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外婆最生气的事,却传为佳话

  外婆最生气的事,却传为佳话


作者:周建灵 白丁,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76发表时间:2018-10-03 19:40:46
摘要:外公从小偷学会弹三弦,两个舅舅也受外爷影响,热爱音乐,常常在家里练习,农村田地里的活干得自然没有那么好。为这件事,外婆没有少跟外公生气……

外婆最生气的事,却传为佳话
   我外婆家在河南南部山区,上个世纪70年代,我大舅、二舅当时已经上中学了。
   暑假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好像快要把大地烤焦了。大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田野里有几个戴着草帽的农民在地里锄草。我外公带着我的两个舅舅也来到玉米地里锄草。
   夏天,野草长得很快,必须经常锄草,不然影响玉米生长。锄草还要讲究天气,必须是烈日当空,这样才能把锄掉的草晒死。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可以说是酷热难耐。古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描写的这个画面。
   我外公和两个舅舅干了一会儿,就热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来时带的一壶凉开水已经喝完了,外爷望了望一大片还没有锄的庄稼地,对两个舅舅说:“还得锄一会儿啊!水已经喝完了,老大回去再拿一壶开水来。”我大舅听罢,撂下锄头就往家跑去。
   二
   无巧不成书,我大舅刚回到家,他的一个同学来找他玩,还带着笛子。原来,这个同学和我大舅都是学校宣传队的,在学校时经常在一起排练节目。放暑假以来,他们已经很多天没有见过面了。
   同学见到我大舅,兴奋地说:“好久都没有练习乐器了,今天一起练练怎样?”
   我大舅会拉二胡,一看见同学带着笛子,就激动地说:“太好了!”说着就进屋拿出二胡,两个人一起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演奏起当时的流行歌曲,什么《洗衣歌》、《看见你们格外亲》等等,早把拿凉开水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三
   外爷和二舅在地里左等右等不见大舅来,外爷就派二舅回去拿,并催促大舅快来干活。二舅跑回去一看,大舅和他的同学正院子里一个吹一个拉,好不热闹。二舅急忙说:“我也来。”他跑进屋拿出三弦(又称弦子,一种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加入进来,大舅说:“咱们演奏一首《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吧。”
   “好吧!”
   音乐响起,笛子声清脆明亮,二胡抒情婉转,三弦浑厚细腻,合奏优美动听,三个人陶醉其中……
   四
   太阳悬在头顶,毫不吝啬把它的光和热直泄下来,玉米的叶子也晒得卷起来了。偶尔吹来一阵风,也是热烘烘的。
   外公弯着腰独自锄了半晌地,然后站直身子。他摘下草帽,一边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着汗,一边不时回头张望,一直不见两个儿子回来,气得火冒三丈,决定亲自回去看看。
   外公还没走到家,远远就听见音乐的声音,顿时,忘记了生气。他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家中,一看二舅正低着头拨弄着三弦,上前对二舅说:“你的指法不对,应该这样……”他接过三弦给二舅演示,二舅不住地点头。
   五
   这时,外婆放牛回来,看见几个人在玩乐器,便催促外公:“赶紧去锄地吧,你听见没有?明天可能有雨,那块地的草快长得比玉米高了。”外爷说:“知道了,一会儿就去。”
   由于不是经常能聚在一起演奏,这天大家都很兴奋。三弦被外公拿在手上,二舅进屋又拿出板胡,加上那位同学的竹笛和大舅的二胡,一个临时民乐队组建成功。合奏乐曲一个接着一个:《社会主义好》、《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
   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音乐总是能带给人美好的享受。
   外婆家的音乐声把村上的人都吸引过来了,院子里围满了人。外婆看外公没有去锄地的意思,非常着急,站在厨房门口,隔着人群大声对外公说:“听见没有?你还不赶快带两个儿子去锄地?”外爷装作没听见。外婆抱怨道:“不去锄地,打不下粮食,你这吹拉弹唱能当饭吃?”外婆见没有人听她的,只好又无奈地说了一句:“这一家人要喝西北风啰……”围观人们都笑了,这笑声里包含的内容很多:有人羡慕,因为自己弹不出这么优美的音乐;也有人嘲笑,嘲笑这一家人都不爱干活,不务正业。
   六
   几只曲子过后,那位学生对外公说:“尹大叔,听说你会弹很多名曲,你单独给我们演奏几曲吧。”
   外公也不推辞,只见他将三弦侧抱于怀,右手熟练地拨弄着琴弦,左手在弦上上下滑动,独奏了三弦名曲《苏武牧羊》、《采茶扑蝶》。那乐曲一会儿粗犷豪放,一会儿低沉悠扬,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太阳快落山了,大舅的同学要走了,人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后来,这件事被人们传扬出去,成了一段佳话。我就是从我同学父亲那里听说的,回家问大舅、二舅,得到了他们的证实。
   七
   说到这里,大家会问,外公一个农民,怎么会弹三弦呢?话得从我外公小时候说起。
   我的外公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年学。十几岁时(大概是上个世纪30年代)就去离家不远的黄狮店一个做官的人家做事。他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好学,深得主人喜欢。主人家请了一位先生教儿子学习三弦,我外公在旁边看,然后从亲戚家借来一把三弦,一有空就练习。那家儿子还没有学会,我外公却学会了。什么词牌名,什么指法,都记得滚瓜烂熟。因为喜欢弹三弦,我外公结交了很多热爱乐器的朋友,经常参加当地的一些地方戏演出,演奏三弦的水平越来越高。
   时间来到70年代,外公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虽然生活艰辛又忙碌,但是他对音乐的喜爱没有改变,农闲时也会弹弹他的三弦,也会参加一些公社组织的表演。
   八
   受外公的影响,外公的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大舅在高中宣传队学习了二胡,二舅在初中学习了板胡、小提琴。那时候,农村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班,也请不起老师教乐器,他们就借来一本教程自学。向这个老师请教一下,再向那个同学学习一点,特别是大舅的一个同班同学的爸爸,是一位老师,二胡拉得非常好,对大舅的指导最多。再加上刻苦练习,大舅从最开始只能演奏简单的《东方红》,到后来能演奏复杂的《赛马》,二舅也自学板胡、三弦和小提琴。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大舅考上了县剧团,成为一名专业的二胡演奏员。二舅考上公社曲剧团,能演奏好几种乐器。
   后来,剧团解散,他们都成为文化部门的干部,经常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直到退休。真没有想到,外婆的话应验了。大舅和二舅还真把“吹拉弹唱”当“饭”吃了……

共 23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爱好音乐的老人带动两个儿子,把练习音乐的副业传承下去,一次正在锄地,取开水的学生被同学带来练乐器耽误,又安排一个学生去取水,仍然是有去无回,他去看到两个孩子和同学们练习器乐,放弃锄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指法、准确地演奏,家庭主妇看到这一家子,不锄地玩乐器,生气地指责他们:“玩乐器不能当饭吃。”谁知,两个孩子练成的乐器参加演出,先后考上剧团和曲剧团,剧团解散后,他们成了文化部门的干部,工作到退休。【编辑:鲁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励        2018-10-03 19:41:34
  欣赏佳作,遥祝秋安文祺!
鲁励
2 楼        文友:老游湖        2018-10-10 07:39:42
  潜移默化自然就有以后的结局。只是当小说来读,其味似显淡了些。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间,揽经史子集,只为敷衍成一则小文。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