是领着饥饿的人,向前奋进的呼唤。
八天八夜走出多远?脚下的路,无声,没有说出行走的旅程,人是要睡觉的,困到走不动的时候,不用住店入户,倒下就是床铺,喝水就着干粮,吃着大煎饼。才能睡得安定,醒来继续赶路。背着太阳向北,担着月亮向北!有太阳和月亮指路,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是个春天,万物复苏好赶路。
实在走不动的时候,贺铁栓放下担子。抡起大鞭子,叭叭地抽两鞭子,浑身的疲劳都抽跑了。这大鞭子上,拴着红缨的鞭绳,鞭杆的顶尖还有个小铃铛,走起路来,扁担上的大鞭杆子红缨一闪铃铛一响,给人补充着力量。
这天走累了,天色变黑,脚下的土地也变黑了!大鞭杆子,往黑土地上一插,顺着一条垄沟,躺下来!甜梦,就爬进了呼噜声,美美的庄稼,美美的姑娘,美美的收成。
贺铁栓,这次睡得最香。睡得时间最长。
几天几夜,说不清了,直到太阳扒开了眼皮,肚子里叽里咕噜的叫声,把贺铁栓叫醒!
贺铁栓扶着大鞭杆子坐了起来。奇迹发生了!大鞭杆子上长出了绿叶。
贺铁栓高兴地跳起来,叭叭地抽响了三鞭子!自语道:不会有比这再好的地方;不会有比这再肥的土地!我贺铁栓,就在这儿安家落户了。
1、
在大片荒的蛤蟆屯。宋家大院。
宋家大院里,从此多了一个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的小青年。
初来乍到,农家的院子都不陌生,农家的活计都一样。铁栓干活麻利,眼睛里有活。不用谁吩咐自己就去动手干。宋大当家的非常喜欢这个小青年。
一天中午。宋家的一个伙计牵着一头大洋马,咧咧沟沟进了院子。这马生性,彪悍暴烈。闷闷地打着响鼻,四蹄刨着地,且烦躁不安!伙计去套车,突然,这匹烈马似乎受到惊吓,拉着那辆花轱辘的木轮车向外冲去!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铁栓正在屋里吃饭,撂下饭碗,抡起大鞭子,一个箭步从开着的窗户跳到车上!手中的大鞭子一声脆响,烈马就石雕一样地停住了!半天一动不动。
这时正是中午。饭堂开饭的时候,所有的伙计都在吃饭。见这一切,都向贺铁栓伸出了大拇指!
从此贺铁栓被叫成了大鞭杆子,这家的马车也在大鞭子的吆喝声中旅顺飘扬。
就这个大鞭杆子,十里八村,赫赫有名。
有不听使唤的烈马都来找大鞭杆子。事情也真是奇妙,再烈的野马只要听到贺铁栓的大鞭声就会俯首帖耳,老老实实。
大鞭杆子的美名也响彻了十里八村。
2、
进城的路上。
宋大当家的有一个年方十八岁的姑娘,叫春兰,漂亮任性,野小子一样!喜欢坐大马车。
一天大清早,贺铁栓出车,进城,走着走着,车的后面有人的咳嗽声,铁栓一回头,发现有一个姑娘坐在车的后车边板上,这是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宋大当家的决定他赶这辆大车起,这个身影就一直在眼前晃动!
“你怎么上来的?”铁栓问春兰。
“我要进城,去看我的小表哥。我们俩一起长大的。小时候我们一起吃妈妈的奶。我多吃一口,他就少吃一口。他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春兰充满表现欲望,话就多起来。
“实际他比我大不了几天。我跟你说实在的。你不喜欢我,我就去喜欢我小表哥。我要买一条红头巾子。我爸不让,我就偷偷地溜出来了!”春兰做着鬼脸说。
“我刚刚端上你家的饭碗,你可别给我找麻烦。”铁栓挥着大鞭子说。
“没事,有我呢!”春兰跳下车,跑着上前,坐在了相当于副驾驶的位子上。
车的大木轱辘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铁栓停下车,打开后面的车厢板,下面有个工具箱。工具箱里有一个油壶,贺铁栓用刷子往车轱辘上抹了抹油,车又往前行驶了,那吱吱扭扭的声音不见了。
春兰头上戴着一个方格围巾,那是村里的姑娘普遍围着的围巾。春兰撩开自己的围巾,朝贺铁栓问:“你吃饭了吗?伙房还没开饭呢。”
“我啃了一个剩窝窝头。喝了一碗凉水,就算早饭了。”铁栓挥着鞭子说。
春兰打开一个小包说:“你看这是什么?”
铁栓看了看,是四个咸鸭蛋,还有几个馒头。
“我有个窝窝头垫底,就不饿了。你吃吧!吃不了留着中午吃吧。”
大马车撒着欢儿地跑,中午就赶到了县城。装上了一车咸盐、酱油醋,贺铁拴赶着大车,和春兰一起来到了县城第一国高。
这大马车停在了国高的门前,连看大门的都出来看,就像现在的人看宝马车一样。春兰的小表哥,领着一个瓷娃娃一样的同学走出来;春兰拉着小表哥的手说:“看来我这个没念过书的孩子,是得离你远远的了!我不能耽误你的前程。”说着又去拉着铁栓的手说:“小表哥,你看。你不喜欢我,我就喜欢他了。”
贺铁栓把春兰兜里的几个馒头和两个咸鸭蛋留给了小表哥;顺便把一封写给老家姐姐的信贴上邮票,插进了邮筒。
傍晚。铁拴赶着大车从城里归来。车上拉着满满的货物。这时你会发现。春兰已经不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了,头上的方格围巾变成了一团红红的火焰!他坐在铁栓的怀抱里。马车顺着路回家。一路山花开放,一路欢歌荡漾!只要铁栓的鞭子不放下,马车就一直朝前走。
两个月后,贺铁栓到井字镇拉货,看见一男一女闯关东的人,女的背着包,男的挑着担子;有点面熟,跳下马车一看:是姐姐和姐夫。
姐姐夫妇和弟弟巧遇,非常高兴!人、担子和包袱都上了大马车。
蛤蟆屯。宋家大院。
姐姐夫妇俩都在宋家大院扛活;
几天后,大姑家。
在贺铁栓的帮助下,盖起了两间干打垒的平房;这就是故事延续下去的大姑、大姑父家。
宋家大院。
贺铁栓和春兰拜堂成亲。
县城国高。
贺铁栓在大马车上等着。
小表哥(双玉爸)和他的同学梅兰(双玉妈)国高毕业,背着行李、提着皮箱上车。
县城的路上,大马车向前行驶,小表哥和梅兰唱着歌。
宋家大院。
风烛残年的宋大当家的出来迎接!贺铁栓把大马车赶进院,车上的小表哥和梅兰跳下车,一边一个拉着宋大当家的手。
画外音:全国解放以后。土地改革。宋家被化为地主成分。因为土改的时候,宋大当家的经不起批斗,自杀了!小表哥,就成了“小当家的”。地主的成分,也刻在了他的身上。后来小表哥可吃了不少的苦头!
3、
镇供销总社。
有一辆专门往各个村落的供销社送货的大马车。
画外音: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大屯子有了供销社,实际就是日杂百货商店。缺少人选,赵经理第一个选用了贺铁栓。当年,难得见着一辆大马车;而且是胶皮轱辘的大马车。马戴红缨响串铃!跑起来,车轱辘旋动,马蹄生风。一路风光,一路风景。车上总装着吃的,喝的用的,百货俱全。贺铁栓也跟着享尽了风光和风景。
送货的路上。春天。
贺铁栓就成了往供销社送货的车老板,春兰跟着贺铁栓出车。
春兰看着赶车的贺铁栓说:“人家都说我有眼光,早把你相中了,跟着你,就等于跟着吃不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天天过大年。”
贺摇着鞭子说:“我是倒插门的女婿,要不是你坚持,听你妈的,这亲事还不黄汤子了!”
春兰说:“我跟定你了,谁的话都不好使!实践证明,我是对的。”
送货的路上。车轮转动。
春兰挺着大肚子坐在车上;
车轮转动。
春兰抱着孩子坐在车上;
车轮转动。
春兰挺着大肚子,抱着孩子坐在车上;
车轮转动。
春兰背上背着孩子,怀里抱着孩子坐在车上。
镇供销总社。
心灵手巧的铁栓,在改造大马车;斧、刨、铲、锯,锉、磨、凿、削的工具摆在身旁。
大车上原来在跨板下,有两个木箱;一个是工具箱,一个是马料箱。他又在中间和后面加了三个铁皮箱,中间的两块板是大铁皮箱的两扇门,下面的箱子里能藏人。
送货的路上。
一路红缨随风飘扬,一路串铃叮啦当啷,一路吆喝浩浩荡荡,一路鞭声叭叭作响。铁栓赶着大马车,车上没有别的人了。
车在路上停下来,铁栓大鞭子一声脆响!大女儿贺萍,双棒的儿子大双二双都在大铁皮箱子里钻出来!贺铁栓给儿子拴了两条鞭子,孩子们抽打着跑向草原。
铁栓从工具箱里拿出一盒散包的避孕套,他用五色颜料泡避孕套,吹起来一串串的气球,满车的气球花花绿绿的,孩子们非常喜欢!
画外音:贺铁栓在供销社里有良好的口碑,信誉度高!不该动的,不动;不该拿的,绝不拿!有大双二双那两年,孩子饿得嗷嗷叫!他把两个儿子放在车厢里,孩子有吃不完的饼干蛋糕,那些散花的、散装的零食,足够吃的了。
4、
蛤蟆屯。贺家。
门外,铁栓赶着大马车,在一阵叭叭做响的鞭声后,停在了自己的家门前。
车上装满了杨树墩子,他不招呼别人,自己一个个的卸下来。把这杨树墩子拉回家,为的是用大板斧劈开当烧柴,这是铁栓在路上捡回来的。
卸完车,铁栓从后面的雨布箱里拎出一个口袋,进了屋。
三儿子,也就是贺凡,咋撒着小手,要爸爸抱。铁栓抱着三儿子,又亲了亲,喝了一碗井拔凉水,出屋,一甩大鞭,大马车出了村,刚过蛤蟆河,他听见了小孩的笑声!一个小孩从身后抱住了他。
铁栓回头一看是自己的双棒儿子,大双和二双,虎着脸吼道:“你们怎么来的,你妈知道吗?”
“可能知道吧,也可能不知道!”大双用手指着那两块能打开的木板说:“我俩就在这里藏猫猫了。”
“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铁栓追问儿子。
小双又钻进了铁皮箱,大双说:“反正我跟妈妈说,跟爸爸去玩了,别的我没有说什么。”
贺铁栓从车上站起来,用力抽响三鞭子!那是他与春兰定的暗号,听见三声鞭响,那就是报告和孩子们在一起呢,不用家里人惦记。
5、
龙岗供销社。
贺铁栓今天的任务是到龙岗供销社拉啤酒瓶子。大车赶进供销社大院,供销总社的赵经理定期到下面的供销社验货,从屋里走出来说:“铁栓,正等你呢,快进屋喝酒去。”
铁栓拴住马,给马喂上了草料,进屋。
赵经理在屋里的桌子上只有两个菜,就是两个罐头,一个是鱼肉罐头,一个是红烧肉罐头,一瓶老白干。先前是赵经理自斟自饮,铁栓坐下,把一瓶老白干的一半很快喝了下去。
赵经理搬着一箱面包,进屋说:“都长毛了,快过期变质了,咱们内部处理了,分给你一箱,拿回去用锅蒸一下,给孩子们吃。”
铁栓搬着面包箱出屋。放到车上。看到大双、二双经常玩的鞭子,才突然想起:大双二双呢,怎么没出来呀?
他打开那两块木板,发现两个孩子挤到一起,互相抱着,一动不动!似乎都不喘气了。是不是憋死了?铁栓禁不住全身颤抖!眼泪涌出来了!大叫一声:“我的儿子!”
大双二双却猛地窜了起来!一起笑出了声:“爸爸,你上当了。”贺铁栓转悲为喜,情绪骤变。不由得伸出巴掌,一个人打了一个嘴巴子。大双二双的笑声变成了哭声。
6、
蛤蟆屯。贺家。
贺铁拴在院子外停住了车。把三匹油光铮亮的枣红马拴在了自己家门前的老柳树下,在早已准备好的马槽子,撒着草料。
大双二双,往院里抬着面包箱。边抬边喊:“我家吃面包了,我家吃香喷喷的面包了。”
邻居,大白梨家。
大白梨有七个孩子,五个男孩,两个女孩。
一口大锅里面是一锅稀粥,孩子们趴在锅台边,一个人手里端着一个大碗,大白梨用一把木头勺子给每个孩子一勺粥,最小的还没捞到,大孩子已经喝光了;孩子们望着空空的锅底,眼睛里流着眼泪!
大白梨的男人憨子,躲在屋里喝着一大缸子开水,眼睛里含着泪水!
大白梨的眼里含着泪水,望着孩子们!空空的锅底变成了一张张嘴!哭喊着:“妈妈,我饿!”
贺家。
第二天早上,贺铁栓,套上了大马车,叭叭脆响地甩起大鞭子,刚走出几步,被邻居大白梨叫住了:“大哥,捎个脚吧,我去井子镇,有点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