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江山】读书随想(随笔)
这两天,有空在翻看名叫《坚墙》的书。作者是81年的年轻人,家在四川自贡农村。17岁就出门打工。不幸的是,20岁时得了一种不太好的病,往后,病情影响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本来家就穷,加上看病,家里生活更是艰难。更加不幸的是他父亲又去世了,母亲后面又改嫁了,把他一个病人留在那个破败的家里。他想到了死,却自杀未死成。后来就坚强的活了下来,并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喜欢写文章,就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文学微信群里看到的。
我看过的书里,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比我年长,相当一部分学问也很好,专家,学者,作家一类的作者也不少。但象《坚墙》这样的作者,我很少看,几乎不看。因为他们比我年轻,我认为他们的阅历不够丰富(也许这是我的一种偏见)。自己看书,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尽量看些更有价值的书。就《坚墙》的作者而言,他17岁就为了生活,外出打工,所以也就中断学业,文化程度不高。同时,又是一位近似残疾的人,还能写出一本书,这也就引起我的注意。这一次我改了以往买书的习惯,把书钱用微信给他转过去,两天后快递送来有他签名的《坚墙》。
这两天总体大概先翻了一下,并仔细看了几个章节。这个叫唐刚的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以写回忆录的形式,写他过去的事情。从孩子时期记事起,一直写到现在,都是他的经历。按照他的年龄和处的环境,他能有多少复杂的经历,但他不错的文字功底,把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年轻人的贫苦生活,还是写的让人能看下去,在这些文字里面,也可以看到底层人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在这一点上,书中透漏出的正能量感还是清楚地跃然纸上。假如,唐刚的家庭不是太穷,他又不生病,能好好上学,按照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他将会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他的经历也给人们如何来对待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有益的积极的启示。现在他的情况在当地和社会上,也得到不少好心人的帮助。自己书的出版,更让他对生活充满信心。他的《坚墙》所反映出的一些东西,也没有让我失望。他虽是残疾人,我对他表示尊敬。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另外一个人,和唐刚有相似之处:农村人,高中毕业,有疾病带来的身体残疾。她是女性,叫余秀华,70后,出过一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几年前就已经出名,曾被一所著名大学请去做报告。我是先在媒体上知道她的事情,后在书店里看到她的这本诗集买了下来。我实际不是太懂诗,但通过她描写的诗句,还是能感觉到一种有力量,有生活感悟的东西,让人能把她的诗看下去,并能引起不是矫情式思考,尽管她的诗句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反而是田野,庄稼,乡村里常见的朴实的景物。她写诗的水准,让人很难联系到她的实际情况。
通过这两位作者的境遇,通过他们利用自己的擅长,写书,都给人们表明了在逆境中坚持奋进的态度,从而也说明了,人在生活中精神的重要性。假如他们没有了一种精神,他们能支撑到现在吗?他们都励志。
关于励志,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仅拿文学作品来说,《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部广为人知的好作品。
为什么我们要看一些励志的作品?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人天生的惰性容易在优越的环境下堕落。谁愿意让自己堕落呢?除非一些思维不正常的人。
励志并非为让自己在某一方面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成功往往是一个很大的目标,想起来容易,但具体实施起来,要具备好多客观的因素,哪怕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以,更为实际的励志是提醒自己如何过好每一天: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该较真的,哪些是不该较真的。哪些该清醒,哪些该糊涂。哪怕自己经过努力,仍未实现自己理想中的大目标,但自己基本做到了过好有意义的每一天,多少年后回想起来,这也不愧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一生。
人活着,每天必然忙碌。但忙碌总有暂停的时候。把暂停的时间,给自己单独留出一点,让自己跟自己,做一次深深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