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家国天下】方神遥祭(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家国天下】方神遥祭(散文) ——一个湘军战士为保卫喀什英勇牺牲的故事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8发表时间:2018-09-29 10:02:34
摘要:1825年;张格尔发动叛乱,围攻喀什徕宁城不克,想出毒计水淹喀什。湘军士兵英勇牺牲,凿开水坝……


   人到老年,经历沧桑;时时怀旧,脑海里常有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涛退雪散,怪礁兀立,那怪礁竟是童年记忆,而童年朦胧的记忆,到了中年才明白那是一段重要的喀什历史。
   我的童年在喀什汉城度过。汉城就是今日疏勒,回城是现在的喀什市。那时疏勒县城保存基本完好,东西北三个城门还在。我们的小学在国民党联勤总部医院的院子里,紧靠着边防团。童年贪玩,而且初生牛犊不怕虎,哪里刺激那里去。爬上高高的古城墙,在蛇行的壕中“打仗”;赤足在护城河的泥巴中抓蝌蚪。锈弹头,断刺刀,一阵惊叹,一阵想象渲染的恶战。有一天,一个小伙伴神秘地告诉我们,他发现了一个“神庙”,一个人不敢进去。我们一伙毛孩子壮着胆子去探险。绕过一个大涝坝,有几株峥嵘古树。拨开草蓬,翻过土墙,果然一座废弃的古庙。庙堂高大,有前廊,有粗立柱,红漆斑驳。越窗而入,有一英武神像,尘落战袍,色甚暗淡。忽然蛛网拂面,一阵凉麻激灵全身。有人怪叫“鬼来了”,我们手足并用斤斗骨碌逃出去。后来问大人那是什么庙,回答是土地爷。
   人到中年,回忆往事,我才知道童年的玩耍地方,是演绎过血与火的历史的辉煌舞台:那城墙曾是西域闻名的疏勒城,砖砌城墙,高大坚固,曾抗击过外敌入侵,屡经战火。那庙不是“土地爷”,是名垂近代史的方神庙,供奉的是为保卫喀什徕宁城万余生灵而壮烈殉国的湖湘勇士黄定湘。
   徕宁城在喀什市西区。上世纪六十年代乘飞机鸟瞰,可见喀什西部有一圆形城墙残垣。维语称“玉木拉克协海尔”,意为圆形的城,一百多年来,这座城是南疆政治军事重镇,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官衙,与北疆的伊犁将军府遥为倚角,保卫着天山南北。
   公元1759年即清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击败准噶尔汗国,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两年后任命永贵为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当时喀什战乱甫定,旧城狭小,街道狭曲,居民拥挤。永贵上书朝廷说旧城“错乱无章,难以扎营,且官兵不便与回人杂处”,请准许另建新城。康熙、雍正、乾隆对经营西域高度重视。乾隆欣然准奏。
   新城建在旧城西北一公里处的“古勒巴格”。维语意为“花园”。原来是大和卓波罗尼都的私人庄园。这里克孜河支流如玉带环绕,林木繁茂,景色秀丽。新城为圆形,周长一公里多,砖石城墙,高大坚固。城南建“万寿宫”,祭祠大典,节庆迎送,场面豪华;又建关帝庙,香火兴隆。1771年,乾隆御笔赐名“徕宁城”。“徕”意为“修文德以徕之”;“宁”意为安居乐业。不久,徕宁城一带商业也发达起来。《新疆回部志》称“徕宁城仰瞻宫庙之辉煌,凭临池城之壮丽,居然新疆一都会矣!”
   19世纪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鸦片战争之前,民族危机首先在我国西部爆发。公元1820年,中亚浩罕国支持波罗尼都的孙子张格尔入侵南疆,妄图恢复和卓政权。张格尔三次入侵三次败逃。1826年,张格尔率数千浩罕军人再次进犯喀什,气焰嚣张。伊犁将军兼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坚守徕宁城,“及至接仗,被官兵凭城打退,杀死八百余人,带伤者不计其数。”
   张格尔凶焰受挫,想出一毒计:水淹徕宁城。他驱兵在克孜河高岸处筑拦河坝,河水迅速涨高,迫近徕宁城。一旦城墙垮口,万余生灵将成鱼鳖。
   危急关头,守城官兵决定奇袭上游大坝。趁着夜色,一位年轻的清军士兵跃入水中,如蛟龙,挟雷电,劈风斩浪,直冲大坝。临近坝时,潜入水中。不一会儿,大坝被掘开洞口,大水溃堤而落。徕宁城得救了!万余军民欢呼雀跃。英雄却没有回来,踪迹全无。
   他,就是被新疆各族人民供奉了一百多年的“方神”,保护一方平安之神。
   他姓黄,名定湘,1801年阴历五月初六出生于湖南长沙县堤屋场贫苦农民家中。21岁那年,他哥哥与屈姓人家争水,失手伤了人命。兄已成家,有妻有子,如被判重刑,家必败落。定湘无牵无挂,挺身而出为兄顶罪自首。官府察其隐衷,念其“孝悌”之义,降等减刑,“流刑安置远方,终身不返”。他被发配到甘肃充军。五年后换防到喀什,几个月后就投入抵抗外敌的恶战。以身殉国时仅26岁。
   1826年9月,徕宁城被侵略军用地道炸垮城墙。庆祥拒降自刎。城被焚毁。第二年春,清大军收复喀什。张格尔败逃至喀尔铁盖山被擒,解送北京,受到严惩。后人重建徕宁城。
   黄定湘义无反顾勇退恶水的事迹传遍天山南北。官员嘉其忠义勇敢,视为军魂武圣;百姓传说是神龙下凡,拯救生灵,解厄祛难。各县纷纷建“方神庙”,以求神灵保一方平安。《拜城县志》载“南路(即天山以南)各城汉、回,争奉香火。”就是说供奉“方神”的不仅有汉民,而且有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这在新疆近代史上可称绝无仅有!为什么会有这种奇事?翻开新疆尤其是喀什的近代史,每页都浸透血与火,百姓屡遭涂炭。沙俄军官瓦里汉诺夫入窥喀什曾记录,“和卓”叛乱杀掉的人头在城门外堆积如小山,民谣:“养活一头毛驴不容易,一捆苜蓿要一个普尔(货币);养活一个人更不容易,到处都在杀杀杀。”人们在饥饿中生活,在恐怖中度日,只能把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赋于这位普通士兵:“慷慨赴义者有如是者乎?生而正直,殁乃神明。凡民间疾病、急难、水火、虫荒,祷之者辄奇应。庙祀遍新疆,名曰‘方神’”。(见《拜城县志》)
   时至清末,南疆官吏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方神庙,为民祈福,长治久安。公元1898年,距黄定湘殉国已七十二个年头,新疆的官员竟联名上奏朝廷,请准将民间的方神祠祭例为国家祀典。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举动。这群官员怎么想的?看看这七十多年中华民族蒙受了多么深重的灾难:徕宁城陷后十五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炮台殉国;其后阿古柏入侵南疆,占领迪化,各族人民陷于水深火热达十年之久;其间沙俄强占伊犁九城,强夺外兴安岭大片国土。血与火的严酷历史使人们更加痛感方神精神的可贵。清朝官吏们甚至在奏章中,把黄定湘的官阶由士兵改为裨将。但是,腐败的清王朝仍然认为官阶太低,祖宗章法不可变,驳回上奏。此时大清已是昏惨惨油灯将尽,顽愚不敏,连方神这样的忠烈之士都不予褒奖,其亡无日!
   然而,南疆人民对方神的崇敬代代相传,一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初,方神庙还有香火。这在伊斯兰教传入南疆已近千年,在精神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喀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曾多次陪客人游览喀什。那年夏天,著名作家余秋雨到喀什。晚饭后,他委婉地说,喀什除了“三个麻扎一个巴扎”还有别的吗?我立即说有并领着他踏着夜色去凭吊徕宁城遗迹。
   灯光闪烁,商店饭店喧闹阵阵。残墙被挤在楼宇之间,挣扎着显示出残躯。秋雨老师凝望片刻,叹了一句:“感觉很好”。我讲了方神的故事,如歌如泣,心情难抑。我说,孩童时代,无知无畏,进了方神庙不知恭敬;人到中年知道了徕宁城和方神的故事,城已残破,庙已荡然无存了。我敬重湖湘子弟,有血性,有骨气!大将有左宗棠,士兵有黄定湘!
   仅以一歌遥祭方神和徕宁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共 27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叙事散文,厚重的内容,作者以“方神遥祭”为题,叙述清朝时战士黄定湘为保卫喀什英勇牺牲的故事,就是被新疆各族人民供奉了一百多年的“方神”,保护一方平安之神。文中回忆了童年的玩耍地方的“神庙”,长大后才知道那就是“方神庙”,是演绎过血与火的历史的辉煌舞台,那城墙曾是西域闻名的疏勒城,砖砌城墙,高大坚固,曾抗击过外敌入侵,屡经战火。作者感悟,人到中年知道了徕宁城和方神的故事,城已残破,庙已荡然无存了,但那种卫国的精神永存。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9-29 10:03:36
  叙事的散文,厚重的内容,作者以“方神遥祭”为题,叙述清朝时战士黄定湘为保卫喀什英勇牺牲的故事,就是被新疆各族人民供奉了一百多年的“方神”,保护一方平安之神。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9-29 13:35:46
  又见老师好文。老师创作辛苦。祝好!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