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角度(随笔)
一、场景一
小雨菲菲中,九间民办学校在同一个地方设点招生,那招生点在街道两旁呈“二”字形摆开。八间学校的招生老师都到旁边店铺屋檐下避雨了,唯有一间学校的一位年轻女老师在雨中“独钓”。
那个在雨中“独钓”的女老师,既没有打雨伞,又没有戴帽子,甚至也没有拿一张纸片在头上挡雨……雨水淋透了她的全身,那水线儿顺着她的披肩长发,一直往下翻滚……
一位躲在小店里避雨的某学校领导,很认真地对身边的老师说:“看人家,多么敬业!这就是成功的前提!”
同在一处避雨的几个路人,互相嘀咕着:“这样的老师,也不懂得避雨,大傻瓜一个!我的孩子才不敢给她教,教脑残了,孩子的一生就完了!”
二、场景二
我朋友那读五年级的儿子被同班同学欺负了,同学在朋友儿子的左脸颊上留下了铁证——一个红通通的掌印。朋友的老婆到学校找老师,朋友也被老婆捎带上;老师找来了同学的妈妈——那同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比朋友的儿子矮小。朋友的老婆一见到那个同学,气不打一处来,飞步上去就是一个耳刮子,旁人卒不及防。
朋友老婆:“小子哎!你这么个小个子,竟然敢欺负我儿子,找死!”
同学的妈妈显然被镇住了,站在原地,嘴唇发白,而身体微微颤抖。
那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老师发怒了:“你怎么敢打孩子?有事不能好好说吗?”
后来,在老师的斡旋下,对当事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双方家长表示,不再追究;两个孩子也表示了要互相和谐学习,不再打架了。
“都是小孩子,批评批评,教育教育,以后不记仇,不打架就行了,何必动手打人家呢?”在回家的路上,朋友低声下气地对老婆说,“人家孤儿寡母的,也不容易。”
“孤儿寡母的又怎么样啦?就可以欺负别人了?”朋友老婆一点就着火,“你是不是看上那个骚狐狸了?”
朋友顿时无言以对。
三、场景三
某天工作中,因为粗心,没有及时看手机微信,单位在工作群里发的通知,我没能及时转发,被领导通报批评。
据了解,像我一样没有及时转发单位通知的,不仅仅是我自己,但是领导只通报批评我一个,对其他人闭口不提。
于是,我不屑再做任何解释,就在单位的工作群里,发了道歉信:“XXX在此,因为XXX事,郑重地向尊贵的领导道歉!”
那事过后,我静下心来想想,觉得自己做事欠妥。因为,单位一哥平时对我关照有加,我这样处理,让他难做。
在此事件上,我成了一个小人。
四、场景四
二十多年前,我在讲解六年级课文——夏衍的《种子的力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入理解“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就让大家先举例说说,谁的力量最大。有人说唐朝时候的薛银贵的力量最大,有人说《说唐》里李元霸的力量最大,有人说他家里那头大水牛的力量最大……
“我的力量最大!”一个叫杨宋的瘦小男生信心满满地站起来。
班里六十多双眼睛一起转向他。
“轰!”地一声,哄堂大笑起来!
我制止了孩子们的哄笑,很认真地问:“杨宋同学,请说说你的理由。”
杨宋一声不响,他低头用笔在本子的一个角上写着,然后撕下来,用舌头舔了舔撕下的小纸片,把小纸片粘在左手的小指尖上,高高地举起来。
距离远,字儿小,我看不清楚。
他的同桌响亮地读出来:“地球!”
全班同学鸦雀无声!
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五、场景五
地面上有一个硕大的“6”字。路人甲站在“勺子”一头,路人乙站在“勺柄”一端。
甲说是“6”字,乙说是“9”字。
甲乙两人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都说自己才是对的。
六、角度
场景一里,那个学校领导的视角是:雨中“独钓”的女教师精神可贵,她的那一种坚韧不拔的坚守,值得颂扬,希望自己的员工也能像她那样“乖”;路人的视角是:雨中“独钓”的女教师,下雨了也不懂得去避雨,处事不灵活,脑筋不会转弯,如果自己的孩子像她那样,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怎么能适应;故事的主角——淋雨的年轻女教师的视角可能是这样的:我刚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虽然下雨了,但是领导可能也会开着小车查岗,我要坚守岗位,决不能丢了饭碗!
场景二里,朋友老婆的视角是:其一,老娘的孩子宝贝着呢,不能吃亏!其二,老公向着那个女人说话,一定是看上她了;老师的视角是:小孩子犯点小错误,批评教育,让他改过来就行了,成年人动手打别人家的孩子是不对的,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呢,怎么敢动手;我朋友的视角是:那个打人的孩子没有爸爸,很可怜,老婆不应该动手打人家;打人的孩子的母亲视角是:自己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错在前,被人家妈妈教训一下,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何况自己单枪匹马,斗不过人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场景三里,“我”的视角是:也有别人和我一样,没有及时转发通知,为什么只是通报批评我一个,而对同样错误的他人视若罔闻;领导的视角是:我那么关照你,你却要犯这个错误,违纪违规,挑战我的权威,真是“白眼狼”!要“严惩不贷”。
场景四里,作为老师,我的视角是:其一,引导学生从一般的力气,联想到力量,从而理解“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这种力就是“生命力”。其二,杨宋同学的这个滑稽举动,说明了他聪明好学,善于动脑,虽然偏离了老师的“圈套”,但是却锋芒毕露,可喜可贺;学生杨宋的视角是:老师要我们说的是大力气,我扭转乾坤,写“地球”一词,我用一个小指头就能轻易举起这个“地球”来,试问普天之下,舍我谁雄?老师不是常说,作文的字里行间要多创造幽默吗?我今天就“幽”他一“默”!
场景五里,甲与乙站的方位不同,所看到的字也各异。
生活中,什么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可以说,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状况,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所以,在每一件事情里,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与分析问题,就可能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