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征文】守墓人(小说)

编辑推荐 【看点·征文】守墓人(小说)


作者:山涧戏水 秀才,235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1发表时间:2018-10-09 07:57:09


   三十年前,姚笛父亲去世时,把姚笛叫到身边,姚笛父亲有个未了心愿,就是让姚笛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守住自己家田地里耸立的那个墓。
   这个墓不属于姚笛家祖坟,也不属于任何人家所有。整个一块地里,这座坟孤独的堆在那里。坟墓前面,种了一棵柏树,挺拔笔直。柏树是属于常青树,它不会落松针叶,如果大量落了,那么这棵树就算死掉了。
   但是,这棵树不会死,即使是在六十年代初期,这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干涸,大地出现了龟裂,好好的庄稼枯死。那时候,简直是颗粒无收。可是这棵树却没死掉。村子周边很多树都枯死了,唯独在坟前耸立的这棵树还是那么常青,翠绿。
   这颗柏树是当年姚笛的爷爷姚树栽下的。
   那时候,姚笛还小。每年除了清明节,逢到了当地俗称的鬼节,姚树都要带着姚远和姚笛一家子前来上坟。
   村里干部或者是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座坟的来历,即便是在平整土地那些年月,这座坟也没平整掉,这座坟一直由姚家守护着。
   坟前,没有立碑,年轻点的人都不知道这座坟倒底是谁的,有时候也会很好奇,甚至猜想,这会不会是古墓?可看坟的样子,又不像。这个地方说不上什么风水好坏的问题,孤零零,前不着村后不挨店。
   文革初期,村上有些年轻人把这座坟当成四旧,要将坟墓平掉。那时候,姚树,也就是姚笛的爷爷,手里拿着一把铁铲站在柏树前,指着那些年轻人祖宗八代都骂了。
   老爷子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谁敢来动这座坟,我把你们脑袋铲下来。不信试试看。
   说完,把个铁铲轮得呼呼作响。老爷子不要命,那些年轻人可不想和老爷子玩命。说姚树是榆木疙瘩,死顽固派。不管是什么派,姚树不想那么多,有一段时间,姚树生怕别人将坟平掉,晚上就拿着一张草席来到坟前,睡在旁边。
   姚树去世前,告诉儿子姚远,这座坟是姚树未了的心结。他嘱咐儿子,要好好守护这座坟。姚树在临死时,交给了儿子一张纸条,纸条已经发黄了,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也能看清楚写的是什么字。纸条是当年一位八路军的首长留下来的,姚树当成宝贝一直留着。他想,这位八路军首长或许在某一个天,还可能回来寻找这座坟。
   姚家守护着一座坟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方圆几十里之外。
   而且,传出的消息也神乎其神,完全不是姚家村子里所知道的那样了。姚树还在世时,有一天,从外地来了几个神秘的人,找到姚树,打听姚家守护这座坟倒底是谁人的。姚树没告诉他们,来人又提出,让他们挖掘,可以给姚树不少钱。姚树大怒,将来人驱走了。那一天的晚上,村子里的人发现在漫野地里,也就是那座坟前,隐隐亮着黯淡的灯光。村干部赶紧将此事告诉了姚树,姚树领着一伙年轻人急急忙忙往坟地赶,一边呐喊一边跑。那些人狼狈地跳掉了。
   这次事件之后,传说得更加邪乎了,时常都会看到有人在这座坟周边转悠。这也是姚树最放心不下的一件事。
   姚树临终前拉着儿子姚远的手说,儿啊,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守护好这座坟啊,不然咱们对对不起死去的人啊!
   站在父亲面前,姚远很沉重地点点头。
  
   二
   村子周边,离一条河不远的地方,在一次平整土地时,在一条壕沟里挖出了一些生了锈的破旧武器。经过当地政府部门鉴定,是当年在抗日战争中遗留下来的,那条壕沟,曾经是当年八路军阻击日军的阵地。
   村子里长辈们还对这些留有记忆,年轻人听到这些事,就像是在听故事。村子里也有几个是当年参加过战斗,因为残废了回到了村子的老年人,时常会对年轻人说起在四三年鬼子扫荡的艰苦日子。
   姚树有个本家兄弟姚思远在公社当书记,他就是当年参加过反扫荡的一名八路军战士,后来,在战斗中受了重伤,留了下来。
   每到了清明节,姚思远都会回到村子,不仅给祖坟上香,烧纸,他还会来到这座坟前烧纸。文革期间,姚思远被那些造反派折磨去世。批斗他的理由就是他当年虽然参加过战斗,后来他当了逃兵。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让姚思远受不了,最后自杀身亡。
   姚思远还活着时,来烧纸,脑子里会浮现出那些战友的影子,特别是其中一个年轻女兵的笑容。女兵是医护人员,部队里有这么一个“活宝”,整个部队充满了活力。
   每次回到村子里,和本家兄弟姚树坐在一起,姚思远都会谈起那个女兵。
   姚思远说,那个女兵我们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她是什么地方的人。一场战斗下来,她牺牲了,真是太可惜了啊。
   姚树默默地吸烟。姚树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土地吃饭,在那场扫荡中,姚树本来是可以跟着部队走的,但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和媳妇。
   姚树儿子姚远曾经对父亲说过,如果当年你要是跟着部队走了,现在也可能当上大官了。
   姚树对儿子说,如果我要是跟着部队走,兴许会死在战场上了,你也就不会有我这个爹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姚树还是觉得这一生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参加八路军部队。想想那座坟里躺着的那个女兵,姚树觉得自己还不胜一个女人,白做了一个男人。
  
   三
   姚笛在父亲姚远去世后,想着怎么才能找到坟墓里埋着的女兵的家人。
   这已经是新千年后的一年,姚笛感觉自己是越来越老了,或许没有很多时间了。自己的子女们都已经到了外地工作,爷爷和父亲留下的遗言,姚笛生怕在自己这一代人身上留下遗憾。左思右想后,姚笛找到村委会干部们,让他们想法子,能不能尽快找到那个女兵的家人。
   村干部们说,我们连这个女兵叫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寻找啊。
   姚笛说,父亲给我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有女兵的名字。
   纸条上写着,女兵叫刘伶,牺牲时才十九岁。姚笛和村干部到了公社找到书记,把这件事告诉了书记,书记很重视。
   书记对姚笛说,难为你们了,三代人守护着一个不是亲人的坟墓。
   第二天公社书记领着一行人拿着花圈来到了那座坟前,鞠了三个躬。书记对在场的人说,我们一定要记住牺牲了的先烈们,我们今天的日子来得不易啊。
   回去后书记上报了县委,县委书记指示,要尽快找到烈士家人,还要准备将烈士遗骨迁到烈士林园安葬。
   姚笛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本来儿子是想让父母跟着自己生活的,可父亲姚笛不愿意。他对儿子说,我还没完成你爷爷的心愿,等找到了烈士家人再说,只要一天找不到,我就会一天守护着这座坟茔。
   这一天,儿子从外地回来,见到了年迈的父亲,对父亲说要烈士的姓名,他告诉父亲,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求助,让全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一同寻找。
   老父亲惊讶,可以?
   儿子说,当然可以了。
   于是,姚笛将那张纸条交给了儿子。
   这一天,天气晴朗,通往村子的路上行驶着一辆汽车,汽车到了村里,从车上下来一位老人,迈着不太灵活的双腿,他下来就问村里谁是姚笛。
   村里人将这位老人领到了姚笛家。
   进门老人就急切地问,你可是姚笛?
   姚笛望着这个陌生人点点头说,你找我什么事?
   老人说,我儿子在网上看到了你放在网上的那张纸条照片,纸条就是我写的啊。那个牺牲了的女兵就是我们部队的医护兵。我已经离休了,我是来看她的。
   姚笛无不伤感地说,你们让这个女兵孤独得太久了。
   老人来到烈士坟前,久久望着那棵柏树和坟茔,他苍老的脸颊上滚下了泪水。老人向着坟茔鞠了三个躬。老人抬头,望着原野翠绿的庄稼。
   再往前,是一条河流,此时,从那里飞出一群野鸭子,嘎嘎地叫着在天空中盘旋。这里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样子了。不太远的方位,已经可以看到耸立着的楼房。
   天好蓝。
  
   四
   一九四三年的反扫荡发生在那一年的秋天。
   满眼都是青纱帐,玉米青翠,发出丝丝甜味。远处,是鬼子碉堡。那时候,老人是当年部队连长,部队分散是为了不至于让鬼子发现主力部队行踪,部队采取的战术就是麻雀战,到处骚扰敌人。
   那时,刘伶还不是部队上的人,她是教会医院护士,从学校毕业后,刘伶同学介绍她到了教会医院当了护士。
   半个月前的一天,医院来了一群日本兵,从教会医院抓走了刘伶和她的一起的几个女护士,说是到日本部队为伤兵疗伤,说的是为伤兵疗伤,其实是抓她们当慰安妇。
   也就在这一天,日本兵汽车遭到了伏击,八路军这支部队意外解救了刘伶她们,由于和大部队分散开,一时找不到大部队,连长问这几个女护士,谁要是愿意留下来的可以留下,不愿意留下可以现在就回去。几个女护士都走了,刘伶却留下来。
   在一群穿着灰色军装的男人中,刘伶的身影特别明显。刘伶胳膊上戴着红十字袖标,走到哪里,只要村里有病人,刘伶都会出现在谁家。
   部队利用青纱帐穿梭在鬼子大部队包围缝隙间。
   部队一般不驻扎在村子里,一是为了不让村子里的汉奸发现,另外就是不给村子百姓找麻烦。部队在野外,还是让汉奸发现告诉了鬼子。
   那天晚上,部队被鬼子四面包围,一场残酷的突围战斗打响了。刘伶就是在那场战斗中受了重伤,连长将她背到了姚树家,那张纸条就是在连长走时留下来的。
   当年,姚树将刘伶藏到了地窖里。
   部队突围走了,刘伶却因为伤势严重,又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牺牲在了姚树地窖里。刘伶临死前望着姚树轻声说了句,我想妈妈,想回家。
   当天晚上,姚树找到村里党员干部,找来了一口棺材,偷偷将牺牲了的刘伶埋在了姚树家地里,姚树在刘伶坟茔前栽了一棵柏树。
   此时,站在柏树下的老人,也就是当年的那个连长,望着坟茔,脑子里又浮现出了那张甜甜的脸。
   刘伶当年嗓子好,喜欢唱歌,老人仿佛听到了那个女兵的歌声——《义勇军进行曲》。
   老人很愧疚啊,没能保护好女兵,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痛。
  
   五
   姚笛接到了儿子来的电话,电话里告诉他,刘伶家人找到了。
   几天之后,村里路上来了一溜汽车,有公社的,也有县里来的,主要是刘伶家人来了。姚笛领着来人,从自家房屋里刨出一个封闭很好的包裹,这是当年刘伶用过的急救包,姚笛将东西交给了刘伶家人。
   刘伶家人抚摸着刘伶的遗物痛哭。
   这次县委书记来,是要向村民宣布一个消息,就是要将烈士遗骨迁址到烈士陵园安葬。棺材被起了出来,放在一辆汽车上,棺材周围放着花圈,哀乐响起。
   汽车缓缓向前移动,车子后面跟着全村村民,他们要送送这位烈士灵柩。

共 40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述说了一家三代坚持守墓,引发外人无限好奇与猜想。有人要破“四旧”,平掉坟墓。有人出高价掘坟寻宝,被拒,险遭盗墓。原来墓里埋葬的是一个女医务兵,在附近的一场抗日战争中牺牲。受连长重托,主人公坚持守墓。好在通过网络找到女兵的亲人,被当地政府迁址于烈士陵园,让人瞻仰。反映了人们对抗日烈士的爱戴和敬仰的深厚感情,令人为之动容。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残酷,以及为了和平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小说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饱满,行文流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空城深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城深深        2018-10-09 07:59:35
  好文!感谢赐稿看点!
2 楼        文友:小民西安        2018-10-10 09:55:14
  语言质朴而至平淡 深厚情感萦绕其间
小民西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