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海子还能回来吗?(赏析) ——《海子回来了》读后感
很久没有看到像竹叶写的《海子回家了》这么好的作品了,平时读的小说杂文也不少,大多都是赤裸裸、硬梆梆地塞给我许多“正能量”,读后总让我疑惑:难道除我以外的所有人都生活在“新闻联播”里?也不知道作者本人有没有违心之笔。
《海子回家了》是通过海子的母亲梦见海子回来,母子展开一系列的对话,以及海子最终选择离开而构成。作者以一种绵里藏针的手法,讽刺今天社会一个畸形的现实,海子生前就是一个才华横溢,著作丰富的才子。可名气不大,写出大量的诗歌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为什么死后会被推上“神坛”?诗歌还是原来的诗歌,海子也还是以前的海子,为何其价值就天壤地别呢?
这中间除了媒体炒作之外,应该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
海子死了,著名画家捐赠画像,村子里修建“海子纪念馆”,甚至连海子用过的旧物什都成了珍藏品,然而海子生前,知道海子的有几人?现在,“海子故居”像文物一样被保护,据我所悉,海子生前曾因没饭钱而伸手找朋友借钱。
这一切来得太晚了,太晚了,晚到都忘了自己曾经死过,晚到忘了这还是不是自己梦萦魂牵的那片热土。
这段话是作者经海子之口告诉我们:这种迟到的荣誉及社会认可是海子曾经渴望的,但现实总是那样飘渺,身后虚名以及不实炒作让他怀疑热爱的故土已失去了原本朴实的乡土味,他感觉到了陌生,这一段话是全文之眼,作者运用了春秋之笔,不着一字之褒贬,却拿捏得当。
接下来,“娘,我回去了。”从这里起,作者进一步告诉我们,今天的社会只容得下一个死了的海子,容不下一个“复活”的生命,海子死了,与其相关的一切都凭空增值,海子复活,增值的一切又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海子告诉娘:“我回来的消息不要告诉任何人!”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无奈,除了母亲,海子已开始怀疑一切,因为自己复活可能会影响很多人的利益,海子之死已是炒作的基础,所谓的“文化”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一个文人,只有以死来换取社会观注与认可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是海子的作品不济,不得不用生命的代价来博取读者的同情,还是炒作者故意用此来吸引别人的眼球?
那么活着的名人作品靠什么来体现其价值呢?需要炒作吗?一部电影上映前,先是铺天盖地的广告,然后是大型市场签售会及影视报刊媒体采访,这样的作品还是以质量说话么?非得去用心炒作才买你的账,谁还会去用心创作呢?反过来,真有好作品,追风的谁又会用心去品读,又有几个真读懂了呢?
作者最后通过海子母亲之口向这个社会呼吁:文人不需要什么光环与盛名,要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健康的身体,只要紧紧把握作品本身的质量就够了,文章最后一句:手里紧紧地攥着《海子诗集》,就是把握作品本身质量的暗语。
谢谢竹叶,拜读精品之余,写几句随感,算是对你辛苦创作的回馈,无心炒作,当然,我一个无名之人也谈不上炒作,一笑!
祝老师国庆假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