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戏匣今昔(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戏匣今昔(随笔)


作者:林科 举人,447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7发表时间:2018-10-07 17:48:25

1.
   电视节目包罗万象,呈现出来的画面视觉绚烂多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惊险离奇。我手握电视机遥控器,一连调换了好几个正在播映的频道,居然还是引不起继续观赏的兴趣,索性就按了一下电源键,“啪嗒”一声关了。这么高清节目依然不能走心,细细思酌,我想这不但与自己年龄和兴趣脉脉相通,更重要的,恐怕与童年时代生活的经历和记忆息息相关吧!
   我小时候的农村还是相当落后的,电视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天方夜谭。那时候,村里一年半载能放映一场露天电影,就已经算是文娱活动的饕餮盛宴了,最多时候就是家家户户安在房檐口的广播,定时播送天气预报、新闻联播、戏曲选段等等节目。声声入耳,无异于为广大农民开了个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这种广播属于县级人民广播站的专线广播,里面隔三差五播放样板戏《红灯记》《白毛女》等等节目,所以乡亲们也就形象地称之为“戏匣子”。这种广播显得很轻巧,正方形外壳,特殊木质材料制成,中心位置有片薄纱一样的东西护着,声音就是从那儿发出来的。
   2.
   小时候天刚麻麻亮,戏匣子就响了,先是一阵低沉雄壮的乐曲,而后就是节目预告。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只要它一响,我也就醒了,因为这个时间段恰好是去学校的时间。天长日久,也就约定俗成了,戏匣子就像闹钟一样,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提醒全村学生去学校的责任。记得有一天早晨,广播该响的时候居然没响,不但我迟到了,而且好多同学也都迟到了。操场上站了一大片迟到的学生,校长走过来问原因,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广播没响”。校长听了,无奈地摆摆手,说“散了,散了。都回教室去吧!以后不许再迟到了!”
   这件事印象深刻,记得那天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还胡乱地猜测过广播为啥没响的原因,是不是广播线断了,或者是开广播的人睡过头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爱上学的阿牛听罢就说“等个机会,我要把广播线给它掐断,省得天天害得人要早起!”后来真的有几次,广播早上该响的时候没有响,但却并没有影响同学们去学校的时间,因为我们都明白广播有时候也靠不住啊!
   我听这种广播时间长了,竟然产生了足够的亲切感。记得生产队晚上总要开社员会到深夜,父母不在家,我们幼小的姊妹几个躺在炕上。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土坯房,屋里的老鼠特别多,在黑漆漆的楼阁上,这头“唧唧”,那头“吱吱”,甚至还有翻箱倒柜的大动静。吓得我心惊胆战,但只要房檐口的戏匣子响着,胆量似乎也就大了许多。甚至起来拿着长竹竿爬木梯上到阁楼,对着漆黑一团堆放杂物的地方胡敲乱打,估计我的勇敢把老鼠全部吓跑了,于是一整夜都静悄悄的,安然无响动!
   3.
   在我八岁那年的秋天,好像是一个礼拜天的下午,我在伯父家院子里玩耍。有一个河南口音的篾匠手里拄着炕杈,站在石头碌碡上碾压芦苇篾条,随着他双腿不停蹬动,脚下骤然间噼里啪啦。此时伯父家房檐口的戏匣子也响着,忽而一阵低沉的乐曲,继而是广播员充满悲情的声音。我看见正在碾压篾条的那个匠人,带着满脸悲伤之情忽地跳下碌碡,坐在马扎凳子上,低头抹眼泪。咋了,懵懂无知的我满是疑惑,大人居然也有淌眼泪的时候,是想家了?当时我不明就里,后来才听别人说,那位篾匠之所以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从广播里听到了伟大领袖去世的消息!广播的序曲是《东方红》,那时这首歌曲的词语被编入教材,小学生们个个都捻熟于心了。蓦然回首间,我的生命历程又过去了四十二年,直到现在,我还能背出《东方红》的部分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4.
   大概到了80年代初期吧,父亲买了一个蓝宝石牌的无线信号收录机。小小的,很精致,只要揭开后盖装进两节一号干电池,一扭开关就响了。波段有长、中、短,音量、频道自己调,盯着透明塑料后面的那根红线,慢慢拨动收音机侧面的旋转开关,随着红线一点点移动,想听哪个广播电台的节目悉从己便,一切都在自己个的掌控之中。
   那个时代经济落后,知识普及匮乏,人们的见识显得也非常欠缺。收音机一响,有人就会奇怪地说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怎么能装得下那么多人在里面开会?当时,坊间流传着一个很逗人的笑话。说某地大山里住着一个愣头青,偶然一次机缘去了趟城里,在大街上到处都能见到说话的匣子,他也就狠狠心买了一个!按着人家教的办法,带回家整天听着,以消遣无尽的孤独和寂寞。听得时间一长也就腻了,他总想把里面的人放出来,看看倒底长啥模样。他用小启子,把收音机拆卸成一件一件的,结果终究没有什么人走出来,还倒把收音机弄坏了,从此这个愣头青再也听不成各种各样的节目了。
   新时代一日千里,祖国繁荣,科技辉煌,人民幸福,今非昔比。现代的“戏匣子”高端大气,种类繁多,慨念并非局限于旧时代收音机之类的音效产品,而是汇聚智能、触摸、影视、音频等等功能于一体的集大成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啊!

共 19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戏匣子,最早的广播喇叭,人们都叫他戏匣子,那时候每个村屯只有一个,每家每都扯插电线安装一个广播喇叭,村里有播音员,大事小情,出工开会,邻里纠纷,好人好事,林林种种都在这里广播,深受广大村民热爱。七十年代开始有了收音机,人们依然还叫他戏匣子,这时也真的有人觉得奇怪,希望这里面的人们走出来该多好啊,可是当砸开戏匣子时却啥也没有。足以见得当时的人们,知识是多么的落后和贫乏啊。尽管如此,戏匣子的更新换代、日益精进,确实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文章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如春风细雨追润人心。推荐阅读。问好林科老师。【编辑秋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科        2018-10-07 18:03:49
  谢谢社长秋心老师辛苦编发!恭祝节日快乐,开心顺心。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