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秋之韵”征文】天生丽质难自弃,越音绕梁魅无穷(散文)

精品 【荷塘“秋之韵”征文】天生丽质难自弃,越音绕梁魅无穷(散文)


作者:百合凌波 童生,692.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3发表时间:2018-10-13 20:13:26
摘要:天生丽质难自弃,越音绕梁魅无穷。为了心中那份对越剧的挚爱,我好想置身于小镇,扮不同的身份,演不同的角色,过一把戏瘾,做一回戏子。


   嵊州,离绍兴城区约76公里,因境内有个越剧之乡而闻名遐迩。
   施家岙村三面环山一面依水,自然风光优美,相对于其它地方的开发显得有些荒蛮远僻,但其历史久远、文化深邃。
   施家岙村是女子越剧的诞生地。据传,1923年5月施家岙村村民陈明辉家开办了绍兴女子越剧科班,男班艺人金荣水为教师,培养了以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为代表的一代名伶,施家岙村就有了“中国女子越剧第一村”的美誉。
   近眼观望,山村有如此密集的古民居群,令人惊叹。这里保存着不少明清时代的民居,其中有代表性的为施氏宗祠、古戏台和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
   走近施氏宗祠,门口匾额上书“良臣公祠”四个大字,祠堂正中央上方匾额写着“绳武堂”三个笔力遒劲的大字,右侧为“硕德其英”,左侧为“世泽灵长”,宗祠里面有古戏台、天井、大堂等。
   古戏台坐北朝南,饰有堆塑“龙吻”、“瓦将军”、“双单公主追狄青”等,戏台有四根石柱,有两副诗意盎然的楹联,“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
   据老辈人讲绳武堂其实就是一个祠堂,供奉的是施姓的祖宗,祖宗传下诏示“昭兹来许,绳其祖武”,鞭策后进的子孙,继承先贤“力量、远方、恒心”的德行,激励施家村的人胸怀大志、不怕艰难,即使是唱戏也要唱出属于自己的舞台。后来清末民初的时候,这里就变成了戏台,成为施家岙村越剧的发源地。
   坐在戏台前品赏原汁原味的女子越剧,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没有经过彩排和装扮的村妇随口就唱,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婉转流长的声调,声声入耳,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了,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
   一个台门旁书写着“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几个大字,台门的上面有一个八卦似的物件,台门的道地上有一块碑刻着“施家岙女子越剧诞生地”。踏入台门里,可以看见陈列的物品,戏袍、越剧十姐妹的相片、桌椅板凳、匾额。
   老照片上可以看到五十年代的越剧老艺人在座谈会上的风采,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袍,或坐或立,有的双手缩在袍子里,有的双手搭在一起,神情是那么的专注与自信。屠杏花的花旦扮相清秀明丽,长袖伸展,高靴向前行走,翘着兰花指,长长的小辫垂在胸前,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温婉的气质。
   戏袍是越剧中不可缺少的道具,袍中的手工刺绣如此精致,几朵白玉兰花活灵活现,似乎正在开放。花瓣、花蕊、花枝都用银丝勾边,手工刺绣不同于机器刺绣,追求的是一针一线的协调和维美,花线的色彩恰到好处,粉色配湖兰色。如果这样的戏袍穿在江南水乡女子的身上,她的气质是飘逸和水灵的,似七仙女下凡,又似西施姑娘去浣纱。
   看过这些文字和听过传统戏剧《红楼梦》中“金玉良缘”的唱腔后,脑海里就忆起穿着长襟大褂的旧人和旧事。他们为了生活而奔波,拉起戏班走南闯北,艰辛酸楚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触摸着这些历史留下的痕迹,我感觉自己好像是穿越了。在四十年代的大上海,聆听越乡女子的戏曲,旁边坐着我十八岁的外婆。我的外婆是一位裁缝,早年在上海一个雇主家,专做戏袍和旗袍,经她手里的盘扣和刺绣数不清,她的手指很灵活,八十岁那年还能穿针引线。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是一个老戏迷,喜欢越剧和沪剧,特别是越剧。八十年代她有了一只留声机,从上海带回老家,机子整天播放着越剧《碧玉簪》、《庵堂认母》、《三看御妹》和《追鱼》等。那一叠叠厚厚的唱片价格不菲,就像是上瘾一样,她可食无肉、喝无酒,也不可不听越剧。
   想起这些,我的身子顿时被一种怀旧的气息包围着,情绪陷入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沧桑”两个字突然就在眼前跳出来。
   施家岙村让我记住了一阵阵响亮的唱腔、一声声委婉的曲调、一个个灵秀的扮相。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中,踏上青石板,踩着鹅卵石,靠在石窗石磨前,耳边萦绕着乡村田间气息的女子越音……
  
   二
   在嵊州,艺校是山水间一抹浓妆素裹的风景。
   走进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新校园,青砖白墙、花红柳绿、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池红鲤摇摆着尾巴游来游去,在水中穿梭,水波飘动。曲折的石桥,圆圆的大石头覆盖在绿油油的草地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旁的青石板上一群人走过,上面便映出几个人影来。
   圆洞门的顶上书写着“香远益清”四个大字,两旁的石栏上有做成云朵和莲花的扶手。
   艺校有着五十多年的传承,半个世纪的越艺情怀而发展为现在的规模。一间大的教室,两个学员穿着戏服、踩着高靴、拿着折扇正在跟着老师学习。老师一遍又一遍不耐其烦地教着,学生一板一眼地学着。我看了好久,对一个动作的领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掌握的。
   另一个教室男教师在教学员们练身段,有跳跃、翻滚和倒立基本功等。这些十几岁的小姑娘真是不简单,吃苦耐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日积月累,非常人能够练成,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她们稚嫩娇小,但身上有一股向上的精神,咬着牙不哼一声,继续着一个又一个的动作。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在艺校的这些新学员中,一定会有人评上“梅花奖”的,我期待着。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一位十多岁的小姑娘放暑假,从上虞来到绍兴的漓渚铁矿走亲戚,她会唱好多越剧的曲调,边唱边做着手势,像模像样站在学校操场上表演着,同龄的我们常常缠着她唱一个,再唱一个,在没有电视只有少得可怜的几场露天电影的年代,能够听听越剧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了越剧,而那个小姑娘是绍兴人都认识,她叫陈飞,当年的她还没有考取“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而她的叔叔见她又不害羞地唱了起来,笑着说她“呆婆”。一听“呆婆”,我们都乐了,她才不呆呢,她就是一个“小九妹”。也许天生就是唱戏的料,以至于长大后的她在越剧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更是“梅花奖”得主,让更多的观众记住了她。
   在我的记忆中,电影越剧《追鱼》是最难忘的。
   《追鱼》的主演是徐玉兰和王文娟,徐玉兰饰张珍,王文娟饰鲤鱼精和牡丹。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至今在我的脑海中停留,特别是鲤鱼精拔鱼鳞这一段,声声唱腔引得我心如刀绞。
   自从1984年我们的矿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电影院,有上下两层,位子有一千多个。作为矿山的职工子女我们是幸福的,学校里也经常免费包场看电影,当时我们看过的越剧电影有《碧玉簪》、《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柳毅传书》、《孟丽君》、《王老虎抢亲》、《祥林嫂》、《西园记》、《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等,这些经典的电影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三
   对于一个喜欢历史的人,会去寻找一些带着古韵的实物。
   我静静地站在“溪山第一楼”前,这座楼建于清代,楼中的各种雕刻极为精美,登楼可以眺望剡山、剡溪,似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一位穿着汉服垂着长发的清秀女子捻着兰花指,把长袖展开遮住半个脸颊,那一笑一颦的动作就像是在表演越剧的身段。另一个短发女子举着手中的相机在跟她说话,原来她们在拍艺术照。
   “溪山第一楼”的左边就是越剧博物馆,刚进入大门口,“百年越剧”四个红色的大字点缀着一块奇石,一百多年的岁月在这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随着脚步的越来越近,所有的景物在缓慢中后退,仿佛一部古老的电影在眼前回放。
   墙上老照片里的“越剧诞生地东王村纪念碑”,矗立在一条溪水边,一棵古树残缺的身子似在诉说艺人们背井离乡的历史。
   “东王村香火堂遗址”是两层木结构的楼房围成一个天井,台门里的季节好像是夏天,鹅卵石的道地,有风穿过弄堂,将暑热吹薄,院门就被斜阳拉长了身形,萧条地罩在光晕里,与静谧的地面相觑。深深的庭院,雕梁画栋的残片,停留在岁月深处,布满包浆的拙朴和凝重,满覆时光的履痕。破败的门窗,历经百年风雨摇摇欲碎,砖雕、石雕、木雕的风采,也只能存在于悠悠岁月的怀想中。
   陈列室里玻璃柜中有一叠用小楷毛笔字书写的“小歌班时期手抄本”,虽然两旁的纸张已发黄,边上的字迹难辨识,但从中间部分工整的字体里面还是能认出几个来,如“一张床铺那介困困”、“阿囡依娘话顶好分开二个地方困告”、“啐,侬介杂婆娘额”。可想而知,越剧最初的剧本就是这样出来的,小小的字体满满占据了一张又一张的白纸,一点空间也没剩,不得不敬慕老一辈艺术家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
   对于越剧演员,每个人所喜爱的也各不相同。在越剧十姐妹中,我最喜爱的就是筱丹桂和尹桂芳,一旦一生。
   认识筱丹桂是在1989年播出的电视剧《红伶泪》中,何晴饰演筱丹桂,看过电视剧对她的身世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筱丹桂被誉为“越剧皇后”,她嗓音甜润,扮相俏丽,文武兼长,旦角戏和生角戏均很出色,是女伶中最早冠以“皇后”之人,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的说法。我曾在外婆的留声机里听过她的唱片《拷红》和《玉蜻蜓•劝夫》。
   现在终于见到了这位“越剧皇后”的真实相片,想起她风华正茂的27岁时为了自尊,写下了“做人难,难做人,死了”8个字,服下“来沙尔”饮恨离世,不由得一声叹惜,一代名伶就这样被张春帆羞辱而死。一个在苦难中长大好强自尊又懂得自爱的女子,怎么能让别人乱说话?宁愿求死,也不愿在屈辱中生存,筱丹桂的性格造就了她出色的表演生涯,也使她的自杀顺理成章。她的死是越剧界的一大损失,直到今天她出色的表演还留在老一代人的心中,九十岁的姑婆坐在上海的楼房里,还能哼出几句她演唱过的戏词。
   尹桂芳是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我特别喜欢她塑造的贾宝玉,那一段《宝玉哭灵》,她是用自己的灵魂在表演,身心和戏融合在了一体。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常年处于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加之以一些非人待遇对身体所造成的侵害,尹桂芳倒下了,中枢神经损伤,一手一足瘫痪,但她身残志坚,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新人。她带出来的两个徒弟赵志刚和茅威涛,在越剧界风光无限,都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我喜欢赵志刚在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里的出色表演。茅威涛更不用说了,在越剧领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看过越剧十姐妹连在一起的生活照,旁边的一张黑白照又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张四个人的合影,下面的纸片中写着:1954年,范瑞娟和电影艺术大师查利•桌别林和夫人奥娜•奥尼尔在日内瓦。这张照片是越剧走出国门的证据,她的魅力不止在中国,更是在全世界。范瑞娟有名气的徒弟竟然是吴凤花,有名师就会有名徒,她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白蛇传》、《陆文龙》等精彩的剧目,吸引着无数观众争相观看。
   博物馆里的物件浓缩在一寸寸的光影里,衔接着历史的内涵。眼角的余光轻轻摩挲着,天生丽质难自弃,越音绕梁魅无穷,听任岁月悠悠过,千言万语心中留……
  
   四
   沿着一边挂满各种关于越剧小镇简介的镜框图片的走廊一路前行,就看到“蓝城农业”四个金黄色的大字镶嵌在大石块上,和周围绿油油的草坪相映成辉。
   坐在越剧小镇指挥部会议室看着地图,讲解员对未来的小镇进行了规划。越剧小镇范围包括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及苍岩、丽湖村一带,总规划面积为4.09平方公里,项目定位于“越剧为魂,农业为根,旅游为基”,崇尚“建筑之镇,山水之镇,人文之镇,宜居之镇和创业之镇”,是一个以戏为纽带给人们健康养生的一个新型小镇。
   听着讲解,眼前不禁浮现出“水袖景观”,绿道四周那一望无垠的稻田,春天嫩绿而生机盎然,夏天墨绿的颜色一直消失在远方的天际,秋天田里的金黄点缀着如画的田园景致。一对少女在花丛中穿上戏服,撒着水袖唱着戏曲,一群骑着自行车的小姐妹路过稻田呼唤招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动静相结合的越剧小镇画卷!
   当车开进“越剧生态村”,一下车便被村中清冷的空气袭遍了全身,精神为之一振。此刻,我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慢慢地舒展开来,又似飞出鸟笼的鸟儿,自由欢快……
   在生态村安静地走着、看着、听着、想着,感动于它的静、它的净、它的境。古式古香的房屋青砖白墙,有着江南水乡的别致韵味,一小块一小块连接起来的青石板两旁是绿色的隔离带,绿得像墨玉的冬青叶和香樟树在晨风中愈发显得优雅脱俗。红红的月季花上坠有细小的露珠,迷雾一般,宛如古代女子头上戴的凤冠,在微风中颤动着,美得令人心醉。
   踏着春天最美丽的人间四月天的烟雨来到这里,品味着“越剧追梦小筑”江南丝竹般的柔情,沉醉于这充满了诗意和幻想的“牡丹亭”中。
   柔软的曲调/填满越乡的词章/盛世辉煌/明媚的笑容绽放/走进追梦小筑/思绪起伏/孤寂的心房/充填温暖/和这个季节起舞于/柳絮追逐落花的风姿。
   放眼望去,“蓝城品质农庄”大片大片的绿色仿佛都在我的怀抱中,令我情不自禁张开双臂拥她入怀,如久未见面的恋人般亲热。那些错落有致的庄园,隐没在这深深的绿色中,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田园水墨画,静谧安祥。
   “苍岩明清风情街”清晰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在越剧民宿小憩后,在酒馆温一壶绍兴热老酒,来一碟新昌小京生,捻起兰花指敲着木桌椅打着拍子来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别有一番情调。
   风情街没有都市的时尚,没有人来人往的喧闹,更没有灯红酒绿的奢靡,唯有的便是一份静谧的安详。
   一路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一曲又一曲婉转动听的越剧在耳边响起,是那样的清新悦耳,时光仿佛可以无限地拉长,心绪柔软的一再柔软……
   台上的讲解员在娓娓地说:“……因始祖为一施姓人家,故取名“施家岙”。这里剡溪之上的水剧场一年四季演绎着越剧文化、剡溪文化、江南文化。顺溪而下,月色清朗、绿水荡漾,你或许会和东晋士人王子猷成为知音,体会到“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兴致,更可能与茅威涛共唱一曲《寇流兰与杜丽娘》,从四百年前的英国莎士比亚故乡,穿越到中国明代的一个‘牡丹亭’……”
   天生丽质难自弃,越音绕梁魅无穷。为了心中那份对越剧的挚爱,我好想置身于小镇,扮不同的身份,演不同的角色,过一把戏瘾,做一回戏子。

共 56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独具一格的叙事游记散文。作者走进嵊州,这个越剧之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戏剧文化,感受它无穷的艺术魅力。施家岙村作为女子越剧的诞生地,这儿有不少明清时代的民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为施氏宗祠、古戏台和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戏袍是越剧中不可缺少的道具,外婆就用一双巧手去做戏袍和旗袍,她更是一个老戏迷,对越剧喜爱至极。越剧,从剡溪边走向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有名气,真得感谢老一辈的艺术家。艺校是山水间一抹浓妆素裹的风景,它曾培养了不少德艺双馨的越剧艺术大师,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让人们在美妙的越剧里感受其精彩魅力。文章思路清晰,表现手法灵活,行文如水,洋洋洒洒,表现了老一辈艺术家们为培养越剧接班人,为了越剧的传承与发展,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01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8-10-13 20:32:53
  文章独出心裁,用一种游记的方式,一步步揭开越剧的面纱,让我们领略了越剧的艺术魅力。文章语言优美,思路清晰,夹叙夹议,老一辈艺术家为了越剧的传承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令人赞叹!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百合凌波        2018-10-15 09:52:44
  谢谢编辑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阿巧        2018-10-13 20:34:15
  问候老师!期待看到老师更多佳作!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0-20 20:03:43
  老师的小说精彩,散文更精彩!文笔清新流畅,内容博大精深,真是极有份量的美文!最喜欢写外婆的那一段。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百合凌波        2018-10-21 14:41:32
  谢谢老师,喜欢你精彩的编辑。握手!鲜花!喝茶!
4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10-21 08:01:18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期待精彩继续!
5 楼        文友:言农        2018-10-22 14:41:06
  祝贺作品获精!精彩继续!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0-22 17:00:47
  祝贺老师精彩文章斩获精品!精彩继续!
7 楼        文友:阿巧        2018-10-22 22:46:55
  祝贺老师精彩散文加精!精彩继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