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风恋】谁说四十不可惑(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风恋】谁说四十不可惑(杂文随笔)


作者:三子四以 童生,71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4发表时间:2018-09-25 21:27:00

读圣贤书是为解惑而明事理,然古往今来,圣贤之言正如那民间传说、神鬼故事,有可信之言亦有不可信之语、有曾经可信而现如今不可信或者不可尽信之说。
   《论语·为政篇》中记录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向来大有名气,原本是孔子说他自个儿学习修养的不同阶段,却常常被后世之人拿来作为人生境界的一种进度准则。对此,余常不敢苟同,犹以“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甚。
   “不惑”是什么?杨伯峻在他的《论语译注》里解释为“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钱穆在他的《论语新解》里说:“必能对外界一切言论事变,明到深处,究竟处”。按照这个标准,再看看今天四十岁的人,恐怕没几个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吧。怪不得世上的圣人只有那么几个,如我等凡人又焉能望其项背?要我说,攀不上此高头大马、登不上那珠穆朗玛之峰巅,纯属正常。当今世界,事物变幻如此深广,若按现今事物演绎之步伐,四十而惑倒是正常在理,因为此时的你方才开始真正明白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对所学知识的积累是如此的有限。旧时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常以箩筐为计。而知识文明飞速发展到现如今,几个箩筐怕是远远装不下了吧。数千年前孔圣人所处的年代,一些有志之士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原则后,认为外界的一切言论事变,自己均可相会互通,知之明而居之安,一切皆无可疑。这恐怕也是当时知识有限,比今人容易掌握的缘故吧。所以说句不恭的话,老夫子若穿越到如今,怕也会因为谦虚而不敢提“四十不惑”了吧。
   人到了四十岁,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思想的积累,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的确会较以前成熟,但所谓不惑也是相对有范围的。曹孟德,古之英雄豪杰,看他平生用心设计、建功立业,绝对的豪迈杰卓吧。可是,临终之时,他分香卖履,于身后妻妾事叮咛安排,难舍难分,生怕处置得不够详尽,也真够累的。对于取天下,他是不惑的,可对于粉白黛绿的私情,以他的智慧也一样要迷惑。这么说这位大英雄,确有些苛刻,只是“世间坑井,在在有之”,谁又敢说自己到了一定年龄就无事可惑了呢!
   所以说,把圣人之言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怕是不够科学甚至是可怕的。正如一些人,刚刚迈进四十的门槛,便开始自我陶醉于那所谓的人生积累来。他们认为自己已处在那“不惑”的妙境,万事俱能贯通,是家庭的脑袋、单位的脊梁。他们往往听不进长者的建议、也瞧不上后生的言论,所以他们也看不到自己的刚愎、愚昧和可笑。
   身处当今这个时代,“四十不惑”改为“四十可惑”,岂不更好。面对现今之繁杂事物,若合理而言,四十岁的人依然会有可惑,而且应该有所惑,更尚需时常惑。
   再说说那“知天命”。何谓“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人到了五十的年纪,便会知道哪些事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又有哪些事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幻梦少了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也趋淡了些。所以有人会说,“富贵在天而生死有命”。这话听起来似乎也并无大错,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每个人的能力和际遇不同,取得的成绩自然有大有小,到了五十岁这个人生的黄金年龄,自然会对自己有着相对清楚的认识,从而给自己提出相应的人生要求。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知天命应有顺其自然之意。
   既然“知天命”和五十岁挂钩,而半百之龄又不算年轻,那就不妨说几句题外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算到了如今的年代,依旧还是很多人眼中一条判断办事成功与否的金科玉律。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历来的尊老传统,正如孟子所认定的理想社会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那样,不尊老常常被认作是某种品质的恶劣。所以有些人刚届知天命之年,就急着往“老”里挤,千方百计沾上“老”字的边。揣摩其心理,不外乎两种,一是“老了就有资格摆、老了就厉害、老了就自然有理”,颇有杜甫的那句“老气横九州”的味道。二是既然是知天命的人了,若无什么奔头,那就给“应付差事,过一天算一天”找个台阶吧。
   第一种心理关乎尊老和倚老卖老的社会风气问题,笔者无意展开。总之,任何社会准则都需有一个度为限,超之则势必会污染社会风气、乃至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我想说的是第二种心理。中国有句俗语:“姜是老的辣,笋是嫩的美”。我是不大喜欢年轻人故作老气横秋的,永葆活力不好吗?有些人到了将及知天命的年龄,觉得自己再干也没什么大出息了,便生了消极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要我说,这些人把老夫子的话理解歪了,“知天命”和“认命”,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人在年轻时精力充沛,加班熬夜,为了成绩自可“恣意妄为”。到了一定年龄,虽然精力下降,但仍然应该为希望而努力付出,只是对成功和失败的结果,有了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再患得患失,对于个人荣辱亦看淡了些。知天命不是叹老、也不是服老。其实,有真本事的人,大都是不服老的,举几个例子。东汉的开国将军马援,在天下统一之后,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我们无法效仿伏波将军的“马革裹尸”,但是其“老当益壮”的气概很值得后世之人的崇敬。还有我们大家熟识的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米神”的袁隆平院士,在创造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果后,此公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2017年已届八十八岁的他仍率队研制“海水稻”并试种成功。你看,即使是我们眼中的七八十岁的颓然老翁,依然能有如此气魄,五十岁的你又怎能“认命”了呢。
   对于“知天命”,我亦有另一看法,既知天命,当晓人生之岁月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应当抓紧时间,努力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就像季羡林的一首打油诗里说的,“老骥伏枥,志在十里”。不能百里、千里,那我就根据自己的能力跑它十里好了。
  

共 23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着这篇文,自感羞愧,因身体的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工作圈在家里,常有“认命”之念溢于心。言归正传,读着该文,除了自愧之外,更有激奋之功效。文章开篇开门见山端出观点,进而引经据典展开论证,重点对“四十而不惑”和“五十而知天命”分解与论述。作者从《论语》的经典语句延笔,先释意,而后从正反两方面作比较论证,阐释推翻今人的谬论和曲解,任何东西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既不能囿于古人的观点,教条地沿用,也不能完全摒弃古人的智慧结晶,甚至是从字面曲解其真实内涵,或者谬误讹传。我们应辩证地“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让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节奏。“五十知天命”,本是知道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事是力所能及的,也就是在这个年龄行事应更加稳重睿智,克服能力不及的莽撞,认真能力所及的事情,尽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而并非就是“认命”和消极虚度时光。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构思精巧,结构清晰,论证层次合理,语言犀利,文采斐然,富有文学艺术魅力。引古论今,对文章主题思想内核起到了升华作用。一篇具有时代意义和批判意义的正能量杂文佳作,拜读学习!好文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风恋碧潭!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5 21:28:30
  感谢三子四以社长赐稿支持社团,辛苦了!问好四以社长秋祺文丰!佳作愉快!
碧潭飘雪
回复1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8-09-26 13:31:45
  感谢社长老师的辛苦编辑,祝好!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5 21:30:57
  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论证清晰,层次结构合理。主题思想深刻,具有时代意义和批判主义的正能量佳作。欣赏学习!
碧潭飘雪
回复2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8-09-26 13:32:41
  感谢飘雪老师的鼓励,感谢你热情洋溢的文字。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5 21:32:01
  欢迎四以社长继续赐稿风恋碧潭,风恋有你更精彩!期待更多佳作呈现!遥祝四以社长工作顺利!在社团创编愉快!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09-26 10:42:51
  水平有限,若有理解不到之处,敬请海涵并提出,以便及时改进。问好四以老师秋安文丰,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回复4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8-09-26 13:34:21
  老师的编按非常精彩,令拙作生辉!再次感谢老师的鼓励和辛苦付出!
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8-09-26 14:20:24
  言简意赅、论点新颖,一篇很不错的随笔杂文,欣赏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8-09-27 08:07:15
  感谢老师的留评鼓励,问好!
6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8-09-27 18:06:20
  文章深透实事,观点鲜明,见解独特,说理深刻透彻,语言精炼生动,关于人生的探索,让人信服!
乡村幽兰
回复6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8-09-29 07:58:30
  谢谢幽兰老师的鼓励!问好,国庆节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