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日常的修行之撞钟(随笔)
前两天和飞鸿老师闲聊了几句,然后我说起要去撞一会儿钟,因为手头还有一点工作没有完成。飞鸿老师戏谑地说:撞得响一些。由此产生了许多的联想,第一是聊天,聊天也是一种生活,生活中需要懂得幽默,虽然不可能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起码至少也应该有几许的相同,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无论是聊天还是其他,否则很容易陷入一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
其次,单单就“撞钟”而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俗语很早就知道,但典出何处却不得而知,百度了一下,这样解释: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4回:“我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像从前那位老中堂,摆在面上被人家骂什么卖国贼,我就得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茅盾《子夜》:“我早就辞过职了,吴老板还没答应,我只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看了半天也没有弄懂原本确切的含义是积极还是消极,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当了和尚,撞钟是和尚人生必须课之一;而且,没有还俗之前,必须每天需要撞钟。现实社会之中,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与应用,还是消极居多。像飞鸿老师所说,撞得响一些的积极者,肯定是少数的。
法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活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消极应对生活,生活不但不会变得美好,反而会让你觉得它更加无奈与遗憾。“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过来说,在其位就得谋其政。纵观许许多多的下马官员,也许是他们没有好好撞钟,或者应该去撞钟,却去敲了鼓,搞偏了工作的方向。谋其政,并不是为自己谋私利,搞政绩工程,搞业绩工程,而是为老百姓谋福利。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就是生命的一个历程,每一步都是在生命光阴里的修行。每一天,都以积极的心态,去撞响生命之钟,让它在自己的心底发出轰鸣,即使不能奏成一曲壮丽的交响曲,起码能奏成一曲基本完美的个体乐章。假如消极地每天应差式地撞几下钟,肯定是生命之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以至于我们不知道晨钟暮鼓到底是在为了什么在活着?
现在网络上流行着什么“佛系青年”一说,当然我不是愤青一族,但自认为“佛系青年”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消极行事的一种生活方法。其实释迦摩尼是相当积极的,他老人家29岁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成佛,一生传法45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佛系青年”对此有何感想?
小节不拘,终累大德。从大的方面讲,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当今社会海洋里的一滴水,在建立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小节问题并非小事,它不仅仅是自我修养的提升,而且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日常小事着手,好好撞响每一天的生命之钟,十三亿人民于细微处讲品格,莫让小节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之大德,从而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达到一种“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境界,让世界重新审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