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菏·家国天下】一座小楼,一段过往(散文)

编辑推荐 【晓菏·家国天下】一座小楼,一段过往(散文)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13发表时间:2018-10-13 20:53:0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分配到乡镇工作,在单位分了约十平方米的单间,结婚后才分到约三十平方米的小套间,那时在单位算是比较好了。
   单位是两层木板楼,下面是办公区,上面是职工住的地方,灰褐色的外表已经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春秋,一楼有公用水池,洗碗时总是看到潮湿的墙角安静地附着几只软体动物。说是房间,除外墙是泥土石头做的,楼板、楼梯是木板,就连里面的房与房间之间的墙也是用木板隔断的,如有人上楼,楼板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有时夜里值了夜班回来,即便是小心翼翼地提着脚步,也会影响他人休息,只是时间长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那时冬天似乎特别寒冷,尤其到了夜里,满耳呼呼的风声,好似随时要从木板缝中、紧闭的窗户(那时窗户没玻璃,是用塑料簿模钉在上面)钻进来。木板楼也好似在风中摇晃,让人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被吹散。不过一觉醒来,木板楼仍安然无恙。
   父母退休后因单位房子小,就准备搬到乡下老家去住,在我看来不是乡下那瓦屋和地方不好,而是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挑水从上山到下山来回几里路,小时候让我吃了不少苦头,父母如果挑不动水了就有些麻烦,因此我就在思考搬家的事,我的想法开始并没让父母动心,主要是他们工作了一辈子没有什么积蓄,加上我们兄弟俩工作才几年。
   让父母改变主意是两件事,一是我从乡下买了几方做房子的木料,让父母感觉儿子在操心;另外就是外地的移民想买我家老房子,这样做新房就有了启动资金。那老房子在当年只卖了六千块钱,前些日子有同事还开玩笑说,那房子如果是放到现在不知道要值多少钱,可没钱的人就是等不起。另外就是单位老职工不少人有在农村卖地做房子的先例,这也给父亲增添信心。
   说起那次到乡下买木料,我还受了惊吓。那有木料的农户是住在那土家山寨的高山上,去的那天我借了同事的一辆旧自行车,虽然走的是公路,可其中一半是上坡,只好推着自行车上山,买了九根杉树就往回走,走在下坡上才发现,那自行车的闸坏了,车子越跑越快,直往下冲,又有许多弯道,不到半小时就跑完了近五公里路程,到了山下的平路上,吓得手脚发软,一身冷汗,幸亏那时人少车少,才有惊无险。
   家里做房子是大事,有的人一辈子也就做一栋房子,不像现在卖商品房那么简单,亲自参与了才知道,不仅是要费体力,还要动脑筋,过程很复杂,看屋场,签合同,请人设计、请施工队、确定开工日期,就连房子的大门的朝向也是有道道。父亲虽然不信那一套,但说的人多了搞的人们不信也不行了,主要怕影响后人前程。
   我们家一直很兴旺,不少乡亲认为是爷爷老家那屋场好。据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地质勘探队工程师对爷爷说,你这屋场好,房子下面有个金马子呢。一句笑话,却让当地人当了真,包括父母在外工作,我能读大学好像都与那屋场有关。后来我们搬家时将那老屋卖给了移民户,由于那家人没有什么文化,日子过的并不十分好,看来家运与屋场没有明显关系。
   在农村做房子什么时候开工动土,老乡们都十分讲究,翻翻老黄历,或者请人算算,选择良辰吉日。在老家一般只有在“乱水节”期间可以动土,生怕惊动了“五皇”,给家人带来灭顶之灾,特别是家有孕妇,当年就不会大兴土木。有些传说虽然没什么科学道理,但也没人敢破这个例。
   我那小楼经过半年准备终于开工了,父亲天天守在工地,因房子离单位不远,下班后才去帮忙做点小事,后来买的材料多了,晚上怕被人偷了,也是父亲在那儿守着,几个月下来,父亲掉了近十斤肉。
   听父亲说在老家做屋,就是乡亲们相互帮忙,除了供一日三餐,也没听说要给工钱,只是别家有事再帮别人。可建小楼地方人生地不熟,就是亲友来了不仅吃饭是问题,也没住的地方,只好请专业施工队。那几月花的钱就像流水,让一生节俭的父母心疼了好一阵。
   听母亲说,那时为节省钱,父亲刷牙都是用的盐水。有一次父亲说,昨日梦到吃猪肉了。那时吃肉要凭票,加上经济不宽余,吃肉的日子少,现在想起来还令人心酸。为了把那小楼做好,我每月都要先到单位借下个月的工资,节省的先用着。不到半年时间小楼就做好了,家里一点积累就全部堆在了小楼上。
   搬家那天,母亲按照老家的规矩,虽然是夏天,还是在火炉里升起大火,让筷子、碗要先进门,放鞭炮,给已故的祖先们烧点纸钱,求个平安,在亲友邻居祝贺声中,搬进了自己小楼。
   小楼前后还有近三百平方米园田,父亲不让种花草、果树,说是要种菜吃。由于父亲是学农的,退休时身体又好,开始不仅喂了猪、养了鸡,田里菜也吃不完,现在认真算起来每年也是好几万块钱的收入,每到休息就回家分享,有时单位工作忙,父母还送到单位上,特别是他们种的菜没化肥、农药,纯天然自然生长,味道就是不一样。
   女儿就在那小楼长大的,有好吃东西时婆婆爷爷都会让孙女先品尝,父母每次参加宴请总要带上孙女。女儿参加工作后回来才少了,但每次回家首先是去看婆婆爷爷,买点他们喜欢的东西,那也是老人最高兴的时刻。记得有几次,我问两岁多的女儿,你最喜欢谁呀?回答总是第一是爷爷,第二是婆婆,父母排名基本上是靠后。每当爷爷婆婆外出回家,就站在大门口不停地喊着“爷爷、婆婆”的,婆婆爷爷总是笑嘻嘻的,不停地答应着。其实女儿小时候也有些顽皮,记得有一年,借父亲睡午觉之机,小家伙竟然把他的头发剪乱了。
   有一年我外出学习半年才回家,父亲见我回来,立即给我泡了一杯茶,女儿却说,他又不是客,不需要这么客气吧。可她不知道,父母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每次回家都会先给父母打个电话,他们早早就准备了好吃的,有时回家迟了,父母都会走在大路上望了又望。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父母已经很老了,每次回家了他们总有讲不完的话,大多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时儿子孙子都睡着了,老人还在讲。
   小楼曾受过一次灾,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初,有一条隧道从小楼下经过,那时施工是用炸药炸石头,每次放炮,耳边就像响起了炸雷,那声音令人恐惧,不几天小楼的顶平上面发现裂缝,有的地方出现渗水,让父母很着急。后来经过质监部门查看,得到了补偿,经防水处理才得到解决。
   我那小楼已建三十多年了,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还比较洋气,就像现在的高挡小车。历经风霜雪雨,已有些破旧,曾经维修过几次。记得有一年发现门窗油漆脱落了,我就自己买了油漆来涮,结果不是厚了就是簿了,在自然光下就没了观感。这才让我明白“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我那小楼,虽然不能城市的高楼相比,就是比现在乡下小洋楼也落后了几十年,但那小楼我有辛勤的汗水,有我人生的过往,有亲情友情的记忆。

共 26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真情的回忆,自己在家乡当年盖的一座小楼,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文中叙述,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单位住房很紧张,父母也退休了因单位房子小就准备搬到乡下老家去住,我就动员父母把老家的旧房子卖了,在县城建一栋小楼,自己与父母住在一起。作者生动详实地回忆了小楼的建设过程,自己竭尽全力,亲自下乡买木料,看屋场,签合同,请人设计、请施工队、确定开工日期,确定房子的大门的朝向,父亲在工地值班守夜。最后小楼终于盖好了,一家三代人居住在小楼里,父母亲照看着孙女长大,还在小楼的前后菜园种植蔬菜和喂猪养鸡。作者感悟,那小楼我有辛勤的汗水,有我人生的过往,有亲情友情的记忆。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10-13 20:55:04
  优美厚重的散文,生动的叙述,真情的回忆,自己在家乡当年盖的一座小楼,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浓浓的亲情洋溢在文字中。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推荐阅读共赏!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10-14 11:37:14
  谢谢老师经常鼓励!问好
2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10-13 21:57:52
  谢谢秋觅老师编辑、点评、鼓励!
3 楼        文友:何叶        2018-10-14 07:36:44
  又见匡医生好文,谢谢支持。祝好!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10-14 11:36:01
  谢谢社长关注、支持,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