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文章与传播的思考(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文章与传播的思考(随笔)


作者:河杨 举人,431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43发表时间:2018-10-03 15:21:44


   我自己认为是文章爱好者,因此对文章和传播很有兴趣。写这篇文章,想探究一下文字与文章写作与传播(出版)的历程,以揣度其发展的趋势。
   文章是言语的记录,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人类先是发明了文字,而后才用文字组织文章。文字的产生,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即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历程。文字的出现虽然算不得艰难,但是组织成文章后的传播(出版),却经历了几度重大创新的历程。
   文字本身只是符号。某个符号能被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认可,便是文字。因此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同的文字。中国象形文字历史最为久远,而且经过历代人们的完善,用起来得心应手。用中国文字组织成的文章,意义完美,能够如实地记录下写作者的心声。
   最初人们使用文字只是记事,而记在什么地方颇费了周折。初期记事与“葫芦瓢划账”差不多,用有色东西划在某个载体上,但是,无法长期保存。稍后,人们发现蚌壳、龟板、兽骨做载体比较好,于是,便在这些东西上刻画。那当然是挺费事的,要用力用心。其后,青铜器出现了,人们在青铜器上铭刻需要记录的内容,这样,出现了铭文。“铭,就是‘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样只能将铭刻的内容记录下来,无法广泛传播。
   当时人们以为,刻上的文字,便可以永远保存了。对于重要的事件,不惜花费许多工本,进行铭刻。这样的铭刻,由于耗费工本巨大,是不能将所需要的内容都详细地刻上的。再后来,人们发现用竹片、木片做载体,用毛笔蘸上墨水,在上面写文字,很方便,可以将要记录的事,写成详细的文章来。于是出现了“竹简”、“木简”,再将它们用绳子连接起来,这就是“册书”,于是世界上便有了“书”的称谓。从此“写”更替了“铭刻”。写比刻容易得多,因此,竹简、木简写成的册书,在我国历史漫长,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可是,还没有出版的事,要想传播,只有手抄。
   蚕丝、麻棉织品出现后,有钱的人便用这些织品做载体书写文章。但是这些东西都很昂贵,无法普及,因此,帛书在世上存量很少。
   到了东汉,蔡伦(?-121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推广了造纸技术,渐渐地,人们用纸做载体写文章了。纸比竹简、木简既方便又便宜,于是,真正的纸质书问世了。这时候人们想到了快捷的传播方法:用毛笔将文章写在模板上,由专门的匠人雕刻出来,每一页一个模板,一本书有多少页面,就得刻多少模板来;在模板上涂上墨水,像现代“盖大印”一样,“印刷”所需要的书。“印刷、出版”自此诞生,精美的纸质印刷书出现了。但是,雕刻模板,不仅工程巨大,资金耗费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因此出版的书籍只能是凤毛麟角。
   到了北宋,毕昇(约970年-1051年)将雕版印刷进行改进,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的技术是将每个字做成一个胶泥字,用人工排版。人工排字既费工夫,也需要相当技术。
   毕昇的活字印刷,经过历代改进,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是“万变不离其宗”,出版书籍虽然比雕版容易,但普通人要出版自己的书,也还很难。这种技术一直延续到了电脑广泛应用之时才被淘汰。
   蔡伦造纸和毕昇活字印刷,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在世界发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九百多年后的1975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选(1937——2006)在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时,开创性地研制成功了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激光照排技术,使印刷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印刷品只要编辑好电子版面,“用激光拍照”发送到电子印刷系统,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印刷了,而且不会出现人工排版的错误,使印刷技术达到了理想的境界。这又是我们中国人对世界近代印刷技术的重大贡献。
   由于印刷术的现代化,书籍出版再也不是太难的事了。如今个人想将自己的作品印刷成纸质书籍,印数不大,花费资金不会太多,速度也很快。但是,要想在世界上广泛销售,那概不是个人的事,而是要涉及到出版界和出版物推销商了,则又是一个领域的问题。
   网络的普及,让电子版的书籍和文化资讯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文章、书籍在网络上运行非常便捷,人们阅读文章,也很容易。现在人们已经处在“阅读资讯”目不暇接的地步,没有功夫阅读纸质印刷品,使纸质出版界和书籍发行商进入了前所没有的困境。出版业是一个悠久的行业,具有专门的在业人员和销售渠道,他们从本身利益出发,把持着出版大权,用“书号”垄断着书籍出版,并且规定,没有书号则不允许销售。因此,普通人要通过出版界销售书籍,还必须多花费一定数额的“书号”资金。
   随着现代网络与电子版的文章、文化资讯的普及,个人文章要想“风行天下”将不是很难的事。加上众多读者有着丰富的网络资讯,纸质印刷品要想走出滞销的困境,前途非常迷茫。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销售纸质印刷品的困境,将会越发严重。
   网络电子版文章,明显是文章出版历程中又一次革新,将会取代绝大部分纸质出版物。
   然而,人的思想是随着环境变化的;环境是根据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的。常常是,在新的技术形成初期,普通人的意识总是落后一步。纸质读物历史悠久,在人们的生活意识里具有“统治地位”,留恋的人仍然不少,所以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纸质读物是以物卖钱,因此能给作者以报酬;而网络文章阅读容易,作者难以得到相应的报酬,于是,文章作者还是把能在纸质读物上发表的文章,当做幸事。
   文章出版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网络传播其实比纸质印刷传播更加优越更加方便。这是时代进步强健的步伐,将是无法阻挡的。也就是说,网络文章将是大势所趋。但是,任何事物都必须要有经济作为基础,网络文章的作者报酬难以落实,是新生事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随着这项新技术的成熟,这一问题应该能够得到恰当的解决。
   当然,纸质读物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它是实体,网络和电子版的读物是无法代替的。而就读物性质而论,电子版传输快,保真性能好,阅读方便,存储不需要实体空间,查找比纸质读物容易,因此,它的实应性比纸质读物更具优势,前景将胜过纸质读物。
   如今文章写作大体上已经从纸质、笔写,进入到了电脑输入;文章传播也正在由纸质出版进入到了网络传播。我针对文字从颜色图画到铭刻、到书写、到印刷、再到现在的键盘输入,激光拍照的进步历程,觉得每进一步,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些飞跃,改变了文章书写与传导方式。我们适逢文章书写与传播更新的时代,会对现代文章的输入与传播,由肤浅的认识适应到娴熟的运用。我们适逢文字输入与文章传播技术再次飞跃的时代,电子版文章网络传输和纸质印刷文章的发行,将并驾齐驱,作者和读者会得到新技术更美好的福利。
   2018年9月24日星期一中秋节
  
   【附】毕昇的活字排版技术,是将每个字做成一个胶泥字,用火烧硬;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了。印刷时,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页面就“印”出来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共 29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时社会的发展,文章的传播载体和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作者用精炼的语言简单明了的诉说了这个过程。让人们有清晰的了解。文章按照历史顺序来叙述,精准,知识丰富。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杨        2018-10-04 07:05:13
  谢谢北极老师编辑本文。本文是为了探讨文章与传播的历程,也希望朋友们对其中不足之处予以指点。愿朋友们阅读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