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皇城相府的“灵魂”陈廷敬(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皇城相府的“灵魂”陈廷敬(散文)


作者:历史的天空 白丁,7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98发表时间:2018-10-14 17:23:52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内阁大学士陈廷敬病逝。他于康熙四十二年入阁拜相,任职九年。陈廷敬曾因耳疾向康熙辞职,虽然康熙皇帝在1710年答应陈廷敬致仕,但仅仅过了一年,于1711年又重召陈廷敬入阁当值,而陈廷敬的确垂垂老矣,一年后病死任所。从这一经历看,陈廷敬为了大清王朝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严格来讲陈廷敬应该是明朝遗民。他出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他的先祖陈林自河北临漳县迁入山西阳城,陈林的儿子陈秀开始做官,曾任明朝陕西西乡县尉,虽然官职不高,但这是陈氏家族开始做官为宦的起点,自此以后将近三百年的岁月里,陈氏家族代代有人做官,中举,到了陈廷敬1703年入阁拜相时,陈氏家族走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陈氏家族起家于明宣德年,开始有读书人做官也在明朝中期,其后自陈秀开始代代有人做官。逃荒到阳城的老农陈林没想到在异乡站稳了脚跟并且开始发达起来。
   陈家迁到阳城后的第四代陈天佑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这是陈家第一位科举中第做官的人,是真正的正途出身。也是老农陈林家正式摆脱白丁步入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的开始。
   陈家自明朝中叶开始步入书宦名门,到明末已成巨族,所以出生在明末的陈廷敬应该是皇明遗民无疑,虽然他二十岁中顺治十五年的进士,但他身上毕竟有明朝官宦家的血统。
   公元1644年,六岁的陈廷敬在家学启蒙读书,老师就是他的堂兄陈元。
   公元1644年是闰年,这一年是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顺治皇帝尚在关外,因其年幼,由叔父多尔衮摄政,多尔衮陈兵山海关,和守关明将吴三桂对峙。而这年一月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元年。3月大顺军挥师北京城下,四月二十七日明崇祯皇帝自缢景山,李自成进入北京。六月四日李自成退出北京。六月五日多尔衮进入北京,清朝入主中原。九月二十日清顺治皇帝由盛京沈阳出发,迁都北京。十月六日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这一年大明,大清,大顺,三个王朝交替更迭,更有南明弘光皇帝,成都大西政权,中国进入多事之秋,也被史学家称为“甲申之变”。王朝更迭之时从来没有什么正义非正义之分,只不过是改朝换代皇帝轮流做而已,苦的是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据统计明季末年动乱以来,到清朝顺治皇帝政权稳固,中原百姓死于战火者数以千万计,本来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野。
   连北京这样的首善之地,也是战火频仍,变幻莫测,城头变幻大王旗,最后由外族人做了京城的主人。远在山西的陈廷敬才刚刚六岁,当然不会关心这乱如麻的时政,倒是他的伯父陈昌言和父亲陈昌期成了“识时务的俊杰”,在清军进攻山西时很是出了一把力,帮助清军攻打李自成的败军,本来陈家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就有仇恨,李自成的农民军多次骚扰阳城一带,祸害乡民百姓,虽然陈家筑城自卫相当成功,但陈家老宅郭峪村却屡遭农民军祸害,当地百姓对农民军恨如刺骨,陈家弟兄借着清军力量打击农民军,既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也有借机报复的性质,之所以李自成从北京退出后败得如此之快,也与他民心丧尽有关。
   清顺治六年(1649)年,距明崇祯皇帝自缢刚刚过去五年。多次抵抗农民军的陈昌言,陈昌期弟兄俩个毅然决然毫不犹豫的归顺了大清。这一年大同总兵姜瓖反清复明,阳城县农民起义首领张光斗响应,与清兵激战数次,曾经占领泽州。张光斗深知陈氏兄弟的势力和影响力,派人重金游说陈家一起反清,陈昌期裂书大骂,表明归清的决心。十月张光斗义军攻打陈府,曾经攻入陈家内府,陈氏兄弟率族人家丁激烈抵抗,陈氏兄弟已经看明天下大势,清朝定鼎中原已经五年,南方反明势力大多被清军剿灭,而陈家兄弟历经明末大乱,数次遭农民军袭扰,与农民军为仇已久,况且政治上的投机成功可能为陈家以后在朝廷上挣得一席之地而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年陈廷敬十一岁,两年后他和父亲陈昌言参加了清顺治八年的科举考试,陈廷敬一举中潞安府秀才第一名。
   而陈家的政治投机也有丰厚的回报,明朝做过乐亭知县的陈昌言很快做了清朝的大官,提督一省学政,陈昌言没有做大明朝的忠臣,而很快做了大清朝的顺臣,为陈廷敬后来的宦途铺平了道路,康熙皇帝终其一生信任陈廷敬,与陈家很快忠顺清朝不无关系。
   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每一个伟大不平凡的人的降生,总有一个神奇祥瑞。历来帝王切不必说,那些史书有名的忠臣良将也是如此,比如说岳飞,他妈生他的那天一只大鹏落在他家房顶久久没有离去,因此父亲给他取名岳鹏举。据《陈氏族谱》记载,陈廷敬母亲生他时“梦神人授玉匣珠囊”。这言之凿凿的祥瑞其实是后人为伟大人物身上笼罩的光环而已。人降生之初都是凡人,成了伟人便有了臆想,于是就有不凡的出生经历。
   不过陈廷敬的确和一般的小孩子不一样,他出生在书香门第,母亲是大家闺秀,自然熟读诗书,对于陈廷敬的幼教是非常重视的。陈廷敬六岁启蒙入学,九岁就能写出:“牡丹先春开,梅花先春坼”之类的诗句。
   还是那句老话“学而优则仕”,封建时代走科举之路被读书人视为正途,“耕读传家”是引以为荣的治家模式,一个家族以农立家,以读书走科举道路兴家是无比荣耀的事情。
   宋朝真宗皇帝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科举中第,那么什么都有了。然而,科举之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且不说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周进等辈的科举之路走的耻辱心酸,著名的洪秀全在成为教主之前也是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在多次考试失败后,大病一场变得疯疯癫癫,把病中神志不清时的情景写了下来,然后传教去了。
   但科举之路对于陈廷敬来说,走的那么平坦那么顺畅。清顺治八年(1651),十三岁的陈廷敬和父亲一道参加了潞安府试,陈廷敬中了第一名秀才。
   父亲陈昌期是顺治十二年的恩贡,两年后十九岁的陈廷敬参加乡试中举,中了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了,此时陈廷敬已经是国家的后备官员了。顺治十五年,陈廷敬进京参加科考,经过礼部会试,皇上亲任主考的殿试中了进士,并且名列前茅,二十岁就成了天子门生,可谓春风得意。陈廷敬一发不可收拾,以“馆试,御试辄第一”的成绩授受庶吉士,入翰林院成了皇帝的近臣顾问,为以后成为皇帝的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廷敬被称为皇城相府的“灵魂”。而在康熙时代至清朝中期之前,被康熙皇帝御赐“午亭山村”的中道庄是绝对不敢叫做皇城相府的。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这一威胁皇权的职务后,其实还真没有实际的丞相出现,而作为皇帝的顾问大学士行使了一部分丞相职责,被称为“丞相”,是官员们聊以自慰的说法,而皇帝也乐见于只有虚名而没有实权的这一说法,一般明清时代的大学士往往兼任各部尚书,例如陈廷敬把六部尚书干了四个,最后在吏部尚书任上去世,而吏部尚书被称为六部尚书之首,是最具实权的职位。陈廷敬是1703年入阁拜相的,这一年他的府邸也就是相府竣工,如今我们在陈府大门外看到的是两个牌子,上面蓝底金字“大学士第”下面也是蓝底金字“总宪府”。陈廷敬一生做过帝师也就是经筵讲官,国子监祭酒,左都御史,工,刑,礼,吏四部尚书等官,但在府邸的名号上除了显示大学士这一崇高的职位外,又显示了总宪府这一职位,总宪是左都御史的另一称呼,左都御史是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相当于监察部长。
   陈廷敬对于总宪官的看重说明古代文人出身的官员是很注重清名的。
   进入陈府大门迎面立一高大的石牌坊,牌坊正中书写四个大字“冢宰总宪”。牌坊后面便是座北面南的冢宰府了。冢宰,是百官之长的意思,明清两朝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因此位居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便有了“冢宰”之称,而陈廷敬于1703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被称为“入阁拜相”,其实已经有丞相之名了,所以这是陈廷敬一生中最为得意的职位了,也是他做官为宦的巅峰,更是古代文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陈家绵延三百年兴盛的顶点。总宪,是纠察百官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陈廷敬一辈子最为得意的两个官职就体现在这四个字上“冢宰总宪”。而陈廷敬做官一辈子,除了这两个位置外,其它的在下面的一行小字中也体现了出来“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官吏户工刑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廷敬”。估计一口气读下来是困难的,但这是陈廷敬一辈子的荣耀,不仅如此他还延及了父亲,祖父,曾祖,陈昌期,陈经济,陈三乐获赠皇上御封的一品官,虽然只是荣誉称号,但体现了“光宗耀祖”的目的。
   陈廷敬做到了封建文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
   “朱门酒肉臭”,泛指豪门侯府,那么我们到皇城相府后发现除了大门上的“大学士第”,“总宪府”和二门的“相府”几个字外,冢宰府邸的大门并没有彰显出主人一生的荣耀,一间小小门楣,并没有漆成朱红色,岁月年久之后的大门被雨水剥蚀成灰黑色,这在告诉着后人当初这大门就是白板原色,并没有油漆成朱红色或者油黑色。陈廷敬为人小心谨慎,他知道虽然陈家对大清忠心不贰,但满清戚贵们对于汉族官员有一种天热的不信任感,这是必然的民族隔阂。虽然康熙皇帝对他信任有加,但他必须小心谨慎,所以虽然冢宰第规模宏大,但处处格调低沉,绝不张扬。那么陈府的“皇城”称呼也绝不是陈廷敬的初衷,而是因为康熙皇帝两次造访陈府,并住在陈家而被后人称为“皇城”的,一直到清朝晚期光绪年间才见诸官方文件之中,而此时的陈家早已败落了。

共 37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散文详细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的朝廷重臣陈廷敬的生平。陈廷敬的祖上曾经是明朝的遗民,他们曾经做过农民,自从明朝中期,陈家开始步入书宦名门,直至明末成为巨族。陈廷敬13岁考取秀才,19岁中举,20岁成为天子门生。仕途顺畅的陈廷敬一生注重清名,为人小心谨慎,处事格调低沉,可以说,他是大清朝康熙年间不可多得的重臣和清官。文章叙事清晰,运笔稳健,语句风格平实。欣赏荐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8-10-14 17:25:27
  感谢作者给看点带来康熙年间的故事。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