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家国天下】导游喀什大巴扎(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家国天下】导游喀什大巴扎(散文) ——关于喀什民族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17发表时间:2018-10-08 09:56:04
摘要:巴扎不仅是商品交易,而是观察民族风情,习俗,不同文化交融的场所。


   往事越千年。一支来自西亚的商队顶暴风,爬冰雪,翻越帕米尔高原,绝域苍茫,人烟俱无,数月行程,人几为鬼。当他们沿盖孜河谷顺坡而下,一脉繁茂的绿洲簇拥着一座美丽的城市欢迎远方来客。他们欣喜若狂奔向这座城市——“喀什噶尔”,维吾尔语意为“各色砖房”。
   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张骞,记载疏勒国“有市列”即有商贸集市,其地理原因是“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唐高僧玄奘西去取经东归路过此城,称“佛事兴隆”。唐朝名将高仙芝曾率军经喀什越帕米尔高原进兵中亚。
   喀什曾辉煌于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上活跃着极善经商的粟特人。孩子长到五岁,父亲就涂蜜于其口,抹胶于其手,意为长大后经商嘴要甜如蜜,抓钱紧如胶。喀拉汗王朝时期,粟特人融入回鹘部落中,后来融游牧、农耕、经商等习俗为一体的现代维吾尔族形成。喀什噶尔大巴扎名品荟萃,驰誉中亚。
   维吾尔人幽默地向客人介绍:“这里除了公鸡的奶没有,其他什么都有。”
   头巾丝缎巴扎
   现代大商场的布局是把最吸引人的商品放在最吸引人的地方。古老的巴扎早已体现了这一原则。头巾丝缎拉开轰轰烈烈、熙熙攘攘的大巴扎之序幕。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你的眉毛细又长哪,好像那树上的弯月亮。”
   “盖头”即姑娘的彩色头巾。歌曲美,头巾美,姑娘更美!掀盖头的“儿子娃娃”更有彪悍豪气!
   凡游牧民族都喜欢头巾。头巾不仅抵御风沙烈日,而且是重要装饰品。姑娘的头巾飘逸活泼,风姿绰约。老大娘的头巾厚重结实,可以兜鸡蛋、哈密瓜。
   徜徉于头巾的彩色长棚中,令人目光惊咋,执此望彼,爱不释手。有的薄若蝉翼,无风亦飘;有的绵软若滑,柔情似水;还有的厚实暖和,温润可爱。那花纹色泽更令人叫绝:有的花团锦簇,富丽堂皇;有的“地铺白烟花簇雪”,素雅清丽;有的大红大绿有烈火烹油之盛;有的墨绿长藤缠绵令人心头奏响优美旋律:“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
   紧挨着头巾巴扎的绸缎巴扎,悬挂着五色飞扬的瀑布。色彩涌动着维吾尔人的审美观念,红色象征欢乐喜悦,白色象征纯洁幸福,黄色象征阳光丰收,绿色象征青春幸福,黑色象征悲哀丧事。
   唐朝张籍诗:“边城暮云雁飞低,芦笋初生渐与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圣杜甫写道:“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怨最来多。归随汉使千堆宝,少答胡王万匹罗。”
   “无数铃声”“万匹罗”这是多么热闹繁华的古丝绸之路啊!
   今日大巴扎的丝绸,更显新丝路的辉煌。
   江南绫罗绸缎,蜀湘锦缎;来自日本、台湾的精纺绸,花色繁多,应有尽有。新疆特产艾德力斯绸阳光七色,轻黄飞红,杂有黑纹,色彩对比强烈,深受维吾尔姑娘喜爱。
   新疆丝绸业源远流长。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载记故事:和田的瞿萨旦那国王派使臣向东国求婚。东国即内地皇帝决定嫁予公主。使臣秘见公主说出嫁时百宝皆不需,只需蚕种。东国有令不许蚕种出关。公主远嫁和田国王,出关时搜索检察甚严。只有公主的绣帽未敢检查。绣巾中藏有蚕种。从此,和田国养蚕植桑大兴,丝绸驰誉中亚。清人肖雄随左宗棠湘军入疆,目睹和田蚕桑业的兴旺,写诗云:“彩帕蒙头手携筐,河源两岸采柔桑。此中应有支机石,织出天孙云锦裳。”新中国建立后,上海援建和田丝绸厂,生产优质价廉的丝绸产品,收到少数民族的热烈欢迎。
   “云想衣裳花想容”。维吾尔族姑娘喜欢穿艳丽的衣裳。这个文化丰富的民族没有“物之尤者祸之府”的阴暗诅咒,没有“美女祸国”的邪恶偏见,有对生命美的大胆追求,对生活的强烈热爱,表现在服饰文化上尤为突出。那件缀满仿金仿银箔片的彩绸长裙,内地城市姑娘是很难穿出去,她们比较含蓄矜持;而维吾尔姑娘一袭在身,“甲光向阳金鳞开”,金银光彩烁目,美得令人叫绝!
   靴帽巴扎
   过去,穷人一辈子只有一双粗皮靴。行路赤脚,皮靴搭肩,足上老茧厚实,甚至不怕骆驼刺。走近城镇巴扎,以沙洗足,取下搭在肩上的靴穿上。今天,这种“背靴行路图”已一去不复见了。各类皮鞋,琳朗满目,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尽管工业化生产的皮鞋价廉物美,人们仍钟情于订做皮靴,自选款式、皮张,量足定制,结实耐用。维吾尔老人们讲究穿套鞋,即靴子外再套一双浅腰皮鞋。进屋脱去套鞋,穿软底高腰长靴上炕,干净整洁,风度高雅。
   帽子巴扎的标志是高悬着的各类皮张。羊皮细密绒亮,狐狸皮雍容华贵,旱獭皮金光酥润,雪貂皮洁净如玉。民谣云:“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羊羔皮一支花。”库车有“卡拉库利羊”,意为“黑珍珠”。幼羔皮毛卷曲,细绒亮泽,为制帽珍皮。维吾尔人的先祖曾在漠北长期游牧,迎风沙,冒酷霜,男女老幼离不开皮帽。回鹘女性高油皮帽谓之“苏幕遮”,带着这种高贵的帽子跳舞,传入大唐长安,成为“胡旋舞”的名字,甚至成为词牌名,风行一时。伊斯兰教传入后,光头作礼拜被视为对真主不恭,各类花帽制作一代比一代精巧。
   新疆素有“瓜果歌舞之乡”美誉。在大巴扎你会发现,新疆人是“头顶瓜果载歌载舞”。你看,果木花卉都在那花帽之上。葡萄、石榴、杏、桃、苹果、梨、阿月浑子、樱桃、无花果等,其花其枝其果,在维吾尔姑娘巧手之下,飞银丝,走金线,绣于花帽尤见其美,如见秋日硕果,如闻百花之香。维吾尔人最广泛最喜爱的是巴旦木花帽,四颗巴旦木半月形花纹,男式底色为藏青,女式底色为榴红,用莹白丝线绣出拱形图案,令人想起众星捧月的美好夜空。
   献花帽已成为新疆人尊敬贵客的民俗礼节。
   果品巴扎
   芳气袭人是果香。公元1810年,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铁保写道:“昆仑距西域之胜,世传为仙人出入之所,嘉树珍果,萃于其地。徕宁地近昆仑得其余气,多暖而少寒,以故果木之盛甲於天下,桃、杏、葡萄、梨枣、苹婆、林檎、樱桃俱极香美无论矣。桑椹大可径寸,色白如玉,味甘如蜜水。苹婆尤为异品,形如内地苹婆,而莹然无滓,表果照澈如水晶,味香烈而极甘,别城无此种。”
   铁保在清皇族重臣中,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书法造诣名重一时,任喀什参赞大臣多年,走遍南疆七城,对新疆瓜果赞誉有加,竟认为这些水果来自神仙之所!“徕宁”即喀什。
   新疆的土地确实神奇!能把极苦变成极甜!苦涩的碱水边生长着一种碱草,羊吃了肉特别鲜美。碱水浸润的土地长出的水果格外甜蜜。从春到冬,香透四季。
   初夏六月,杏子就轰轰烈烈登上巴扎。杏子家族有四十多个优良品种。小白杏酥润剔透,小红杏若玛瑙闪烁,大黄杏绵软甜蜜。桑椹紧跟杏子上市,白如玉,紫若晶,汁若蜜。盛夏有桃、梨,梨光桃脆甜多汁,白沙桃绵甜可口,蟠桃异香扑鼻。七月盛夏,甜瓜上市,红红火火。黄旦子瓜色若镀金,间有绿纹,古朴奇绝。切一半瓜,用把瓜瓢刨成糊糊,泡一块馕,绵软香浓,吃得没牙齿的老大爷眉飞色舞。青皮瓜又脆又甜,刀一碰咔喳裂开,香气喷面。“卡拉库赛尔瓜”硕壮结实,可储存五六个月。瓜汁如蜜,食后手指粘连难伸。无花果有“长在树上的糖包子”之美誉,传说穆罕默德在天堂上看到的奇珍异果就有“安居尔(无花果)”。细品无花果竟有一丝人参的药香味儿,妙不可言,确属天然滋补珍果。酸梅和冰块制作夏季饮料“萨朗多克”,酸甜可口,消暑解渴,深受喜爱。入秋的石榴色艳味美,皮可入药,可熬汁染毛线织地毯。
   新疆水果繁胜与其说“得仙气”,不如说是农民辛勤的血汗凝成。
   甜瓜要追一种野草苦豆子作肥料。夏日炎炎,瓜农们赶着毛驴车到荒野去拔苦豆子。苦豆子味极苦,开黄花时根最肥,所以不能用镰刀割,只能手拔。苦豆子切碎垫羊圈沤熟成肥,逐窝追施瓜苗。极苦变极甜,西瓜甜瓜怎么能不品质极优呢?清雍正皇帝的御批奏章里,多处给有功之臣“赏赐哈密瓜”,乾隆皇帝吃了新疆甜瓜赞不绝口,问这是什麽瓜,大臣因为是哈密王进贡的便回答“哈密瓜”。从此,新疆甜瓜一概被称为“哈密瓜”,内地有人误认为只有哈密的瓜最好。其实,天山南北处处有甘美的甜瓜。顺便说一句,新疆人吃瓜有个讲究,沙漠里吃完瓜,瓜皮不可乱扔,要朝下扣好,万一有路人渴极了啃瓜皮也许能救一命呢。
   新疆的神奇还在于,国内外的优良水果只要在这里扎根,果实都胜于“娘家”。日本客人品尝这里的红富士苹果,赞叹“胜过原产地”,甚至怀疑“这不是红富士吧?”内地客商看到这里的山东肥城桃、天津大鸭梨,惊呼“认不出来了!这么大这么甜!”内地著名的金丝枣,赞皇枣等,在南疆栽培后,含糖量超过原产地。来自安徽的砀山梨,在这里品质变异曾被命名为“新梨5号”,单果重有超过一公斤的,品质极佳,成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珍品。当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来访,临走带的礼品就有喀什贡梨。
   小刀五金巴扎
   维吾尔族男子无不珍爱一把精良的小刀。其先祖游牧狩猎,刀不可须臾离身。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小有名气的制刀铁匠。当然,久负盛名的属英吉沙小刀。
   我曾去英吉沙县芒申乡一个制刀村参观。那里的铁匠个个有祖传绝技,小刀质地精美。“铁匠怕的是打冷锤”。冷锤是在刀坯烧红逐渐冷却时不断锤击,使刀刃质地细密坚硬。由鲜红到暗红再到灰青,要打几百上千锤。常常是赤膊挥锤,飞汗成雨。初时铁花飞溅,继而声音清脆,最后砸出钢音来。真是千锤万击出好刀啊!刀柄是工艺品,要用牛角、骆驼骨作柄,镶嵌宝石、金银丝,美观可爱。
   铁匠们都能认出市场上销售的、人们佩戴的刀子,哪些是出于自己的手,但他们都遵守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从不在自己制作的刀上刻上商标印记,因为刀子可能被坏人用来作恶。
   古代维吾尔贵族子弟要学会制刀技艺。公元16世纪名著《拉失德史》作者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在赛德汗的指导下“我学会了许多知识。在书法、阅读、作诗、写尺牍体散文、绘画和写花体字方面,我不仅高于侪辈,而且成了能手”,“在制作箭镞、矛头和匕首,以及镀金等不胜枚举的技艺上,也做到了师罄其艺的地步。”那时的蒙兀尔汗王室弟子,要接受读写、技艺和军政三方面训练,当然素质比较高。海答儿不仅写出史学名著《拉失德史》,想必也身佩亲手制作的钢刀,征战骑射,叱咤疆场。
   五金巴扎是个热闹去处。各类小百货应有尽有。在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维吾尔族商人在炫耀某商品质地优良时,吆喝“上海的”、“上海一样的”。原来,新中国建立始,新疆的百货多来自上海。暖壶、钢精锅、电筒电池、搪瓷制品、铁钉合页等,质优价廉,深受少数民族喜爱。“上海的”在少数民族语言中成为“优良的、高级的”代名词。甚至有的小贩向汉族客人吆喝:“上海的哈密瓜!”“上海的烤羊肉!”
   在这里赶巴扎讳忌“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维吾尔祖传商业家族,信奉“诚信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伊斯兰教反对高利贷,穆斯林商人讲究“良心利”。喀什大巴扎的维吾尔族商人大都彬彬有礼,交易公平,反对暴利。如果你对他的商品报价拦腰一刀,他会抑制愠怒指一指旁边的清真寺说,我离真主这么近,怎么可以昧心赚暴利呢?钱不就是一张纸吗!
   当每天开张生意赚得第一张人民币时,摊主会手拿着钱在摊位上绕一圈,讨个吉利。
   牲畜巴扎
   “茶马贸易”曾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延续几千年商业活动的重要内容。“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现在,“茶马贸易”已经成为历史,而牲畜贸易红火不衰。
   喀什大巴扎的牲畜巴扎靠吐曼河边。可以在河滩试马。马无鞍,有专人试骑。届时,买卖两方和看热闹的人立于高处,骑者策马,经纪人评点优劣,袖筒里捏指头讲价钱,神情生动,煞是有趣。
   毛驴买卖兴隆。人们常把骆驼作为丝绸之路的标志,其实驴的作用实在不该埋没。在克孜尔千佛洞一幅壁画里,骆驼队前边引路的是驴。据解放初统计,喀什地区有驴90多万头,户均两头,驴是主要代步工具。旧社会讨饭的穷人也得有头瘦驴,否则从这个村子走不到下一个村庄就会渴死累死。阿凡提周游四方坐骑是毛驴;毛驴也常常是阿凡提故事的角色。
   驴体小且长,颈部毛短而直立,四肢粗短,耐粗饲,其吻端被毛呈乳白色,有褐色背线,肩有虎纹,其神态常引起画家的丹青之兴。著名国画家黄胄曾多次来喀什为驴写生,有一次他就坐在东巴扎的路上,看着走过的一头头毛驴写生。他的旷世杰作《百驴图》中,毛驴有的引颈长鸣,有的搔首弄姿,有的蹭头逗趣,有的举蹄若奔,策之欲出,堪称国画绝笔!
   羊是牲畜市场的主角。少数民族十分喜欢羊,形容姑娘美丽的眼睛“像绵羊的眼睛般温润可爱”。当然千万不可用这句话去恭维汉族姑娘。各民族的审美心理有差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几千年过去,羊的品种有很大改进。麦盖提大尾羊体型硕壮,肉毛兼优,成为市场抢手货。新疆半粗毛羊耐粗饲,毛可纺线,肉无膻味,深受百姓欢迎。伽师山羊体型较小,肉极鲜美,是维吾尔人名贵食品烤全羊的最好原料。
   维吾尔百姓常常驾驴车全家人赶巴扎。车上总有几只肥硕的羊。那几只羊常常随车赶七八个巴扎。是不想卖还是拉着兜风?都不是。那是给自己家养的羊定期估价,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值多少。一只肥羊头一个巴扎估价一百五十元,到第五或第六个巴扎天估价近三百元。举家快乐高兴,到饮食巴扎上要碗拉条子、加几串烤羊肉,还有香喷喷的凉粉,回家时给没来赶巴扎的亲友带上一包烤包子,其乐融融!
   巴扎是反映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天然镜子,是多民族文化的微缩景观。如今的巴扎一年比一年红火,一年比一年多姿多彩,一年比一年有新故事。
   朋友,去喀什赶巴扎!走起!

共 536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散文,随着作者的浓墨淡彩,领略了喀什大巴扎的美丽。作者引经典故,用了大量的历史以及名人的经典诗句,叙述了喀什大巴扎的渊源,从喀什大巴扎的一年四季,到喀什大巴扎的城市风貌,再到喀什大巴扎的风土人情。在如抽丝剥茧般的文字里,一点一点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就像是一副精美的图画,突然间生动起来。感谢赐文晓荷,期待更多精彩。【编辑:幸福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幸福千里        2018-10-08 09:58:38
  美丽的散文,美丽的喀什大巴扎,美丽的城市,美丽的风土人情。
一生风月且随缘,穷也悠然,达也悠然。
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8-10-08 10:35:33
  去过这里,很喜欢它与众不同的风情
新疆,这里的风景和走动的人,还有这里的故事,都簇拥在我的身旁,构成一座清亮的世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