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节气时光书(散文·征文)

精品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节气时光书(散文·征文)


作者:伊蘭 秀才,15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69发表时间:2018-09-28 20:24:54
摘要:我的故乡、我的童年和少年、我的亲人们,所有这些,与节气息息相联,每一个日子都值得庄严回望。向它们致敬,我才不会忘记回乡的路。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节气时光书(散文·征文) 遇见一本书,就有了与它的碰撞和解,每一个节气,都是过去时,在阅读中与过去的自己重逢,在不断回望中走向远方。
   ——写在前面
  
   一
   对二十四节气情有独钟,始于几年前。从那时起,便不可遏制地,如同心仪某个物件,或钟情于某一个人。它更如同密友般,半月一位,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衣食住行,天地自然,无不与其有着细微而紧密的联系。有一条隐藏的丝线,把每一个人的生活与节气紧紧牵系。
   苇岸,我爱他的文字,也因此爱上了二十四节气。他站在北京丰台郊外的一块农田上,每天观察记录,用眼用心,写下了未竟的二十四节气。39岁,因肝癌去世,正值人生的夏至。读到谷雨时,就仿佛看到他,恋恋又依依,挥手之力都没有,瘦削的病躯,眼神是诗意的眷恋。他没有等到立夏,立夏之后仿若残缺的纸页,孤独苍白。我喜欢他诗意的语言,又有沉郁的泥土香芬。我崇拜他的为人,生活极简,精神极奢。他有一颗纯粹而又深刻高贵的灵魂。清贫、孤单、谨慎、勤奋、自我克制,一生都保持着穷孩子的完美主义者,倡导环保与热爱读书,他让自己像指南针一样信仰坚定,也像干净的标本一样告别腥膻。苇岸,用美好的人格有力诠释了他的名字。
   我是在周晓枫的《巨鲸歌唱·夏至篇》中知道苇岸的。“优秀的散文作家,去世之前,他写了六个节气,止笔于谷雨——因为没有来得及为‘夏至’做好时间和素材上的准备。39岁,恐怕相当于人生的夏至,从春到冬,纯真到沧桑的中途,他活到最漫长的明亮白昼。”周晓枫的几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苇岸谜一样吸引着我,查找一切关于他的资料。读他的书,是最准确的解析。买到他那本《大地上的事情》相当不易。淘宝、当当、京东,都无售,求助于常网购的同事,在亚马逊上买下了预售。当新鲜出炉弥散着纸墨之香的书托在我掌心中,那种不易得终得之的喜悦,对于一个爱书人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读他的书,是在暑热极酣时,坐在公园长凳上,有蝉鸣贯耳,有微风拂面。以这样的阅读方式向文字和作者致敬。二十四节气是书的后半部分,苇岸为它们用尽了心力,非一日一年之功,这是他生命的绝唱。后十八个节气,只是简单粗略地记录,每页纸都有大片空白,恍如他苍白的脸。读到那些,是残缺,是遗憾,是心疼。一个为天地自然写作的作家,匆匆与之难舍的世界告别。残缺的二十四节气,成了一崭明灯,引领着人们向古老的节气文明迈出探究的步履。
   二十四节气也如谜一样吸引着我,从何而来,从什么时候而来,它怎么就可以精准地预知天地自然的变化呢?
   新书《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或许能给我答案。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位作家,不拘一格的写作者,书还在路上时,已然是满满的期待。
  
   二
   读序言,读了几遍,总是怕错失美好,每一次读,文字总是给大脑注入兴奋剂般。
   浩博、意丰。八公山,淮南王刘安。这几个字眼破解了我心中最大的谜团。被胡适高评为“绝代奇书”的《淮南子》,乃是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知道这部著作之名,应该是在初中语文课本的课下注解。时至今日,才知它的价值不朽,是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就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淮南王刘安是高祖刘邦之孙,世袭淮南王,为王四十二年,都城为“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及八公山正处于中国气候南北方分界线上,一年四季泾渭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繁忙,适宜人居。刘安及其门客避世隐居,苦心孤诣,搜索枯肠,熬精沥血,最早写下诸如“春分”“霜降”“立秋”等破天荒的汉语名词,它们一路走来,乐此不疲。节气的渊源,应该始于春秋时期著作《尚书》中的记述。商朝只有四个节气,到周朝发展成八个。到汉朝,刘安等八位文化名人,道法自然,最早完成了“二十四节气分布”。这是古老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这个世界动地惊天的创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节气,“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汉书》)。日本、朝鲜使用的节气也是从淮南王而来。
   摘抄几句序言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句子:
   “二十四节气”,中国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童年。
   此是华夏文明深邃智慧的黄钟大吕,直到今天,我们的土地仍旧传递出它斑驳钟声的有规律的回音。
  
   三
   从立春开始,真正意义地读。力求精读,做摘抄,随时写心得。逢夏至,到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争取天凉好个秋时,读完二十四节气。
   立春篇,钟鸣写。浩浩荡荡,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极具学术性的文字,颇有文化大散文的味道。几遍下来,个人见识浅近之故,依然不得文章之章法和神韵。倒是个别细节吸引了我,引发我对“立春”的感想。
   每年的2月4日左右,“立春”莅临,如同一个神圣的使者,节气之始,一年之计在于春。逢着立春,脑子里便满溢春天的辞章。没有一个节气如立春这般让我心动,心动到有一年,文字迫不及待跳将出来,写出那篇春意横生的《立春小语》,以此向早来的春致意。
   “春”,又言“蠢”。《说文》如是说,“春之为蠢也,物蠢而生。”我想到了“蠢蠢欲动”一词,春时万物所出貌,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如花木轧轧而长,如百虫浩荡而生。春天,唤醒了万物,它们伸着懒腰,以回应春的呼唤。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节气,“立春当游苑”,人们在东郊、乡野里聚合,以特别的礼节表达对节气之首的尊崇,如同迎候春节那般盛大的节日。帝王致敬立春的方式是帝籍,孟春三月,天子会亲自到划定的田里躬耕,以示亲近土地,不忘农桑。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立春这个节气的意义似乎淡忘了许多。它适逢每年腊月和正月间,立春便淹没在过年的喜乐之中。但帝籍对农耕的指导性意义随着土地的存在一直在农人心里根深蒂固,不负春光,不误农时,春种秋收,是从未改变的古老誓言。
   立春,乃因春木气始,气正,方可立。立春是竖起的的通天大旗,立在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上,大红醒目,鲜明地指引着人们,农耕、学习、工作。春光无限好,春光更易逝。
   立春太高深了,有种掉进书袋里的感觉,读雨水比立春顺畅多了,雨水篇如春水流,朗朗上口,音乐的节奏和美感也随之淌出。雨水篇作者是我熟悉的祝勇,延续了他的文字风格,未读前看目录已然满是期待。
   他的雨水,降落在他工作的地点,旧日帝都故宫,适逢雨水这一天,节气就是这么奇妙。身为故宫研究员的身份注定了他的雨水篇别有一般滋味。
   那一天,故宫成了雨的都城,作者静静站在浩荡的雨水里,听雨,想雨。
   在想清朝的雨水,皇帝与他一样对着雨水无比欣悦。农民喜雨为了田,皇帝喜雨也是为了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的田,端坐的朝廷也是他的田。
   都是喜悦,也有区别。百姓喜雨,膏泽土壤,生万物。帝王喜雨,那是他的恩泽和政绩,关系皇帝、朝廷的前途和命运。一场甘霖,在康熙大帝的祈求和焦灼期待中,终于降在大清王朝的土地上,那一刻年仅26岁的康熙,感觉到没被老天爷抛弃,被感动。
   故宫里的故事,只能成为纸上的故事,被议论和评说。雨水冲洗着那些旧时建筑,皇帝不再。而中国大地上的农民,雨水这一天正在郊野之上喜雨。
   脑子汩汩而出的是雨水般春雨诗章。一场春雨,滋润了成都,也滋润了老杜的诗情。满怀喜悦,吟诵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家乡的初春小雨,滋润了干涸了一冬的土地,贵如酥油,“草色遥看近却无”,用不多久,自会绿遍山野。花开盛况,也是后事。
   惊蛰,一声惊雷,万物生,繁忙的农耕生活自此而始。动物们从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上苏醒了。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记述的惊蛰被一条小竹叶青蛇咬的记忆。还有就是音乐家冼星海的女儿回忆其父创作《二月里来》的过程。特殊的年代,一首歌曲,节奏明快,起了唤醒、鼓舞和歌颂的作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节气是自古就有的,不会为谁而停留。
   春分篇,为诗人蓝蓝所写。知道她,是在一个诗歌群,听她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感觉到她的平易、亲切,也有一种忧伤、不平和愤慨。这是一个作家最珍贵的品质。我们是彼此的微信好友,却从没有交流,不打扰不失为一种尊重,能够常看到她分享的文字即是幸运。蓝蓝老师写的春分,追忆了故乡中一个叫推子的智商低下的女孩,因病终生未嫁,她姐姐为了守护这个妹妹也未嫁,姐妹二人活到三十多岁,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推子为人忠善,虽有智障,但知农事,明了春分这个节气,与童年时的蓝蓝感情极好。文真是无定法,没有想到,蓝蓝老师写春分这个节气,竟是一篇怀人之作,有温暖也有忧伤。
   对于北方,春分这个节气有失公允,天平的指针明显偏向了后方。春分之前,暖气一停,处处是个冷,穿了一冬的棉衣仍然不敢下身,真真难熬。“春脖子短”,是一位作家对北方春季短促特点的形象描述,其实时间的长短是不变的,都是春寒给人的错觉,当你有了春天的感觉时已是春分了。淮南王刘安偏安在暖宜之地的八公山,定是没有来过北方,真来的话,也肯定被这春寒给喝令回去了。
   春分一声令下,早就耐不住性儿的花,骤然齐刷刷地开了,像一夜间的飞雪,悄无声息。小区西面有一片山桃花,每年3月中下旬开放,只是一两天功夫,就开成了花林,从不远处望着,弥漫着粉色白色的花雾,引人漫步其中一探花境。玉兰花开会稍晚几天,每年三月底,我下学校,每所高中都植有遒劲的玉兰树,每一棵都有几十年的树龄,玉兰花就开放在春天的暖阳里。一般,玉兰树栽种在办公楼前,每年这个时候,站在树下,倾听玉兰花开的声音,抚摸着满是褶皱的树皮,抬首望着层叠而开的白玉兰,白雪与蓝天相映,衬托着粉红的墙壁,那是校园最美又最易得的春色。花开花谢,花谢花开,不同品类,总是趁着花期。这时候去公园,金灿灿的连翘已有了败减之态,小路旁的榆叶梅已经蕾吐玫红。碧桃、海棠、丁香,这满园花色,你方开罢我上场。春分时节,进山去,赏桃花、杏花、梨花,山野的清气滋养着花的姿容,一个节气,开启了春日灼灼其华的美好篇章。
   清明篇。写到了故乡中故去的亲人和渐渐消失的东西。前部分写得很好,能够打动人,后部分就逊色了,理性太强,在阅读时失了兴趣和耐心。
   我喜欢这一章前面的句子。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是一个温习自己从何而来的节日。不知道自己的来处,不敬自己的来处,即无归处可言。清明适宜追思。脑子是已故亲人的模样,阴阳相隔了十几年,依然难以忘记他们生着的模样。大姨夫八十多岁,一生勤快,老实本分,四女二儿都有了好的归宿。怡养天年时,却不安于自己的老年生活,每日里骑着自行车,驮着园子里的菜到十几里外的城内卖。在那个集日,我正在学校上课,接到家里的电话,姨夫因车祸而去世。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旧居东屋。他静静地躺在门口的床板上,身上盖着黄布。我掀开布,看到了一张焦黄冰冷的脸。没有想到,一辈子与世无争的姨夫最终是这样的结局,给亲人们的疼痛太突然了。上天为何这般不公平,好人怎么就没得善终呢。还有四叔、四哥,一个五十八岁,一个四十八岁,他们都曾是棒劳力,用不完的力气,能应对繁杂的农活。农闲时,四叔还会扛着大斧头,去劈树根,用车拉回来,堆成四棱见方的垛,立在家门口,引来左邻右舍的一片片赞叹。父辈中,四叔是脾气秉性最好也最能干的一个。不曾想,一场病,这个顶梁柱瞬间被摧折。四哥也是如此。绝症,把他们一下子推到了生命的尽头。不得不感叹生命无常,每一个生者都无法预知那些祸患,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与他们同在的时光,恐日后生出莫大遗憾。四叔殁后的十多年,四婶也去了,血液上的病,从发病到离去,仅仅几个月的时光。大伯今年刚刚过三周年,八十五岁,寿终正寝。每一次回乡奔丧,都会觉得离故乡越来越远,那些离去的亲人,一个又一个把我推离到村庄之外。我只有在回忆和怀念中反复重温那条回乡的路。不敢忘,忘了会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再到哪里去。
   谷雨篇。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就如某个谷雨天里落下的淅沥的雨。作者认为,谷雨是所有节气里最具江南韵味的一个。他从黄河写起,写到唐贞元年的关中缺粮,即将酿成兵变,幸而有江南运送的漕粮解了燃眉之急。彼时,江南经济正崛起。北宋,都城汴梁河南开封,宋真宗在皇宫大院做粮种试验,提高了产量,调整了中国人的胃口。谷雨之“谷”当从此而出。悠长的大运河,把江南的米粮运到政治中心汴梁和北京,江南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粮食之重。而如今的江南呢,关于谷雨的联想,已经转移到了茶。谷雨篇,有点大散文的味道。
   谷雨时节种谷天。关于谷的记忆实在是太稀少了,只是记得家东头有一片谷子地,忘记了种谷时的情节,只记得成熟时的谷穗,鼓胀着穗子,谦虚地低垂着,与如虎的秋阳浓墨重彩描摹出秋的金黄。

共 19043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短短二十八个字,囊括了一年的四季更迭。二十四节气,华夏祖先智慧的结晶,犹如一株参天老树,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2018年6月,由庞培、赵荔红主编的《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正式面世。在这本新书里,钟鸣、祝勇等二十四位散文家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文字风格书写这“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如同繁茂生长的枝桠、变幻光色的树叶与姿态摇曳的花朵,向古中国致敬,向先哲们的智慧致敬。于本文,作者伊蘭老师则因喜爱作家苇岸的为人及其沉郁诗意的文字而爱上了二十四节气,并像这二十四位散文家一样,向古老的节气文明迈出了探究的步履。于暑热极酣之时,在蝉鸣贯耳、微风拂面之际,伊蘭老师从“立春”篇开始,直至“大寒”篇结束,力求精读《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篇目,并随时摘抄,随时书写读书心得。之后,受各位散文家的启发和触动,往事汩汩而出,写下了这篇洋洋洒洒近两万字的大散文。这篇大散文,对《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各篇目的赏鉴与评析,内容有长有短,有伊蘭老师在场,也融合了伊蘭老师的合理想象,不仅对各篇目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得失做了较为客观中肯的评述,而且结合自身经历,“庄严回望”了故乡,回望了自己的童少年以及与亲人们之间的种种过往。恰如伊蘭老师所言:“遇见一本书,就有了与它的碰撞和解,每一个节气,都是过去时,在阅读中与过去的自己重逢,在不断回望中走向远方。”这篇散文立意厚重,纵横捭阖,将读书心得与个人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柔婉。其中,既有对农耕文明的赞颂、对故乡的怀恋,也有对父母亲情、对生命脆弱的深刻体察与领悟。文章援引诗文典籍随手拈来,不仅增强了文字的历史纵深感,而且更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尤其语言,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精巧,新奇,优美,凝练,且金句多多,极具哲理意味。譬如,“其中的艰辛一旦成为往事就会变得甜蜜。”譬如,“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于每个人而言,寒是考验,也是淬炼……隐忍、坚强,以度世上的寒凉。经寒彻骨,得梅花香。抗得住寒冷,才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抵挡人生路上的寒凉之风。”再如,“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到大寒,亘古不变,以坚定的步伐走着,走成一部浩帙长卷,这部长卷没有结尾……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总能在每一年的每个节气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频频回首,都是时光的印记。感叹,时光已去,容颜渐老,幸而有一颗日渐丰盈的心,与岁月抗衡。”诸如种种,不一而足,显示了伊蘭老师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好久没有读过这么内涵丰富、畅快淋漓的好作品了,感谢伊蘭老师,编者郑重推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0030003】【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00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9-28 20:34:02
  如果说,《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是二十四位当代散文家以自己深刻而富有意韵的文字向古中国的先哲致敬,那么,当编辑完这篇散文时,编者则要向热爱读书,且认真细致读书的伊蘭老师致敬,向这篇内涵丰富厚重的文字致敬!真心敬服伊蘭老师的坚韧精神与华彩文笔,问好!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伊蘭        2018-09-29 09:31:54
  谢墨痕先生的按语和留评,在文字中有您这样的益友,实在是我之幸矣。辛苦您了。奉茶。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9-28 21:11:28
  这个必须点赞回头。能读完一本书,能写出这样一篇文章,真棒!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伊蘭        2018-09-29 09:34:42
  谢谢雪,其实一直支撑我的,还是流年,我要坚持写出来,以此为七周年的献礼。投稿的时间也正是27号那天。
3 楼        文友:风逝        2018-09-29 08:43:43
  听到墨痕先生的推介,先在朋友圈分享,然后来此占下位置,尽管没了沙发,但是还是心情激动,为作者读书的毅力,更为作者文中深刻的思悟,厚重的意蕴。
   先为伊籣竖大拇指,等有时间来细细品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伊蘭        2018-09-29 09:35:49
  谢谢风的留评,感谢我们因文字相遇在这个社团,在编辑这个集体,一起拾字取暖。祝好。
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9-29 12:37:53
  我的天,差不多两万字。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书评可以看做一篇前言了,作者一定是细细读了那本原作。这么长的文,却像是一首散文诗,作者的文字功底,令人赞叹。
江凤鸣
回复4 楼        文友:伊蘭        2018-09-29 12:45:08
  哪儿有二哥说得那么好,就是一些读书记录,有些是有感而发。只愿没浪费二哥的时间,愿您多提些意思,在写作上得好好向您学习。
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9-30 11:23:28
  伊蘭,我真没想到,你对书评有这么高的造诣。无论语言叙事还是表达手法,无论领会原作的深意还是阐述自己独到的思想,你都是特别的。读得出你对文字的敬畏,你对作品的尊重,你是一个有温度的作者。向你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伊蘭        2018-09-30 14:02:42
  得土地哥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尽管我知道还差得很远,我会努力的。山地哥,一起来吧。
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09-30 23:12:48
  24节气,是中华民族写给大自然世界最美的情书,读懂了这情书,就找到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金钥匙。如果说《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是对这份情书的深度解读,那么本文《节气时光书》就是对情书的最好注释。
   佳作阅读。不一样的赏析。赞。
回复6 楼        文友:伊蘭        2018-10-08 10:28:45
  感谢明月哥哥的阅读,关于文字,还比较幼稚,愿您多给我些批评和建议。祝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