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父亲角色(随笔)
很多人会对“角色”二字比较敏感,从现实生活里来说:父亲更应该是一种身份,而不应该是演员,当然偶尔有参加《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的人,但即使他演得再像,即使章国际给他打满分,但演员毕竟是演员,走不到大雅之堂,现实中更不可能堂而皇之做父亲,反倒是每家每户中和我一样的男人,未必称职,却是牢牢把握那个男主角的位置,没有替换者,父子、父女关系和夫妻是不一样的,这种被血脉确定而不是靠契约精神的存在,大有舍我其谁的气质。哪怕不合格,父亲也不可能被替换掉,偶尔有那些断绝父子关系的,也就是字面文章罢了。哪吒曾经剖骨剔肉和李靖划清界限,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让自己的父亲成了托塔李天王,手里九节黄金塔金光闪闪,那可不只打他儿子,天下凡是有悖于人伦者,都会被那宝塔罩住。
说完父亲的合法性,才能认真讨论一下怎样做好父亲的话题。
先说说我们家的男主角吧。我爸爸是一位退休工人,没怎么上过学,见他老人家填表时在学历一栏,总是写上“高小”,我不太懂这究竟是小学还是初中,后来有一次我们父子俩偶尔聊起来,才知道父亲小时候尚没有我们现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编制和称呼,农村人理解高小就是扫盲班,这就没大没小了,扫盲班学生水平高低,可是和老师有很大关系,万一那个老师要是清华大学教授,我爸爸岂不成了大学生吗?
玩笑话尽管可以这么说,但我爸爸文化水平也就是保持在认识字的阶段,可他有一点远远强于我,那就是毛笔字水平,老爷子常年浸淫于书法练习,写出来的字有一种飘逸感,只是他的字大多用来在村里写礼薄:张某随份子钱三十元;赵某随份子钱五十元;齐某随母猪一只,缺左后方腿等等,这在我看来不免大材小用。小时候我爸爸也让我练过毛笔字,要凝神聚气心如止水等等,让我只想爬房过墙去偷瓜果梨桃的心无法适应,少不了挨揍!我妈总是护着我,说学习好就行,写的字再漂亮有什么用?我妈义正辞严训斥我爸爸:“你的字写得好,能考多少分?你知道什么叫平方、开方吗?”我爸爸显然被震慑住了,不再敢追着让我练字,以至于错过了练字的最佳期限,现在看着我笔下长得和我身材有点相似的字体,总是发愁:“将来怎么给别人签字售书呀?”
父亲虽然在练字上对我的教育是个失败,但在其他方面却是成功的,比如说作文,我爸爸给我的建议并不是读书,而是抄书,抄一遍书就能学会文章的结构和内核,只是空虚的读几遍是不能领略好文章的,我抄过最多的文章是毛主席的老三篇,到现在都能背下诸如《纪念白求恩》之类的文章;数学启蒙更简单,就是做题,从最简单的小九九,到后来复杂一点的二元二次方程,当时我爸爸领我来济南,首要的事就是去天桥下边的书店,买满满一大书包习题集,然后带我往北走去看动物园的猴子。我曾经恶作剧的把一本习题集扔进了猴山,也不知道那些猴子们是不是如获至宝,豁然开窍,在进化的大道上更进一步,至少能做数学题了。
当然父亲这个角色最重要的责任并不是教育,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和谐和维护,维护家里一种气氛和平和。小时候我总觉得母亲有点统计员的岗位职责,每天都要汇总我的若干问题:今天接到学校告状N条,邻居告状N条,考试成绩多少分,戳马蜂窝几个等等,然后父亲会按照对等的惩罚措施进行宣判,说起来我也是报复心很强的人,做过最不堪的事情就是把爸爸的茶水换成了童子尿,后果如何我就不说了,很丢脸的。
不过尽管到了这个年龄,我仍是和父亲有点不和谐,但愈发知道这个角色重要性了:父亲永远属于家里被仰视的位置,不想说父爱如山这种话,有些角色的内涵和爱无关,爱自己的孩子就是老虎狮子都会,父亲的业绩也许并不伟大,因为有时候父亲缔造的高度容易被子女超越,最重要的这个角色的效力,他要维持一种平衡和和谐环境。家里有一位称职的父亲角色,能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爸爸在家里会维护母亲的权威,家里的事情没有对错,但一旦母亲做了结论,我爸爸都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他从来不在我面前和母亲争吵,让我懂得什么是家!
我做父亲之后,开始也不能适应这个角色,爱女儿,但不懂怎么爱,我俩也常常发生争吵,可是后来慢慢领悟,只凭本能是做不好父亲的,我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可以说心理咨询师证书更多是在研发心理后才考的,和孩子沟通,最终要学会换位思考,也许我不能置身她所在的环境,但我可以营造一种她面临的压力氛围,孩子不容易,作为有责任的家长就要会给他们一种长大的勇气,而不是从小就要面临冷风凄雨,我们和孩子都需要彼此的温暖。
演好父亲这个角色吧,没有片酬,但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