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秋深情浓(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秋深情浓(散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198.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7发表时间:2018-09-16 22:30:12

【西风】秋深情浓(散文) 正是戈壁秋深处,弱水扬波芦荻深。今年戈壁滩的秋少有的来得准时,时是时,节成节。立秋后连续几场雨,迅即收伏了汹涌澎湃的暑热,近日更是连连降温,低温到了个位数,催促人加帽添衣。恬逢白露,便有“芦花白,秋水长,沿岸胡杨响”了。在这样的时候,迎来老友,不胜荣幸。
   四天前接到杨大哥电话的时候,他还在泉城济南自家的书斋里。他喊我小胡。“你在吗,几个朋友约了一下要去基地,过去的战友都离开了,没有认识的人啦。你在就好。”我连声欢迎。他是1985年从基地政治部宣传处连职干事岗位转业的。据说当时嫂子摔伤胳膊,他便以此为借口要求转业,处长不放他这个骨干。他就找到政治部主任家里,说了自已的请求。老八路出身的首长拖着长长的保定腔调问:你说媳妇病了、孩子没人看是真的?可别哄我。他站得笔直眼睛睁得溜圆地向首长保证:是真的。首长说,那你回去吧。平易近人的首长欣赏他的才能,更关心他的生活,最后批准他转业回山东,还安排到了省城。杨大哥说,当时只是想回县城的,谁知道被济南市留下,进了市委宣传部。熟悉他的人都说,这一点也不奇怪啊!你在基地时写的通迅、报告文学都上了解放军报、甘肃日报的头条,人家怎能不要你呢!他走的时候我找领导批了一条九块多钱的凤凰烟,他送我两幅毛笔字(当时知道他毛笔字写得好,没有书法作品的概念)。这就是那个时代朋友间的一点心意。他走了,跟他宿舍挨宿舍的赵哥已于前一年转业了,从此我很少到东风大礼堂后的三楼上去,也跟基地宣传处的同志再无个人关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们离开的那些日子里,我的心情就跟这些诗里一样,每天上下班看一眼大礼堂,回想一遍跟长兄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感叹从此跟这里的人再无关系。之后,我有了自已的家庭,孩子,事业。大约十年间,我们再无联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在基地送走了许许多多的人,大多数的同事朋友战友,送别即永别。在跟杨大哥续上联系之前,我不能肯定还能见面。
   1994年9月我第一次跨省出差,头一站就是济南。当时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联系上的杨大哥。我到济南后,把电话打过去,他热情地说要来看我。此时他已是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长。他傍晚下班后到我住的英雄山下部队干休所来看我,我们谈了好多往事新人。天黑了他才离开招待所,我把他送到大门外,看着他骑上自行车走进黑夜里。虽然离别将近十年,但看到的他仍然是那么英俊潇洒,言谈中处处透着亲切,像从来没有分别过。也是在那趟差使中路过北京,专程到河北固安华北石油学院,见到了分别10年的八哥赵干事(他在家排行老八)。
   一晃就是几十年。这次的杨哥还会是当年的杨哥吗?变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说起来我跟杨哥还是非常有缘的。2009年到济南出差,又一次见到了他。这是1994年以来(十五年后)的又一次会面。他已经升为正厅级领导,同时兼任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职务。就是这样一个官,知道我和爱人到了专门带车到车站迎接,带我们到他工作的济南市新建的号称亚洲第一的行政办公大楼参观,当晚在那座大楼里为我们接风洗尘,同时把和我有过一面之交、从基地回到济南的好几位厅级领导请来作陪。杨大哥还是过去的杨大哥,除了头发稍减,其他几乎没有多少改变。还是那么热情洋溢,朴实自然,声音洪亮。那次济南之行,他专门为我创作了好几幅书法作品。临别之际,我说还想要几幅作品,他二话没说,第二天赶在我们离开宾馆时,冒雨送来了四幅作品。我要作品的理由是,当年他离开基地时送我的两幅珍贵书法,因家里曾遭火灾而灭失。现在想来那时候挺憨的,还有这样随意问一个大官要东西的。不过直到现在,在我心目中,杨大哥从来都是大哥,而不是他的处长、书记、主席,也不是书法大家、文章大家。他是怎么看我的呢?我不知道。他还是把我当小兄弟就好,就不会怪罪了。
   又是一个近十年,这次的杨大哥会变成什么样子?隐约感觉,他是病过一场,这是从微信里感觉到的。微信里看到过他真的澳州海边游玩的样貌,已经白发染顶,觉得不可思议,杨大哥怎么能老?当年的杨大哥是怎样的雄姿英发啊!认识杨大哥的时候,他除了个头中等,其他禀赋绝对称得上美男子称号:健硕的身材、茂密的头发、浓黑的眉毛、圆而大的眼睛,端庄的国字脸,那一样都堪称标致。他业务余时间的爱好有三样:书法、二胡和歌唱。但当时我还不知道书法是啥。嫂子在老家,她在部队是单身汉。我和几个同乡都是二十出头还没成家的年轻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有几个同乡天天晚饭后都往他们住的地方跑,听他和赵哥两个干事拉琴唱歌写字吹牛说笑话。那个时代,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赵哥是原国防科工委文工团的演奏家,文工团解散后分配回基地当文化干事。他们两个在一起,戈壁滩上的寂寞都消失了。在那个时代,他们两个就几头大蒜喝酒过春节,半夜二三点起来唱歌录音。他们的好多活动我都陪在傍边,他们的音容笑貌,应当是我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珍贵熏陶。
   既而一想,杨大哥肯定是得变了,得老了,因为我已经不能成为“小胡”了,他们也应当是名符其实的“老杨哥”“老赵哥”了,他们都在“奔七”路上了啊!
   盼望愈切,到来越慢。在我询问下,得知他确实同基地再无联系(杨大哥的同期战友是曾经的司令政委,可惜他那个时候没回来。如果他给战友打招呼,仍然是管用的)后,我着手为他们制定了参观规划,从吃住参观各方面都作精细化安排。比如用车,比如参观地点,比如食宿。因为军改,到基地住宿突然成了问题;由于“全面禁偿”,参观也有了盲点。为了保证杨大哥一行三十四年后第一次回到基地之行圆满顺利,我把自已压箱底的办法都使出来,甚至不惜找到曾经熟悉的基地一号首长请求关照。在他预定到达之前,我已经把所有批件、车辆、食宿及参观通行等问题安排妥当。
   我在距驻地二十多公里的地方迎接杨大哥夫妇一行的到来。当看到他站在路边银发飘飘的样子,我跳下车急速赶到他身边伸出手来。他是老了,矮了。但那张好看的国字脸没变,大眼里睿智而顽皮、实在而快乐的神色没有变。“你好啊,小胡。”一张口,浓浓的山东味儿,得劲!“好啊,你好啊!”我们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两颗心又一次紧紧贴在一起。闲话少说,各自上车,赶着往“城”里走,过关进卡,近半小时才到达驻处。随便洗涮后,到市场上简单吃了午餐。快一点了,请他们回宾馆。他们前一天从银川到额济纳,辗转跑了一千多公里,早晨又是匆匆赶来,考虑到这些年过六旬老头儿的身体,我叫他们先好好休息。午休后才有精神参观呢。
   杨大哥是“回家”来的,下午的参观中我特别安排他们观看新发射场塔架、测试大厅、指挥直显大厅,以及问天阁中的接见大厅。杨大哥夫妇并王部长、高院长、胥局长、郑经理等一路看,一路感叹。杨大哥向同伴介绍着各试验厅所的功能(他是老发射团的操作手,对发射试验基本形态一清二楚),说现在这样、过去是那样,国家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太厉害,不看根本想象不到。晚上接风,找来他“硕果仅存”的两位在基地就地转业的战友。大家非常激动,都情不自禁地端起酒杯。这酒是为回家的,是为团聚的,也是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不断辉煌的。杨大哥曾经患脑出血,抢救了半个多月才醒来,恢复到各项功能基本正常,书法艺术更上层楼实属奇迹。在省人民医院高院长点头首肯后,他也端起酒杯向大家祝福,向我感谢。我说实在没什么感谢的,这都是应当的,是你们给了我机会,为老大哥、新朋友服务一次,尽一点心意。
   饭后我向杨大哥汇报次日游览老发射场等地行程。他完全同意并再一次表示感谢:“下午看得出乎意料地好,原来想着看不了的地方都看到了,同伴们都特别高兴,太好了。你的安排就是我的想法,好!”次日一早,利用等车时间,先带他们到东风大礼堂背后弱水河边的小胡杨林里踏秋。河边胡杨林,东风人都叫“小树林”,是杨大哥服役期间就茂盛成林但没多少人把闲情逸致放在其间的一片原始胡杨林带,与近些年极尽渲染的额济纳胡杨林同根同源。若在十一左右的深秋,这里是绵延而至的一片金黄。河水荡漾,芦苇摇曳,胡杨葳蕤,天空碧蓝,沙枣粲然。丰沛的水草林间,熟悉而优美的环境,勾起杨大哥的无限兴致。他走进茂密的草丛中,亮开嗓子唱起了《沙家浜》选段。他这一唱,引起王部长的和声。于是,在东风航天城一隅,半空里响起了两个老生吚吚呀呀的京腔京韵。我正兴致勃勃欣赏他们的歌唱,开车战士的电话打过来,说车已经到达待命地点。我这才打断他们的声音,招呼一起上车往三十多公里外的“2号(东风航天城所有的试验、测试站点都以数字编号,中心区及生活区就是有名的“10号”,载人航天发射场是90号)”发射阵地进发。已成为国家工业遗址的2号发射场是国家功勋发射场。这里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升起的地方,也是我国第一枚打向太平洋洲际导弹升起的地方。我们陪杨大哥走在十多年军旅生涯中走了无数次的路上,听他看着飞速掠过的“点号”如数家珍:“7号,在机关时驻守的地方”“23号,通信光学站”“6号,气象站,为发射任务提供保障的所在”“4号,新兵时住在那里,当操作手也住在那里,每天早晨从这里往2号跑”“4号半,这是曾经的光测站机关驻地。唉哟,没人驻,已经树干草枯,废弃喽……”大家跟着他的叙述看车窗外戈壁滩上隔一段闪过的一个建筑,随着他的情绪而沉默或高兴。“看,那高的架子就是1980年5月18号‘飞向太平洋’时的发射架,小的就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过‘东方红卫星’的塔架!”接着杨大哥的话茬,我对大家说:马上到了。
   绿树转眼就到面前,建筑说话兀立身边,这不是废话嘛,嗨!
   做了一下守卫的工作,才把车开进大门,开近老发射塔架,开到地下控制室门口。大家在显得低矮的发射过东方红卫星的老发射架前、在地下指挥控制室和曾经发射过第一颗“一箭三星”、第一次为国外搭载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的发射架旁流连忘返。拍照、观看、追忆时代背景、感叹航天人的非凡建树。杨大哥尤其激动,因为他一当兵就在这里,亲眼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时刻,跟着许许多多热血青年把“最青春”奉献在这片漠土,把最美好的光阴留在这里。过去与现在在某个瞬间像时空交换一样闪现在他的脑际,回响在我的脑海里。我给他拍下了与每个发射架、每样具有历史意义实物的合影。返回的时候,他与这片故土做了最后道别,嫂子还从地上捡了两块石头,说要带回去作为永久纪念。
   返回途中,杨大哥表示要看看老领导,于是我们一起去瞻仰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杨大哥带着同伴一起看望了他熟悉的老领导,边看边回忆当年的经历,比如一下连队就在王来烈士所在班;被周总理誉为“土专家”的基地石副司令员是一个县的乡亲,是个非常严肃正派的老头,经常到发射阵地上检查工作,工作一丝不苟,可惜早早走了……在每个老领导的墓碑面前,大家都一一观看生平简历,叹息这些为国奉献者的牺牲精神。
   午餐后,我把他们送出东风检查站。杨大哥并王部长等再次表示感谢这次对他们的接待,我不得不再一次重复“这是完全应该的”的话。看着他们的车子消失在浩渺的戈壁远处,几天来绷着的神经才松懈下来。秋风轻轻掠过,午时阳光仍然强烈。我盘算着杨大哥一行晚上到达酒泉的时候,与赵八哥相见的场面。之前赵哥专门打电话讲要我陪同过去,我因下午还有客人到达而未成行。但我知道,他们的兄弟情,也是一样的炽烈深沉;他们的相聚,定会是一次难得难忘的场面。
  
   2018年9月12日
  

共 45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秋风送爽的时节,杨大哥一行来到了作者所在的东风航天城参观。他们是航天城的老战士,这里是他们生活和战斗过地方,是为之奉献青春的地方。他们在作者的组织安排下,参观了新老发射塔架、测试大厅、指挥直显大厅、问天阁以及烈士陵园等场所设施,他们追忆火热的战斗生活,缅怀在工作中凝成的战友情意,深切怀念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富贵生命的老领导、老战友,同时,他们也为航天城科研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为祖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由衷的高兴。此文语言朴素流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杨大哥一行老兵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赤子情怀,满满的正能量,推荐赏阅。【编辑:衢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18-09-16 23:07:48
  之中老师的语言朴素清新,此文感情饱满真挚,值得学习。本编辑在编审过程中,如有理解不到位之处,请指正。欢迎再赐佳作。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09-17 06:55:21
  一路走来,一路感悟。秋日好友探访,甚是幸事。珍惜友情,珍惜现在。脚踏航天城的土地上,骄傲的心永恒!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3 楼        文友:谈笑中        2018-09-21 09:22:27
  一篇难得的纪实之作,质朴中见真情,娓娓而谈里自然流淌出感人的辉煌,欣赏大作,拜读了!
4 楼        文友:山谷        2018-09-24 11:47:21
  深深的友情,娓娓地道来,透过文字我能想见老战友见面时的那份激动和兴奋。学习拜读佳作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