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风恋】泡饭的滋味(随笔)

精品 【风恋】泡饭的滋味(随笔)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4908.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2发表时间:2018-09-20 18:21:10
摘要:如果说,过去上海人碗里的泡饭,是用苦水煮成的,那么现在上海人碗里的泡饭,是用蜜糖烹制成的。


   一个叫冯坤平的老人,于不久前的一个凌晨溘然长逝,当大哥打电话告诉我噩耗时,我惊愕得眼珠子都快凸出来。倒不是吃惊老人的突然离世,而是吃惊久未联系的他,竟然这么长寿?105岁是啥概念?期頣之年,早应该摘取寿星皇冠了。冯老爷子,是我老邻居冯德元的父亲,由于搬迁的缘故,彼此十几年没联系上了,对他的近况一概不知,这次突然像竹笋般冒了出来,真让人感到意外。冯老爷子的追悼会当然要去,不仅因为老邻居这层关系,而且历史上他曾经帮助过我们一家,于理于情我们都得送老人家一程。
   出乎意料,冯家子女居然按自家的风俗,将丧事当成了喜事办,不仅放起了鞭炮,而且一遍遍地播放着其父亲生前喜好的单田芳评书和京剧。冯老爷子去世后,冯家的门槛,也几乎被前来讨碗的人踏烂,都以为冯老爷子吃过的饭碗有仙气,是寿碗,想拿个碗回去沾沾光,自己也能长命百岁。可冯老爷子生前就这么几个碗,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冯家人没办法,不得不紧急采购了一批碗,才打发了那些一直赖着不走的人群。
   冯老爷子去得很安祥,无疾而终,就像一盏油灯,燃烬了自己最后一滴油。他的灵堂,设在客厅的南面,进门就能看见。当我在遗像前虔诚地磕完头后,无意中发现面前的供桌上,所放的供品与众不同,除了香烛锡箔外,食品居然是一碗清水泡饭,以及几碟咸菜酱瓜和腐乳,真令人匪夷所思。但我又不能当面寻问,只能将疑惑压在心底。不过,在回去的路上,我还是忍不住向大哥谈起了此事。大哥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冯老爷子吃了一辈子泡饭,作为子女,当然要供上他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喽!大哥的回答,让我无言以对,却又如梦方醒,猛然想起了过去,记起了有关冯老爷子的许多往事,而这似乎又与泡饭有关。
   上海黄浦江畔,有一条马路叫长阳路。当年长阳路上有好多弄堂,每一条弄堂里都是一些高矮不平的民宅,冯老爷子一家和我们就住在其中。我们家与冯老爷子家斜对面住着,我们在底楼,他们在二楼的平台上搭建了两间房子,彼此虽然认识,但并无往来,平时若遇见了,只是微微颔首,互相招呼一声而已,并没有任何交情,真正与冯老爷子一家开始有交情,却是从一碗泡饭开始的。
   1962年秋季的某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我,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揭开锅盖一看,里面依然是那黄乎乎的菜叶面糊,我顿时沉下脸,不高兴地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母亲盛了一碗菜叶面糊搁桌上,劝我把它吃了,并说你几位哥哥都能吃,你为啥不能吃?我扭过脸无动于衷,母亲发火了,上前揪我耳朵,我死命挣扎,一不小心,竟然将桌上的菜叶面糊全打翻在地上,一只蓝边饭碗当时就碎了。这下可闯了祸,母亲抄起藤拍就要揍我,叫喊声霎时充斥在整个弄堂。这时,只见冯老爷子火速赶来,一把夺走母亲手里的藤拍,并板着面孔大声斥责我母亲:小囡还小,侬打伊做啥?不就是一只碗吗?再买一只就是了。说着,他攥着我的手,将我拉到他家的楼上去了。上楼后,冯老爷子手脚麻利地盛了一大碗开水泡饭,又拿了一小碗咸菜放在我面前,笑眯眯地说:吃吧!快吃,以后想来就来,泡饭总比菜叶面糊好吃吧?我当时不知道是委屈还是感动,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就这样,咸菜就饭,一大碗泡饭,被我吃个精光。
   那时候,冯老爷子已经将近50岁,膝下有2男1女,老婆早亡,所以,他是充当了爹妈两个角色,生活非常不易。而我当时也确实幼稚,居然将冯老爷子的客气话当成了福气话,厚着脸皮没羞没臊,几乎一个礼拜两次到冯老爷子那里蹭吃,母亲得知时,我已经在他那儿,整整蹭了30回泡饭。虽然泡饭不是啥美味食物,但在当年天灾人祸、普遍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冯老爷子能这样做,已经相当慷慨了。为此,我母亲对冯老爷子充满了感激之情,时不时到冯家,给冯老爷子的子女缝缝补补,干一些家务作为回报,两家从此开始有了往来,互相帮衬着,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更令人感慨的是,冯老爷子是浙江宁波人,我母亲是江苏扬州人,过去因地方偏见,在上海生活的宁波人与苏北人,历来是互不往来的,但在我们这儿被打破了,而破了这规矩的,却是这碗泡饭。
   在厨师眼里,泡饭是个“贱货”,人人都会做。但每个地方的人,做法却各有千秋。比如:冯老爷子是用开水煮泡饭,时间火候掌握得很好,并且在泡饭里,喜欢加一点从老家带来的虾米紫菜和香油,为此煮出来的泡饭,饭粒晶莹剔透带有鲜味,比我母亲的泡饭好吃得多。而我母亲是用冷水煮泡饭,时间又长,煮出来的东西,既不像泡饭又不像粥,糊里巴涂的,一点也不好吃。我知道母亲的用意,是想多些量来填饱肚子,但味道完全走样。再则,吃泡饭的佐菜也大不相同。冯老爷子平时是咸菜酱瓜打底,有时候还会弄出些腐乳、咸鱼、黄泥螺之类的东西。而我母亲一年到头,吃泡饭不是箩卜干就是大头菜,单一难咽。为此,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在母亲面前发牢骚。母亲不高兴了,斥责我:有泡饭吃已经不错了,侬还挑三拣四的?有本事侬也赚钱去,我天天让侬吃好的。现在想想真有些内疚,觉得对不住母亲,因为当年母亲持家也确实艰难,一家7口人,只有父亲一份微薄的工资,生活压力全在母亲一人身上,怎能与冯老爷子比呢?虽然冯老爷子生活也不易,但日子比我们好过多了,他毕竟在港务局食堂工作,收入相对多些,而且“靠山吃山”,每天可以从食堂顺一些剩饭剩菜回家,煮成泡饭,供一家4口人吃,能省不少开支。哪像我们家,每月每人6-8斤的定粮,根本不够填饱肚子,只能以泡饭加菜叶面糊,来打发那段困苦的岁月。
   冯老爷子和阿里巴巴的马云差不多高矮,偏瘦,体质却很好,从未见过他生病住院,也从未看见他吃什么补品,他唯一的喜好就是喝点小老酒。每天晚上,他都要自斟自酌一杯“绍兴花雕”,再吃上一大碗泡饭,然后美滋滋地躺在摇椅上,听上一段单田芳的评书,或者京剧折子戏。冯老爷子又是个性情中人,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我曾经听他儿子说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1998年夏天的一天早晨,85岁的冯老爷子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看见有几位城管队员,在疯狂驱赶菜市场外乱设摊的小贩,使其蔬菜水果散落一地,态度非常蛮横。冯老爷子忍不住数落了他们几句,却招来这几位城管队员的围攻,吹胡子瞪眼,唾沫都飞到他脸上了。冯老爷子一点也没惊慌,顺势倒在了一位队长模样的人脚下,并紧紧地抱住了他的腿。这位队长顿时吓坏了,怕连累自己,于是赶紧向冯老爷子赔不是,并且立刻带队撤离了现场,连驱赶小贩的事情都不管了。老人家很有意思,站起来拍了拍衣服,用宁波口音朝城管的汽车,恶狠狠地唾了一口:小赤佬,想跟我白相?你还嫩了点。我吃过的泡饭,比侬走过的路都要多!
   虽然这是一句气话,但足以说明冯老爷子的泡饭史有多厚?如果真按一百年计算,这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
   冯老爷子驾鹤西去了,他吃泡饭活了105岁,让许多研究和盼望长寿的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也难怪众人大跌眼镜,因为在这些人眼里,泡饭无非是淀粉和少量的脂肪组合而已,哪有营养成分可谈?更有不少专家给它判了“死刑”:粗糙伤胃,不适合食用,可冯老爷子偏偏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让许多所谓的营养学长寿学理论不攻自破。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泡饭固然没有其它食品有营养,但它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耐饥饿、方便、容易填饱肚子、没有化学添加剂等等。泡饭出身“贫寒”,是当年上海老百姓不得已而选择的食物。说实在的,谁不想吃好的穿好的?天天过得跟皇帝似的,但这可能吗?解放前,战火纷飞,社会动乱,老百姓民不聊生,能吃上一碗泡饭,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泡饭也许就像一颗种子,在贫瘠的土壤里顽强地生存,逐渐成为上海一种普遍的大众食物。其次,任何长寿者的秘诀不尽相同,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比如“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一样,城市柏油马路能顺利走到罗马,乡村小道,甚至爬山涉水也能走到罗马。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上海人吃泡饭成了一种罪过,遭不少外地人嘲笑翻白眼,常常将它与“寒酸”“小气”联系起来。有一次我去外地出差,火车上一位东北小伙子,带着戏谑的口吻问我,咱东北过去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你们上海过去是不是也有三宝:泡饭、咸菜、粢饭糕?我对此啼笑皆非,无言以对。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泡饭的上海人少了许多,但并不意味着衰退,有不少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依然喜欢吃泡饭。但现在的泡饭,已经滤去了贫穷寒酸的成分,吃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节省、一种对过去的怀念。现在很多中老年人最看不惯年轻人无端的挥霍浪费,肆意糟蹋粮食的行为,对此往往嫉恶如仇。我记得70年代有一回,冯老爷子的女儿因胃口不好,倒掉了半碗泡饭,被他发现后,不仅痛骂了她一顿,而且罚跪了一小时。虽然冯老爷子做得有点过,但其精神却值得称道。冯老爷子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每当饭后洗刷锅,他都要将锅底剩余的饭粒,一粒一料拣起来放在晒台上,让麻雀自由啄食。日久,这些麻雀便成了他的常客。老人家常说,麻雀也是一条命,也需要食物,能给它们一点就一点,反正就是举手之劳。
   吃泡饭就是小气?显然这也是一种偏见。因为节省并不等同于小气,而小气也不见得就节省。历史上,大多数上海人节省的是自己,对朋友对邻里,甚至对国家,从来都是慷慨大方的,冯老爷子就是个例子。他老人家在六十年代,经常救济那些贫困的邻里,虽然只是一碗泡饭或一些小菜,但足以体现他的善举。冯老爷子90大寿那年,他回了一趟宁波老家,见家乡有一处养老院的房子破烂不堪,于心不忍,就主动拿出5万元钱,用于房屋修缮。因此,在这次冯老爷子的追悼会上,有些老邻居还抹着眼泪,絮叨着当年冯老爷子的种种功德善举呢!如果我们再从其他方面来说,上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个人募捐支援贫困地区的建设,一直是走在各省市前面的。即使在抗美援朝年代,上海市民也捐献了115亿元旧币,折合成战斗机566架,占全国捐款的15.6%。汶川大地震那年,上海退休老教师沈翠英女士,毅然捐献出自己一套价值500多万元的房子,并且又连续进行了一系列的义卖募捐活动。据悉,汶川大地震,上海普通市民共捐款就达9.09亿元,名列全国之首。
   总而言之,泡饭现在已经完全超出了吃的概念,讲的是一份真情和情结,享受的是党和政府给予的一份安稳与富足。如果说,过去上海人碗里的泡饭,是用苦水煮成的,那么现在上海人碗里的泡饭,是用蜜糖烹制的。泡饭一碗,感慨无限。如今,许多上海的“海龟”,或者长期在外地工作的上海人,他(她)们只要回到故里,最想吃的恐怕就是父母或妻子做的一碗泡饭加咸菜。我有一个亲戚的女儿,30来岁,在意大利工作3年,憋不住对家乡泡饭的思念,于是偷偷地在自己的租房里,腌制了一些咸菜和箩卜干,没想到其飘出的异味,被当地的邻居发觉并报警,差点拘留吃官司。所以,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最思念最浓厚的家乡情,都有一份情有独钟的家乡食物,这是人的本源之情,无可厚非。冯老爷子的泡饭人生,只是许多上海人生活的一个缩影,也许还有很多有关这方面的生动故事,在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光大,我们完全有理由去赞美一下上海人的泡饭精神。
  

共 44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泡饭,大恩情。”作者曾在最困难的时期受恩于冯老爷子的一碗泡饭,从而对老爷子怀有尊敬和感恩之情。老爷子去世的消息引起了作者的追忆。从“一碗泡饭”为起点,追忆其虽历经波折,但无疾而终平安健康的一生。简单的“一碗泡饭”就是老爷子一生清白做人,真诚助人的鲜明写照。老爷子的一生勤俭,节约,恩怨分明,嫉恶如仇,是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的代表。小小的“一碗泡饭”,让老爷子活到了105的高寿,这也是他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回报,老爷子去世后,邻人为讨要一个长寿碗而争抢着踏破门槛,这正是对冯老爷子一生最好的赞誉。“一碗泡饭,已经滤去了贫穷寒酸的成分,吃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节省、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文章以小见大,正如作者在文末升华的主题“泡饭现在已经完全超出了吃的概念,讲的是一份真情和情结,享受的是党和政府给予的一份安稳与富足。”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立意新颖,有升华,有突破,内容积极向上,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是篇难得的佳作!感谢赐稿风恋碧潭社团,祝福作者文丰笔健,佳作连连!【编辑:西贝秋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92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贝秋荷        2018-09-20 18:23:02
  “小泡饭,大寓意。”小中见大,生活正是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做人也是!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1 08:43:46
  多谢秋荷老师的辛苦编辑,您的编按一直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西贝秋荷        2018-09-20 18:23:34
  感谢作者赐稿,祝福秋安!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1 08:57:24
  谢谢!
3 楼        文友:西贝秋荷        2018-09-20 18:24:45
  这“一碗泡饭”清清爽爽,简单,质朴!大赞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1 08:50:08
  上海在过去,也有好多老百姓喜欢的食品,比如“四大金刚”:大饼油条,麻油氽子脆麻花等等,但只能偶尔吃一回,因为要花钱。而泡饭,只要隔夜饭用开水煮一下就行,可以省下花费。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0 22:31:43
  一篇充满真情的随笔佳作,作者从老邻居冯老爷子的去世入笔,交代了自己去参加悼念的缘由,对丧事简单描写,为后文铺垫过度。当“我”磕完头抬头的刹那,注意到了供桌上的食物很特别,尤其那碗泡饭引起注意和疑惑。作者采用插叙的方法,围绕这碗“泡饭”展开回忆,正是这碗泡饭牵起了“我”与冯老爷子的情感交集,以及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两个家庭因一碗泡饭过往甚密,相互扶持的邻里深情。泡饭,本是上海人过去填饱肚子的一种普通食物,也曾是寒酸的代名词,被歧视嘲笑过。而如今,仍然有不少上海人吃泡饭,在当今经济生活疾速提高的情况下,泡饭已不再是“填饱肚子”的功能了,而是一种节约、一种怀旧、一种对那段艰难岁月难忘的情结,进而上升为一种精神。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倡节约,所以,上海人是对自己节约,对他人、对社会却有着一腔满怀的慷慨与大爱!文章的构思、层次结构、立意、表现主题与表现方法等写作手法之老道,功底深厚无疑,均是值得学习的典范。拜读诗歌佳作!感谢赐稿支持风恋碧潭!问好四哥秋安吉祥,祝福四哥及家人中秋节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碧潭飘雪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1 08:51:47
  谢谢飘雪社长光临并点评,点评非常精准,辛苦了。
5 楼        文友:云朵飘飘        2018-09-21 07:09:10
  一碗泡饭勾起了往事,让作者回忆起过去的艰难岁月。泡饭虽然看似普通,却养活了许多上海人,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温馨的回忆和记忆。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1 08:55:09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最思念最浓厚的家乡情,都有一份情有独钟的家乡食物,这是人的本源之情。谢谢您的光临与点评!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1 07:49:45
  作品已报送精品
碧潭飘雪
7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8-09-21 08:01:28
  一碗泡饭在老师的笔下、在读者的心里变得不再简单。即使没有经历过那些,也深深被老师的文字感染。一碗泡饭是岁月的积淀、是情感的浓缩,也许会是永远的念想。拜读老师的随笔,学习欣赏。祝中秋阖家欢乐!
回复7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1 08:56:54
  多谢三子四以老师的鼓励,您的散文随笔很棒,向您学习!
8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1 09:48:51
  我发现这人真是不服老不行啊!“拜读随笔佳作!”居然写成了“诗歌佳作”,特此更正并向四哥和读者致歉!抱歉抱歉!问好四哥新一天快乐吉祥,文思泉涌!给四哥敬茶!【呲牙】
碧潭飘雪
9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2 22:23:50
  恭喜并祝贺江南小溪老师随笔佳作获得精品!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老师辛苦了![强][强][强][鼓掌][鼓掌][鼓掌][玫瑰][玫瑰][玫瑰]
碧潭飘雪
10 楼        文友:云舞蓝天        2018-09-23 22:53:19
  说起泡饭,我小时候也曾吃过的,母亲也是为了节省粮食,将剩饭和菜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倒是省事。拜读小溪老师美文,欣赏学习!祝中秋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4 09:40:53
  谢谢云舞蓝天的光临与点评!你的散文写得很棒,向你学习!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