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家国天下】断章(散文)
站在三月的门楣,这个世界,好像已经下了好久的雨,蔓延了整个春季,我却在不远的咫尺无能为力。时光,像淬炼的精华,陪着我慢慢变老,却怎么也烫不平岁月的不堪。再回头,剩下的只是杂乱无章的片段。
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气息,一如我不堪的过往。闻着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腐败味道,努力地微笑着,回忆那些关于曾经新鲜过的往事。
一朵凋零的花儿败了,明年春天它还会开放。如果一个人心出现了断章,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笑了,因为我经历过。没有猜错的话,但凡或者尘世中的男女,都会经历过。
真正的凋零是什么?真正的凋零就是,即使再过一万年以后,心中的草原也不会泛起绿色。因为,早已荒芜。真正的凋零,败去的是四季,而不仅仅是花期。如果没有结果,我只能以一种凋零的姿态离开。
那些曾经的曾经,就似这斑驳的阳光,透过空隙打落在地上,晃花了眼睛,也晃花了我浮躁的人生。今年仲春,一直无雨。可是,我看见的天空,却一直在垂泪,直直的坠落,落在谁的脸上,不知敲疼了谁的心。
人潮滚滚,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寻觅我所期望的永恒。长发静默,白衫寂寞,犀利的笔,尖蘸着忧郁的水墨,痕迹随着纸张的纹路淡开,一直延伸至欲望的尽头。打开一扇窗,我看见了窗外的明亮,点亮一盏灯,我才发现藏匿的渴望。什么都不足以表明,并没有人可以替空空耗去的年华作证。所有的人都老了,有腐朽的气息经过嗅觉,不经觉都已走到尽头。
去年岁暮,阳光让人觉得特别的冷。新年春节刚放暖,南方已经是春意盎然了,北方却依然在飘雪。南北区域交错,乍寒乍暖,让这个季节便有了视觉的落差,也让这个无奈的世界多了一份生趣。在我的家乡,记忆中的三月,应该是雨水特别多的季节,可是今年却一直无雨。于是,便有了期待,期待这个三月,还一个本该有雨的季节。
按说这样的日子,油菜花开,应该已经灿漫了一地金黄。可是,我始终没有看到。那些大片大片的油菜地,那一片一片鹅黄的菜花,逐渐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永久的留在记忆里面。发展的脚步,永远是那么的残酷,钢筋水泥慢慢的覆盖了原生态的美丽。那道风景,随着时间慢慢淡去,若干年后也许会想起,仅限于记忆中的美好。
最终,还是等来了一场雨。烟雨缥缈的丝丝细雨,整整洋洋洒洒飘了一天。一场及时雨,在当春的夜晚开始,在湿润的黎明结束。虽是朦胧雨丝,略显珍贵些,透过路人匆匆行色,依然还是感觉到绿色植物,在细雨中抽节拔丝的画面。这场雨如此的刚刚好,一点也不令人生厌。
一场雨过后,人间仿佛换了颜色,大自然像开了一场魔术的盛宴,让世人过足了视觉上的享受,一个光秃秃的世界,在一天一夜间换了新颜,一切都有了绿意。烟雨中的江南,白墙青瓦,愈发显得厚重。青石板的街道,被细雨清洗有了光泽,好像在向世人娓娓道来那缠绵的岁月。
天,坏坏的暖。阳光照射在身上,腿脚就有了慵懒,怕是稍微的动作,就有了潮湿的温度在身上蔓延。脸上微微泛起汗渍的亮度,便寻一块阴凉处,再也不想离开。夜半,不知谁家的猫在窗台发出如泣如诉的嚎叫,那声音听得直叫人烦,也直叫人春心荡漾。
季节,正用它该有的温度,一点一点把陈年积雪慢慢融化,余留的痕迹,倾诉来去的悲欢。似一支断续的曲子,在最美或最温柔的夜,带上一天的星,让记忆蛰伏的梗上,情绪莫名地展开,极像了这三月的草,张牙舞爪愈演愈烈。
在岁月的河岸边,静静地酝酿一场花事。于沉静中,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在等待中,便有了结果。走在人间三月天,闭上眼睛,仍然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照进梦里,也照在心上。时光流转,季节交替。纵有不舍,也只能笑看尘来尘往。
站在岁月的风口浪尖,历数月缺月圆,迎来花开花落。把禅意的文字,点缀在光阴里。不为某个故事埋下伏笔,只为在心底种上一株期许,怒放一树繁花。
姹紫嫣红的虞美人,灿漫了阡陌。一片紫色,定格了浪漫的瞬间。
那时,槐花开放,正浓。轻盈的风,弥漫怡人的馨香。缤纷的槐树林,一抹素白,挂在光阴里。为初夏,酝酿一场花事。当柳絮漫飞的时节,五月刚好过了一半。
光阴在斑驳的霎隙间游走,每一寸的流动,都满满的记录着这个季节感动。
浅夏。桃红梨白在暮春的日子里,跌落了一地的殇。一夜春雨,摧残了多少的落红;一夜春风,也催开了多少姹紫绚烂。原来这个世界是对等的。折损了多少美好,也会还以多少颜色,刚好填补。
花开的时节,总是呈现了美丽的期待;花落的日子,自然会多了一些感伤。人,总是向往美好,无可厚非。往往我们忽略了一些过程必须经历的一段落寞,恰如人生,总要经历高潮、平峰和低谷。高潮的日子里,尽力的展示自己,不留余力,让人生不留遗憾;
平峰的光阴里,守住平淡和本真,蓄势待发,期待下一份精彩;低谷的岁月里,耐得寂寞与孤单,平和心态,进入下一轮循环。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自然界的规律,谁也逃来脱不了。
有时候,我们太爱和自己较真,盯住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点紧紧不放,甚至把它扩大,生出无畏的烦恼来,给自己逼进一个死角,再也出不来。强弓易断,好刀易折,自古以来一直是这个道理,我们为生活所累,为生活所伤,也就不足为奇了。
生活里不是缺少感动的事情,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感动的眼睛和心灵。
以前,总是容易被爱人或朋友的一句话所感动,甚至只为了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的某个情节感动,感动得纵声大笑,感动得放声大哭,现在呢,文章越来越华美,电影越拍越精致,可是那份感动,却在微乎其微的瞬间便消失殆尽。
越来越害怕送别的场面,因为害怕面对,总是有一份感伤令人难得自持。光阴一年一年去了又来,朋友一拔一拔来了又走,送别的场面,一幕一幕已经被重复得麻木不仁。现在虽然也害怕送别场面,可是已经不再流泪,已经变得无泪可流。离别的时候,根深蒂固的觉得应该悲戚,当大家都悲戚不出来的时候,那场面就变得令人痛苦不堪了。
慢慢的,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眼中的付出和得到不再让我们感动。
渐渐的,当我们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也看着我们。明月装饰了我们的窗子,我们也装饰了别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