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椒之花·艾草香·气生根(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椒之花·艾草香·气生根(征文·散文)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2发表时间:2018-09-30 13:09:56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椒之花·艾草香·气生根(征文·散文) 一、椒之花
   中国文化,具有“贵族气质”的花卉其实不多,唯“牡丹”花可以与之娇媚;唯“松柏”可以与之常驻。是的,单单这“花椒”和“椒花”两字无论如何改变词汇的组合,都是一种特别的气场:典雅。
   三峡地区,大家都喜欢火锅,而麻辣火锅最缺不了的就是小小的“花椒”。巴蜀大地,三峡峡区自古就盛产花椒。比如在三峡腹地的云阳,就有“旸谷椒花”之奇境。
   说起花椒,其文化源远流长。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这是屈原的诗吟。又比如“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这是杜甫在三峡客居云阳生发的“感慨”。客官,这个“媚”字非现代媚俗之陋。媚者,美也,好也。《尔雅》《广雅》都是美好之意,看,这花椒,就是这样玲珑娇小着,透露着娇媚的芬芳。
   诗人杜甫的诗歌很写实。他写的阳谷椒花,正是当时的云阳老城和云安之间的“硐村”峡谷间的“花椒”,所以那里的“旸谷椒花”成为云阳老城的“八景之一”。细读杜甫诗作,杜甫老儿对花椒也可以算是情有独钟,比如在给同族兄弟李林甫的女婿杜位的诗里,专门提及了“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见《杜位宅守岁》一诗。
   这里讲到了一个关于花椒的典故“椒盘颂花”。
   旧时汉民族风俗,在元日用盘子盛满花椒;饮酒时,将花椒籽放入酒中。这样的美酒自然因为有娇媚的淡淡的麻味之外,更多的是让曲米酒更加的芳香可口。这自外而内的品质一直被中国文化重视,所以,后来就形成了一个文化传统,叫做椒盘颂花之礼仪。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化传统。在元日的时候,最佳美的礼物就是“奉贡椒花”。此事件见《晋书》。书里记载有“标美灵葩,爰采爰献”的颂词。其实诗人庾信早在《正旦蒙赵王赉酒》诗里也记载了这样的传统,说:“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可惜的是,这用花椒花颂之春节礼典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里,渐渐失传了,殊为可惜。
   翻开典籍,在中国文学的浩瀚长河里,从来不缺“椒之花”的。杜牧在《阿方宫赋》里极其夸张之能,渲染了胭脂粉腻为美人戎装,椒兰香草为之雾萦。他写到:“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极其铺排之妙笔,描绘了芳香美人的华贵。这椒兰之芬芳无疑会更让人耿耿于怀。黄昏里有“暗香浮动”的曼妙,连那山岚雾霭也是椒兰之芳芳,这是带着香味儿的醉,令人怅惘的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啊。
   尽管杜牧风流,但是最大的“采花大盗”则是屈原。这第一个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歌吟里总是溢满了溺爱之词:香草、美人总会三五成群、联袂而来,又芳香而去,徒留下一些美好的经典,洒下一途的芳香,兼备有拟人化的美人和倩影,勾引我们猜想。虽然自古美人易逝,但是沁人心脾的花草的芬芳,早就荡漾在中华文化之诗路上,像一条荡漾着美好的河流,总会让后来人在纯粹的大自然里品味原始的、诗情的、曼妙的情怀。
   其实,花椒的医药价值很早就被我们的认识,在《本草纲目》中写得很是详尽。其中耐人寻味的这椒乃系纯阳之物,竟然被文人定义为“娇媚”之态。岂不怪哉!而且,我们生活里采用的花椒果实,其实仅仅是只取其果皮。理面的黑色的小眼睛珠子只是种子而已,全然没有香溢和麻辣气息。这椒之浆,不仅医药之材,更是美食之料,兼备有美人为之佳酿。“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其实,特别是春末花椒开始结果实的时候,在花椒树下,夜别有一番情趣。屈原曾经如此:“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花椒的香料用途其实很广,而且最时尚。比如可以做厨房的烹调香料,可以做建筑的添加剂,可以作为房间内的空气“清新剂”,更可以做喷洒的香精喷洒在衣衫上,诗人徐元曾经记载了花椒汁喷香的过程。他说:“珠围翠绕,椒兰喷衣。”这香草美人就这样“坐实”了。
   在建筑别墅,打造闺房的时候,花椒便是宠物了,花椒成为一种建材而混入泥土之中,作为夯墙的辅料之一。这样的建筑物不仅芳香迷人,而且抵御病虫伤害,是当时中国宫廷建筑的重要的建材之一。屈原就这样描述了生活:“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到了清朝,则更是将花椒花与苍松媲美了。方文在《石臼访韩元长》诗里,这样对举:“芳烈椒兰气,苍寒栝栢姿。”
   正是由于中国文化赋予了“椒花”的高贵;所以,让这大自然的香料作物派生了“贵族的气质”。关乎中国文化,具有“贵族气质”的花卉其实不多,唯“牡丹”花可以与之娇媚;唯“松柏”可以与之常驻。是的,单单这“花椒”和“椒花”梁子无论如何改变词汇的组合,都是一种特别的气场:典雅。
   最典型的吟叹“花椒”的,则是宋代的不知名的诗人刘子翚,他写有《花椒》一诗。其中有“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的句子。这些诗句很奇葩。细细玩味,别有一番“椒麻味”,是的,写出了这一种“大红袍花椒”的变形开苞之妙、变色之异。从秋露白到夕阳红,形容逼真,煞是奇妙;精彩绝伦,让人不觉从“口舌生香”到“馋涎欲滴”了。
   事已至此,更加上三峡刘星喜欢川渝味的“麻辣烫”,也来学吟“椒花”诗。下面就是写的两首三峡牌打油诗,借以“回味”妙趣横生、麻辣鲜香的“精灵儿”味道来。
   处子郊野藏芬芳,灵犀春思美目漾。时序不到均莫摘,酥麻唇吻枉断肠。
   火锅腾浪送椒花,未见尤物无意尝。寒露白时唇齿吻,夕阳红里醉秋香。
   第一首叫《偷香》,第二首叫《秋香》。如此取名,自然有趣。正是因为花椒具有如此娇小玲珑的体态,更有刺激泼辣的刺激。让我们不仅强烈地感受地花椒玲珑的酥麻的舌尖之吻,更“动情”在,颤栗在心底的那种古典文化赋予的抒情里。
  
   二、艾草香
   行走在山间田野,攀援在溪流峡谷;在没有路的地方,在有道的小径。原生态的艾草就原汁原味的活着,活在田畴、溪畔、涧底、路边;活在苦难的人的念想里,活在诗意画的意境里,活在神圣的灵犀的角落,也活在传说和神奇里。
   乡间山道,水泽湖畔,最贱也最平常就是艾草。我们不要等只是在端午的时节,才想起艾草。我们也不能只有在需要芳香的时候,才会去草丛里寻觅煎熬的“艾”。
   因为艾很低调,低调得总是不那么显山露水。倘若不是因为初夏的暑热烘烤,那所有的俗眼总会看那些鲜艳的花朵。哪怕大家都跻身在乱草杂丛间,哪怕大家都是不起眼的野花野草。
   但是,虽然艾草丛总是连成一片,但是确是寂寞的存在。无忧无虑,坦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初春,不起眼的花儿吟着诗意的晨雾,睁开眼迎接第一缕阳光的眷顾;而艾草呢,正面青绿貌不惊人,背面白色绒毛也很普通。熬过了寒冬的煎熬,艾草的枝干直愣愣地站立着,具有顽强的韧性,倘若有食草的牛羊经过,倾斜了一大片,然后反过气来,便又彪悍,很少有折断的。
   去年八九月份随风扔下的种子,只能是偷偷地唇吻那散落的春雨的丝儿,使劲儿卖力地挣扎着向上,不过,倘若不特别留心的话,看见是就是那么一点绿;即使是连成片、抱成团还是一丛小不点绿意的点染。不过艾草儿绝不骄傲,哪怕“春风又绿江南岸”里有他的点滴奉献;哪怕世人独欣赏“万花丛中一点绿”里没有关于他的诗篇。
   瞧,野茶树葳蕤着,跃跃欲试地伸展枝叶。再看,翠竹林欢欣着,优雅地标志性地清修。车前草懒散地趴在路边,即使被路人践踏,被车辙扎压,也会给冷寂的蒿草儿炫摆。更别说那些杂乱无章的野菊花丛,他们也有守得花儿开,勾引流莺蝶舞,群峰纠结的热闹场景。即使那些不起眼的乱鸟野鸡,也只会在走投无路的关头,才会栖身在野蒿的乱篷中做短暂的掩饰。论威风不及一丛(兜)芭茅草之猎猎,论风度不及高过人头的黑风草之婆娑,论顽皮绝无俯仰之间唾手可得的狗尾草之摇曳,论色泽不及紫得发红的紫苏之妖冶。
   然而艾有特质,而且被中华民族永恒记忆。是陌生的熟悉的记忆,也是熟悉的陌生的记忆。行走在山间田野,攀援在溪流峡谷;在没有路的地方,在有道的小径。原生态的艾草就原汁原味的活着,活在田畴、溪畔、涧底、路边;活在苦难的人的念想里,活在诗意画的意境里,活在神圣的灵犀的角落,也活在传说和神奇里……
   就大自然而言,艾草鲜活地活在人间,已经是数千年的历史。《本草》、神龙、诗经、楚辞无不有艾草的芬芳呢。艾,是唯独不可小觑的草本植物。这特色太诗意化了,太情绪化了,甚至连艾草儿自己也觉得很怪不好意思。因为到了那个时节,只有艾草才可以正大光明地走进院落的大门,并且悬挂在门庭最醒目的地方。也只艾叶的碎末,才可以成为香囊的宠物,并且成为乡村美女们争相佩戴的最爱。
   是的,艾草隐忍着,不为春,而是为了夏。只有等达那午时节,他们和他们整枝被采集,并且悬挂在最绚丽的舞台。那是青草年年绿,但是唯有艾草被宠幸的日子。五月初五,端午最神圣的来自大自然的最清新、最浓郁、最朴素的最爱。试问,谁有幸被选作门楣,和春联一样地被尊敬?再试问,谁又会在成为最珍贵的客人被敬奉在神龛地步,成就避邪却鬼的神器?
   其实,虽然名儿叫做“爱”,绝无“期期艾艾”的扭捏;也没有爱理不理的尖酸,只是做了我们应尽的事。“爱”的人大有人在。比如这些美好的马甲名:香艾、蕲艾、艾萧、艾蒿、医草、萧茅、冰台……每一个美好的名字,都是一个点赞。
   在这美好的节日。艾者,爱戴也!
   携艾兰之芳香的是美人,难道不知美人意在叹春。
   浸泡苦艾着有之,温宛驱散阴气逐寒在手足之外;灸燃艾草者有之,点染穴道而疗多病之躯伤。悬菖蒲于门庭,驱蝎毒于户外。昼长夜短,馨香艾兰,头枕而无忧,初夏辗转,兑水煎熬,身心具沐浴。不一而足,似乎无时不可,无所不能,整个儿就是草芥亦通灵。
   四时温半碗艾叶粥,岂止在果腹?四季煲艾叶汤,岂止在润喉?周天煮一盏艾叶茶,难度只为了品香。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里的美人唱出了相思;“世路几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诗人梅花迎出来和他匹配。“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书画大家黄庭坚则坚持说幽兰是他的姐妹。最奇葩的应该算家国恨、故园情的文天祥了。在端午,他什么礼品也不想要,只渴望“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后来,他干脆直白诗说《见艾有感》:过眼惊初夏,回头忆晚春。已怜花结子,又见艾为人。故国丹心老,中原白发新。灵悠那解化,清梦楚江滨。
   这真是将“艾”就爱了。
   只不过,他的艾,真的是“爱”。这爱的发端不是因为香草美人,不是因为悬壶济世,不是因为香囊门匾,而是“丹心夙愿,欲从灵均”的。在这一天,他不希望借龙舟的便捷直抵潇湘,也不希望挽成一束标榜在门庭。他只希望借这一缕“香魂”神通屈原。
   一日,见一老先生正在桂花树下的石几上整理去年的艾草枯枝条儿。旋问方知,原来先生准备回家做“枕头儿”。我说:“难道是为了一介草根的“春梦”吗?”
   他银白的头发闪闪发光,他沟壑纵横的老脸,眯缝着眼说:“难道不可以为了圆一介草根的老梦?”
  
   三、气生根
   榕树本身材质属于“无用”的“废材”,但是倘若以树冠阴凉一方天地,造福一方水土,那这无用不仅有用,而且可以大用了。
   在盛夏,一阵暴雨突然君临,又迅捷而去。
   只一夜的工夫,榕树的气根便迅速的“倒立地”疯长。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每一条细弱柔丝的气根便齐刷刷地长出乳白色的触须,大约有卡把长——也就是虎口到食指的距离。倘若阳光曝晒,也只有三五天时间,那些新生的茭白色的触须便迅疾变成了红棕色、黑棕色。这时候的气根不像刚刚新生的气根那样脆弱,而是韧性十足。
   有些榕树站在马路边,那些气根垂帘听政着,总会被环卫工人定期“整理”。
   所谓整理,一些好端端的气根被齐腰剪断;更有甚者,我看见环卫工甚至直接爬上云梯,将那些参差的气根从小叶榕的枝干接头处“连根剪断”。其实,我看见这样的画面心底总是隐隐作痛的;不知道是该责怪环卫工人尽职尽责呢?还是为这一些可怜的榕树感到悲哀?
   显然,榕树不适宜在这样的空间生存的——那被水泥硬化的甚至是沥青路面公路蛮横地霸占了榕树“立足”的空间。那被青石镶嵌的或者是被硬化的地面,这被铺排得一丝缝隙都没有的人行道上,大小榕树正努力地生长着,也希望着。而那些雨后的气生根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他们的根被禁锢到只有大约只有一两米直径的小圆圈内“委屈”地生活着。显然,这太小的“地盘”禁锢了榕树的思维,也囚禁了他们的自由,显然这不是小叶榕的“夙愿”。他们,应该在属于他们的地盘自由的发展。(这样的区域是有的,比如,在宽阔的草坪,在废弃的旷野,在乱石嶙峋的山坡……)

共 792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些植物不引人注意,却能在食物或药物中起大的作用。对于花椒的了解,编者还是比较少的,只是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花椒是一种佐料,也可以药用,却不知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文化,是香草之王,还可做建筑的添加剂,房屋中的清新剂,属于香草中的贵族。艾蒿,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种贫贱的中草药,生长在路边,地头,田埂旁,却是一种很好的药物,除湿气,活血,驱寒,被人们广泛地运用。榕树,生长在南方,是一种落地生根的树木。一夜之间,气生根倒立疯涨,悬挂在空中,摇摇摆摆,人们在其中穿来穿去,别有一番风味。但不是所有的榕树都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在路道边的榕树,多被人为的修剪,限制它们生长的自由,活得苟且,憋屈;而生存在旷野上的榕树,就比较幸运,它们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然而,榕树是一种非成才之木,却有成人之美。它们抱团生长,顽强地生存,其精神鼓舞人心。此篇美文,立意厚重,主题丰满,用优美的语言,详细地描述了花椒,艾蒿,榕树的秉性及用处,让人受益。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00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9-30 13:11:32
  欣赏美文,感谢作者的分享!
   问好,祝节日快乐!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8-10-08 19:19:35
  感谢认真编辑点评推荐。握手江山,相伴流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